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關於電的科學教案6篇

教師文案 閱讀(1.15W)

其實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我們都必須認真對對待寫教案這件事,熱門的教案不僅在寫的時候要注意邏輯思維,寫作之後更要反覆琢磨內容,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關於電的科學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關於電的科學教案6篇

關於電的科學教案篇1

設計意圖

“變了變了”是省編教材小班主題活動“大大小小”中的一個科學活動內容。設計活動時,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發現獲得有關的經驗。同時考慮到趣味性對小班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就以遊戲的形式來貫穿始終,持續引發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葉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引發幼兒的好奇心。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手。

師:對,老師的手會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用手指遊戲“變變變”,導入活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變成毛毛蟲。……

過渡: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我會把兩個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信不信?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時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動手實驗

師:你們知道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嗎?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兩塊木耳分別放在兩個杯子裏,一個杯子裏倒上水,另一個杯子裏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會變成什麼樣?

4.幼兒進行猜想,並說說爲什麼

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儘管孩子們的想法很誇張很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爲那是孩子們智慧的火花在閃爍。)

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並觀察和比較幹、溼木耳的區別

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木耳

師:小朋友,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們能幫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嗎?

(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爲動機。)

7.幼兒動手泡發木耳,進一步感知和驗證

(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啓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後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8.師幼共同遊戲:變呀變

請幼兒變成會泡發的食物原地不動做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做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教師用道具隨音樂“攪拌翻炒食品”,幼兒則翩翩起舞。

(科學與音樂活動相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動靜結合,並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9.幼兒動手沖泡菊花茶,品嚐茶水

教師以優美形象的語言引導幼兒觀察、欣賞菊花在杯子裏慢慢“開放”的過程,體驗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由小變大的感知和理解。)

活動延伸

教師和孩子一起將泡發後的木耳送到食堂,請阿姨炒菜用。

活動反思

自從參與了省級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註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主題活動,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得很順利,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爲,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適用的。什麼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遊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祕。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言積極踊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變大了後,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願望;三是活動是在比較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

關於電的科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和認識夏季花卉的興趣。

2、發展幼兒較爲細緻的觀察能力和比較連貫的語言講述能力。

3、按照花、葉、莖的順序認識牽牛花,知道其開花的規律。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漂亮的花

2、課件:圖片-牽牛花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謎語:小小花兒爬籬笆,張開嘴巴不說話,紅紫白藍樣樣有,個個都像小喇叭。

教師: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牽牛花。

二、展開

1、談話:我知道的牽牛花。

提問:

你在哪裏見過牽牛花?它長得什麼樣?它在什麼時間開花?

2、藉助圖片引導幼兒按照花、葉、莖的順序觀察牽牛花。

提問:

(1)牽牛花的花兒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你見過什麼顏色的牽牛花?

(2)牽牛花的葉子是什麼麼樣的?摸上去什麼感覺?

(3)牽牛花的莖是什麼樣的?牽牛花的莖是怎樣生長的?

小結:牽牛花的花朵像一隻小喇叭,顏色有藍色、紫色、粉色和白色等。

牽牛花的葉子像心形,綠色,上面有一層毛茸茸的東西。

牽牛花的莖又細又長,會繞着籬笆或繩子往上長。

牽牛花在夏季秋季的早晨開花。

3、學習謎語《牽牛花》。

教師:我們一起學習謎語牽牛花,這個謎語把牽牛花的主要特徵都描寫出來了。

4、ppt課件:漂亮的花

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多種多樣的花卉。

教師:自然界有很多美麗的花在夏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麗,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三、結束 活動評價:從幼兒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性等方面進行評價。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夏季開放的花卉,自然結束。

關於電的科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肥皂的多樣性,知道肥皂的不同作用。

2、知道生活中如何正確使用肥皂。

活動準備:

1、幼兒從家中帶來不同種類的肥皂:香皂、透明皁、藥皂、旅遊皁、液體皁等。

2、新式肥皂的幻燈片。

3、肥皂架子。

4、幼兒提前瞭解自帶的肥皂。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引發興趣。

1、猜一猜,引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引導語:有一樣東西,只要你和它交上朋友,它就會讓你變得講衛生愛清潔,而且我們天天都用它,這樣東西是什麼呢?

2、幼兒能用有節奏的兒歌說出肥皂的名稱。

二、調動幼兒已有生活經驗,認識肥皂種類的多樣性和肥皂的作用。

1、提問:你帶的是什麼肥皂?它是用來幹什麼的?

2、經驗提升:知道肥皂的種類很多,而且每種肥皂都有它的專用性。

三、感知肥皂的形狀、顏色、氣味、大小等的特點和多樣性,增加幼兒對肥皂的喜愛之情。

1、設置問題情境,請幼兒幫助選肥皂,學會看包裝認識肥皂。

提問:

(1)你能幫我選一塊芒果味的、黃顏色的香皂嗎?

(2)你是怎麼找到的?

(3)經驗提升:在肥皂的包裝盒上藏着肥皂的許多小祕密,我們可以根據包裝上的畫面和文字找到自己想要的肥皂。

2、多種感官感知肥皂的特點,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肥皂。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你手裏的肥皂是什麼形狀、顏色、氣味、大小

(2)經驗提升:不同的肥皂它的形狀、顏色、氣味、大小是不一樣的。

(3)你喜歡哪種肥皂?

(4)經驗提升:因爲每個人喜歡的肥皂不一樣,所以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肥皂。

四、欣賞課件,認識新式肥皂,進一步瞭解肥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1、幼兒看課件認識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鏽鋼肥皂、竹碳肥皂等。

2、經驗提升: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來更漂亮,用起來更方便,對我們的健康越來越有好處,所以人們越來越喜歡使用肥皂。

五、結合生活經驗學習正確使用肥皂的方法。

1、提問:你每天都用肥皂嗎?什麼時間能用到肥皂?說說你是怎麼使用香皂洗手的?

2、說兒歌學習正確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

(打開水管溼溼手,拿起肥皂打一打。兩隻小手搓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頭搓搓,搓出滿手肥皂泡。打開水管衝一衝,小手洗得真乾淨。)

3、經驗提升:在使用肥皂的時候,我們既要節約,不浪費肥皂,不把肥皂泡在水裏。又要正確的使用肥皂,讓肥皂把我們的小手、小臉、身上、衣服上洗的乾乾淨淨的,去掉身上的髒東西,殺死身上的細菌,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清潔,越來越健康。讓我們和肥皂做好朋友,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關於電的科學教案篇4

【設計意圖】

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現如今,孩子手中會動、會唱、會亮的玩具應有盡有,大班的孩子已經不再滿足於簡單擺弄、重複操作,他們常常會冒出許多富有教育價值的問題:它爲什麼會動。它的肚子裏有什麼,怎麼弄它纔會跑得更快……甚至會產生拆開看看的*望。順應孩子的興趣,爲了引導他們積極探索、大膽思考,我們創設條件,讓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一拆的過程中。熟悉玩具的不同啓動方式,初步感知慣性玩具汽車的運動原理,激發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

【活動目標】

1、熟悉常見玩具的多種啓動方式,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初步感知慣性玩具汽車的運動原理,瞭解一些常見的民間慣性玩具。

2、樂意參與科學探索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慣性、電動、回力、發條、拉線等多種玩具。

2、畫有電池、發條、回力、拖拉線等各種標誌的簍子。

3、玩民間慣性玩具的視頻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質陀螺等。

【活動過程】

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啓動方式並分類

1、幼兒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啓動方式。

師:小朋友們帶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等一會兒請你說一說:玩的是什麼玩具,用什麼辦法讓它動起來的。

(評析:開門見山式的導入方式是大班孩子樂於接受的。教師有意讓孩子帶着問題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時,瞭解玩具的啓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2、集體交流操作情況,教師隨機出示相應標記。

師:你玩的是什麼玩具?它爲什麼會動?你還發現了什麼?

(評析:教師提出開放式的問題,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同時,隨機出示的標記卡無形中將幼兒自主操作獲得的信息進行了梳理、概括和分類。)

3、引導幼兒按啓動方式的不同將玩具分放至不同標誌的簍子內,並請幼兒相互檢驗操作的正確與否。

(評析:這一環節的操作對大班幼兒來說沒有太大難度,是他們能直觀感受到的較爲熟悉的內容。教師有意識地“後退”,讓幼兒承擔檢驗的任務,給予幼兒更大的自主思考、判斷的空間。)

探究慣性玩具的奧祕

1、出示慣性玩具汽車,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師:這個玩具汽車,既沒有用電池,也不用上發條,更沒有拖拉的線,輕輕一推,它就能開出很遠,它是靠什麼啓動的呢?你玩過這樣的玩具汽車嗎?

(評析:這一環節中,教師突然提出的問題,激發了幼兒再次探究的*望。)

2、個別操作,集體觀察,大膽猜想慣性玩具汽車的運動原理。

師:請你們猜一猜,爲什麼它能一推就開出很遠?祕密在哪兒呢?

(評析:這一環節中,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動手操作驗證猜想的興趣。)

3、教師介紹分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師:玩具汽車到底是靠什麼開得這麼遠呢,光猜也不行,我們動手拆開看看吧!老師準備了螺絲刀、小盤子,知道怎麼用嗎?

(評析:分組拆卸玩具汽車是幼兒很樂意參與的任務,但兩人分工合作、螺絲逆時針拆卸、有序放置螺絲釘等,都是需要幫助幼兒明確的操作要點。)

4、幼兒分組合作拆卸,觀察慣性玩具汽車上獨特的慣性輪裝置。

(評析:從猜想到驗證,這一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高潮。慣性玩具汽車後輪軸上帶動着的慣性齒輪終於揭開了神祕面紗。教師不妨多留些時間,讓幼兒充分觀察和嘗試。)

5、集體交流發現,教師進行小結。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它和玩具汽車的什麼部位連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麼?

教師小結:這就是慣性玩具汽車上纔有的慣性輪裝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慣性力量放大,慣性輪越重,小汽車開出的距離就越遠,明白了嗎?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有充分的直觀經驗想表述出來。教師在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發現的同時,要給予幼兒正確的概念,幫助幼兒將所見所思整理成有效的經驗。)

觀看視頻,拓展經驗,瞭解更多有趣的民間慣性玩具

師:現在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很多很多,電動的、遙控的,還有聲音控制的呢。可是,你們知道嗎,在老師小的時候,玩的玩具很多都是不用電池、不用機械的慣性玩具,它們不但好玩,還能鍛鍊身體呢!你們想知道這些玩具是怎麼玩的嗎?

播放玩竹蜻蜒、空竹、木質陀螺等民間慣性玩具的視頻,讓幼兒欣賞。

(評析:民間慣性玩具豐富多彩,具有很好的教育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上一環節所獲新經驗的延伸,又幫助幼兒拓展了經驗,激發了幼兒對慣性玩具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延伸活動:

1、組織幼兒將拆卸後的慣性玩具汽車重新組裝起來,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提高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進一步創設條件,讓幼兒嘗試拆卸發條玩具,觀察其中彈簧圈的構造和作用,培養幼兒大膽猜想、專心操作、細緻觀察的科學探究精神。

關於電的科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能感受和發現春天天氣及花草樹木的變化,知道春天來了。

2、喜愛春天,能用語言表達和描述春天花草樹木的明顯變化(小樹發芽、小草從地裏鑽出來了等)。

活動準備:

1、選擇合適的室外場所或公園。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表達對春天的認識。

1、教師: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你們能感覺到嗎?春天是什麼樣子的?春天給我們帶來什麼感覺?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呀?你是怎麼發現的?(鼓勵幼兒自由談論對春天的認識和感受)

(二)說春天。

1、柳樹上一根垂下來的樹枝像什麼?(辮子)原來辮子上什麼都沒有現在怎麼樣了?(長滿了像一個一個小蝴蝶結的嫩葉)

2、地上呢?(嫩綠的小草)

3、還發現了什麼?什麼小東西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擴展延伸到蝴蝶、燕子等)

4、春天到了天氣變得怎樣了?(暖和)你怎麼知道的呀?

5、教師小結:春天裏天氣漸漸暖和了,樹枝上長出了嫩芽,有的長出了綠綠的小葉子,有的開出了漂亮的花朵,地上長出了小草,小動物們也出來活動了。老師還把春天的變化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春風輕輕地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輕輕地下,吹得花兒樂哈哈。

(三)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觀察、尋找春天的變化。引導幼兒自由交流自己的發現。

欣賞春天的歌曲,帶領幼兒出去尋找春天,讓幼兒進一步欣賞、感受春天。

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繼續帶領幼兒尋找春天。

區角活動:在圖書角請幼兒帶一些有關春天動植物的圖片,並相互交換閱讀。

關於電的科學教案篇6

活動前評析:

一天早晨,寬寬帶來一個不倒娃娃。孩子們立刻對這個倒不了的娃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圍在娃娃的周圍觀察着議論着。有的小朋友不相信娃娃會不倒,故意把娃娃推倒,結果娃娃又重新站了起來。孩子們百思不得其解,臉上寫滿了疑問。我及時抓住幼兒的好奇心,組織幼兒進行了科學探索活動《不倒的奧祕》。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玩玩、做做、說說等多種活動,尋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發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2、通過讓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體驗不倒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殼若干,沙子、棉花、木塊、彩泥、圓形金屬、膠帶、剪刀若干。

活動過程:

(一)、發現問題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玩不倒娃娃。

孩子們饒有興趣的玩了起來,一會兒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會兒把玩具拿在手裏摸來摸去,一會兒在手裏掂來掂去….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們發現了什麼?

小朋友爭先恐後的舉手,有的說不倒娃娃頭小腳大;有的說娃娃沒有腳,娃娃下面是圓的;有的說不倒娃娃永遠倒不了;還有的小朋友感覺不倒娃娃有點重。

(二)進行比較(發肚子裏沒有東西的不倒娃娃外殼給幼兒)師:小朋友再來玩一玩老師剛纔發給你的不倒玩具。(幼兒自由的玩)師:小朋友你現在發現了什麼?

有的小朋友發現兩個娃娃一模一樣,有的小朋友發現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發現後發的不倒娃娃很輕。

(三)開動腦筋師:兩個娃娃看起來一樣,爲什麼前面發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後面發的不倒娃娃卻站不住呢?

小朋友再次討論起來。有的小朋友說不倒娃娃肚子裏有東西 ,有的小朋友說因爲前面發的不倒娃娃重…….我及時肯定了幼兒的一些想法。

(四)動手嘗試師:那給娃娃肚子裏放什麼東西才能讓娃娃不倒呢?請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東西試一試。

幼兒打開後發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裏,結果發現娃娃倒了還是起不來;有的小朋友用木塊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興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團成一個圓球放到玩具的底部,發現娃娃倒了站不起來,他又取了一大塊橡皮泥團圓壓扁固定在娃娃底部,這次他發現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興的讓周圍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試用了幾種材料後發現用比較重的金屬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發現放在底部的東西必須在中間不動,娃娃纔會倒了再站起來。

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探討,並進行再次嘗試。

(五)交流結果師:現在請你們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讓娃娃不倒的?

小朋友爭先恐後告訴我他們的實驗過程。有的小朋友告訴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塊,發現太輕了,娃娃照樣倒下去起不來;他又用沙子放在裏面,沙子在娃娃肚子裏動來動去,娃娃倒了還是站不起來;最後他用厚鐵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來卻是個歪的。

師;誰發現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讓大家討論)(六)看看構造打開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兒觀察內部結構。

師: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裏到底有什麼?

(七)發現祕密師:小朋友現在你發現娃娃不倒的祕密了嗎?

幼兒總結:應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點的東西並固定住。

延伸活動:

1、修一修壞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學角,讓幼兒繼續探索。

3、準備蛋殼、橡皮泥、膠水、彩筆、彩紙供幼兒自制不倒翁教師評析:

?綱要》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科學探索活動《不倒的奧祕》源於幼兒對不倒娃娃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探究慾望,大膽嘗試,樂於交流。材料是激發和維持幼兒探索興趣的最好誘因。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在教師語言的引導下,通過發現問題、進行比較、開動腦筋、動手嘗試、交流結果、看看構造、發現祕密七個環節使活動內容層層深入,有利於幼兒不斷探索、驗證,自己發現不倒娃娃不倒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