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認識角教案最新5篇

教師文案 閱讀(2.48W)

不同的學科制定的教案內容也是不相干的,教案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認識角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角教案最新5篇

認識角教案篇1

設計意圖: 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孩子對水則懷有及其濃厚的興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動都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之一。我們緊緊抓住幼兒愛水,愛玩水這一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由淺入深和認識水的活動,把孩子們無意識的戲水引導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認識探索過程,提高了了幼兒的認識,鍛鍊了他們的能力。

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瞭解水的用途,知道節約用水

3、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

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溫開水,鹽、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一: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過程: (一)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基本活動

1、水是沒有顏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說出:牛奶是什麼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說說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幼兒嚐嚐甜牛奶,嚐嚐醋,嚐嚐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豔的糖,對比觀察:爲什麼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活動二: 過程: (一)引導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嚐嚐

3、問:爲什麼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裏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裏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麼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

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裏?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裏,過一會兒或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裏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做類似的實驗

活動三:討論水有什麼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認識角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義,能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初步的觀察、比較、操作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1.引出“倍”,揭示課題。

談話:春天來了,花園裏五彩繽紛的鮮花都張開了笑臉!瞧,這裏有黃花和藍花(課件演示同樣多的黃花和藍花)。

提問:黃花的朵數和藍花的朵數怎麼樣?(課件演示增加黃花的朵數)現在誰來說說黃花和藍花的朵數關係呢?

小結:其實,黃花與藍花的朵數之間,除了小朋友們剛纔所說的多與少的關係,還有“倍”的關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倍的知識。(揭示課題:倍的認識)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過讓學生比較黃花和藍花的朵數,從而引出“倍”的概念,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

2.在圈畫中形成對倍的初步認識。

出示:2朵藍花,6朵黃花。

談話:如果我們把藍花的2朵圈起來,看作一份的話,(師邊說邊圈)那麼,黃花有這樣的幾份?可以在練習紙的第一題上圈一圈,再告訴大家。

提問: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圈的呢?黃花有這樣的幾份呢?

小結:藍花有2朵,黃花有3個2朵,我們就說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板書)

課件出示:藍花2朵,黃花12朵。

提問:黃花變成12朵,現在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決嗎?在練習紙的第二題上試一試。

提問:誰來彙報?說說你是怎麼圈的?發現黃花是藍花的幾倍了?

(修改板書:黃花有6個2朵,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6倍。)

設疑:我們來觀察剛纔的兩幅圖。你們是怎麼一眼就從圖中看出第一幅圖中黃花是藍花的3倍,而第2幅圖中黃花是藍花的6倍的?

追問:第二行有3個圈就是有這樣的3份,也就是3倍,有6個圈就是有這樣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這麼簡單嗎?

?評析:在學生掌握“幾個幾”的知識基礎上,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倍”的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讓學生自己在圖上圈一圈,有利於學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過對比,使學生感知,能圈出這樣的幾份,就是一份數的幾倍。有利於學生理解“倍”的含義。】

3.在比較中充實對倍的認識,掌握倍的內涵。

課件出示下圖

談話:你覺得下面的哪一幅圖是表示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呢?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是3倍、還是2倍呢?先認真地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組裏的同學說一說。

學生小組內交流。

設疑:看來,在圈的時候,能不能隨意的去圈?得根據什麼來圈?

?評析:教師提供反例,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和思辨,使學生認識到黃花不是隨意圈的,要根據藍花的朵數來圈,從而加深對“倍”的理解。】

課件出示:12朵黃花,沒有紅花。

提問:我們再來看看,黃花的朵數是紅花的幾倍呢?

引導:大家覺得有困難嗎?

小結:看來1份紅花有幾朵太關鍵了!

提問:那就讓你來猜,你猜猜紅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說說你又會怎麼圈?

提問:如果紅花有3朵,黃花的朵數是紅花的幾倍呢?

在練習紙第3題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誰來說說是怎麼圈的?得出什麼結論了?

追問:如果把1份紅花有4朵、6朵,它們之間的倍數關係又會是怎樣呢?

完成練習紙的第4、第5題。

交流:你是怎麼圈的?得出什麼結論。

提問:如果紅花只有1朵,黃花還是12朵,黃花的朵數是紅花的幾倍呢?我們在自己的腦海裏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訴我答案。

交流:你能說說腦海中是怎麼圈的嗎?

設疑:如果紅花是12朵,黃花也是12朵,現在它們的倍數關係又怎樣呢?

交流:孩子們,黃花一直是12朵,那爲什麼兩種花之間的倍數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出示上述藍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圖)

?評析:創設變式情境,不斷引起學生認知的衝突,讓學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數”的重要性與關鍵性,使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昇華,對“倍”的認識更加深刻。】

談話:孩子們,我們每人的信封裏,都有一些圓片,你能擺一擺,表示第二行的圓片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嗎?擺完的同學可以跟小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請學生做小老師介紹方法。

提問:還有不同的擺法嗎?或者你還想到了什麼不同的擺法?

追問:咦,老師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你們都是表示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怎麼你們用的圓片個數並不一樣呢?能具體說說嗎?

小結: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個數確定了,第二行就擺這樣的幾個幾。

設疑:那如果要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該怎麼想?5倍呢?10倍呢?

認識角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章《圓》的第一課時。

內容結構: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麪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的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教材先講圓的認識,通過圓的直徑和半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係,使學生認識圓的特徵,掌握畫圓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圓及各部分的名稱,圓的特徵,半徑和直徑。

2.能力訓練點:圓規作圖能力,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德美育滲透點:知識的魅力,美與生活。

三、教法學法

引導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藉助多媒體的輔助作用,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廣泛運用,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下,自主探索,積極參與,互相討論,合作學習。讓其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並體現“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種數學思想。

四、教具學具

教具: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圖、文、聲、像並茂,充分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增添課堂教學的魅力。

學具:要求學生準備硬幣、毛線、筆、圖釘、硬紙條、圓規、圓片等,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進行動手操作。

五、設計思想

1.從生活實踐引入新課。

2.按知識形成發展過程展開新課

3.運用教具學具直觀感受,建立空間概念,突破難點。

4.通過實踐訓練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六、教學過程

第一、複習導入

1.用多媒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圖形,提問學生:

(1)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2)這些圖形都是由什麼圍成的?

通過學生回答明確:這些圖形都叫作平面上的直線圖形。

2.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哦!今天天氣真好,刺蝟媽媽叫小刺蝟們到草地上一起做遊戲,媽媽要求寶寶們圍在媽媽的周圍,並且每個寶寶離媽的距離要同樣遠。瞧,小刺蝟們圍成了怎樣的圖形。

3.學生回答後,教師用一根系有小球的細繩旋轉演示,讓學生觀察小球所運行的路線,將會形成怎樣的圖形,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共同研究的新知識——圓的認識。

第二:探究新知

1.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上有圓?

2.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和圓的特徵。

3.圓的畫法

(1)自選材料畫圓

用在課前準備好的材料,同桌合作自選工具畫圓,並分組讓學生向全班同學交流自己是採用了什麼材料怎樣畫圓的。

在這時要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評,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強調說“我是這樣畫的”或“我的想法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2)按要求作圓

提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按要求作圓,那這個圓的大小和位置是由什麼來確定的?

讓幾位學生向全班彙報想法後,再讓學生打開課本87頁閱讀圓的畫法,歸納、總結出畫圓的步驟:定圓心—定半徑—旋轉一週。(在這裏主要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畫法實踐

問題:活動課上,老師要畫一個大圓圈做遊戲,沒有這麼大的圓規怎麼辦。鼓勵學生想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第三:歸納總結

啓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對圓及其特徵的認識,明確畫法步驟。從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第四:實踐運用

1.隨堂練習

設計判斷和作圖題,以教材習題爲主,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改編練習形式,並注意針對新課後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組織反饋練習。

2.鞏固練習

設計問題:

(1)車輪如果不是圓的,會怎麼樣?

(2) 圓的車輪有什麼好處?

通過對兩個問題的探究,不但有利於學生對圓的特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積極思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認識角教案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下冊)》第68~6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作用。

2. 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能夠恰當地描述1000以內的數的大小。

3. 能在實際數數的過程中感受更大的計數單位和數位產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能說出千以內的數位名稱。知道各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

4. 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5. 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1. 師:同學們數過小棒嗎?跟老師一起數數好嗎?(師一根一根數,數到10根捆成一捆。一捆一捆數,數到100捆成一大捆。)

2. 誰能完整地說說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

(板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3. 小結:這是我們原來學習的知識,大家掌握得真好!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數小組的小棒

1. 師:大家都有小棒,試試你的眼力,估一估自己小組的小棒有多少根?

2. 師:大部分同學估計的在100根左右。到底有多少根呢?怎麼辦呢?

(小組合作數數)

3. 交流彙報。

4. 對學生能數出比100大的數給予鼓勵評價。

(二)擺小棒

1. 師:老師這兒有三個顏色不同的盒子,你們組數出的小棒怎麼往裏一放,就能讓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根?小組商量一下。

2. 師:誰有好辦法?(生上臺操作)

3. 師:誰看出來是多少根?你怎麼看出來的?有不同的想法嗎?

4. 師:滿10個十是100,捆成一大捆,大家同意嗎?

觀察一下,是不是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根?

5. 師:多少根小棒?我們把這個數寫下來,好嗎?(板書)

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6. 大家都這樣來捆一捆、擺一擺自己組的小棒,然後把小棒的根數寫下來,說說組成。(生活動,指名說。)

[意圖:將抽象的計數單位以形象直觀的三個顏色不同的盒子代替,使數學活動的開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通過問題“怎樣擺能讓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是多少根小棒”的提出,請學生把小棒擺在盒子裏,使學生自然將已有的100以內數的組成知識遷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來,從而獲得一個三位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加深對計數單位“一”“十”“百”的理解。]

(三)數全班的小棒

1. 師:大家數出了小組的小棒,想不想數數全班有多少根小棒?

2. 師生共同數:(整百整百地數、整十整十地數、單根單根地數……)

(1)數到(例如501)時,師問:多少根了?這個數怎麼寫?(生寫在練習紙上。一個學生板演)5是什麼意思?哪個盒子裏的?1呢?0是怎麼回事?一個十也沒有,不寫0不行嗎?

小結:1個十也沒有,就要寫0佔位。

(2)師:我們接着數……

這個數你會寫嗎?寫寫看。(生寫在練習紙上。一個學生板演。)

你寫得這麼好,能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嗎?

認識角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

2、在操作目測等過程中,正確感知8以內數量,鞏固對8以內數字的認識。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新經驗:

認識數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

幼兒已有經驗認識數字“8”是在幼兒認識“8”的基礎上進行的活動。認識數字在數學活動中是比較枯燥的。於是我就以幼兒平時最喜歡的動物形象作爲該活動的中心,將整個活動與小動物貫穿起來,讓幼兒通過操作感知認識數字“8”,從而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重難點重點:

認識數字8,知道它所表示的含義。

難點:手口一致的點數。

活動準備:

ppt原活動方案調整理由

新活動方案、環節解讀

一、引入:設計環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1、出示蝴蝶,蝴蝶來我們班做客了,數數看一共來了幾隻蝴蝶。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邊數邊出示數字。

2、這些蝴蝶飛來幹什麼呀?是的,是來找小花玩的,那我們幫蝴蝶數一數紅色的小花有幾朵。

3、樹下還有什麼?(蘑菇)蘑菇有幾個呢?(8個)①通過觀察法、提問法、操作法激發幼兒興趣。

二、認識數字8

1、蘑菇、蝴蝶、紅花都是幾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出示數字8)8像什麼呢?集體認讀8。

討論8還可以表示什麼。

小結:所有數量是8的東西都可以用8來表示。通過講解法、觀察法認識數字8.知道它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達成重點目標。

三、進一步認識數字8

1、看圖畫中還有哪些動物,分別有幾隻,誰一起來數一數。

2、遊戲“開花”請幼兒根據老師說出的數字自由組合相應的人數。通過遊戲法、點數,鞏固對數字8的認識

教學反思:

這節數學活動我以黑貓警長招警員抓老鼠的情境貫穿整節活動。本活動中我將重點定位在感知8以內的數量,並認識數字“8”,初步掌握8的實際意義。難點定在能夠進行8以內的數與點的匹配。爲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孩子的興趣,我製作了很多好玩的操作學具,設置了對“白貓警士”的考驗,每一關的考驗讓我意識到這些對孩子來說缺乏挑戰性,同時,幼兒其實有自己的很多經驗,只是這些經驗是零碎的,缺乏系統性的,教師最大的任務是幫幼兒把這些零散的經驗總結概括出來並進行提升。而我在上課一開始就犯了這方面的錯誤,沒有把幼兒對“8”的認識經驗進行總結提升,仍舊使幼兒的這一經驗處於零散狀態。另外,這個提問本身能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卻因爲我語言上缺乏引導性,使它丟失了應有的價值,這就說明我沒有做好幼兒的引導者,違背了《新綱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樣,我相信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和改進,這些問題都會一個個被解決,並且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