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左和右語文課教學反思6篇

教師文案 閱讀(1.59W)

在教師們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不斷總結,這個時候寫篇教學反思吧,編寫教學反思能夠增強老師的教學質量,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左和右語文課教學反思6篇,感謝您的參閱。

左和右語文課教學反思6篇

左和右語文課教學反思篇1

一路上充滿着思考的.語文課改已經在實踐中走過了一年,面對課改新形勢,作爲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沒有任何理由不對語文教學進行反思,更何況“語文教育”在基礎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語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無濟於事的,今年我擔任一五、一六的語文教學工作,一個普通班,一個實驗班,兩類學生,兩套方案,使我感覺重任在肩。在課改新形勢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我覺得必須走好三步:

第一步:滲透一個理念——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

語文老前輩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課和別的課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無處不有,學習語文的條件得天獨厚,學好語文理應小菜一碟。但事與願違,不少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癥結究竟在哪裏?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我覺得:語文教學缺失生活,學生生活缺失語文。

第二步:堅守兩塊陣地——閱讀和寫作

在大學聯考的背景下,很多語文課變成了習題課和考試課,一定程度上使語文失去了應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績與排名的壓力下,語文也漸漸失去了輕鬆與活躍的氛圍,變得沉重與凝滯;在追求“效率”的名義下,語文刪去了活動與場景,只剩下知識與思辨。一位學者言“學好語文一是有讀課外書的愛好,二是有寫日記的習慣。”專家就是不一般,三言兩語便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語文學科本身有“厚積薄發”的特點,講究“課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的方法。語文課外學習究竟應該練什麼功夫?其實就是閱讀和寫作。當然,閱讀和寫作也是語文教學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大學聯考就是這樣考查學生的,語文試卷只有兩個大題,一個大題是閱讀部分,另一個大題是作文部分,閱讀和作文幾乎平分秋色,閱讀,特別是課外閱讀,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可以爲學生鋪墊一個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進學生成爲一個人格健全、心靈富裕,熱愛祖國語言的人。寫作,可以幫助學生成爲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成爲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成爲一個能正確欣賞自我的人,成爲一個熱愛多彩生活的人。顯而易見,閱讀和寫作對學生終身發展益處多多。所以說課改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堅守閱讀和寫作這兩塊陣地。

第三步:關注三種習慣——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和積累習慣。

國外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有關,80%與信心、意志、習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關。其中,習慣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從一個人的發展來說,習慣伴隨着人的一生,影響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習慣是種能量,也是能量的儲蓄。我覺得語文教學最值得關注的三種習慣就是學生學習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和積累的習慣。就語文學科而言,學生學習的習慣應包括:說普通話的習慣、寫規範字的習慣、查工具書的習慣、獨立閱讀和獨立寫作的習慣等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雖然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是人類始終沒有停止過思考,因爲思考了纔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纔可能有定力,內心纔會真正強大起來。看來語文教學關注學生思考的習慣也是不言而喻的。“積沙成塔,集腋成裘。”語文學科包羅萬象,浩瀚無邊。這就要求語文教學還必須關注學生積累的習慣。

課改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滲透一個理念、堅守兩塊陣地、關注三種習慣。這就是我對語文教學的反思。行勝於言,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我決心身體力行,矢志不渝,堅決落實到底。

左和右語文課教學反思篇2

今天早晨我開始上本冊書的第一篇課文《散步》,這個單元的文章全是有關家庭親情的文章,作者用溫暖的筆融細緻的描寫了家庭成員間和睦、互敬的親情關係及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上課之前,我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一定要做到四件事,即“鬆、靜、勻、樂”。我給孩子們說:上課時要保持放鬆的心情,要有安靜的環境,要有均勻的氣息,要有快樂的情緒。只要上課時經常要求自己做到這四點,你離一個好學生的標準就不遠了。如果每天都用輕鬆悅快的情緒來對待學習,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就會事半功倍。孩子們都十分認同我的想法,大家悅快的進入到了本節課的學習。

本節課是該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即:解決生字詞、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分析文中能打動讀者的地方。先讓學生讀了兩遍課文,學生讀得十分投入,雖然不是聲情並茂,但是我感覺已經夠好了。因爲他們讀得很用心,很仔細。在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思考這篇散文美在什麼地方,我們要在文章裏劃出相關的句子或段落。生字詞的教學完全由學生解決(到黑板上來做,然後再大家訂正),所花的時間不多,效果也相對較好。接着我就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內容,按照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做了什麼事的思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幾個學生主動的舉手回答,說得一般,主要問題是語言組織能力較差,想說的話而不知道怎樣表達。心裏想得有,而說不出來。於是我就引導學生們說,這就是平時讀書不夠和鍛鍊較少的原因。只要大家積極閱讀,主動鍛鍊,我們都回變成一個全新的自我。所以,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不能放棄,要積極的去適應,克服心理的膽怯和恐懼。之後,我談到一個優秀的人,應該是健康的軀體和高尚的靈魂的有機組合。健康的身體一般情況下通過合理的飲食和積極的鍛鍊可以得到。而高尚的靈魂則需要知識和文化的武裝,知識和文化就是從讀書所獲得的,主動的閱讀和求知是獲得知識和文化的主要途徑。用高尚的靈魂去指揮健康的身體,我們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就會提高很多。在教學中順應課堂的流程我給孩子們講了三國演義》裏董卓、呂布和貂蟬的”美人計“的故事,大家聽的很認真。

最後,我引導孩子們分析文章之所能夠打動我們讀者的原因。有的孩子說:課文裏的景物描寫非常優美,寫出了春天的特點和蘊含着的生命的不盡活力。有的孩子說文章除了景物和語言優美外,還有的就是情感美。文中親情的溫馨讓我們備受感動,一家人的互敬互愛,幾代人的寬容和理解,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通過引導,孩子們懂得了家人和朋友間就應該相互寬容和理解。我想這不就是我這節課所想達到的目標嗎?這不是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初衷嗎!於是,我很認真的表揚和肯定了學生們的想法。激勵他們再接再厲,努力進取。一節課的學習在和諧、平等的氣氛中就這樣結束。我能看得出,學生很愉快,對我不反感,我想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從整個教學流程我也能感覺到自己存在的許多不足,比如有時和學生吹牛就漫無邊際,收不了邊。還有在講課時缺少激情,對學生的感染不夠。課前準備膚淺,不夠深入,層次不夠豐富。自我感覺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整堂課的整體形象構造,這節課要給學生講什麼東西,課前思考不夠清晰。因此,課堂結構顯得有些混亂,沒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時甚至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與學生閒聊,用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所以,有時又感覺有些本末倒置,主題被沖淡了。但是,不論怎樣,我相信學習就會進步,不停的往前走就能看到更美的風景

左和右語文課教學反思篇3

我們學校的新課程改革已經有兩年了,在這兩年的時間裏,各個學科都已經較好地完成了從舊課程向新課程的平穩過渡,全校教師在學校的領導下都認真學習新課改的理念,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作爲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沒有任何理由不對語文教學進行反思,語文教育要走出低谷,只有不斷反思自我,瓶頸一破纔會別有洞天。如何在課改新形勢下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我覺得必須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同時,對存在的問題,應引起我們冷靜的思考和探索。

語文是一門內涵十分豐富的人文學科.語文之所以充滿魅力,就在於其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以及解讀語文的靈活性與不確定性.但是,傳統的語文教學,給別人的印象就是老師在不斷地對每一篇文章的字詞句進行不厭其煩的講解,而學生就是大量地背誦,花的時間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學生普遍對學習語文興趣不大,覺得學的東西與考的東西不一樣,沒有能意識到學的過程其實是一種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的過程.所以,爲了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爲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內修外治

學無止境。見賢思齊。一位語文教師要想很好的進行新課改,就必須注重修養和才學的提高,於內要提高文化修養,於外要勤奮治學,要做專家型老師,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控課堂。高瞻才能遠矚,深入才能淺出。

對當今的教改教研動態,要入乎其內,也能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是指作爲一個課改參與者的身份積極融入其中去親身踐行;“出乎其外”是指作爲一個評判者的身份對我們付出的勞動和成果進行冷靜的審視和探討。有了深厚的學識和才幹,研究深入了,思想深刻了,對“課標”以及一些新思潮新流派就不會出現全盤照搬的情形,而是會採取“拿來主義”。點滴的積累成不了海洋,也能成爲小溪甚至是江河。

二、自主·合作·探究應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課程標準》提到,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學生自主學習,學案是關鍵

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是學案,新課程通過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是教學的主要途徑,因此編寫學案的關鍵核心是問題,問題的設置是需要我們教師集體備課完成的,要根據課本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問題,問題要有梯度化。

萬丈高樓平地起。高一的同學基礎還比較薄弱,所以我們在編寫學案時要重基礎知識,學案上的內容讓大家通過預習課解決百分之五十,通過小組討論課解決百分之七八十,剩餘的百分之二十屬於課外拓展,開闊大家的眼界,訓練大家的能力,充分發揮同學們的想象力。

2、討論·交流是課堂的重點

課堂上的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和合作研究的習慣。正所謂“取他人之長,補一己之短”“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每個學習小組中都有語文程度較好的同學,他們在小組學習討論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可以促進本小組成績的提高。

三、注重課堂教師“導”的作用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自主”不是“放任自流”,“合作”不等同於“幾個人圍坐在一起”;不能由過去的“填鴨子”變爲“放羊”,不能把學生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對立起來。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如何學。”這裏強調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教法,二是學生的學法,絲毫沒有貶低或削弱教師“導”的意思。學生如何能學會學習?主要是依靠教師的導:誘導、引導、指導。離開教師的科學指導,則勢必如一盤散沙,學習具有極大的盲目性。因此,在用課改新理念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做到民主而不遷就,自由而不放任,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其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才能向科學的方向發展。

四、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

1、口頭的讚揚和鼓勵

很多同學在課堂上不敢站立起來獨自發言,害怕回答錯了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因此我們要給大家以口頭的讚揚和鼓勵,讓他們多些自信敢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愛默生曾說:“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祕訣”。只有大家敢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才能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

2、適當的分數獎勵更能讓學生有自我肯定的價值。

我在課堂給學生制定了一個標準,比如課堂展示討論成果可得1分,若答案百分之八十正確就可得2分,課堂上提出質疑即可的1分,回答質疑可得1分,有了分數的獎勵同學們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只是慢慢我發現學案上的難題被遺留了下來,一瞭解才知道,大家爲了讓自己小組分數增加更快都不願意做難題,這樣一些語文程度好的同學優勢體現不出來,長此以往大家的答題水平和能力可能會降低的,於是我改變了一下策略,既然在意分數我就在分數上做文章。我就把分值直接標在導學案上且對分數進行了區分,根據提的難易程度,分值設在2分至5分之間。分值有區別了,同學們就可以根據自己小組的實際情況來自主選擇展示的題目,同學們開始積極挑戰有難度的題目,這樣不僅學案上的問題都解決了,而且學生的探究能力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們還要鼓勵學生多質疑,只有在質疑釋疑過程中,只是才得以鞏固。

五、學案落實要到位。

在經歷自主學習和課堂討論後,同學們應該把自己的答案整理到學案上,學案上的重點內容一定要畫出來,並寫好課堂反思。這個步驟需要我們教師好好檢查,督促同學們把學案完成,教師需要對學案進行批改。

課改之路註定是充滿荊棘的,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世界上所有的桂冠不都是用荊棘編織而成的嗎?所以我們要做好應對各種問題的準備,披荊斬棘贏得屬於自己的桂冠。

左和右語文課教學反思篇4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擇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希望能衝破“瓶頸”,開闢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左和右語文課教學反思篇5

語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並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其地位有時甚至已被列爲主課之外。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並且成績往往與實際程度不符,導致學生不願花力氣是最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試方案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作爲一線語文教師,我則一直致力於尋找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教育較好地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高其考試分數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的根基。

一、夯實基礎,奠定文學素養根基

(一)早下手,抓反覆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高就越難在語文學習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高一剛入學就抓緊具語文的學習。

高一剛開學,我在徵求學生意見的情況下,給每個學生配備了《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一書,讓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有系統瞭解,並要求學生在早讀課,課餘時間加以記憶,加以背誦。爲了克服遺忘,我將這本書的內容分散在課堂測驗,單元測試,朋考試卷,知識競賽中出現,讓學生在反覆不斷的複習中加強記憶,提高效率。

在文言文語法知識上,我採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學策略。即開始在教學文言文時就讓學生徹底弄清文言文語法規則,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就讓學生自己歸納文中的各種語法現象,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佔用了較多課時,但幾篇課文下來,老師就可以和學生談論文言文語法方面的體會了,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便有了較快的初始速度,爲後來的大量閱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用足教材,以“本”爲本針對學生實行,我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時,也發揮讀本的作用,我按照教材的事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抓實讀本中的文言文,總體上採取先慢後快,重點篇目慢非常重點篇目快,甚至讓學生課外自讀的原則,有變化地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這樣,我們一方面抓實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了解掌握課文的思路思維過程,並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到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擴大閱讀量,提高其語文素養。

(三)分步前進,學寫作文在作文教學上,我沒有一蹴而就,而是根據教材編寫體例,從話題作文開始,逐步訓練學生的各種論力,縱的方面要求學生學會區別寫作論點型議論文,論題型議論文,材料作文,詔題作文,橫的方面,讓學生先列並列式,層進式結構提綱,進而連綴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認真評改,評改方式靈活變化。一是學生自評,二是學生互評,三是分組評改,四是教師評改。每一次評改之後,卻令有充分的交流過程,讓學生討論、揣摩、感悟、找出得失,提升水平。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一步一步提升起來。

二、廣泛拓展,提升語文能力語文課本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讀本是其有益的補充,而課外語文學習則是提升語文能力必不可少的範疇。

(一)印發課文相關資料在學習一篇課文前,我收集印發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體裁或題材的不同作品,把這當作導學的重要內容,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

(二)充分發揮閱讀課的作用語文的重要內容是閱讀和寫作,閱讀是基礎,爲提高閱讀水平,學校每週開設了一節閱讀課,在上閱讀課前,我給學生講清閱讀課的重要性,閱讀的要求,並且經常檢查學生的閱讀摘抄本,促使學生不斷閱讀。

(三)拓展閱讀課外文言語段文言文是大學聯考的重要部分,要求長期積累,因而我非常重視這一方面,我通過不同方式補充課外文言文語段,爲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我儘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去翻譯並作爲論據寫入作文,使學生閱讀,寫作同時提高。

(四)堅持寫隨筆語文學習不能僅靠課堂,要利用課外,要利用生活,讓學生去觀察景物,敘述事情,抒寫心理,流露心聲,讓學生記住“生活處處即語文”。同時,對學生隨筆寫作進行檢查,選出優秀作文讓全班同學交流,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責任重大,責無旁貸,而語文教學是整個教學系統的基礎,搞好語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也不是僅靠交流就能達到的,它要求我們去摸索,去深度,去拓展。

左和右語文課教學反思篇6

小鎮的早晨(北師大版 三年級)

【學生狀況的分析】

我所帶的三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融合在一起。江南水鄉的晨景對於我們所處的西北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地域差異,爲了彌補這種差異,我在教學中,通過配樂朗讀,加上媒體出示江南水鄉的景色,使學生領略江南的美景,因而感觸一定是深刻的。

【教學內容分析】

?小鎮的早晨》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蠶鄉小鎮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開放給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2——4自然段都是總分段式。即便於學生運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閱讀,又可供學生仿寫練習。課文不長,但文質兼美,詞語豐富,富有感情,教學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使學生領悟課文意韻,喚起學生對課文的審美體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通過學習瞭解小鎮早晨的特點,感受江南小鎮的美。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小鎮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能力目標:通過優美的畫面,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和合作的精神,以及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江南水鄉小鎮的意境美,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繼續學習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引導學生細細品讀生動優美的句子,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課時安排】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的段落安排順序,學習課文,瞭解小鎮“安靜”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導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家鄉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有沒有感受到家鄉越來越美了?

特別是旱晨,當你揹着書包走在上學的路上,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

2.學生結合實際談一談。

3.小結:這些都是我們家鄉的早晨所特有的景象。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到另外一個不同的地方去旅遊,去看一看,聽一聽,一起去領略一下江南水鄉小鎮早晨的美景,大家說好不好?

4.(出示課件:江南水鄉)

在我國江南水鄉有許多古樸的小鎮,這裏有小橋、流水、人家、綠樹(紅花)繁茂。你們瞧這便是各式各樣的小船,這裏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船。當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時,木船的搖櫓聲就把小鎮喚醒了。

5.看完錄像小鎮給你留下什麼影響 ? (美)請同學們快快打開書本感受感受吧!

(設計意圖:播放水鄉的秀麗景象,初步領略江南水鄉美景,生動形象地創設美的情境,又激起了學習課文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感受小鎮的美

(一)指導預習。要求:1.讀課文,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詞義。

3.讀課文,想想小鎮的早晨有什麼特點?

(二)分組預習,提出問題,邊讀邊議。檢查效果,重點指導。

1.強調“漾”,“暇”的字形和“樸”,“着”的讀音。

2.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帶着問題讀課文。1.放伴奏帶,自由讀課文。

2.你覺得小鎮的早晨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

(早晨是安靜的、又是熱鬧的,還是忙碌的)

4.在段落的安排上有什麼特點?全文是什麼關係?每段是什麼關係呢?(全文是總分總的關係。第2--------4段第一句是總句。每段是總分關係)

三、合作學習,感受畫面美。

細讀課文,看着畫面,深入理解。1.自由讀文,進行討論:第2,3,4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2.回答問題,深入分析:第2段:

(1)讀後回答,板書:安靜。談體會 朗讀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讀懂的句子,想想喜歡的 原因,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2)在學習小組裏交流。

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從河面、河水、河邊、河上)

(3)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重點詞細細品味,體會小鎮早晨的安靜。

如:抓住“淡淡、靜靜、不時、悄悄、輕輕漂過、輕輕盪漾”體會小鎮晨景的靜之美。

(4) 討論:怎樣讀好這段話?學習小組互讀互評。

一個“恬靜”讓我們體會到了很多很多,除了“安靜”以外,它可能還包含着一點美,一份悠閒,一絲溫柔,或許還有其他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小鎮的早晨是悠閒的、恬靜的,優美的,河水那麼清澈、、小舟那麼靈巧……就讓我們帶着這些感受來讀一讀這段文字吧。

(5)學生配樂朗讀。

(6)播放江南小調,情感薰陶:置身於美麗的江南小鎮,坐在小船上,你們想幹什麼呢?(學生想象,自由發揮)

(設計意圖:由重點詞、重點句入手進行品味,體會文段中描繪的幽清、淡雅的美景,感受圖畫美。)

(7)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佈置作業:

(1)把詞語補充完整。

( ) ( )

( )的早晨 ( )的露珠

( ) ( )

( ) ( )

(2)照樣子,摘抄文中的詞語

淡淡 ----------------------------------------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小鎮的早晨——、------、-------啊!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課文,瞭解小鎮早晨“熱鬧”“忙碌”的特點。 2.繼續學習抓住重點詞語、句子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3.憑藉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感受水鄉小鎮的意境美,增強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感情。 4.抓住圍繞中心句仿寫一段。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小鎮的.早晨是怎麼醒來的?(是木船悠閒的搖櫓聲喚醒的 2.在細細地讀讀這段話,你讀懂了什麼?或者你還有哪裏不懂的? 3.彙報學習情況: (1)我明白了“河道縱橫”的意思:用手勢比一比。 (2)我明白了城市的早晨是汽車短促的喇叭聲驚醒的。是說---- 你能模仿這種聲音嗎?老師請男同學來當汽車司機,發出的喇叭聲。悠閒的搖櫓聲嗎?這樣的喇叭聲短促嗎?那應該是怎樣的?又短又快,課文中用了一個詞是“短促”。 你能模仿悠閒的搖櫓聲嗎?老師請女同學來當船伕發出悠閒的搖櫓聲。給人感覺悠閒嗎?聽了這種聲音心情是很舒服,很愉快的,這種舒服與愉快能從臉上表現出來嗎? (自由自在,輕輕地,很自然。) (3)聽了這兩種聲音,你認爲課文中“驚醒”與“喚醒”這兩個詞能互相換一換嗎?形成了對比。 說得好極了。那短促的喇叭聲,在夜裏一響,人們會一下子被嚇醒的,那悠閒的搖櫓聲飄進你的夢鄉。你會慢慢被叫醒的。 4.指導朗讀。 能把你學懂的讀出來嗎? (1)指名讀3 個,評一評。齊讀練背讀。出示填空。 ( )的早晨是( )聲( )的。 指名背3個,齊背。 5.小結:出示單元提示。1.主要寫了什麼。2 .其它詞語有什麼作用。 木船悠閒的搖櫓聲喚醒了小鎮的早晨,是多麼恬靜啊!小鎮還在什麼地方向我們展示它的恬靜呢?讓我們來學習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

(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劃出。

(2)寫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板書○ 2.檢查自學情況。 (1)這段話是圍繞“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來寫的。這句話在這段中是什麼句?這樣的段式叫什麼段式? (2)板書:霞光、拱形石橋、小船、小河。 3.小組討論。 同學們,你最喜歡這裏的哪一句?按照單元的提示,細細地讀讀,你明白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在與同學討論交流一番。 4.學習反饋,體會情境。 你最喜歡哪句話,這句話主要寫什麼。你學懂了什麼?或有什麼感受? a 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着片片銀鱗;河水淨的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 (1)這句話主要寫了什麼?(河水穿過小鎮。) (2)你從哪些詞看出恬靜的美?你爲什麼選這些詞?抓住“淨、透明、帶子、淡淡的、碧綠”結合插圖來理解恬靜。 a 淡淡的寫出了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萬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層薄紗。多美啊! b 河水銀鱗,使你想到什麼?它本來指魚身上的長滿的小小的會發光的薄片,在這裏我們作者說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閃爍着一片一片的閃光的鱗片,多美啊! c 多幹淨的河水,透過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麼?(學生想象說話) d 條淨得透明的河水,一眼望去,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這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寫的一句話,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現在,你就在小鎮的河邊,你會怎麼說?(看圖) (真靜啊!真美啊!) e 輕輕地”說明了河水流動時是多麼的平靜啊!靜得彷彿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3)指導朗讀。指名讀,看圖讀,背讀,齊讀。 b 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鑽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1)這句話主要寫了什麼?(小舟在河上飄。) (2)你讀懂了什麼? 遙遙相對的石橋,(看圖)它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靜靜地坐落在小鎮的兩頭。多靜啊!這半圓形的橋洞使我們想到了半月形,多美啊! 一葉葉,悄悄,輕輕,飄,都寫出了小舟的輕巧與恬靜。 (3)指導朗讀。指名讀,學生評。背讀,。 多靜的石橋,多輕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讀得多靜啊!想把它記住嗎? c 沿街的河邊停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船,一隻緊挨着一隻。 (1)這句話主要寫了什麼? (2)哪些詞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樣、一隻緊挨着一隻) (3)看圖:讀這句話。 在這麼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麼船?(烏篷船) 一些油光發亮的物品烏篷船,翹起尖尖的船頭,顯得格外醒目。 指名說,你們覺得烏篷船怎麼樣?油光發亮寫出顏色,翹起尖尖的船頭寫出了形狀(非常有趣)。你喜歡這些烏篷船嗎?你能讀讀嗎? 朗讀指導,指名讀,看圖讀,背讀,齊讀 (4)這麼多的船,怎麼會給人恬靜的感覺呢?好好讀讀想想,哪個詞寫出了小船也是靜的?(停) 三、小結。 1.同學們剛纔遊覽了小鎮的早晨,淡淡的霞光,淨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閒的烏篷船,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現在,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中,向大家介紹這恬靜的小鎮。 2.播放音樂,齊讀。多恬靜的小鎮,多美的小鎮,想把這樣美的景色記在心中嗎?試着背一背。指名背,試背。 3.小結學法。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用這個方法學習三四這兩個總分段式。它們是如何緊張與熱鬧的? 四、佈置作業。 1.有語氣地朗讀課文。2.聽寫字詞。

3.填寫詞語,使句子更具體。

(1)( )的河邊停滿了( )的小船。(2)小船從( )的橋洞中( )地鑽出。(3)學生揹着( )的書包( )地去上學。

4.照樣子寫句子。注意轉折關係。例:這兒盛產蠶繭,但過去一尺絲綢一根絲線都要從外地買來。(1)這項工作很難做,但( )。(2)( ),但( )。5.檢查背誦第2自然段。

五、板書設計:

開篇點題 水鄉 只有小船 喚醒

河面:淡淡 閃爍

河水:通明 靜靜穿過 讚揚新貌

安靜 河邊:停滿 換??

特點 河上:悄悄鑽出 輕輕飄過

人多:歡鬧的海洋

熱鬧 土特產多:那-----那-----還有-------

國小生、婦女、個體戶、農家姑娘 熱愛生活

忙碌 變化: 過去、如今

讚美小鎮 多美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生字詞語卡片、江南小鎮的動畫、江南小調、柔美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