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科技船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1.67W)

我們在寫完一篇教案的時候要反覆琢磨裏面的內容,教案是每個教師都應該要會寫的一種重要材料,對於課堂進度的掌控有很大的幫助,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科技船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科技船教案7篇

科技船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認識一些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知道它們的特別功能。

2、通過自主設計的遊戲活動,激發科學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3、激發對高科技產品的關注興趣和從小愛科學的熱情。

活動準備

1、圖片-可視門鈴、指紋鎖。

2、房間圖-小兔家。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發幼兒對高科技產品的關注。

1、出示一張可視門鈴的.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他和我們家裏平常的門鈴有什麼不一樣?人們怎麼會想到要發明這樣的門鈴?

2、出示一張指紋鎖

提問:這又是什麼?怎麼這個鎖沒有插鑰匙的鎖孔?你知道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爲什麼要利用指紋鎖?

(它不用鑰匙,很方便,而且提高了安全性。)

二、通過故事情景,引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想象和思考。

1、出示一張簡陋的房間圖

提問:小兔搬新房子了,看!這是小兔家的房子,這個房子裏有什麼?(桌、椅等傢俱。)

小兔在新房子裏生活,很多地方都不方便,小朋友,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他?

2、教師講解情景,感知日常生活中的難題。

(1)洗碗太累了,先要用洗潔精,然後再衝洗,再消毒,真麻煩。

(2)家裏的髒衣服真多,小兔每天都要洗衣服真累。

(3)電腦太大佔地方怎麼辦?能一直帶在身邊嗎?

(4)上班回來好累呀,真想一到家,就能馬上洗個熱水澡,怎麼辦?

(5)夏天房子裏太熱,冬天太冷,怎麼辦?

3、請小朋友想辦法,幫小兔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三、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各種各樣的餓家用電器。

1、看圖認識各種高科技家電產品,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2、小結:高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和快捷,每一種產品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

我們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了也要發明許多高科技產品,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好嗎?

延伸活動

調查表:我家的高科技產品。

科技船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學會細緻的觀察,逐步培養對事物本質的合理猜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探究米與飯之間觀察特徵變化的興趣;培養既敢於發表自己意見,又能認真傾聽他人意見的習慣。

科學知識:通過比較觀察米粒和飯粒,瞭解兩者的特徵變化;初步認識不甜的糖類——澱粉,知道澱粉遇碘酒會變藍色。

二、教師用具和學生用具

信封裏分別裝好米和飯,每組各一份,電飯鍋中煮好米飯,塑料碗每組一隻,湯匙每人一個,每人一杯溫開水,澱粉若干。(學生2人一組材料,4人圍坐)

三、教學活動過程

(一)尋找米與飯之間的特徵變化

1、出示兩個信封(裏面分別裝着米和飯),要求學生不用眼睛看,猜猜哪個裝着米?哪個裝着飯?而且要說出猜測的根據。

2、學生交流猜測結果和根據。(軟硬、乾溼、氣味、粘不粘、有無聲音等)

3、打開信封看看猜測的結果是不是正確,並且評一評猜測的根據是否合理。

4、打開信封之後,在引導學生還能通過其他方法找到飯和米之間的變化嗎?(大小、顏色、輕重、容易變形、形狀)

5、小結:猜測中所運用的觀察方法。

(二)品嚐米飯的味道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吃飯的時候米飯的味道。(如果學生說米飯的味道有鹹、苦的時候,引導學生說說鹹或者苦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2、在一時說不清米飯是什麼味道的情況下,一起來嘗米飯。(明確今天嘗米飯跟平時吃飯有什麼不同)

3、第一次嘗米飯——要求嚐嚐米飯的味道,並想好自己是怎麼嘗的。

4、交流米飯的味道和嘗的方法,分析部分學生嘗不出味道的原因。(咀嚼的次數不夠、品味得不夠細心)

5、第二次嘗米飯——要求第一次嚐出米飯的味道的學生,邊嘗邊體會的甜味是大概咀嚼了多少下以後出現的;要求第一次沒嚐出米飯的味道的學生,繼續嚐嚐米飯的味道。

6、交流“米飯甜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和“第一次沒嚐出味道的同學第二次嘗米飯的結果”。

7、交流嘗米飯的體會。

(三)猜測米飯的甜味

1、引導學生髮問:爲什麼米飯經過一段時間的咀嚼會出現甜味?、引導學生猜測“米飯經過一段時間的咀嚼出現甜味”的原因。

2、引導學生通過查資料、看書等方法解決疑問。

3、學生交流對“米飯經過一段時間的咀嚼出現甜味”的認識,引出澱粉。

4、教師出示澱粉(一生一包),請學生課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研究澱粉,下節課繼續來交流、研究澱粉的情況。

科技船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瞭解汽車在不同角度斜坡上行駛的情況。通過記錄總結出車子在角度過大的斜坡上行駛會翻車。

2、通過實驗、記錄從小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3、培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場地佈置。積木、板、小汽車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昨天,我們討論了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汽車跑得快,跑得遠?這個問題。有的小朋友認爲汽車在斜坡上會跑得快些。有的認爲在冰面上或像玻璃一樣光滑的路面上會跑得快些。還有的幼兒認爲用得力氣越大汽車就會跑得越快越遠。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小汽車在斜坡上行駛的情況。

二、幼兒實驗。

(1)交代比賽的要求和規則。

師:今天老師爲小朋友們準備了板和積木。等會請大家自己設計斜坡進行比賽。規則是不能用手推,要讓小汽車自己從斜坡上開下去。

(2)介紹記錄表格的使用方法。

“怎麼知道誰的小汽車跑得最快呢?在什麼樣的斜坡上跑得快呢?”“我們就要把每一次比賽的成績記錄下來。”出示記錄表格,講解記錄方法。如果我的汽車跑得快,超過了紅線,就用筆在紅線的下面打“√”,超過了綠線就在綠線的下面“√”。翻車在×下面記錄。

表示沒有到達紅線。用幾塊積木搭得斜坡就記錄在畫有幾塊積木後面的格子裏。

(3)幼兒操作進行實驗。

幼兒三人一組進行實驗。教師提醒幼兒進行記錄,指導幼兒的記錄方法。鼓勵幼兒把實驗的結果和同伴進行交流。

(4)師生共同總結實驗情況。

“請大家說說你的最好成績是在放幾塊積木搭成的斜坡上取得的。”

“最好成績是用兩塊積木時取得的,三塊積木時斜坡太陡翻車嚴重。”

“是不是斜坡越陡越好呢?”(不是)

三、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實驗研究了小汽車在斜坡上行駛的情況。知道了斜坡太陡行車很危險。如果我們小朋友乘坐的汽車在山區很陡的路面上行駛時要提醒司機注意安全。下次我們再討論是不是用得力氣越大汽車就會跑得越快越遠的問題。

科技船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科技帶給生活的便利。

2、號召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完成科技小實驗

3、結合學校的科技節活動,通過小實驗,讓學生對科技產生興趣。

教學準備:

1、金屬湯匙、磁鐵、鐵釘、曲別針

2、牙籤、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宣佈科技節的活動時間和一些具體活動。

2、請主持人帶學生呼科技節口號“攜手科技,放飛夢想”

二、科技實驗讓生活有趣,便利多多

1、老師帶來的兩個小實驗,請個別學生當助手,其它學生認真觀察。

2、實驗一:湯匙變磁鐵

過程:a、用金屬湯勺去吸鐵釘、曲別針

b、準備一支金屬湯匙,手裏拿一塊磁鐵慢慢地在湯匙上來回摩擦。c、湯勺將鐵釘、曲別針吸起來了

d、將湯匙在桌子上一敲,湯匙的磁力又消失了

3、思考:湯匙爲什麼變磁鐵?請生答

4、講解:構成湯匙的金屬物質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個的小磁鐵,但由於它們的磁場方向不同,作用被相互抵消,整個湯匙也就沒有了磁性。而如果用一塊真正磁鐵的磁力將湯匙內部的小磁鐵的磁場強行排列成同一方向,湯匙就會表現出磁力。將湯匙在桌子上一敲,其內部小磁鐵的排列又被破壞掉,湯匙的磁力也就消失了。

5、拓展創造:你還能把什麼物品磁化,用來磁化的物品應該是什麼物質製作的?

6、實驗二:神奇的牙籤

過程:a、 把牙籤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b、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離牙籤較遠的地方。牙籤會向方糖方向移動。c、 換一盆水,把牙籤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現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離牙籤較近的地方, 牙籤會遠離肥皂。

7、思考:牙籤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8、講解:當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時,方糖會吸收一些水分,所以會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籤也跟着水流移動。但是,當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時,水盆邊的表面張力比較強,所以會把牙籤向外拉。

9、學生動手:請你試一試,如果將糖和肥皂換成其它物質,牙籤會向哪個方向游去?

三、實驗作業

1、實驗帶來的樂趣,再呼科技節口號

2、課後自己完成兩個實驗的拓展問題。

3、用一週的時間準備一個科技小實驗,下週班會課展示。

科技船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談論自己家中的電器名稱及其用途。

2、引導幼兒集中注意傾聽同伴談話,能較快地掌握並理解別人的談話內容,幫助幼兒提高理解談話內容的水平。

3、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個別或集體的談話活動,樂於說出自己的個人見解,願意與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回去向家長了解自己家裏的電器名稱和用途。

2、錄音機、電熨斗各一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談話情景,引出話題:

將錄音機、電熨斗逐一插上電源,提出問題:“錄音機爲什麼會響?電熨斗爲什麼會熱?”要求幼兒說出是通電的原因,並告訴幼兒這些都叫家用電器。

提問:“你們家裏有那些家用電器?他們都有什麼用處?”請小朋友講個一大家聽。

二、引導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讓幼兒自由結伴,兩人一組,一對一地交談自己家裏的電器,教師輪流參與幼兒的交談,提醒幼兒注意傾聽,瞭解別人的談話內容,養成輪流說話習慣,要求幼兒傾聽別人是怎樣介紹自己家裏的家用電器的,以便學習談話經驗,有助於自己談話。

三、引導幼兒拓展談話範圍。

集體談論“家用電器”可請幾名在自由交談中講得較好的幼兒向全班介紹,教師可適當指導,引導幼兒有條理地談論家裏常用電器。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科技船教案篇6

一、活動題目

物體間的空隙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操作,感知物體的內部是有間隙的;同一容器內的物體與物體間也是有間隙的。培養幼兒科學、有序、合理安排空間的思維方式。

三、適用對象

大班

四、活動所需資源

每組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空廣口玻璃瓶、一碗石頭(10塊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礦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記錄紙和筆、指偶小兔。

五、活動過程

讓幼兒觀察桌上擺放的實驗用品:石頭、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紙和筆。說一說,石頭、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麼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動,石頭、小石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摸起來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頭比小石子兒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無味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聞起來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來的。

探究的問題:你能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都裝到一個瓶子裏嗎?試一試。幼兒用兩種方法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裝到一個瓶子裏。

(1)先裝大石頭,再依次裝小石子兒、沙子和水。

(2)先裝水,再依次裝沙子、小石子和大石頭。

記錄實驗過程。說一說我的發現。

(1)先裝了大石頭,因爲大石頭佔的地方大,然後又放了些小石子,這樣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給填上了。後來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間的縫隙填上了。最後倒水,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裝沙子、小石頭和大石頭,沒有成功。

六、注意事項

1.實驗前教師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裝滿瓶口爲準,課前應預先操作幾遍。

2.本實驗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子、沙子和水,這樣裝得較多。

3.實驗前教師應講明注意事項:拿石頭時要輕拿輕放,舀沙子時應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兒應邊做實驗邊記錄。

5.實驗前應讓幼兒知道,應把物品都裝進瓶子裏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敗了。

6.爲幼兒多準備幾份相同的材料,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們探索規則的物體之間,在量都比較多的情況下,怎樣把它們都裝進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種方法裝的更多。在接下來,我們還要和孩子們進一步的探索不規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還有石頭、石子、沙子、水等物體之間的間隙,以及不同物體量的增多和減少後,還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科技船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在不同的環境中尋找“南”方,瞭解指南針的用處。

2、知道中國人很聰明,中國古代就有四大發明。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簡易指南針,漢字“南”

活動難點

認識東南西北的方位

難點剖析

大班幼兒對左右的認識和掌握還不是熟練,而且僅限於以自我爲中心來辨別左右,因此認識東南西北的方位對幼兒來說更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左右基礎上再加上上下的方位。

活動過程

教學策略創意說明

一、遊戲“東南西北在哪裏”

1、幼兒根據教師指令要求快速指點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

2、提問:東、南、西、北這四個方位在哪裏?

二、認識指南針

出示簡易指南針,告訴幼兒上面這根神奇的小針,能夠幫助我們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找到“南”方

三、操作指南針

以小組爲單位,共同操作和觀察一個指南針,在教室裏尋找哪兒是“南”,並站在相應的地方,鼓勵幼兒不斷改變自己所站的位置,發現指南針的變化。

四、瞭解指南針的用處

1、爲什麼有的小朋友能這麼快找到“南”方

2、生活中還有什麼時候需要用到指南針呢?

五、聰明的中國人

1、教師講述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2、你知道中國現在還有哪些發明嗎?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

六、使用幼兒用書“我想發明”

小朋友,你想做發明家嗎?你想發明什麼,把它畫出來吧!

以遊戲的方法引出課題,讓幼兒在遊戲中複習上下左右,認識東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