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7.3K)

教案的編寫應該根據實際的教學進度,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和任務的完成,一個完善的教案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自信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陳太丘與友期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7篇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篇1

教學目標: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以禮待人的道理。

品味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和動作的詞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品味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和動作的詞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批評父親的朋友“無信”“無禮”,自己卻“入門”“不顧”的行爲。

教時安排: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講述“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司馬光是北宋時最有名望的大臣之一,他是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他的名聲,從幼小的時候已經開始傳開了。據說他七歲那年,就開始專心讀書。不論是大伏暑天,或者數九寒冬,他總捧着書不放,有時候連吃飯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讀書用功,而且很機靈。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子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來救。司馬光不慌不忙,順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大石塊,使盡力氣朝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2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 。

二 簡介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1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2《世說新語》原爲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後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爲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三學生朗讀課文,對照註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然後以小組爲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在巡視中酌情給予指導

陳太丘與友期:期,約會,約定時間。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後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太丘捨去:捨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親。不同“否”,沒有。

非人哉:不是人哪。

下車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元方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篇2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並爭取能背誦。

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③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據地評價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隨身擴音小喇叭、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由“自古英雄出少年”導入

(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衝稱象、曹植作《七步詩》、王冕四歲學畫、王羲之七歲通書法)

2、出示課題

3、出示教學目標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自讀課文(自讀的要求和步驟)

(步驟:1、粗讀,讀準字音。2、再讀,結合註釋粗通文意。3、反覆朗讀,直至能夠背誦。4、品讀,提疑問,寫評註。

要求:1、讀書聲音要洪亮。2、不懂的字詞要翻檢工具書。3、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重點實詞下加點,重點虛詞下畫着重號,疑難句子下畫線,疑難問題寫上評註。)

三、翻譯課文

1、譯讀技巧

留:人名,地名,物名,職稱等,可照錄不翻譯。

補: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

換:用現代漢語去替換文言詞語

加:按現代語言習慣加字,把單音節詞語變成雙音節詞語。

2、老師點出重點字、詞、句子(先提問學生,後出示答案)

與友期(約定)行期日中(中午時分)太丘捨去(放棄)

去後乃至(才)元方時年七歲(當時;年齡)門外戲(嬉戲)

“尊君在不?”(尊稱,您的父親;“不”通“否”表示疑問)

待君(待:等待;君:尊稱,“您”)非人哉(語氣詞,啊)

相委而去(委:丟下、捨棄;去:離開)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父親)

則是無信(信用)下車引之(拉)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句子: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3、學生比賽翻譯

(先以座位行或列開火車的形式翻譯,後出示全篇譯文)

4、譯讀積累

課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尊君:您的父親(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君:您(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家君:我的父親(謙詞,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

5、根據課文內容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自由組合形式進行分角色表演:旁白、友人、元方)

四、問題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你認爲元方和友人分別是什麼樣的人?

(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朋友的哪兩點錯誤?你欣賞元方嗎?欣賞他哪些方面呢?友人知錯而“慚”說明友人是什麼樣的人?)

元方:聰穎機智、有正義感、童真無邪

友人:無信無禮、勇於自責、知錯能改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意見a: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b:接受友人的道歉。大家對人物有不同的認識是很正常的,但《論語》中雲: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也。關鍵是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

3、假如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陳太丘,遇到文中的情況,你會怎麼做?

(元方應該給父親的朋友解釋道歉的機會;友人應該向元方說明不守時的原因,爭取得到同情;陳太丘不等朋友自己先出發應,該囑咐兒子等友人的時候告訴友人他先去的原因,或者等到友人來纔出發,不管怎樣都應該有所交待。)

五、共同探究

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啓發?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我們要學會聰明應對他人。

六、比賽背誦(以學習小組或個人形式背誦)

七、拓展延伸

1、誠信故事《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爲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

這時敬慕季布爲人的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炫耀和擡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着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麼陰沉,話語多麼難聽,立即對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並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着‘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麼能夠有這樣的好名聲傳揚在樑、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爲什麼不願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裏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爲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後來,曹邱生又繼續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出處《史記·季布來佈列傳》

2、誠信名??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真誠到永遠——海爾著名廣告語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纔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八、課堂小結:做人誠信相伴,你將一生無憾

九、佈置作業

1、蒐集誠信相關的成語及典故

2、寫一篇不少於300字的學習收穫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詠雪》,我們品味了兩個少年關於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處。今天,我們來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則小故事,看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一些什麼有益的啓示。

板書課題:陳太丘與友期

到底講了什麼內容?預習時看懂了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一生複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事後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1、邊朗讀,邊口譯全文。

要求:先自由讀,易於品味、揣摩。

⑴ 聯繫前幾篇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藉助下面註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

⑵ 自己無法解決的,前後桌可以相互探討。

⑶ 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集體交流、探討。

2、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3、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己認爲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4、自由朗讀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奏。

5、集體朗讀。

6、分角色朗讀。(注意二人前後語氣的變化)

四、合作、探究幾個問題

本文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無對文章進行評論?

既然作者未進行任何評價,那我們就文中的人物進行討論。

1、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文中的三個人物的行爲──陳太丘,友人和元方?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陳太丘:太丘捨去──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友人:去後乃至 尊君在不?怒 非人哉!慚,下車引之

──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入門不顧(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可提示,如:“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元方如何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錯誤?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2、《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夙惠(天資聰慧)、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你認爲應選自哪一門?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爲人正派,品行方正)──三個人物的言行都圍繞信、禮展開。雖也表現了元方的聰敏,但主要寫他懂得爲人的道理。“無信”“無禮”是核心。可見是借元方責客語,從反面來說明“信”“禮”重要性。

──可見,本文給我們的啓示是: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積累有關成語、名句。

五、自由朗讀,力爭當堂成誦

六、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白文、標點文朗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學生了解故事內容。

2.通過腳本批註與演讀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動作描寫,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難點:

朗讀時的白文斷句以及演讀中,通過語氣變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演讀法、腳本批註法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是通過多種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以及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教會學生通過腳本批註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詞句。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詠雪》認識了兩孩子,感受到了他們的聰慧,領會到了語言的優美。今天我們再來通過《世說新語》中的《陳太丘與友期行》來認識另一個孩子──元方。看看他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請一名學生上臺書寫課題,大家讀題目,說說題目什麼意思。

教師利用課件,解讀孩子會出現問題的“期”字:出示“期”字由金文、篆文、隸書的演變過程,給出這個字偏旁的演變和批註。學生總結“期”字的意思,得出題目正確的解釋。

教師進一步追問:請學生們根據題目猜一猜文章會寫些什麼?

學生大膽想象,猜測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解題,爲後文的學習做鋪墊。

(二)多方式朗讀,感知內容

帶領學生多方式讀文,理解內容,與最初對內容的猜測找異同點。

1.教師向學生展示課件《陳太丘與友期行》的白文(豎版)。

學生根據理解朗讀斷句,展示斷句成果,讀給大家聽;小組討論斷句,各組展示斷句成果,派代表朗讀,各自闡明斷句依據。

2.教師展示《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標點版(豎版)課件給學生。學生自讀,對照自己的斷句,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根據詞語的解釋、句段內容,找出問題所在。學生集體朗讀。之後挑戰課文的繁體版進行朗讀,男女生比賽讀,各組比讀。

?設計意圖】根據語感嘗試斷句,激起學生的挑戰意識;通過競爭閱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概括故事。

教師設題: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故事。(提示:人物和事件。)

一句話: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出行,友人遲到責怪陳太丘,並對子罵父,元方據理反駁。

4.明確題目作用。

將概括的內容與猜想內容比較,明確這篇文章真正主要寫的是元方。

教師提問:題目和元方有什麼關係呢?(交代故事發生的原因)

?設計意圖】理清人物的主次關係,明確題目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語言、動作,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1.整體感知元方性格。

?詠雪》中的孩子詠雪有智慧,善於表達,語言優美,所以被選入《世說新語》的《言語》門。那麼,本文中的元方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你喜不喜歡元方?

學生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元方的特點。(元方特點:講信明禮的、聰明的、不卑不亢,敢於指出他人問題,敢於捍衛親人尊嚴,有良好家教。)

2.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教師提問:元方也像《詠雪》中兩個孩子一樣機智聰明,也是善於說話,但作者爲什麼把這篇文編入《言語》呢?本文重點是在說元方的語言精彩嗎?

教師課件給出本文的出處《方正》,解釋什麼是“方正”。

(1)讀文章,提取表現人物方正的句子

學生讀文章,找出描寫元方語言、動作中表現方正的語句,填表格中,進行分析表述。

依據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的這句語言描寫,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元方說出這樣的話,可見他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父親的言傳身教,對他影響很大,他有良好的家教;對於有錯在身,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還怒罵別人的友人,年紀小小的元方據理抗辯,有理有據公正客觀地批判別人,同時維護自己父親的尊嚴,可見他的“方正”之氣。

依據元方語言中“家君”一詞,作爲謙辭的使用,體現元方的明禮。進而引導學生找出友人的一個用詞“尊君”,結合課後習題理解古代漢語中大量的謙辭和敬辭的使用。

?設計意圖】瞭解古代漢語中的“敬辭”與“謙辭”。

引導學生用表格中的兩個字,概括元方方正的表現,學生能夠提取“信”“禮”兩個字,指明正是因爲他講信明禮,所以纔將本文選入《方正》門。

(2)運用朗讀表演,表現方正。

如何通過我們的朗讀體現的元方的方正呢?請同學們用腳本批註的方法,從人物的表情、心理、語氣、語速等方面,分析元方和友人的兩次對話,之後學生個人展示,分角色小組展示,換角色演讀展示,通過語氣、節奏、重音等將人物的方正特點朗讀出來。

舉例:父親的友人理直氣壯,覺得自己一點兒錯沒有,於是怒目圓瞪、聲調高昂、義憤填膺指責別人不失信,傲慢無禮。對於自己不守時,避而不談,把矛頭都指向陳太丘,狂躁氣憤地罵了陳太丘。

舉例:元方很氣憤,心想這人太缺德了,但是它沒有急躁,而是冷靜機智的回擊父親的友人。

?設計意圖】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批註,最後,通過對話演讀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探究動作,評析元方是如何做到方正的。

教師提問:既然元方爲人很方正,那麼對於“友人慚,下車引之”的舉動,“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

這是一道開放性問題。學生能夠言之有理的陳述自己的見解“失禮”“不失禮”均可。

(四)把握主題,領會編者意圖

教師提出問題:《世說新語》中有衆多篇目,編者爲什麼要選出自《言語》的《詠雪》和出自《方正》的《陳太丘與友期行》兩篇,讓我們學習呢?這兩篇文讓我們有什麼收穫啓示?

兩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有年少聰明、智慧的孩子,有的孩子擅長優美的語言,有很好的文學修養;有的孩子正直、講信明禮,有很好的道德修養。編者希望我們新一代少年聰明智慧,有良好的文學修養和道德修養。這是編者對我們的期待。

教師送給同學們的話:與誠信爲伴,做品行正直的人!同禮節爲友,傳祖國文明精髓!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

(六)佈置作業

1.背誦文章

2.蒐集有關誠信的名言、成語。

3.閱讀《世說新語》中《乘船》《孔融讓梨》《望梅止渴》等小故事。

?設計意圖】強化積累,拓展閱讀量。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篇3

陳菲老師執教《陳太丘與友期》,本節課的目標設定全面合理、可行奏效,能以學生爲本,知識與技能並重、過程與結果並重、獨立探究與合作學習並重,切合文本內容、切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儲備、審美情趣,尤其是能注重發揮語文課文以載道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行爲習慣。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倡導的五德,早已成爲中華民族傳統價值理念的核心因素,而本篇課文麻雀雖小,不過區區百字,卻涉及到其中的禮智信三個層面,是一篇難得的正己、修身的範例。尤其在課堂回眸這一環節既道出了本文收入“方正門”意圖,又昇華了本課的主旨。陳菲老師授課時,始終沒有脫離這一思想內核,這無疑是正確的、到位的。

朗讀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是提高語感的重要途徑,對於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基於此,陳老師在本節課中非常重視朗讀,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漸漸進入文章情境,加深對文意的理解,體會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審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時也有利於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本課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若處置不當,容易內容單薄、效率低下,而陳老師的內容安排卻能做到開合有度、收放自如,既立足於文本,又不拘泥於文本,更能顧及文言文教學的一般規律。本節課循着這樣一條內在的主線漸次展開:感知——認知——評價——鑑賞——生髮,滾雪球般動態生成。既有反覆誦讀,也有識記理解。

另外,陳老師的教態自如親切樸實,課件設計也簡潔明快、形象質感,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整節課給人的感覺是精、實、細、活,效果顯著。

上面內容就是差異網爲您整理出來的7篇《《陳太丘與友期》教案》,您可以複製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篇4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詠雪》,我們品味了兩個少年關於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處。今天,我們來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則小故事,看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一些什麼有益的啓示。

板書課題: 陳太丘與友期 到底講了什麼內容?預習時看懂了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一生複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事後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1.邊朗讀,邊口譯全文。要求: 先自由讀,易於品味、揣摩

(1)聯繫前幾篇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藉助下面註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

(2)自己無法解決的,前後桌可以相互探討。

(3)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集體交流、探討。

2.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3.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己認爲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4.自由朗讀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奏。

5.集體朗讀。

6.分角色朗讀。(注意二人前後語氣的變化)

四、合作、探究幾個問題:

本文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無對文章進行評論?

既然作者未進行任何評價,那我們就文中的人物進行討論。

1.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文中的三個人物的行爲——陳太丘,友人和元方?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陳太丘:太丘捨去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友 人:去後乃至 尊君在不? 怒 非人哉! 慚,下車引之

——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元 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入門不顧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可提示,如:“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元方如何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錯誤?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2.《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夙惠(天資聰慧)、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你認爲應選自哪一門?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爲人正派,品行方正)——三個人物的言行都圍繞信、禮展開。雖也表現了元方的聰敏,但主要寫他懂得爲人的道理。“無信”“無禮”是核心。可見是借元方責客語,從反面來說明“信”“禮”重要性。

——可見,本文給我們的啓示是: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積累有關成語、名句。

五、自由朗讀,力爭當堂成誦。

六、作業

① 完成課後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篇5

教材分析

1.新課標要求形成學生對親情的認識和感悟能力,這是篇課內閱讀課文,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感悟濃濃的父子情,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這一單元體現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

2.本節課要學生學習元方小小年紀就知道維護父親的尊嚴 ,感悟親情,知道誠信與禮貌的重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情分析

1.課文短小精悍卻反映了道理,要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出道理。並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從文言字詞到感悟,再到進一步談自己的看法。

3.學生認知障礙點: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並爭取能背誦。

過程和方法:讀並體會故事的內容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誦讀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對誠信與禮貌的感悟。

教學難點:領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學過程

導入:

這節課老師想領同學們再次走進精典故事,去認識一位小朋友,它穿越時空,沿着中華文化的長河正向我們走來,讓我們一起去見見他好不好?[引出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究竟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來讀懂它

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

2、齊讀

譯後再讀,合作學習

1、 對照註釋邊讀邊疏通文意,小組合作

2、 落實重點詞句

3、 學生講故事

4 、引導朗讀,注意停頓與重音,把握感情,師生點評。學生互相挑戰誦讀,熟讀背誦。

品味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你悟到什麼?

2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3、如果是你怎樣辦?

設題意圖:通過對問題的品味探究,讓學生了解內容,形成自己對課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對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誠信與禮貌的重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教師點撥: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嘗試用誠信、寬容、理解的方式去與人溝通

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傳統,爲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爲寬,真誠爲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篇6

【教材分析】

?陳太丘與友期》是人教版中學語文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教材聯繫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作爲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着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爲古文閱讀在此冊語文教學中起着重要作用。

?陳太丘與友期》是《世說新語》“方正”門中的,主要是寫陳太丘之子元方聰穎機智,懂禮識儀。文中“無信”“無禮”二詞爲全篇核心,可見作者的寫作目的是借“陳元方責客”來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人必須明禮誠信。

【學情分析】

這篇文言文淺顯易懂,學生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很大困難。七年級的學生畢竟才接觸文言文,培養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思考質疑的習慣非常重要。

?課型】新授

【教學方法】

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激趣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讀及自主學習感悟故事的內容。

4、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培養文言語感;積累一些常見文言詞語;學習古人重誠信、知禮儀的良好美德。

2.使學生了解《世說新語》“志人”的特點,激發學生閱讀《世說新語》中一些小故事的興趣。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世說新語》的資料,製作教學課件;

2.佈置學生預習作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看圖片

猜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司馬光砸缸的畫面,表現了少年司馬光的機智聰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表現機智聰明少年的文章《陳太丘與友期行》。(板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1、理解並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2、學習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三、文學常識檢查(填空,師強調)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陳太丘與友期行》選自“方正”一門。

四、朗讀、翻譯

1.你讀我念。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2、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3、文言文朗讀一定要讀出停頓,讀出節奏,老師標出了這篇課文的節奏,看黑板,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4、你翻我譯,自讀課文,對照註釋,試着翻譯文章。

5、你爭我搶,搶答下列紅體字的意思

(1)陳太丘與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捨去

(4)去後乃至、(5)元方時年七歲、(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則是無信

(10)下車引之、(11)元方入門不顧

五、你思我想(讀懂了課文內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是個不守信用,沒有時間觀念的人。

2、元方指出了父親友人的哪兩個錯誤?(原文回答)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陳元方是一個怎樣的人?

聰明、勇敢、明理

4、“友人慚,下車引之”說明了什麼?

“慚”字寫出了“友人”已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對自己的言行感到後悔,盡顯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則表明了友人想對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六、你討我論

1、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不失禮:①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於人,不知自責且對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於千里之外。

失禮: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爲有識之人。怎麼能因他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這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所以我覺得元方最後的舉動略顯失禮。

2、《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爲、品性正直,合乎道義。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陳元方的“方正”?

(1)他懂得“信”的重要。

(2)他懂得“禮”的重要。

(3)他的辯駁有理有據,落落大方。

(4)他以“入門不顧”的行爲,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

七、你收我獲。學了這篇課文,你的收穫是什麼?

八、你揹我誦

【佈置作業】

課後第四題

課後第五題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行

?世說新語》

友人:無信無禮知錯就改。

元方:聰明明禮直率。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3、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我們學校要求同學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而且要成爲具有高尚、高雅氣質的人,並計劃爲同學們開設禮儀課。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和這方面有關的一則古代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一)疏通課文

1、自讀課文,藉助字典,初步疏通課文,並圈畫出不能解決的文言字詞。

2、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並通過交流解決問題。

明確:

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文,發言提出一些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解決,並總結一些解決字詞的方法和途徑等,如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組詞法等。

1、多媒體顯示一些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

1)、與友期行:約定。

2)、期日中:約定的時間。

3)、太丘捨去:舍,捨棄;去,離開。

4)、尊君在不:通“否”,讀“fǒu”

5)、相委而去:委,丟棄;去,離開。

6)、下車引之:拉。

7)、入門不顧:回頭看。

8)、去後乃至:才。

3、一學生朗讀課文,考慮如何用現代語言複述。

4、學生複述課文;對比複述,補出課文省略的部分。

5、集體朗讀課文

(二)分析課文

1、思考問題:

(1)友人爲什麼“怒”?元方怎樣反駁“友人”的?

(2)從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個什麼樣的小孩?

2、在理解的基礎上,集體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三、質疑探究。

四、學習體會。

五、字詞積累練習。

六、課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