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8篇

教師文案 閱讀(6.44K)

教案在起草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考慮創新教學方法,其實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我們都必須認真對對待寫教案這件事,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8篇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篇1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義,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3)能用公式a=⊿v/⊿t進行定量計算。

2.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上升到物理概念的過程,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繫,初步瞭解如何描述運動。通過事例,引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存在加速和減速的現實,提出爲了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得出加速度。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實例動畫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勵其探索的精神。

(2)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中嚴謹的科學態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學生區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培養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勇於發表自己的主張,勇於放棄自己的錯誤觀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和加速度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係,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2、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它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3、區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三、教學方法

類比、比喻,分析討論、啓發式教學。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設計:

新課導入: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運動,速度一般都是變化的,舉例:公共汽車起動時,短跑運動員起跑,飛機起飛和降落等等。這些物體的速度變化都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豎直範圍內,所以研究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是很必要的,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看一組數據:

(出示小黑板)

小黑板上所列的是五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它們都是同學們所熟悉,身邊發生的事。請同學們判斷一下,誰速度改變最快,誰速度改變最慢。

(學生思考,教師提示在國中時,兩個物體運動的快慢是如何比較的。)

方法一:比較a、b,經歷的時間Δt一樣,甲的速度變化量爲9m∕s,乙的速度變化量爲6m∕s,經過類比後,得到a速度改變較快。

方法二:比較b、c它們的速度變化量都爲6m∕s,但所用的時間不一樣,進行類比後,所用時間越少的,速度改變快,得出b的速度變化的快。

方法三:比較c、d它們的速度變化是不同的,經歷的時間也不一樣,那麼如何比較呢?可以計算平均每秒速度的變化量,即單位時間內速度變化多的速度改變快。

師:通常情況下,比較速度改變的快慢,物體所用的時間不一樣,速度的改變大小也不一樣,此時,我們都可以計算平均每秒鐘速度的變化量。即第三種方法具有普遍意義。並由此算出以上四個物體每秒速度變化的數值分別爲:3,2,0.3,0.2,27。

則速度改變的快慢就不言而喻了。

通過以上的比較,速度的改變量除以所用的時間,可以反映出物體速度改變的快慢,我們把這個比值叫加速度。

2、新課教學

⑴定義:加速度等於速度的改變量與發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

⑶單位:

請兩個同學把小黑板上的a、b的加速度算出來,下面的同學計算丙、丁的加速度,要有過程。

( 這一過程非常重要,藉此學生可熟悉公式、單位,教師也可從巡視中發現錯誤,並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進行規範,並給出正確答案,

師生共同分析,結合定義,得出物理意義;並讓學生說出其它數值的含義。

⑷物理意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其數值越大,表示速度改變越快。

3、課堂練習

1.物體的速度變化越大,則物體加速度就越大。(錯。結合前面小黑板所舉的例子,比較乙與丙可知此結論不對。)

2.物體的速度很大時,加速度不可能爲0。(錯。結合小黑板所舉的例子,如丁,雖然飛機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卻爲0)

4、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要牢牢理解加速度和速度的區別,在於意義不同,前者是描述速度改變的快慢;後者是描述運動快慢。

5、課後作業

六、板書設計

一、加速度

1定義:加速度等於速度的改變量與發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

4物理意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其數值越大,表示速度改變越快。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數據入手,讓學生親自參與了概念的得出過程,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培養了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數據處理能力,總結和概括能力,能對事物進行具體分析和判斷。果斷的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把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一筆帶過,把加速的的矢量性及方向判斷放在第二課時,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更有利於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平拋運動的定義及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2、理解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

3、掌握平拋運動的規律。

4、樹立嚴謹,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態度。

5、滲透物理學“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爲簡”“等效代替”等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

重點:平拋運動的規律。

難點:對平拋運動的兩個分運動的理解。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引入

通過柯受良飛越黃河精彩視頻和生活中常見拋體運動的圖片引入到拋體運動,在對拋體運動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回憶以前學過的拋體運動;對拋體運動進行分類。由拋體運動引入平拋運動。

(一)知道什麼樣的運動是平拋運動?

1.定義: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拋出,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叫做平拋運動。

2.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1)有水平初速度,

(2)只受重力作用。

通過活動讓學生理解平拋運動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讓學生體會研究問題時,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實驗探究平拋運動

問題1:平拋運動是怎樣的運動?

問題2:怎樣分解平拋運動?

探究一: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什麼樣的運動?(學生演示,提醒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同時釋放兩個相同小球,其中一個小球從高處做平拋運動,另一個小球從較低的地方同時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

現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況下,兩個小球都會撞在一起(學生回答)

結論:平拋運動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師生共同總結)

探究二: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什麼樣的運動?(分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帶有小孔的小球;b裝置靠近水槽;c觀察兩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況)

?分組實驗】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時,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飛出,做平拋運動,而同時後方小球被釋放,做自由落體運動。

現象:兩小球球同時落地。(學生回答)

結論: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師生共同總結)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跟速度的改變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變量的區別。

3.知道什麼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義。

4.通過對速度、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較,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2.加速度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係

3.區別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4.利用圖象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難點: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五種交通工具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析:如何比較不同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呢?從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課內容

1.速度的變化量

提問:速度的變化量指的是什麼?

(速度由經一段時間後變爲,那的差值即速度的變化量。用表示。)

提問:越大,表示的變化量越大,即速度改變的越快,對嗎?爲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要比較速度改變的快慢,必須找到統一的標準。也就是要找單位時間內的速度的改變量。

2.加速度

學生閱讀課本,教師引導學生得出:

(1)定義:速度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的時間的比值

(2)物理意義:指進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3)單位:米/秒2(m/s2)

(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

(5)a不變的運動叫做勻變速運動。勻變速運動又分勻變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曲線運動。

[例題1]做勻加速運動的火車,在40s內速度從10m/s增加到20m/s,求火車加速度的大小。汽車緊急剎車時做勻減速運動,在2s內速度從10m/s減小到零,求汽車的加速度。

分析:由於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們計算的時候必須先選一個正方向。一般選初速度的方向爲正方向。

分析討論:

(1)火車40s秒內速度的改變量是多少,方向與初速度方向什麼關係?

(2)汽車2s內速度的改變量是多少?方向與其初速度方向有何關係?

(3)兩物體的運動加速度分別爲多少?方向如何呢?

分析(1)物體:(1)作勻變速直線運動,40秒內屬於的改變量爲,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方向方向相同,即與方向相同。

分析(2)物體:②作勻變速直線運動,5秒內速度的改變量爲,說明與方向相反。,說明方向與方向相同,與方向相反,作勻減速直線運動。

強調:加速度的正、負號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總結:

勻加速運動:,爲正值,,與方向一致。

勻減速運動:,爲負值,,與方向相反。

練習:課本p31,第1題

思考課本p31,第2題

a.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等於0,而速度卻不等於0。

總結:加速度與速度沒有直接關係: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爲零(某瞬時);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爲零(某瞬時);

b.兩物體相比,一個物體的速度變化量比較大,而加速度卻比較小。

總結:加速度與速度的變化量沒有直接關係:加速度很大,速度變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變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變化率”——表示變化的快慢,不表示變化的大小。

c.物體具有向東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卻向西。

總結:物體是否作加速運動,決定於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關係,而與加速度的大小無關。加速度的增大或減小隻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程度增大或減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減小。

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物體作加速運動,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來越快;若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得越來越慢(仍然增大)。

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作減速運動,速度減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減小得越來越快;若加速度減小,速度減小得越來越慢(仍然減小)。

總結:速度、速度的變化和加速度的大小沒有關係。

3.從v~t圖象看加速度

學生閱讀課本,教師引導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速度—時間圖象描述了什麼問題?怎樣建立速度時間圖象?

(2)圖1.5—3中兩條直線分別是兩個物體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通過圖象比較兩物體運動的異同點?

(3)在圖象中如何表示出物體運動加速度的大小?

課後小結

1、加速度的物理概念及意義。

2、加速度與速度、速度變化量的區別。

3、能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中分析出v、a的大小、方向等。

課後習題

課本p31練習五3、4題。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義,會用公式,知道加速度的國際單位制單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解決有關問題,能區分 )

3、知道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與速度v方向相同;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與初速度 方向相反。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和能力。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學生最難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爲了減小難度,對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較低,沒有區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而是在前幾節學過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等問題後學生知道了物體的運動通常情況下,速度在改變,很自然的引出速度變化也有快慢之分,進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處理也比較通俗易懂,最後又給出一些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圖表,給學生一些直觀、生動的印象。節後又對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對比,有助於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對變化率的分析與解析也恰到好處。

教法建議

通過生動形象的實例或課件,讓學生逐步體會,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速度在變,速度的變化需要時間,速度的變化有快慢之區別,且速度變化的快慢是瞭解物體運動情況的重要指標,爲引入加速度做好鋪墊。這裏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義物理量,可以讓學生回顧引入速度概念的過程。加速度的單位要讓學生按規定的讀法讀,即讀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個很重要的內容,但是由於學生剛剛接觸加速度這一比較難理解的概念,加之學生對矢量的運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對勻變速直線運動加以解釋,由於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只有兩個方向,與速度同向,或與速度反向,因此當規定速度方向爲正方向時,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負號反映,注意正負號僅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加速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設計:

一、複習討論:

1、什麼叫勻變速直線運動?請舉兩個實例(提問)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提問)

二、展示課件,深入討論

1、展示課件:兩物體(如汽車)同時勻加速起動情況。

第一個:5秒內速度由0增到10m/s,後勻速。

第二個:2s內速度由0增到6m/s後勻速。

2、提問討論:

(1)兩物體最終速度哪個大?

(2)一秒末時哪個速度大?

(3)第1s內,第2s內,兩物體速度變化各多大?

(4)兩物體,哪個啓動性能更好?哪個速度改變得快?

(5)怎樣能描述出速度改變的快慢?

3、看書29頁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討論:

(1)加速度是描述什麼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義式如何?公式中各個量的含義是什麼?如:的含義?

(3)計算一下課件中所給兩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練習)

4、看書29頁第三、四、五自然段,討論:

(1)加速度的單位是什麼?

(2)在變速直線運動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嗎?請舉例說明(引導學生各舉一勻加速和勻減速的實例)

(3)如何從 比 的加速度小,對嗎? 圖像中求物體的加速度?

5、閱讀30頁上部分內容討論: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說明(如課件1情況)

(2)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舉例說明。

(3)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對嗎?

(4)速度變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對嗎?

(5)有沒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況?(展示課件:飛機水平勻速飛行)

(6)有沒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況?(展示火箭發射升空過程的資料)

探究活動

在十字路口,當綠燈亮時,大卡車和騎自行車的人同時起動,經常發現,前幾米自行車在前,大卡車在後,經過一段時間,大卡車將超過自行車,請實地觀察並解釋所見到的現象。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篇5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爲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爲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爲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要注重科學探究,多讓學生參與探究,經歷探究過程,體驗獲得探究結論的喜悅。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爲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爲“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篇6

教材分析:義務教育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二節《速度》,是在前四章初步認識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第五章長度和時間測量基礎上,針對學生髮展和學習內容的需要,安排設計的一節內容。他繼承了前四章從生活到物理的教材編寫特色,同時爲後續的物理學習奠定了基調。

學情分析:國小數學及國中數學在速度學習及訓練方面較多,而在單位換算及物理意義的構建上由於學科侷限,較少涉及速度的物理意義。

本節課是常規的概念課,對教師來說可能駕輕就熟,但對學生來說,他們將遇到學習物理以來的很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建立嚴謹的物理概念;第一次學習用嚴謹的方法來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第一次學習複合單位及換算關係;第一次學習設計表格;第一次學習用數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第一次學習用規範的方法解決問題。基於以上認識以及充分利用教材,設計把本節課的重點作如下三個創新:一、把教材中用紙錐下落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改成觀察圖片。原因:1、靜態的圖片能突出觀察重點,動態的實驗很難具有複製性和重複性,不人爲設置認知難度。2、圖片用生活中常見的觀衆和裁判的方法,更貼近生活實際。二、針對測紙錐速度活動中重在方法應用和器材使用方法的鞏固,把重點放在需測物理量、器材選擇和表格設計的思考上面,對實驗結果略過,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三、重視解題規範。從學生的知識準備來看,課本中的例題用數學方法即可解決,因此重點在解題規範和規範中的物理意義。

本節內容無論是從學生的知識準備,還是從學生的進一步發展,都至關重要。基於以上認識,本節課的教學按以下程序展開。

首先,從學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快慢入手引入課題,降低認識難度,使學生具有親切感。

然後,在學生已有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路程和時間的比較引入速度概念。

接下來,按常規概念課的教學按定義、公式、單位、應用進行教學。其中應用部分分別設計了一個實驗和一個例題分析。

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目標:1、知道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2、理解速度的物理意義,會進行速度單位換算;3、會進行簡單的表格設計:4、知道速度表、里程碑(牌)的含義。

難點: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

重點:速度的定義及理解,速度單位的換算

學法指導:實驗、觀察、討論

器材準備:刻度尺,紙錐、秒錶(或手錶)

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指導觀察書p108圖5-17指導觀察學案中的圖片問:甲乙兩位同學在各自的小區內跑步,怎樣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引入速度概念簡要介紹單位時間介紹速度單位板演單位換算分析例2指導觀察書p109圖5-20指導觀察速度表指導完成p110活動板演書p110例題指導完成例4指導閱讀p110生活物理社會思考:獵豹怎樣才能追上鹿說一說誰遊得快,並說明怎樣比較的讀一讀,寫一寫根據定義嘗試寫出速度公式學生練一練學生分析瞭解一些物體的速度說說你獲得的信息思考、討論、交流形成方案並實驗完成例4閱讀書p110生活物理社會創設問題情景,引課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現象,並思考其中的物理道理爲導入速度作鋪墊建立概念用數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了解複合單位的換算方法通過思辨理解速度定義鞏固複合單位的換算體現物理與生活的聯繫嘗試用物理方法解決問題、用簡潔合理的方法記錄活動數據、鞏固儀器使用瞭解解題規範中的物理意義即時訓練反饋情感態度價值觀

板書設計:速度

一、如何比較運動的快慢

二、速度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

2、定義: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公式:

4、單位:國際單位米/秒(m/s)常用單位千米/時(km/h)釐米/秒(cm/s)

5、測量

作業:鞏固練習

三、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一、採用靜止圖片觀察及分析,較教材上設計的觀察紙錐降低了難度,學生能夠很快從觀察圖片中獲得時間和路程及相關信息,很快切入主題。

二、重視單位換算的物理意義構建及訓練,在課堂訓練及課後練習中單位換算掌握較好,達到教學目標。

三、從課堂教學來看,學生在測紙錐下落的速度活動中,產生的問題較多。由於該實驗重在過程而結果不是重點,所以經過引導,學生能夠針對活動過程中的困惑提出相關問題。網

四、從解題規範來看,學生在課堂訓練及課後練習中都能重視物理意義的構建及應用。

不足之處及改進:

一、由於選用靜態圖片代替教材上5.4活動,跟平行班比較,學生在速度概念建立及理解上略有欠缺。具體表現在學案中例2的分析上。

二、重視例題規範的教學,造成部分學生忽略物理意義,變成單純的習題訓練。

基於以上成功及不足,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物理教學的脈絡逐漸清晰:

一、重視教材,利用好教材,盡最大努力充分利用教材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

二、重視概念構建及理解。

三、繼續重視物理問題解決中的物理意義的構建和應用,在應試和素質之間尋找平衡點。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篇7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列舉小型轎車和旅客列車的加速過程,讓學生討論它們速度變化的快慢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教材還展示飛機的起飛過程,要求學生從具體問題中瞭解“速度快”“速度變化大”“速度變化快”的含義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體運動的快慢”與“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礎上再說明平均加速度的意義,進而說明瞬時加速度。對重要的v—t圖象,教材又設置一個“思考與討論”,讓學生通過v—t圖象加深對加速度的認識和對圖象的理解。

二、學情分析

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級物理課較難懂的概念。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與加速度有關的現象不多,這就給學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帶來困難。其次,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高,對於速度、速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率的區別很難分清;最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只重結果,輕過程,再通過大量的習題來死記結論,如果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得不到培養。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

2.通過對日常生活中有關加速度的實例的分析,進一步體會變化率的概念及表達方式。

3.理解勻變速運動的意義,能用v~t圖象表示勻變速直線運動,並能通過圖象確定加速度。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上升到物理概念的過程,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繫,初步瞭解如何描述運動.通過事例,引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存在加速和減速的現實,提出爲了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得出加速度.

3.教學中從速度一時間圖象的角度看物體的加速度,主要引導學生看傾斜直線的“陡度”(即斜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數據求加速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實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勵學生的探索精神。

2、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中嚴謹的科學態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學生區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培養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勇於發表自己的主張,勇於放棄自己的錯觀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的含義。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難點: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2.區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3.利用圖象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對比教學法

六、教學特色

本教學使用講授法,把前面學過的速度與本節的加速度對比的去學習,讓學生知道他們的區別,從而加深對這兩節內容的理解,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七、教學過程

(一)、新課的引入

以下是三種車加速起步一段時間後的速度,請填下面的表格並比較哪種車速度變化的最快: 大客車:起步15s後速度爲60km/h;

小轎車:起步15s後速度爲100km/h;

摩托車:起步12s後速度爲60km/h;

通過比較三種車的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加速度。

(二)、新課的講解

1、加速度

1.定義: 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對比:速度是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2.物理意義: 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其數值越大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速度改變的越快。 對比:速度時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定義式: a=△v/△t =(v-v0)/△t。 對比:v=?x ?t

4.單位:米每二次方秒 寫作:m/s2或m·s-2 (推導加速度的單位)

例題1.關於加速度的含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

b、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

c、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快慢

d、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的大小

2.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係

加速度是矢量,方向與速度變化量△v的方向相同.

對比:速度方向爲物體運動的方向。

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始終在一條直線上,取初速度v0的方向爲正方向.

(1)若vt>v0,速度增大,a爲正值,表示a的方向與v0的方向相同;

(2)若vt

例題2.足球以12m/s的速度與牆壁相碰後,以8m/s的速度反向彈回,球與牆的接觸時間爲0.1s,求足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解:設初速度方向爲正方向,即指向牆爲正方向

則:v0=12m/s,v=-8m/s t=0.1s

2所以足球的加速度大小爲200m/s,方向指向足球被反彈的方向.

例題3:速度爲18m/s的火車,制動後15s停止運動。求火車的加速度

解:已知v0=18m/s,vt=0,t=15s

根據加速度公式

負號表示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加速度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是均勻變化的,比值(vt-v0)/t是恆定的,即加速度a的大小、方向不改變.因此,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什麼是變化率?

一個量的變化跟時間的比值,即單位時間內該量變化的數值,叫做這個量對時間的變化率。 變化率表示變化的快慢,不表示變化的大小。

加速度等於速度的變化和時間的比值,因而加速度是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

加速度和速度的區別

(1)速度大的加速度不一定大(例如飛機以600m/s的速度勻速飛行),加速度大的速度不一定大(火箭剛剛升空時,速度不是很快,但加速度極其大.).

(2)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由a=△v/△t得知)。

(3)加速度爲零,速度可以不爲零(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爲零,加速度可以不爲零(豎直上拋物體到達最高點時,速度爲0,加速度爲g)。

區別: 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改變的快慢; 速度描述的是位置改變的快慢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篇8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人教版國小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具備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初步感知路程、時間、速度的生活經驗,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定關係,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爲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併爲以後學習較複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下面就談談我對這節課的體會。

1.讓數學課堂紮根於生活。課始我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慾望。讓學生通過比較思考“笑笑從家到學校用了6分鐘,淘氣從家到學校用了8分鐘,他們誰走得快?”讓學生通過實例理解我們常說的走得快指的是走路的速度快,而速度不能只看時間的長短,它還跟路程有關,由此導入新課。這一環節的教學,學生

2.注重合作探究,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激發認知衝突,進而補充“笑笑家到學校的距離是240米,淘氣家到學校的距離是640米”條件,讓學生繼續思考、合作探究“現在,你能判斷誰走得快誰走得慢了嗎?”,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也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並通過算一算,比一比,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比較兩個人走路的快慢,實際就是比較兩個人1分鐘行駛的路程,而這1分鐘行駛的路程,正是我們所說的速度。從而使學生明確在路程與時間都不相同的時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最後再由小組合作,歸納總結出了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

3.注重突破重難點的教學。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義,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在引導學生得出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係式這一重要內容之後,又提供三個情境,讓學生口算出3種物體的速度:8千米/時、8千米/分、8千米/秒,讓學生來談談對速度是怎樣理解的,引導學生髮現速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路程和時間有關,學生對“速度”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速度有快有慢,單位也各不相同,這需要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此環節我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親身感受劉翔跨欄速度、獵豹跑的速度、聲音和光的傳播速度之快、蝸牛爬行速度之慢等使學生在輕鬆與震撼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了速度,進而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爲了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學,我還不失時機抓住教學過程中的有利機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爲了讓學生明白什麼是速度。

4.引進評價機制。好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勵學生的學習,在本節課中我很關注對學生的評價,對發言學生給予及時的肯定、一定的激勵,這對其他學生也是非常好的鼓勵和鞭策。

一節課上下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還存在着一些問題:

1.由於前面在探索“速度的定義及體會生活中速度的例子花去了過多的時間,使得後面的時間有點趕了;

2.拓展練習時間不足。

3.課上完了,學生知識到底掌握得怎樣,我自己心裏沒有什麼把握。一節好課,還需深鑽教材,各環節精雕細琢,注重細節教學。

4.應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的關係,充分相信學生,不應過多的牽引,再靈活去運用它。

5.可以設計畫線段圖分析題意環節,滲透幾何直觀教學思想,培養空間觀念。

這些都是我還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