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自教案參考5篇

教師文案 閱讀(2.09W)

教案的寫作對於很多教師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教學任務,我們都應該認真的寫教案,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自教案參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自教案參考5篇

自教案篇1

課題

第三單元:感測技術初步第一課:生活中的感測技術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瞭解感測技術的概念,熟悉生活中常見的感測器;理解感測技術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能力目標能夠舉例感測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使用常見的感測器。

情感目標感受無處不在的感測技術,理解感測技術對現代生活的重要影響。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感測技術的概念與感測器的使用

教學準備測電筆、測試計等實物,調試凌波電子教室

教學過程

情境創設 激發興趣

談話導課,在賓館或飯店經常見到自動門、自動幹手機你知道它們的原理嗎,你想揭開它們的神祕面紗嗎?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自學課本p40-43

探究

1、人的感官與感測技術

眼、耳、口、鼻、舌、身分別是感知什麼的?

感測技術的概念

2、電的檢測——測電筆

3、溫度的檢測——溫度計

4、聲音的檢測——噪聲檢測器

5、氣體的檢測——燃氣報警器

合作學習 釋疑解難

1、科學研究中運用感測技術獲得的數據有什麼特點?

2、除了對燃氣和酒精氣體的檢測外,在哪些地方還應安裝氣體感測器?

實踐創作 展示

1、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用測電筆測量下家裏或(教室)裏的插座或電路的帶電情況?

2、調查你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感測器,它們應用於哪些領域?它們能實現哪些功能?

梳理 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本領?

自教案篇2

一、班會時間

20__年5月15日

二、班會地點:

五二班教室

三、參加人員:

全班同學及班主任

四、主持人:

班主任和班長

五、班會主題: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

六、活動目的:

通過此次活動,使學生學習瞭解關於地震的相關常識,以及在地震來臨時,應當如何進行自救,互救,以及如何進行避震等。讓學生懂得怎麼樣進行避震減災,努力把傷害降到最小。

七、主要內容:

1、介紹地震的相關常識和我國地震工作的基本狀況;

2、使學生學會判斷大震前的前兆;

3、讓學生懂得地震前應該做什麼準備及其避震要點;

4、組織學生在模擬地震中進行逃生和自救互救活動。

八、形式:

展示四川地震造成的傷害的圖片和資料,採用主持人介紹避震減災的嘗試,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如何進行避震減災,組織學生在模擬地震中進行逃生和自救互救活動演習。

九、活動過程:

1、主持人開場白,宣佈主題班會開始。

2、主持人介紹地震的相關常識和我國地震工作的基本狀況。

3、組織學生學習避震減災的相關常識,瞭解四川地震的基本狀況。

4、班主任組織學生在模擬地震中進行逃生和自救互救活動。

5、主持人宣佈班會結束。

十、活動小結

自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2~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負數的意義。

教學設備:班班通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纔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麼?(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着剛纔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出示)。

①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 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着寫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纔,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裏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試一試。

請你用正、負數來表示出其它幾組相反意義的量。

寫完後,交流、檢查。

3.聯繫實際,加深認識。

(1)說一說存摺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教學例2。)

(2)聯繫生活實際舉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並用正、負數來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據學生髮言板書。

這樣的正、負數能寫完嗎?(板書:… …)

強調指出:像過去我們熟悉的這些整數、小數、分數等都是正數,也叫正整數、正小數、正分數;在它們的前面添上負號,就成了負整數、負小數、負分數,統稱負數。

4.進一步認識“0”。

(1)看一看、讀一讀。

談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屏幕: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氣溫情況(出示)。

哈爾濱: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溫度中有正數也有負數,請把負數讀出來。

(2)找一找、說一說。

我們來看首都北京當天的溫度,“-5 ℃”讀作:“負五攝氏度”或“負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麼?

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出這兩個溫度所在的刻度嗎?(出示溫度計,沒有刻度數)爲什麼?

現在你能很快找出來嗎?(給出溫度計的刻度數,生到前面指。)

說一說,你怎麼這麼快就找到了?

(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嗎?

(3)提升認識。

請學生觀察溫度計,說一說有什麼發現?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強調:以0℃爲分界點,零上溫度都用正數來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來表示。(或負數都表示零下溫度,正數都表示零上溫度。)

“0”是正數,還是負數呢?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強調:“0”作爲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4)總結歸納。

如果過去我們所認識的數只分爲正數和0的話,那麼今天我們可以對“數”進行重新分類:

(完善板書。)

5.練一練。

讀一讀,填一填。(練習一第1題。)

6.出示課題。

同學們,想一想,今天你學習了什麼新知識?認識了哪位新朋友?你能爲今天的數學課定一個課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並選擇板書課題:認識負數。

7.負數的歷史。

(1)介紹。

其實,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有着悠久的歷史,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配音播放):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運用負數的國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國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對正數和負數就有了記載。魏朝數學家劉徽在該書的註文中則更進一步地概括了正、負數的意義:‘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古代用算籌表示數,這句話的意思是:‘兩種得失相反的數,分別叫做正數和負數。’並且規定用紅色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算籌表示負數。由於記錄時換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紀,數學家還創造了在數字上面畫斜槓來表示負數的方法。國外對負數的認識經歷了曲折的過程,並且也出現了各種表示負數的形式,直到20世紀初,才形成了現在的形式。但比中國晚了數百年!”

(2)交流。

簡單瞭解了負數的歷史,你有什麼感受?

三、練習應用

今天,負數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廣泛的用途。讓我們就一起走進生活,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題。)

通常,我們規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爲0米,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記作_____________;吐魯番盆地大約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應記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溫度。(練習一第2題。)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溫度是零上126℃,記作_________℃, 夜間的平均溫度爲零下150℃,記作_____________℃。

3.(出示電梯按鈕圖)小紅的家在五樓,儲藏室在地下一樓。如果她要回家,按哪個按鈕?如果到儲藏室取東西呢?

4.表示時間。(練習一第3題。)

5. “淨含量:10±0.1g”表示什麼意思?

四、總結延伸

1.學生交流收穫。

2.總結。

簡要、具體地評價學生的收穫,並強調:關於負數,生活中還有更廣泛的應用;走進負數,還有更多的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相信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有更多的收穫。

自教案篇4

新學期的第一節課不是數學課,不是英語課,也不是語文課。是一節班會課。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行爲規範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這句話嗎?這句話告訴了我們良好行爲習慣的重要性,因此今天我們的班會就從講行爲規範,做文明學生開始。

一、首先進入知識問答環節。大家對《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知道多少呢?下面我們來參加規範知多少競答活動。

1、星期一早上,同學們正在操場上舉行升旗儀式。丁丁來晚了,走到操場門口時,正在升國旗、奏國歌。他該怎麼辦?

a、立刻跑到班級的隊伍中。b、站在原處,敬禮。c、躲一躲再說。

2、倒垃圾時,一張廢紙掉在了路上,你認爲該怎麼做?

a、不管它。b、撿回垃圾桶。c、別人會來掃的。

3、當拾到的錢找不到失主時,你怎麼做?

a、交給家長。b、交給老師或警察。c、買點學習用品。

4、我國的國旗是

a五星紅旗b齒輪和穀穗c人民大團結

5、我們值日生該怎麼做纔是對的

a、隨便掃一下b、看老師不在,放學就逃回家了。c、清掃每一個角落,擺好桌椅,關好門窗,燈,一齊回家。

6糧食和學習、生活用品都是勞動人民用汗水創造出來的勞動成果,我們應該

a吃的好、穿的好b家裏富裕,可以浪費c講節約,不浪費

7作爲學生,我們應該養成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放學後按時回家的好習慣。概括地說就是要自覺

a完成學習任務b遵守學校紀律

8上課要專心聽講,積極思考,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

a隨便提問、發言b舉手得到老師同意,大膽發言提問

9坐如鐘、臥如弓、站如鬆、行如風。就是說

a要做廣播體操b要做眼保健操c坐、臥、站、行姿勢要端正

自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

2、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雪後奇景的賞析 。

三、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視學生情況可用西湖詩詞導入,也可直接導入。

(二)作者介紹 學生齊讀註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於明王朝滅亡之後,表現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作者的家鄉是哪裏?——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客居異地。

3.“明亡後不仕”,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三)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

同學們,聽了之後你能以最快的速度說出“湖心亭看雪”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嗎?

(四)互動釋疑

1、學生質疑

2、相互解答、指導、明確。

3、提示積累重點詞語:(幻燈)

是日更定:是,這。更定,大約是凌晨六點的時候。

餘拿一小舟:撐,劃。

擁毳衣爐火:毳,鳥獸的細毛。毳衣,毛皮衣。

霧凇沆碭: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冰花一片瀰漫。

上下一白:全白。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還。

強飲三大白:強飲,痛飲。白,酒杯。

客此: 客,客居,名詞用作動詞。

莫說相公癡:癡迷。

(五)深入理解

再次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體現作者形象的一個詞語。引出——癡。

教師追問:那些地方能體現作者的“癡”,從而帶動全篇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品味語言、理解人物,展開師生對話。 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1、更定時分,冬天的凌晨,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作者爲什麼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這說明了他怎樣的志趣?他到底要賞什麼?(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2、明明有舟子,作者爲什麼又說是“獨往湖心亭看雪”呢?

3、作者爲什麼不把這兩人的名字寫出來,而只寫出他們“是金陵人,客此”?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4、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來賞雪。作者看到了怎麼樣的雪景?

(六)教師小結:“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經過這堂課的學習,大家應該能夠理解作者的癡了吧!他癡迷於雪中的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更癡迷於雪中的情(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