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中班測量的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8.54K)

有了教案使教師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資源,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中班測量的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中班測量的教案7篇

中班測量的教案篇1

【教材分析】

學習自然測量,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還可以讓幼兒感知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測量是幼兒較感興趣且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引導幼兒自己發現每個測量對象適合用什麼樣的測量工具,自己探究測量工具的選擇與測量對象的關係活動中應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根據測量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工具進行測量。

3.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樂於用測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積木木棒、鉛筆、大熊圖片

?活動建議】

1.出示大熊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大熊製作一個和桌子差不多長的玩具櫥,可他不會,我們該怎麼幫助他呢?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工具和測量長度。

(1)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櫥的長度方法,鼓勵幼兒嘗試不同方法。

(2)請個別幼兒演示,提醒其他幼兒進行觀察。

(3)示範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4)請幼兒運用心經驗擦亮並記錄。

3.鼓勵幼兒運用不同工具測量。

(1)引導幼兒閱讀《我長大了》p28,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在表格中記錄測量的次數。

提問:剛剛測量的是同一張桌子,爲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請全體幼兒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同一個物體,爲什麼測量次數和結果不一樣?

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多。

(4)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感興趣的物品。

中班測量的教案篇2

活動目的:

1、學習自然測量長度的方法,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並表達測量結果。

2、瞭解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指導要點

提供小棒、吸管等測量工具,人手一份記錄表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桌子的一邊有多長,有多寬?長比寬長多少?我們要用什麼辦法可以知道?”

2、教師示範測量的方法:首尾相接,做下記號,記錄次數。

3、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和寬度,並記錄結果。

4、交流和比較各自的測量結果。

5、組織幼兒討論:

大家的結果一樣嗎?爲什麼?說一說分別用什麼工具,比一比工具是不是一樣。引導幼兒得出結論:工具不同,結果不同;工具長,次數少;工具短,次數多。

活動反思

由於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爲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中班測量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並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工具測量遠近,並能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次數也不同以及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難點:

(1)理解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越少越近

(2)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活動準備:

鉛筆,表格、路線圖每人一份、水彩筆蓋、短水彩筆、沒削過得鉛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今天,動物學校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小兔、小熊、小貓都報名參加了比賽。你們看,小動物們馬上就要從自己家裏出發到學校去了,究竟是哪個小動物會最先到達體育館呢?

二、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1.(引導幼兒觀察路線圖)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麼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2.師: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測法,但是目測法比一定準確,我們還能用什麼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工具?(水彩筆蓋)

3.師:你們覺得這樣工具能測量小動物家到學校的距離麼?(能)那咱們就先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要幾個水彩筆蓋,你會量嗎?(會),請你來試一試。

在幼兒嘗試過程中教授測量方法,,邊演示邊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測量的正確步驟(找起點,沿着線,接着量)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小貓家到學校量了5個水彩筆蓋)

4.師:請你們也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並將結果記錄在表格裏。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請你再量量其他兩個小動物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把結果記錄在表格裏。

5、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越少越近

6、師:鄭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呢,我們就用這兩種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小椅子好不好。

請幼兒示範測量方法,及時糾正不對的測量步驟。

7、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結果,教師小結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三、教師小結

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能被當做測量工具呢,我們的教室裏就有很多,待會請你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作爲測量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桌子、黑板,還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個人反思:

這節教學活動有好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

因爲活動中所要測量的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爲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現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中班測量的教案篇4

設計意圖

?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活動,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迴歸於生活並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而大班幼兒在思維邏輯方面也有了很好的發展,相對於空間、時間甚至數都有一定的基礎,本班幼兒最近迷上了長度測量,尤其是對自己和同伴身高是特別感興趣的,在開展了用刻度尺測量活動後,經常看到幼兒用班級刻度尺量量這,量量那,但班級刻度尺數量有限,一些幼兒就沒有刻度尺於是教師產生了自然測量的想法……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學習自然測量的方法並嘗試記錄結果。

2.通過記錄結果感知測量工具的長短與使用數量的關係。

3.在自主操作中感受數學的樂趣以及對生活的影響。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用自己選擇的測量工具進行直線測量並簡單記錄結果。

活動難點: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用一種工具進行同等長度測量的前期經驗。

2.物質準備:

教具:情景導入ppt圖片、桌子、椅子、玩具櫃、測量結果表

學具:筆、紙條、書、牛奶盒等各種測量工具。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播放ppt

1.師:小朋友們從圖上看到什麼了?(老師在擦桌子、小朋友的椅子、老師在搬玩具櫃等)

師:這些物品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那小朋友們知道我們平時吃飯的桌子、現在坐着的小椅子、包括放玩具的櫃子他們有多長多高嗎?

2.集體討論可以用什麼工具測量以上物品。

二、出示各種測量工具,幼兒分組

1.出示各種測量工具討論如何進行測量

師:今天我爲大家帶來了這些物品,想讓大家用這些物品爲我們的桌子椅子進行下測量。

2.師:怎樣測量才能使結果是準確的呢?

每次測量時能不能與上一次結束處有空隙呢?

用什麼方法可以記住上一次的結束處在哪裏?

教師小結:每一次測量時候要將前一次測量的結尾處當作下一次測量的起點,而且要在每一次測量的結尾處做好標記,整體測量完要及時記錄。

3.幼兒自由分6組,(每兩組測量同一樣物品)選擇本組測量工具並領取測量結果表。

三、幼兒操作,爲物品進行測量並簡單記錄結果。

教師巡迴指導,啓發幼兒用“首尾相連”的方法,提示幼兒進行結果的簡單記錄。

四、分享交流

分享各小組的記錄結果,集體驗證(教師肯定所有符合要求的測量方式,不給予好壞評價)

教師提問引導幼兒體會測量工具長短與使用數量的關係。

師:小朋友們,張老師覺得你們都好厲害呀,突然我發現了個現象,每兩個組測量的物品是一樣的,可是因爲他們測量工具長短不一樣,我們來看看結果,哪個用的多哪個用的少呢?這是爲什麼呢?(教師幫助幼兒體會測量工具長短與使用數量的關係)

五、教師總結

師:今天我們有趣的測量就結束了,運用測量我們知道了桌子、椅子和玩具櫃的長度、爲我們棒棒的自己鼓鼓掌吧!這樣的方式可以用在生活中任何你想知道的長度測量中,小朋友感興趣的話,可以每天都測量一種物品哦!再見!

活動總結

本次數學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特別願意自己動手操作去發現結果記錄結果,但是在結果表上記錄結果時教師觀察到有些幼兒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記錄,還有些幼兒在測量時用了很多工具,導致結果不準確。但是整體來看幼兒在活動中還是學習到了自然測量的方式,理解了測量工具和使用數量的關係。教師下一步要重視幼兒填寫結果表或者操作單的能力,多開展類似活動。

中班測量的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物一個接着一個的方法測量出蔬菜的長度。

2.嘗試探索不同的測量方法,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測量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課件-黃瓜 ,茄子

2.長長的蔬菜實物若干,各種小型測量工具如小棒等若干,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長長的蔬菜

1.觀察圖片:黃瓜,茄子

教師:這是什麼蔬菜?

黃瓜和茄子看上去怎麼樣?

(引導幼兒說出長長的蔬菜。)

2.這些長長的蔬菜有多長呢?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

(量一量)

二、尋找測量蔬菜的方法

1.教師:用什麼量?怎樣量?

引導幼兒回憶測量圖形邊長的經驗。

2.請幼兒演示用一個接着一個的測量方法測量黃瓜。

告訴幼兒量好後還要想辦法記錄下來,怎麼記錄呢?

教師:有一根小棒就畫一條短線,量出來有幾根小棒就畫幾條短線。

(教師在黑板上示範。)

讓幼兒想一想除了可以畫短線來表示,還可以畫什麼呢?

(提示幼兒還可以用圓點、圖形等。)

三、測量蔬菜

1.提出測量要求:

每張桌子上有兩種蔬菜和一種測量工具,先量一種,然後跟小夥伴交換。

量好了拿出記錄紙和筆用剛纔說的方法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對記錄有困難的進行引導。

3.交流:

你們用的是什麼工具測量的,你們的蔬菜量出來有多長?

4.引導幼兒從結果不同的小組中發現問題並討論:

爲什麼兩個人用同樣的工具量一樣的蔬菜,可是量出來是不一樣長的呢?

引出測量方法的問題,師幼一起討論。

四、嘗試用多種工具測量蔬菜

1.教師:我們用了一種工具來測量蔬菜,現在請你們互相交換,

試試用其他的工具去測量,然後也像剛纔一樣記錄驗證。

2.幼兒操作。

中班測量的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能用回形針、吸管、雪花片測量小魚的長度,嘗試記錄測量結果。

2、瞭解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課件、回形針、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魚、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圖,引發幼兒測量的興趣。

(1)出示課件。

師:夏天的池塘真熱鬧呀,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今天池塘裏舉行運動會,青蛙、大白鵝、小烏龜都來了,我們小朋友就做魚寶寶也去參加吧!大家想請我們小魚作裁判,願意嗎?

2、探索測量工具、測量方法。

(1)比賽開始前,先量一量魚寶寶有多長吧!

(2)你準備用什麼來測量?從哪兒開始量?

(活動實錄:幼兒一:我想用鉛筆。

幼兒二:我想用回形針

幼兒三:我想用牙籤。

幼兒四:用吸管。從魚頭開始量……)

(評析:孩子們都能想到用自然物來測量,可能看到老師爲他們準備的操作材料纔想到說的,但這並不影響活動效果,孩子們的表現慾望特別強烈。)

3、幼兒操作

(活動實錄:幼兒一:把回形針一個搭一個連在一起量。

幼兒二:量魚的周長。

幼兒三:雖然把回形針一個接一個,但沒有按一條直線量。

其餘幼兒的方法基本正確。)

(評析:本環節我沒有把測量方法拋給孩子們,而是讓他們自由探索測量方法,然後再糾正改錯。有的幼兒方法不正確在情理之中。)

4、請個別幼兒示範測量小魚。誰願意來試一試?讓我們看他量的對麼?有沒有從頭開始量?回形針之間連接的好嗎?

5、老師示範。

6、繼續操作

師:瞧,青蛙和龍蝦比跳遠,大白鵝和烏龜比游泳。比賽結果出來了,那誰是跳遠冠軍、游泳冠軍呢?請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結果記錄下來。

7、展示測量結果

(1)誰是跳遠冠軍、游泳冠軍?

(2)爲什麼同樣的長度,用不同工具量,結果不一樣呢?

:同樣的物體,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因爲工具不一樣長,所以結果就不一樣。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手、腳或者身邊的自然物作爲測量工具,來測量活動室的面積、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遊戲。請幼兒兩兩結對,互相爲對方描畫出身體的輪廓,然後再用回形針測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個回形針的長度。

中班測量的教案篇7

活動準備

幼兒沒人一張記錄表。

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長方形。

幼兒認識正方形,對知道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

重難點

學會用自然物測量物體的邊長。

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活動目標

知道記錄測量結果。

學習用自然物測量圖形的邊長

樂於參加測量活動,感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出示正方形卡片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圖形寶寶,你們看看它是誰?(正方形)

正方形有幾條邊?(四條)

四條邊一樣長嗎?你怎麼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夠準確。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邊的準確一點的長度呢?(尺子量)

2、教師示範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師:是的,我們可以有很多方法進行測量,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幫手,你們看看是誰?(長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邊長。

(2)師:如果我們要測量這條邊的長度應該從哪裏開始測量呢?到哪裏結束呢?(幼兒舉手回答)

師:用小長方形量時應該注意什麼呢?(對齊)嗯,第二個小長方形的頭要和第一個小長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個接着一個,一直到正方形邊的另一頭。

(3)師:每個邊量的結果應記錄在對應的格子裏,用了幾個小長方形就畫幾個圈。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將一條邊完整的量出來。

(2)把長方形一個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數數用了幾個長方形,然後記錄下結果(畫圈)。

4、交流、評價幼兒的記錄結果。

師:有哪位小朋友願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請幼兒上臺發言)師:你們的發現都是這樣嗎?

5、教師及時小結及延伸。

師:原來正方形的邊是一樣長的。小朋友知道剛纔的測量方法還可以用來測量什麼呢?(幼兒舉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後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去量一量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