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大班數學自然測量教案5篇

教師文案 閱讀(6.59K)

老師們在上課之前都是要花費一段時間來寫教案的,教案的制定就是爲了讓我們更好的開展自己的教學工作,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大班數學自然測量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自然測量教案5篇

大班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1

集體活動

活動目標: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測量長度的方法。

2、進一步感知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多。

3、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驗

2、學具:

(1)各種長度不同的量具

(2)記錄用的作業單、筆等

3、教學用品:相等長度的小課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動過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兒的測量興趣

t:春天到了,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們幼兒園也將要打扮一新,我們要給這裏的小桌子做一個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樣大小,現在我們就來量量看,桌子有多長。

二、幼兒自選一種量具進行測量。量好後,請幼兒用筆和紙記錄下來。

三、幼兒交流自己剛纔的測量方法與結果。

教師講述正確的方法:要求每次測量注意首尾相接。

討論:量相同的桌子爲什麼會有不同的測量結果?

幼兒討論

小結:

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小,

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四、幼兒換一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並和第一次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再次感受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

五、師生共同小結

在測量活動中,我們發現大家測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最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多。

大班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2

教學目標:

能用自然物正確地測量線段及圖形邊的長度,並比較長短。

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兩名運動員比賽跳遠的圖片(運動員跳出的線段長度是2的倍數),2釐米長的短棒若干。

2、幼兒用書,形針若干,小木棒若干。

3、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1、學習測量的方法。

提問:圖上的運動員在幹什麼?我們來做小裁判,評一評他們誰跳得遠?(啓發幼兒用測量的方法來比較)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測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線段一一排列,使小棒頭尾相接,沒有空隙。在線段下寫下所用小棒的數量。

請一位幼兒上來,分別嘗試測量另外一個運動員跳的線段的長度,教師幫助幼兒寫下所用小棒的數量。

比一比誰跳得遠,並說一說爲什麼。

2、討論並嘗試測量另一幅圖。(方法同測量圖一)

3、幼兒用小棒或回形針測量幼兒用書上運動員跳高、跳遠、投擲的線段長度,並給跳得遠、投得遠、跑得高的那名運動員貼上小紅花。

教學反思:

一環又一環的情境創設抓住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興趣中學會了能按從大到小排序或從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學。

本節課幼兒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兒有的操作沒能完成,這需要教師課下幫助幼兒完成,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大班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運用自然物接續擺放的方法,測量物品的長短高矮。

2、探索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3、樂意進行物品的無間隙接續擺放。

活動準備

1、教師操作圖片卡;

2、教學掛圖;

3、插塑積木,古式積木和紙條。

活動過程

一、故事欣賞。

二、問題解決。

1、圍繞故事情節進行提問,激發幼兒進行測量的興趣。

(1)羽兒用什麼爲周夫人測量?周夫人的身高有幾根筷子長?

(2)到了布料店,羽兒買了多長的布?他買對了嗎?爲什麼?

(3)5根筷子和5根簪子測量出來的數字都是5,可是買來的布卻短了,爲什麼?

2、操作圖卡,引導幼兒瞭解相同數量的不同測量物的長短比較。

量一量筷子和簪子的長度。

3、引導幼兒操作古氏積木和插塑積木,嘗試進行測量比較,理解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

引導幼兒操作古氏積木和插塑積木,進行測量紙條長度。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三、鞏固拓展。

1、請幼兒操作作業單。

2、集體檢查操作結果。

3、:今天我們學會了用不同種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回去後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大班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3、同伴之間能相互合作,大膽的交流。

【活動準備】

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黑板、摸箱、標記

【活動過程】

1、導入:將幼兒分成五組,進行跑步比賽。

師:你們知道剛纔跑了有多遠?有什麼辦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測量要求:這裏有許多材料,每組商量一下選一種材料進行測量,並將測量的工具和結果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3、幼兒第一次嘗試測量,教師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並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4、請測量方法正誤的兩組幼兒分別演示,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精確。老師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是第二次測量的開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兒測量的都正確,也請一位幼兒示範,教師加以解釋。

5、請幼兒反思剛纔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進行第二次測量驗證第一次的測量結果。

6、請每組推選一位幼兒介紹本組的測量結果。

7、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爲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因爲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長、有的短,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8、遊戲:找寶藏。第三次嘗試測量。

幼兒從摸箱裏摸出一張畫有寶藏地點的標記圖,根據圖進行測量,找到寶藏。

9、結束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各種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回去後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大班數學自然測量教案篇5

活動內容:

學習自然測量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己的嘗試活動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並學習記錄的方法。

2、探索用不同長度的量具進行測量,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索精神。

活動材料及環境創設:

1、知識準備:課前組織幼兒進行自由探索活動,引導幼兒用筆代替尺子測量教室內的桌椅,自由嘗試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2、教師用記錄紙、記錄筆、小棒、磁帶。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掛飾(兔、貓、雞、狗等)及測量用具。

幼兒分組材料:吸管棒、筆、小木棒、線、積木、鐵絲、抹布、記錄紙等。

3、將教室佈置成“小熊樂園”的環境。(樂園大門、小火車、小熊家等)

設計意圖:

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幼兒要在一次活動中較爲正確地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並同時知道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教師針對這一活動的重難點,本着在活動中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及數學思維能力,設計了活動的教學流程: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討論學習---分組操作探索---集中討論歸納。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到“小熊樂園”參觀引題,結合自由探索活動小結幼兒嘗試測量活動的結果,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師:小熊請小動物們到“小熊樂園”參觀學習,看看“小熊樂園”是怎麼建造的,學會後回到森林裏建造自己的樂園。你們聽,小熊樂園的火車來了,讓我們坐着火車去吧!

(幼兒做開火車律動入室)

2、請個別幼兒嘗試用小棒測量大門。

3、教師根據幼兒活動情況小結。示範講解用小棒測量大門的方法及記錄的方法。

4、教師讓小動物學習用筆測量自己坐的積木椅子,教師指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5、教師提問:你測量的椅子有幾根筆這麼長?爲什麼用一樣的筆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

教師根據幼兒測量結果進行記錄,並引導幼兒發現用同樣的測量工具測量積木,積木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多,積木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少。

二、教師指導幼兒在自由分組活動中繼續學習測量的方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測量用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介紹分組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a組:讓小動物們用吸管棒測量小熊家裏的桌椅和牀鋪有多長。然後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b組:請小動物們分別用長短不同的小棒分別測量一下大門的一塊磚有多長,然後將結果記錄在紙上。

c組:小動物們可以自由選擇盤子裏的東西作爲測量工具,測量小熊火車的一節車廂有多長,你們可以選2、3種工具測量,一邊測一邊想用哪種東西作測量工具比較方便測量。

2、教師交待分組活動的要求。

3、教師組織幼兒分組活動,重點幫助幼兒掌握測量的方法,並引導在b組活動的幼兒思考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三、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交流,引導幼兒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展示a組幼兒的測量結果。

2、教師根據b組幼兒的測量結果引導幼兒發現:爲什麼一塊磚測量的次數會不同?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磚塊時使用的工具長,測量的次數就少,測量的工具短,測量次數就多。

3、教師提問:你選擇了什麼測量工具測量火車的車廂,你喜歡用哪種工具進行測量?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爲測量工具?

4、師:小動物們測量了“小熊樂園”裏的這麼多東西,現在知道怎麼建造動物樂園了吧,讓我們回到森林裏動起手來,建造我們的動物樂園。

幼兒律動出室

四、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利用各種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活動。

2、尋找哪些工具進行測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