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8篇

教師文案 閱讀(8.54K)

教案是老師爲了順利開展教學預先整理的文字報告,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都明確了新學期的教學目標,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8篇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篇1

教學內容:

p36我長高了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鞏固統計的知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能準確測量,收集數據。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釐米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常用的長度單位。(複習常用的長度單位。)

2、學習了怎樣用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複習刻度尺使用方法)

3、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用我們手中的'尺子來測量我們身邊的物體。你想測量什麼東西的長度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小組活動要求。

1、小組合作選擇你們感興趣的四樣東西進行測量。

2、組長做好記錄工作。

(教師巡視指導)

三、小組開始活動。

四、彙報、記錄數據。

1、把測量的數據彙報記錄在黑板上。

2、完成學生身高統計表。

3、討論、交流:看統計表瞭解到一些什麼內容?

五、課堂總結。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篇2

目的要求

1.在具體的操作中,進一步加強方向感,提高認識路線圖的能力。參與測定方向的實踐活動,能在給定的場景中或在自己的校園裏利用指南針辨認八個方向。

2.培養與同伴積極合作的精神,並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方向並讀懂路線圖。

難點:能在給定的場景中或在自己的校園裏利用指南針辨認八個方向。

一、室內活動

1.看方向板指方向。(學生面向東方坐)

提問:大家現在面對的是什麼方向?

讓學生把方向板按實際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問:你能根據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個方向嗎?

同座互相指、說。

2.說一說同學之間的位置關係。

談話:請坐在教室中間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再請坐在他北面、東面、南面、西面的小朋友聽口令起立。

提問東北面的學生: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別請坐在東南面的,西北面的,西南面的學生說出自己在他的哪個方向。

任意找一個學生,讓他說說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關係。

3.在教材呈現的場景裏辨認方向。

談話:同學們在教室裏已經能正確地辨認方向,你們想不想到校園裏去辨認一下方向?在去校園之前,我們先幫助書上的小朋友測定他們學校的方向。呈現教材中的場景圖。

提問: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和我們以往看到的平面圖有什麼不同?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在哪裏?你是怎麼知道的?(小組交流後再指名回答)

講述:以往我們看到的平面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而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指向圖的左上方,這從指南針和小朋友的話中都能看出來。找到了正北方向,看看圖中的指南針,你們說說圖中學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

小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二、室外活動

1.在校園裏測定方向。

談話:從剛纔我們幫助小朋友解決的問題可以看出,用指南針測定學校的方向,不少學校的房屋不一定都是面向正南、正北或正東、正西的,我們學校的方向如何呢?我們現在走出教室一起去測定。請大家帶上指南針、老師發給你們的表格和鉛筆。爲了不影響其他班學生上課,請大家儘量保持安靜。

走到操場後,談話:我們每四人一小組,商量一下,你們這組想在校園的什麼地方測定方向?也就是選擇測量地點,然後分工測量,把表填好。我們看哪一組測得又快又好。測好以後趕快到操場中間集中,老師還有新的任務。大家分頭行動吧。學生活動。

彙報測定結果。

2.相互檢查測定情況。

談話:下面請第一小組帶第二小組的小朋友到你們測定的地點,介紹一下你們測得的結果,第二小組看看他們測的對不對;然後兩個組再交換。其他的小組也是兩兩合作,相互檢查。檢查以後再回到操場集合。

再次集合後,讓各小組彙報被檢查的小組測定方向的情況,如有不同意見,全班同學再去共同驗證。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篇3

班級基本情況:

這四個班的孩子在經過一年半的蘇教版數學學習後,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大部分學生數學計算速度較快,正確率高,上課能集中注意力,積極舉手發言,作業書寫很工整,學習風氣濃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難度較深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們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到體驗思維的樂趣、體驗成功所獲得的樂趣中去。但四個班都有小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課堂上管不住自己,幾個同學不願動筆做題。如(2)班的何偉、徐微微、劉薛玉等,(4)班的周李賢、馬少南、李佳等,這期的教育重點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幾個學生:如(2)班的李琉揚、王喜龍、卞有龍(4)班的周國慶、張韻偉、唐帥帥等在學習上障礙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務,計算的速度與正確率都不高,課堂作業也難以完成,需要老師多對他們加以輔導與關心,鼓勵他們加強學習的信心,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爲切入點,因材施教,讓這部分學生想學、願學、樂學,在本期容入到班級的學習氛圍中。蘇教版教材的編排體系有一定的難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樂學、好學的孩子通過兩年的學習更加優秀。進入二年二期後,有一部分如楊一鳴、林偉龍、姜欣沂、張蕭燦、顧慧鵬等學生可嘗試進行奧數訓練,讓優者更優。由於存在着年齡的差異,存在學習環境的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徵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老師應盡最大的努力來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與進步。

教材分析(含重、難點)

一、教學內容

(一)數與代數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有餘數的除法1000以內數的認識筆算加法、加法的估算與驗算,連加;筆算減法,減法的估算與驗算;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十數加整十數(和不超過100)及相應的減法;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以及不需要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解決問題方面:?與有餘數除法有關的實際問題倍的認識,“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簡單的實際問題用乘法和加(減)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

(二)空間與圖形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認識,比較簡單的路線圖角的初步認識,直角、銳角與鈍角分米和毫米,簡單的度量,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簡單的長度測量。解決問題方面:?應用方位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或根據有關方位的描述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在現實生活中利用或設計簡單的路線圖根據需要選擇恰當的單位和適宜的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三)統計與概率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標準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根據統計結果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和預測。解決問題方面:?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適宜的角度、採用適當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併合理地解決問題。實踐活動測定方向(用東、南、西、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詞語描敘現實生活中物體間的位置關係)你能跳多遠(通過實驗和簡單的數據整理、分析,感受數據所蘊含的信息,體會數據的價值)。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在建立1米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估算物體長度的意識。

4、通過測量、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感知1米的實際長度,形成1米的長度觀念,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5、培養學生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感受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釐米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師: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測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身高是多少?(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時候都用到了一個字“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米(板書課題)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自測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來自於生活。

二、探究體驗。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58釐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估計)。

再估計一下,從地面到你身體的哪個部位大約是1米呢,(並貼上標籤),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還是不到1米?

師:大家都想估計,那我們來做個遊戲好嗎?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啓發:指着拉開的綢帶,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那請小朋友用你們的尺量一下。(得出用釐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確的結果。

這樣測量你感覺怎麼樣?(很麻煩)

師:看來同學們如果用自己的尺子來量很麻煩。那誰有更好的辦法呢?(做一把更長的尺子)大家真聰明,能想出這麼多的好辦法。老師這裏有一個好寶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綢帶的長,想不想知道是什麼?

[設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爲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圖)這就是米尺的縮小圖,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數字不同,刻度線不同)

(2)請一位學生拿自己的尺子來量一量老師的米尺上從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長?(10釐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釐米就是1米。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釐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現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3、用米尺量。

(1)談話:怎樣用米尺量出剛纔綢帶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誰來試一試?指名量出1米的綢帶。你是怎麼量的。

小結: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捲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課件演示)

(2)提問:王老師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後,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籤。)

(3)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你們剛纔在自己身上估計的1米

對不對?同桌合作量一量,並把標籤帖正確了。並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長?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多還是少?多幾釐米?

(4)談話:同學們現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問: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裏找一找,你的身邊

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並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三、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着排大約有5人,橫着牌大約有3人。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爲什麼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爲什麼走的步數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小組活動。組織交流。

3、小朋友現在已經知道1米的大概長度,老師站在這裏,誰能上來找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找到這樣的位置嗎?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後成一個半徑是米的圓。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梳理知識,總結昇華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

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爲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裏,住着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裏,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着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說一說: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師:通過剛纔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啓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彙報、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並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遊戲:我說你想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徵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裏還見過這樣的圖形?(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裏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說一說:這些交通標誌牌是什麼形狀?(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誌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藉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打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裏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說一說,你拼的是什麼?用了哪些圖形?(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爲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麼?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8~99頁的內容。

活動目標:

1.讓學生經歷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體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

教學準備:每6人準備一把尺。

活動過程:

一、活動前準備

1.以自願爲主,每6人一組,其中一人爲組長,兩人負責看尺子上的刻度,一人記錄,兩人負責監督是否犯規,尺子是否是直的。

2.每組準備一把尺。

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假設

1.引入:體育課上,我們都練習過立定跳遠,誰來演示一下。(指名演示。)

2.提問:除了雙腳跳,我們還可以怎樣跳遠?(分別請學生上臺演示。)

3.質疑:你覺得是用雙腳跳得遠,還是用單腳跳得遠?如果用單腳跳,是用左腳跳得遠還是用右腳跳得遠?

4.6人小組討論:怎樣跳得遠。

三、分組活動,進行測量統計

1.指導學生測量的方法:先劃一條直線,作爲跳遠的起點;從起點向前跳,既定後由一人在起點固定住尺子的。刻度,另一人將尺子拉長至跳遠同學的腳後跟,再將尺上的刻度記錄下來,這就是那位同學跳遠的距離。

2.每6人一組,開始測量記錄,要求每種方法都跳一次,並做相應的記錄。

四、組織討論,得出結論

1.小組將剛纔活動中一系列的數據彙總,填入課本第99頁中的三個藍色表格中,再討論:通過實驗,得出了什麼結論?

2.組織全班進行交流。

3.根據“雙腳併攏跳”的數據,用不同標準分類統計。

4.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提己感興趣的問題,並開展相應的統計活動。

五、,延伸拓展

1.通過這結課的學習,你想說什麼?

2.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可以進行統計?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篇7

教材分析:

例1學習是二下教材第一單元打頭內容,第一次出現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步式題計算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以看木偶戲爲主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自己來了解信息,提出問題。綜觀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有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及方法,也有小括號的學習,另有乘加乘減解決問題,雖然例1和例2有緊密的內在聯繫,但細細琢磨,從學生的認起起點及教材的編排體系來分析,把例1作爲單獨一課時進行劃分比較合適。

這樣劃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掌握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知道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先再這樣的方法進行思考,例2的重點筆墨則是讓學生認識小括號,會用小括號。若把例1例2合併在一課時進行教學,會存在顧此失彼現象,學生對兩步計算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及方法有可能不會較深的感悟,在此情況下,用短暫的時間來認識小括號,難點也無法突破。而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小括號學習一直困擾着二年級學生。

解決問題第一次出現是一上年級的求總數和求剩餘,而一下年級的兩數比較解決問題,二上年級則是用倍的知識解決問題,都是依據新課程的一個顯着特點算用結合來呈現的,也就是說式題教學都是輔以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來展開教學。例1是解決問題在第一學段的第二次隆重出現。重點是落實在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雖然學生在前幾個星期已經能較熟練的計算加減混合兩步計算式題,但他們並不清楚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應該先想(算)再想(算)。所以,我認爲,例1教學,式題的運算技能培養不是重點,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教學難點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及數學語言的完整表達。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一步計算問題,能較熟練的解決兩步計算式題,如: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口算方法,但學生對小括號的作用是陌生的,本節課不做教學要求,如課堂能夠動態生成,提到小括號這一知識點,教師可適當提示,不耗學習時間。

由於是借班上課,課前需要了解學生用一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他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這節課的學習需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多角度暴露學生的思考過程,多問學生: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是先算出了什麼?他是先算出什麼?在說的過程中,逐漸讓學生感悟到解決兩步計算數學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教學設想:

1、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爲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基點。

例1把數量關係隱含在問題情境中,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解決問題都有一個不變的基調:處理信息,理解數量關係。本課教學將充分利用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要先知道他是先算出這樣的提問與追問,幫助學生梳理問題解決的步驟與方法。

2、 有效挖掘學生潛力,爲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落點。

把相同模式的問題解決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上車下車,圖書出借、停車場開來開走等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只有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把藏於心中的祕密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才能體會到數學的應用性、生活性。本課教學通過分層次的練習(模仿練、獨立鞏固練、選擇練、拓展練),目的都是爲了讓學生充分自覺的對兩步計算這種模式的問題解決體會更深刻,同時,不同形式的練習與表達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知道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能用數學語言表達思考方法.

3、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流程

一、問題情境引入

1.小朋友們,桃園國小的二( )班小巧虎中隊的圖書角正缺圖書管理員呢,要到實驗國小的二( )班裏來招聘圖書管理員,你們想去競聘嗎?如果你能解決圖書角的問題,知道書架上圖書的數量變化,你就有競聘的資格了!

2.出示書架情境圖:

逐步呈現:

先出示:書架上原來有圖書22本。

再出示:歡歡小組要歸還13本,晶晶小組要借走6本。

問:從圖上看,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彙報,標出數據)

問:把你找到的信息完整的說一說,好嗎?(指名說,和同桌說,全體齊說)

追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麼問題?(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

引導:請你把這些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連起來說一說,說給同桌聽。(同桌交流)

二、探求新知,建立模式。

1. 同學們說得很完整,你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 停頓,讓學生獨立思考。

3. 把你的辦法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

4.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寫出來。(自備本獨立練習)

5. 先寫完的小朋友和同桌悄悄的交流一下,你是怎麼想的?

6. 反饋:不同方法展示。

(1)22+13=35(本)(2)22-6=16(本)

35-6=29(本) 16+13=29(本)

(3)22+13-6=29(本) (4)22-6+13=29(本)。

預設問題:你是先算什麼?哦,你們猜他是先算什麼?22+13是先算什麼?再減6是再算出什麼?22-6是先算什麼?再加13是再算出什麼?

7.歸納:這幾個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點不同,但都能解決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這個問題。1和3的方法是相同的,2和4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8. 二個小組合作,每人選擇一種方法,用先算出再算出的樣子,說一說想的過程。

9.小結:同學們真能幹,能做個合格的圖書管理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今天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解釋應用與拓展

1、 鞏固練習:解決水果賣進賣出問題。

2、 獨立練習:解決乘車問題。(同桌互批)

3、 變式練習:繼續解決乘車問題。(集體講評)

4、 拓展題:選擇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哪些本領?

2.教師總結:同學們只要用一雙亮眼睛認真觀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篇8

設計理念

本節實踐活動課,是在課堂學習認知的基礎上,再到學校操場,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觀察、自主探索與交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歷觀察地圖上標的方向位置與生活中方向位置的關係,使學生在已有的對東南西北認知基礎上真正學會辨認實際生活中的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同時,在實踐活動的合作與交流中學生產生學習數學很有情趣的情感體驗。正是在這一理念下,設計開展了數學實踐活動。

活動目標

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結合到學校操場看一看這一情景,與給定的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所看到的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活動的密切聯繫。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已標出北的大方向板一個,地圖一張,深圳地圖一張。在上一節課後給學生布置了:畫一個只標出北的方向板圖,讓學生參照書上的20頁畫出。教師事先確定所觀察的學校的操場的位置,爲所能觀察到的學校周圍的建築物名稱和一些樹木的名稱,專門查了植物書籍,並諮詢了園藝師傅(我們學校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有很多的植物。)

活動過程

一、激發探索情趣

首先在教室將所學過的八個方向辨認、複習,在讓學生辨認教室裏的八個方向時,發現學生對:東、南、西、北辨認的比較準確,但對另外四個方向: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的辨認就較慢了,這時,出示地圖,讓學生說說怎麼看地圖,學生一口同聲:“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說說廣東省在北京的哪面?”學生很快就確定出了“廣東省在北京的南面。”“深圳在廣東的哪面?”“又在廣東的南面!”接着出示深圳地圖,“我們學校在深圳的什麼位置?”學生這時把深圳地圖圍了一圈仔細尋找,找到學校位置的同學很興奮,看到學校在地圖上只是一個點。這時,教師就提出到學校操場去辨認八個方向,每個同學自己動手製作一張以操場爲中心觀察到的學校八個方向位置的地圖,學生此時很踊躍,紛紛躍躍欲試。

提出要求:帶上制好的只標了北的方向板、鉛筆,到操場將看到的八個方向所在的位置,以及看到的在八個方向上的實物名稱填在圖中。

(在實踐活動的序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對未知的探究慾望,通過觀察、辨認教室裏的八個方向,觀察地圖、深圳地圖,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到學校操場這個實景實際觀察辨認八個方向製作地圖。)

二、細心觀察合作探究

組織學生排成兩隊,男生一隊,女生一隊,進入操場中央,並面對學校的教學樓,坐成兩排,然後,學生自己觀察、記錄,填寫方向板中的八個方向。

這項活動一開始,要先確定一個方向,教師讓學生面對着學校北面的教學樓坐下,然後,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開始活動,學生開始依次辯認其它三個方向,北的對面是南,這樣先確定了北和南,再按順時針方向確定東西方向,但在確定東西方向時,有些學生不知沿什麼走向來確定東西方向,這時有的學生就說:上(前)北下(後)南,左西右東,這樣就很快辯認了東南西北,並標在了自己畫的方向板上,學生們還把在這四個方向上看到的實物寫在了圖上,學生們還不時的提出各種問題。

“老師,我的身後是南面,靠近學校的圍牆,有棵大樹叫什麼樹?還有一座樓房是什麼樓?

“樹的名叫小葉柳。”“樓房是學校附近的工廠工人的宿舍樓。”

還有的學生問:“我看到的東南面哪裏有開着很好看紅色花的是什麼樹?”老師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是深圳的市花—勒杜鵑!”

“我看到操場的西南面有個小房子寫什麼名稱?”看來,學生平時雖然

經常在操場上體育課,但沒有觀察這個小房子是用來做什麼的!老師的心理嘀咕着。“哪是學校的體育器材室啊!”

“老師:我的身後,東南面也有很高的樹,開着很大的紅花跟南面的看到的不一樣?”“哪是人們常說的英雄樹!開得是木棉花。”老師解釋着。

有的同學還大聲叫着“我的西北方向是學校的幼兒園。”“辨認得真不錯!”

老師不停的給學生解釋着問題,對學生髮出讚歎聲。

活動中,還有些學生爬在操場上,很投入的認真填寫自己的方向板,學生們不停的提出各種問題,小組的同學不停地討論着發現的問題,情緒熱烈,但又認真。這節實踐活動課順利的完成了。

(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積極思考,注意觀察發現問題,在與人交流中,解決了正確辨認八個方向的問題,嚐到了自制一張地圖的成功的喜悅,獲得了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實踐活動後的收穫

從學生交上來的製作方向板的作業可以看出,通過學生們實際去辨認方向的實踐活動,學生對方向的辨認印象深刻,真正體驗出了方向性,自己能正確的辨認出方向,還有的學生回家後給家長辨認說己家的傢俱擺設方向,家長反映辨認方向學的不錯!

案例評述

這個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在已有認知四個方向的經驗基礎上,到操場上辨認生活中的八個具體方向,體驗實景中的八個方向位置關係,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整個活動中,把學生從課堂帶入生活中的校園,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在現實看到的實景中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獲得了數學實踐活動的體驗,也使每個學生比較好的掌握了怎樣辨認八個方向的位置關係。加深了學生的空間概念,比起在教室裏學習效果顯著,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實踐活動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