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人教版教案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05W)

我們在寫教案的過程中,思考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寫教案要標註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人教版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教案5篇

人教版教案篇1

一、教學內容

1、億以內數的認識。

2、十進制計數法。

3、億以上數的認識。

4、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1、例題的編排增加了一些銜接語,使內容更具連貫性;還注意體現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儘量爲教學提供一定的引導。

2、讀數、寫數例題的編排更具層次性,強調分級讀、寫數的好處;對大數的讀法、寫法法則,以學生討論、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顯示。

3、增加了將一個數寫成擴展式的例題。用不同形式來認識數,也爲中學學習科學記數法做一定鋪墊。

4、將把一個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和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分別安排例題教學,以避免學生將二者混淆。

5、計算工具的發展原來是閱讀資料,現將其作爲正文,以連環畫形式,配以簡要的文字,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歷程。隨後單獨介紹了算盤、計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嗎”的版塊,在原來的基礎上增至六個。主要圍繞:對一億的感知、數的分級、非位置制計數方法、記數符號的來歷、位置制計數方法、計算器特殊按鍵的介紹等進行,豐富學生對大數的認識,充分體會阿拉伯數字的特點和十進制計數法的優勢。

7、新增了“整理和複習”。

三、具體內容

(一)億以內數的認識

1、例1:認識計數單位和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

首先通過呈現北京市的人口數,說明學習比萬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藉助計數器,利用動態撥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計數單位的基礎上,引出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並讓學生初步感知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在有了計數單位後,簡要說明了用數字表示數的方法,由此引出數位和數位順序表。並讓學生結合北京市人口數,利用數位順序表進一步體會“位值”的含義。

教學時應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促進知識遷移。由萬以內的數引出比萬大的數,由已知的計數單位引出新的計數單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使其在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例如,在計數器萬位上撥數,一萬一萬地數,數到十萬,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十萬怎樣表示”的問題,經歷“滿十進一”的過程,引出計數單位“十萬”。還應注意讓學生了解“數位”的意義,體會“位值”的含義。在認識億以內的計數單位後,要說明:“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使學生初步體會計數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數位順序表後,通過說出北京市人口數中一些數字表示的含義體會“位值”的含義。

2、例2、例3:讀億以內的數。

教材的編排分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教學讀整萬的數,讓學生體會讀數的本質,第二個層次是教學讀一般的含兩級的數,總結讀數的方法。

例2的編排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整萬數的讀法的思路。第1個學生是遷移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順序把每個計數單位都讀了出來,這實際上也體現讀數的本質:就是讀出計數單位的個數。第2個學生則歸併了“萬”字,簡便了讀法。從而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加深對萬級數的讀法的認識。此外,例2給出的4個數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學讀含有兩級的數,第一個數沒有0,給出讀法;後邊兩個數,中間和末尾都有0,沒有給出讀法。特別是有關“0”的讀法。例3的數據的選擇也突出了讀數的重點和難點。

3、例4:寫數。

通過北京大鐘寺的永樂大鐘上鑄字的信息,引出寫數活動。對照數位順序表,出現4個不同的數。第一個給出了寫法,採用畫豎線的形式,凸現了先分級、再寫數的思路,其餘3個則讓學生自己探究寫出。總結出寫數的方法。

4、例5:數的大小比較。

教材首先給出了20xx年6個國家到我國旅遊的人數,爲學生學習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提供了生動的學習資源。法則,重點突出了兩個方面:位數相同的情況和位數不同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大小比較。

5、例6:大數的改寫。

探討把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小精靈的話,則凸顯了把整萬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意義和作用。

例題後面的“做一做”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一方面讓學生在“改寫”中深化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瞭解一些科普知識和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

6、例7: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學習將非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時,可舉一些實例說明近似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比如,用一個省或一個市的人口、全國國小生數、全國糧食產量等方面的實例,說明在實際生活中,一般沒必要十分精確地表示一個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數來表示。

7、數的產生。

教材通過圖文配合的方式,簡要地介紹了數的產生和數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出示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3幅圖,展現了古人一一對應的記數方法。隨後簡要說明了數字產生的原由,並列舉了三種古代數字,體現了數字也是逐步發展和完善的,並通過小精靈的話說明了統一數字的必要性。

然後呈現了0~9的阿拉伯數字,並以首先通過小精靈的話說明了數字的作用,加深學生對數的產生和發展的認識。最後用簡練的文字揭示自然數的概念與特點,一方面對以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另一方面也爲以後把數的範圍擴展到分數、小數做準備。

(二)十進制計數法

教材首先運用兩個實例,說明比億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凸顯學習更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在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利用計數器數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此基礎上,“擴展”數位順序表,系統整理計數單位、數位、數級等知識,並概括出“十進制計數法”,併爲億以上數的認識和讀、寫作好準備。

(三)億以上數的認識

1、例1:億以上數的讀法。

教材通過呈現地球不堪人口重負的畫面,讓學生在感受大數,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的同時。提供了3個億以上的數。讓學生藉助數位順序表把億以內數的讀法遷移到讀億以上的數之中。在讀法的總結上,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讀數和重點關注“0”的讀法問題。

2、例2:億以上數的寫法。

教材結合數位順序表,呈現了1個整億數和兩個非整億數,讓學生通過思考與嘗試、討論與交流,自主遷移、探究寫法,並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按級寫。

“做一做”第2題採取題組形式,把個級數、整萬數、整億數對照編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分級寫數的特點,更好地掌握寫數方法。

3、例3:把整億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第一個呈現改寫結果,其餘2個讓學生獨立完成,熟悉改寫的方法。

4、例4:非整億的數用“四捨五入”法求出近似數,再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所以這裏用色塊和文字標註的形式說明如何用“四捨五入”法省略一個數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然後直接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下面的閱讀材料介紹了我國古代用算籌計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位值制,感受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並由此瞭解數字“0”的產生,豐富對“0”的認識。

(四)計算工具的認識

實驗教材是放在“閱讀材料”裏的,修訂教材把它作爲了正式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和現狀,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慾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材用簡潔的文字與畫面揭示了計算工具的發展歷程:由兩千多年前的算籌到現在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讓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了人類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與發明,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對算盤和計算器的詳細介紹。

接下來教材說明了算盤發明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了解算盤在生活中的應用。接着呈現中國算盤和日本算盤的實物圖,讓學生感受算盤的影響和傳播的廣泛。最後,呈現了3幅直觀圖要求學生寫出算盤上表示的數,因爲二年級已經學過用算盤記數,所以這裏簡單回顧介紹一下即可。(見“算盤的數學文化”)

對於“計算器”的認識,通過呈現結賬這一情境,讓學生了解到計算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並說明計算器的優點是操作簡便,算得又對又快。然後呈現了計算器的實物圖,並標註了顯示屏及兩個功能鍵的名稱,其餘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則讓學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來的例1教學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基本的四則運算。教材呈現了加法計算的例子,減、乘、除法式題,則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例2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通過計算探索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推理的能力。

“大數的認識”——數感的培養

四、教學建議

本單元是國小生整數認識的最後階段,也是系統整理整數概念、讀寫法則等的過程。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數感。

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數運用的事例,突出學習大數的必要性;二是在具體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數。

2、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再創造”的過程。

大數的認識中,萬以上的數、計數單位、數位、數級、十進制計數法、大數的讀寫法則、近似數等,都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必須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3、緊緊抓住數的分級,引導學生探索數的讀、寫方法。

注意培養學生“先看級再看位,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讀、寫”的`習慣。

人教版教案篇2

1.自主解答

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怎樣列式?你能計算出來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板書: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請不同做法的學生板演。)

2.交流探討,體會不同算法

先在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現的不同計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數,再跟相乘,結果是,化成帶分數。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數0.75,再跟2.1相乘,結果是1.575。

2.1× =2.1×0.75=1.575(dm)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交流分爲兩個層次,一個是在小組內交流,給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使交流活動不至於成爲個別學生的專場展示,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二是全班交流,使全體學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時,知道解決同一道題目還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帶來的快樂,並掌握自己未考慮到的計算方法,逐步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很不錯,這道分數乘小數的題目我們主要採用兩種方法來計算,既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再計算,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再計算,這兩種方法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分數乘分數和小數乘小數的知識。

?設計意圖:教師的這段簡單小結以舊引新,促進知識遷移,鞏固掌握新知識,實現了有意識的學法指導。】

人教版教案篇3

一、導人新課,感知生命

1、揭題,畫面感知:

師:今天俺們一起來學習19課。

生(齊讀課題):生命 生命

師: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段錄象,請同學們用心欣賞,看看你是否從畫面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播放動畫課件:小草生長、花兒綻放、蜜蜂採蜜)

畫外音:嫩芽從土裏鑽出來,綠葉舒展,在風中舞動身姿,生命的誕生是多麼神奇!五彩繽紛的花兒欣然怒放,綻放的花兒似乎在向俺們展示着生命的美好!花叢中蜜蜂嗡嗡,辛勤採蜜,它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

師:你是否從畫面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生1:俺認爲生命就像蜜蜂一樣辛勤勞動。

生2:俺感覺到生命就像小草一樣生機勃勃。

生3:俺感受到生命必需是堅強的,像小草一樣。

2、走近作者──杏林子:

師:生命神奇,生命美好!今天俺們就來學習19課《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同學們,生命假如像鮮花一樣美好,那當然好,是吧。可是,課文的作者──杏林子,她的生命歷程卻很少鮮花相伴,更多的是曲折坎坷。同學們瞭解杏林子嗎?

生:杏林子是一位殘疾人,但是她並沒有因爲生命對她不公平,遇到挫折就站不起來了。

師:你們還了解到什麼?

(生搖頭)

師:那就請同學們隨老師的介紹走近杏林子。

(出示幻燈片──包括文字內容及杏林子的照片)

師(深情講述):這位就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歲時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全身關節大局部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擡,頭不能轉。她忍着極大的痛苦,數十年堅持自學,憑着堅強的毅力,寫了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說。她忍着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着“生命生命”!(指課題)

課文的作者杏林子,她是怎樣感受生命的?讓俺們一同走進課文。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翻書,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音讀準。

(生朗讀課文,個個讀得很投入,師巡視,給予個別生協助)

師:老師看到同學們都很投入地讀課文。下面,俺們一起合作來讀讀課文。

男生、女生分段朗讀,看看誰讀得好。

師生分段朗讀課文。(師隨機評價,鼓勵同學,同學的朗讀逐漸入佳境)

2、整體掌握課文內容:

師:讀得真好!同學們默讀課文,考慮每個自然段講什麼?試用一句話概括。

生1:第一段寫作者在燈下寫稿,抓住了一隻飛蛾。她感受到了飛蛾那頑強的生命力,後來就把它放了。

師:這段話寫了什麼事。請用簡練一些的語言來說。

生1(重新組織語言):寫飛蛾拼命掙扎,作者感受到了飛蛾的頑強生命力,就放了它。

師:第二件事寫什麼?

生2:寫一粒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頑強生長。

師:很好,語句簡練。

師:第三件事寫什麼?

生3:作者用聽診器傾聽自身的心跳。

師:很簡練,會抓住課文的主幹來概括。

師:(幻燈片出示)

⑴ 小飛蛾險境中極力掙扎。

⑵ 香瓜子磚縫中不屈向上。

⑶ “俺”靜聽心跳感受生命。

三、研讀與賞析

1、研讀第二段,感受飛蛾對生命的珍惜:

師:三件尋常小事爲什麼對作者的震動這麼大,作者的感受是什麼?下面俺們再細細研讀課文。

生默讀課文,考慮,找出寫作者感受的的句子,畫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

(師巡視,幾分鐘後)

師:誰先來談談。

生1:看到飛蛾拼命掙扎,作者的感受是:“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俺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俺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俺震驚,俺忍不住放了它!”

(出示句子)

師:俺們一起來讀這個句子,邊讀邊考慮,你體會到什麼?生讀句子。(讀得很投入)

生1:俺體會到飛蛾的求生慾望非常強,感動了杏林子。句子中寫“那樣強烈,那樣鮮明”讓俺感受到飛蛾的生命力非常強。

生2:俺從“掙扎”這個詞體會到,飛蛾並沒有因爲被杏林子捉住而放棄,而是以它那強烈的生命力感動了杏林子。杏林子感受到飛蛾強烈的生命力,就把它放了。

師:同學抓住了一個關鍵詞──“掙扎”來談體會,很好。

師:請問:飛蛾爲什麼掙扎?

生1:因爲它不想放棄生命。

生2:它被杏林子抓住了,它必需掙扎才幹生存下去。

師:俺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是什麼?

生1:是頑強的力量。他不想讓杏林子抓住

師:是不想被抓住,還是……

生2:是不想放棄生命,所以要掙扎。

生3:他掙扎是極力鼓動雙翅。

師:讓俺們想象自身就是被抓住的極力掙扎的飛蛾,讀讀這個句子。

學生齊讀第二段。

師:在一些人眼裏,飛蛾是很渺小的,只要手指稍一用力就不能動彈,而且飛蛾的外表比較醜陋。那麼,它又何必苦苦掙扎呢?

生1:俺認爲不論是什麼動物,它都會珍惜自身的生命,所以飛蛾它掙扎。不論多麼渺小,不論多麼醜陋都會珍惜自身的生命。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飛蛾當時會怎麼想?

生1:俺想它會想,自身還有一線希望就要珍惜這份生命,不能浪費,不能放棄。

師:在生命遇到危險的時候,飛蛾都沒有放棄求生的慾望,面對此情此景,作者杏林子不由聯想到自身,她可能會怎麼想?

生1:既然一隻小小的飛蛾都這麼珍惜自身,自身只要有一點希望,就要活下去。

(生鼓掌)

師:一隻飛蛾都如此珍惜生命,更何況俺們是人,有句話說,沒有比生命更珍貴的東西。

2、研讀第三段,感受生命的頑強:

師:飛蛾的極力抗爭給作者強烈的震撼,香瓜子的生長又給作者什麼感受呢?

生1:讀句子。( )

師:從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什麼?

生1:俺感受到種子不屈向上的生命力。

生2:香瓜子已經掉進磚縫裏,但是它仍然在沒有陽光的照耀下,頑強地生長。

師:誰能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1:讀( )正音:即使。

生2:讀(讀得更好)。

師:香瓜子的什麼令俺震驚。出示:香瓜子那( )令俺震驚!

生1:香瓜子那不屈向上的精神令俺震驚!

生2:香瓜子那頑強的生命力令俺震驚!

生3:香瓜子那想享受陽光,往上茁壯生長的生命力令俺震驚!

師:讓俺們帶着這樣的感覺再讀讀這個句子。

生讀句子:“那小小的種子裏包括着多麼強的生命力。”

師:在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生命力頑強的例子,你們有沒有注意觀察到這樣的例子。

生1:有一次,媽媽買了一些蝦,蝦放到鍋裏煮,很久了,蝦還在跳。

師:那你體會到什麼?

生1:俺感覺到蝦的生命力也是非常強的。

生2:有一次,到山上,看到一粒小種子,在岩石縫中生長出來,它的求生慾望也是令俺震驚。

生3:大家可能看到過黃上山的松樹。它們都是在岩石縫中長出來的。它們都是種子落在岩石縫中,慢慢長成松樹的。

師: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幾張圖片,俺們一起來欣賞。

(課件展示、輕音樂)

師:一段腐爛的木頭上冒出嫩芽,石頭縫中長出一叢小草,乾涸的土地,小芽不屈向上,探出頭來,昂首挺立。這一切,讓俺們不得不歎服生命力是多麼頑強!

讓俺們再感情讀讀這段話。

3、研讀第四段,感受生命的價值:

師:香瓜子的頑強生長,帶給作者的感受是這樣,那麼她靜聽自身的心跳,感受又是什麼?

生1:讀句子──那一聲聲……

出示句子齊讀。

師:你的感受是什麼?

生1:杏林子覺得一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她必需珍惜自身殘的生命,即使她自身是一個殘障者,也要珍惜自身的生命。

師:談得很好。

生2:俺感受到杏林子雖然是一個殘障者,但是俺從這句話感受到,她很頑強。

師:你覺得什麼叫白白糟蹋呢?

生1:就是放棄生命。

生2:遇到困難就不敢面對。

師:什麼是“好好使用”,怎樣是“好好使用”?

生1:在一生中做出有價值的事情。

生2:做出有價值的事。

師:這樣纔是對自身負責。

師:生命,不只僅在於活着,更在於活出意義和價值。杏林子全身癱瘓,她如何珍惜生命,讓自身活得光彩有力。

人教版教案篇4

學習目標:

認識本課的11個生字。

有感情讀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蒐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蒐集關於“花山”的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課文,認清生字生詞。

讓學生自主提出不懂的問題。

比如:

a.毛主席爲什麼要請羣衆回來碾米?還給羣衆沏茶喝?

b.毛主席說服警衛員的那段話怎麼理解?

c.怎樣理解課文結尾的那一句話?

d.這篇課文表現了毛主席怎樣的優良作風?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a.課文主要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是按什麼順序寫的?(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板書:請羣衆回來碾米,給羣衆沏茶喝,幫母女倆推碾子。)

b.再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比較深刻的句子。

(建議:畫出毛主席對警衛員說的一段話和課文結尾的那一句話,留待再讀時深入理解;其餘語句可以引導學生自己體會理解。)

c.進一步自學課文,並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挑選課文中的某一部分練習朗讀。解決問題麓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從毛主席讓警衛員請羣衆回來碾米和給羣衆沏茶,替母女倆推碾子這三件事中可以看出來,他不願意爲自己一個人的工作而耽誤全村羣衆吃飯,還給羣衆沏茶喝,幫他們推碾子,充分表現出毛主席關心羣衆、把自己視爲羣衆中普通一員的好作風。)

(毛主席教育警衛員的那一段話講了三層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爲了全國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衛員不要把他擺在特殊位置上,這也說明毛主席充分認識到人民羣衆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願意和羣衆打成一片。)

(理解最後一句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說老人爲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

d.讓學生把自己蒐集的小故事講給大家聽,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寫一篇讀後感。

人教版教案篇5

《竊讀記》原文

轉過街角,看見飯店的招牌,聞見炒菜的香味,聽見鍋勺敲打的的聲音,我放慢了腳步。放學後急忽忽地從學校趕到這裏,目的地可不是飯店,而是緊鄰它的一家書店。

我邊走邊想:“昨天讀到什麼地方了?那本書放在哪裏?左邊第三排,不錯……”走到門口,便看見書店裏仍像往日一樣擠滿了顧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擔憂那本書會不會賣光,因爲一連幾天都看見有人買,昨天好像只剩下一兩本了。

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着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裏,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啊!它在這裏,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

我喜歡到顧客多的書店,因爲那樣不會被人注意。進來看書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像我這樣常常光顧而從不購買的,恐怕沒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

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傾盆大雨我越高興,因爲那時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我有時還要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當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時,我已餓得飢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如果口袋裏有錢該多好!去吃一碗熱熱的麪條,回到這裏時,已經有人給擺上一張沙發,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撐着,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

每當書店的日光燈忽地亮了起來,我才發覺已經站在這裏讀了兩個多鐘頭了。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我低着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鬆。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1、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

2、理解課文內容,品讀書滋味。

3、感悟作者對知識的渴望,體會竊讀的意義。

一、回顧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竊讀記》,讓我們再讀一讀課文,回顧一下竊讀的滋味。

二、彙報交流讀書滋味

(一)苦:

1、“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

①默讀邊讀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②並從這一系列的動作中揣摩揣摩小海音的心理是怎麼想的?③、品析動作,揣摩心理,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海音?

2、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

①從“一”和“幾”字你感受到了什麼?

②引讀:

師:請同學們捧起你的書,讓我們一起感受作者的辛苦。

師:放學後,我急匆匆地從學校起到一家書店——“我跨進店門??”師: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裏,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師:我又急匆匆地趕到

另一家書店——“我跨進店門??”

師: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裏,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可這時候,我該回家了。

師:第二天放學後,我又急匆匆地從學校起到一家書店——“我跨進店門??”

師: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裏,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啊!它在這裏,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貪婪地讀着。”師:這就是“竊讀”的滋味。

(二)酸:

1、出示句子:“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撐着,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

2、這一讀就是兩個多鐘頭,120多分鐘,7200多秒!現在,讓我們一起體驗體驗開頭最輕鬆的120秒,默讀《走進書裏去》的第2篇《背書》,並想一想是作者是怎樣背書的。

①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

②這篇文章的作者李晴是怎樣背書的?

③同學們,這種的酸只是身體上酸。比這種酸還要酸還要辣的在哪裏?

(三)甜:

1、出示句子:“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

①這裏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②“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地讀着”,這樣寫有好不好?能不能說“我像一隻小兔子,悠閒地讀着。”

③這樣的讀書,就是如飢似渴地讀書。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

2、出示句子:“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①閉眼想像作者的滋味。

②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四)甜中有苦,苦中有辣

1、出示句子:“我有時還要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裝”這個詞說的好!一起看看“我”是怎麼“假裝”來掩人耳目的呢?每人一句,讀讀這一段。

②作者表面做的和心裏想的可不一樣啊!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就是─??

③這麼說來,這是一個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裏不一的壞學生了?

④作者做一套想一套只是爲了什麼?

⑤爲了多讀書,作者竊讀時還要忍受哪些不好受的滋味啊?

(五)總結滋味

教學反思

課文《竊讀記》以“竊讀”爲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衆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作者一方面善於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爲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起閱讀的興趣。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初步瞭解課文大意,然後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作者竊讀感受的一個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慈味。”接着,圍繞這一個句子展開學習,如“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懼怕與快樂?”讓學生充分讀書,抓住文中極爲傳神的動作和心理描寫,讓學生充分體會作者對讀書的喜愛。再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理解。學生學得比較輕鬆。

例如:在教學“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裏,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時,學生感悟比較到位,學習氣氛也比較濃厚。

最後,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受到啓發,能夠在黃金年齡進行閱讀,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一種幸福。

此外,我在教學時一方面重視朗讀,儘可能地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文章雖沒有什麼情節衝突,大起大落,但作者的內心卻因竊讀而波瀾起伏,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出作者與書相逢的驚喜,匆忙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相別的留戀與滿足……另一方面,重視語言的積累,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課文的動作和心理描寫,仔細品味這樣寫的好處感悟作者對讀書的酷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