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黨建文案>

如何做一個“有品德”的人||黨課講稿

黨建文案 閱讀(5.86K)
如何做一個“有品德”的人||黨課講稿

不爲榮譽所誘,不爲誹謗所嚇,遵循大道而行,莊嚴端正自己,不因外物傾倒,這才稱得上真正的君子;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如何做一個“有品德”的人||黨課講稿。希望大家喜歡!

如何做一個“有品德”的人||黨課講稿

同志們:

任何一個國家,軍人都是一個崇高的職業。軍人就要有軍人的樣子。所謂軍人的樣子,就是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而有品德,是其中的重要一條。下面,我主要分三個方面,跟大家探討如何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一、什麼是有品德的人

看到“有品德”三個字——

首先,我想到的是,康德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能震撼人的心靈,一是頭頂的星空,二是我們心中高尚的道德準則。德是人之靈魂,是民族之精神,是社會之規矩,是國家之基礎。

第二,我想到的是,臧克家的一首詩《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活的人,羣衆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詩歌雖短,但對比強烈,對“俯首甘爲孺子牛”的人表現出崇高的敬意;對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表現出滿腔的憤懣。

第三,我想到的是,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裏面的經典句子: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點精神就是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應該說,這些詩句和名言都鞭策着我們,要遠離低級趣味,做一個品德高尚、受人敬佩、堂堂正正的人。做一個有品德的人,特別是有品德的軍人,我個人認爲,要在這幾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有品德”的第一條——愛國

“愛國”放在第一個,因爲我覺得,愛國報國,爲了捍衛國家的榮譽不惜犧牲生命,是軍人的第一品德。這裏,講一些彪炳千古、萬衆敬仰的將領,他們的共同點,就在於都是在民族存亡、國家存亡的關頭,挺身而上,捍衛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

——漢代的衛青:漢代自劉邦建國以來,屢屢受到北方匈奴的侵擾。而衛青的“龍城之戰”打贏了漢代和匈奴的第一個勝仗,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

——漢代的霍去病:霍去病在河西之戰、漠北之戰大破匈奴,史書記載: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曾經漢武帝爲了獎勵他,給他蓋房子,霍去病說了一句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短短八個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這種爲國舍家的耿耿忠心,豪邁慷慨的英雄氣概,令人動容。

——漢代的李廣:也是赫赫有名的“飛將軍”,一生與匈奴作戰70多次。唐代王昌齡有一首《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還很廉潔,對部下謙虛和藹。司馬遷稱讚他的品德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杜甫有一首《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充分表明了諸葛亮對蜀國的忠心耿耿。他的《出師表》中的兩句話可以說婦孺皆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北宋的楊家將:一句“清風無佞天波府,滿門忠烈楊家將”,更是流傳千古、千古傳唱。

——南宋的岳飛:岳飛精忠報國,不畏金兵強悍與奸臣讒言,在生命危險前不計個人危難,一心要收復故國河山。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奸相秦檜,被後世唾罵,秦檜跪像背後的岳飛墓,有一副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忠和姦,愛國和賣國,流芳百世和遺臭萬年,一語道破。抗日時全國號召要做嶽武穆,大家都看過《三毛流浪記》,劇中說:抗戰危急,國家需要嶽武穆,需要千千萬萬的嶽武穆,大家都要來做嶽武穆!這就是愛國精神的動員和號召。

——明朝的文天祥:他的《過零汀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汀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終是面南而死,從容就義。

——明朝的于謙:爲官清正,《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歷史上“兩袖清風”的典故,說的也是于謙,他有一首《入京詩》:手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爲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表現他剛直、廉潔的浩然正氣。《明史》評價于謙用了八個字:忠心義烈,日月爭光。很到位。

——晚清的林則徐:林則徐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爲國家禍福,不計個人得失、不顧個人安危。

講了這麼多歷史上的愛國人物,可以說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多少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如浪花般逝去,但在國家民族大義面前,在大是大非的決斷面前,唯有忠貞愛國才能流芳千古,否則就是遺臭萬年。

“有品德”的第二條——良知

軍隊是一個國家的硬實力,強軍非常重要,但我們更要有愛好和平、維護和平的傳統,有對戰爭的良知。《道德經》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意思是,凡是以“道”治理國家的國君,都是不用兵強行爭天下的。用兵爭天下不是什麼好事情,定會遭到報應。用兵打仗,軍隊經過的地方,之後一定是荊棘叢生、一片廢墟。打完仗的地方,也一定是兇災連年,田園荒蕪。所以,善於用兵的人,只是求用兵達到目的,而不敢用兵來逞強。《道德經》還有這樣的句子: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意思是,動用武力,是不祥的,人人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都不會去使用。

——傅作義冒着“三個死”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這段歷史很有意思。這是一件大功德,不僅免除了百姓傷亡,還完整地保存了北京城的建築,對保護文化遺存意義很大。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是相當慎重的事情。當時傅作義說,爭取和平解放,我是冒着三個死來做這件事的。一個是和共產黨打了幾年仗,不瞭解我的人可能要打死我;二是蔣介石和他的嫡系部隊,隨時都會殺害我;三是咱們內部不瞭解情況的人,也可能要打死我。最終的和平解放,當然是各方面努力的結果,但我覺得,傅作義敢冒這樣的風險,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爲他身上中國人的良知沒有泯滅,不忍心看到北京這樣一個古都遭受兵火之災,不忍心看到再有更多的人在戰爭中喪生。

——二戰中樑思成建議盟軍不轟炸日本古城(核武器)

1944年夏天,美軍開始對日佔區和日本本土實施戰略轟炸。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沒有侷限於家國恩怨,全力整理古蹟遺址名單,在地圖上標明位置,並向盟軍提交了不要轟炸京都、奈良的建議。經過據理力爭,樑思成的建議被採納,遍佈京都和奈良城內的古建築,在戰火中毫髮未損。史料記載,樑思成當時對美國布朗森上校講:“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想到國人的苦難,我恨不得炸爛整個日本。然而,一種職業與歷史責任感讓我冷靜下來。建築和園林是社會的縮影、民族的象徵,但它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樑思成以一箇中國人的良知,保全了兩座古城和芸芸衆生,大家可以感受下這當中的分量。

“有品德”的第三條——誠信

人無誠信不立,業無誠信不興,國無誠信不強。一個社會誠信缺失,道德淪喪,比任何事情都可怕。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說得簡單點,就是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哲學家說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說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民間諺語說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是說誠信極其重要。

——劉紹安一生踐行“生死約”

1951年,朝鮮戰場上,排長山東人劉紹安和來自江蘇泰興副排長張志久兩人在戰壕里約定:“萬一我們中有一人死了,活着的人就要去照顧對方的父母。”戰鬥中,張志久不幸犧牲。與戰友的“生死之約”讓劉紹安義無反顧踏上踐諾之路。1963年,劉紹安轉業,他沒有回家鄉,而是來到泰興,照顧戰友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不僅爲兩位老人養老送終,還挑起全家的重擔,撫養弟妹們成人、幫他們成家立業。

作爲一個戰功卓著的老英雄,劉紹安在抗日戰爭中小腿被日軍機槍打穿3個洞,解放戰爭中被國民黨的子彈打掉了左手食指,抗美援朝時後腦飛進過美軍的一塊彈片,他因此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但他從不炫耀英雄的資本,始終永葆英雄的本色。50多年沒有一次伸手向政府要過優厚待遇,用一生去踐行“生死之約”。

——金利來公司的故事

金利來公司曾經和一家報社聯合舉辦一次活動,獎品是金利來領帶。活動結束後,負責發放禮品的一位姓羅的女記者把剩下的三條領帶交還給了金利來公司。這件小事讓金利來公司的總裁曾憲梓感動不已。幾年後,金利來公司全面進入大陸市場,組建一個分公司。在招聘經理時,曾先生最先想到了那位記者。

——車廂佔座位的故事(反面教材)

這是講的是一個人不誠信的故事。一個人上火車後順手把包放在旁邊空座位上。這時上來一個人,問這個座位上有沒有人。第一個人不想把包拿走給他坐,就說“有,人上餐廳去了。”後來上來的人就在旁邊等。等第一個人下車要拎包的時候,他說:“這個包是之前進餐廳那個人的,你不好拿。”吵鬧聲引起了周圍人的圍觀。乘務員過來了,說:“這樣,等車子到了終點站的時候,如果這個包還沒有人來認領,就是你的。”在乘客們的鬨笑聲中,這個說謊的人只好灰溜溜地下了車。

——晏殊的故事

北宋的晏殊,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爲神童舉薦給宋真宗。皇帝召見了他,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京城的官員經常舉行各種宴遊。晏殊家裏窮,沒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輔佐太子讀書。大臣們都很驚訝,不明白真宗爲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羣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羣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有品德”的第四條——責任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成爲社會的一員,肩上便有了責任。爲人子女有孝敬父母的責任,爲人父母有教養子女的責任,做一個公民,愛國、守法、誠信是應盡之責。身爲軍人,保家衛國是我們的責任。能夠承擔責任的被稱讚爲勇者。古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關於責任,我想講三點:對朋友的責任、對事業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

——對朋友的責任。《世說新語》上說,東漢有個叫荀巨伯的人,一次去看望遠方生病的朋友,正好有強盜打過來了,朋友對他說:“我馬上就要死了,你快點逃吧!”荀巨伯說:“我遠道而來探望你,你讓我獨走,舍義求生,這不是我的作爲!”強盜進城後,對荀巨伯說:“我大軍到來,全城都空了,你是什麼身份,怎麼敢一個人在這裏?”荀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染疾病,我不忍心丟下他偷生,寧願替他受死。”強盜議論道:“我們這幫無義的人,卻進犯了有義之城啊!”於是下令撤退,全城得以保全。

——對事業的責任。先讀一段一位2013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頒獎詞: 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麼?那戰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爲你而奏響!這段話講的就是殲—15總負責人,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羅陽。中國殲—15艦載機成功起降航空母艦“遼寧艦”,這是我國國防建設的一次歷史性跨越。

在殲-15艦載機研製工作中,羅陽堅守一線,帶領研製團隊攻堅克難,夜以繼日地奮戰,取得了型號研製的全面成功。但終因勞累過度突發急性心肌梗死犧牲。羅陽同志的一生是航空報國的一生,他將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獻在祖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上,直至生命最後一刻,用身軀踐行了航空報國的偉大宗旨。

——對家庭的責任。講一個海陵人身邊的故事。孫琴,京泰路街道十里鋪社區3組居民。丈夫早逝,數十載,她一個人照顧3位重病老人,拉扯孩子長大。面對患有帕金森症和心臟病的爸爸,面對患有嚴重精神病的媽媽,面對患有腦梗塞、心肌梗塞的公爺爺,她都能悉心照料。她上國中的兒子講:“我從來沒看到媽媽的眼淚。但是我知道媽媽的苦。”

“有品德”的第五條——仁愛

“仁”是一切美德的總稱,“仁”的核心思想即爲“愛人”。孔子講“仁者,愛人”。仁愛,是冬日裏的一縷陽光,給人溫暖;是夏日裏的一杯清茶,給人舒暢;是沙漠裏的一片綠洲,給人希望;是一根根堅實的柱子,支撐起人生的高樓大廈。仁愛的表現,主要是助人爲樂、扶危濟困、甘於奉獻等等。

——助人爲樂的例子。最典型的雷鋒的故事,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55年前,雷鋒穿上軍裝,登車奔赴瀋陽軍區駐營口新兵營,一路上做了數不清的好事。雷鋒的形象、雷鋒的精神深入人心。現在我們有些人,自己“戴着面具”生活,卻去質疑雷鋒,懷疑雷鋒事例的真實性,這都是極其錯誤的,也是非常可怕的。雷鋒把助人爲樂的一件件小事做到了極致,我們現在缺的,就是這種“認真”的精神。

——扶危濟困的例子。先說幾個富翁:2006年,股神巴菲特決定向5個慈善基金會捐出其85%的財富,約375億美元。這是世界歷史上最大一筆慈善捐款。比爾蓋茨 2008年正式退休,宣佈將580億美元全部捐給名下的基金會,主要用於研究艾滋病和瘧疾的疫苗,併爲世界貧窮國家提供援助,未給子女分文。

2008年,中國臺灣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聲稱,未來將把九成的財產捐做公益,且已經完成公證。陳光標 2010年對外宣佈,死後將“裸捐”自己的財產。據稱捐款金額高達50億。他是第一個響應蓋茨和巴菲特全球慈善捐助活動的中國企業家。再講個普通人的例子。最近山東威海乳山有個保安叫馬勇,他的故事很感人。19年共捐款47萬,而他的工資每個月只有2200塊錢。他說自己對吃穿要求不高,但是最看不得別人受苦。

“以前我在部隊時,母親的手指被機器割斷了,沒錢去醫院治療,戰友們知道了以後,主動給我捐了款,讓我寄回家去給母親治病。”正是戰友們的善意讓他懂得了感恩,也學會了幫助他人,在那之後,他斷斷續續照顧過不少孤寡老人。馬勇說今後他將繼續“裸捐”,繼續做些默默無聞的事情。

可見做好事,不在於財富多少、年齡的大小、職位的高低,而在於內心的精神追求,在於有沒有身體力行。只要我們拋棄對生活抱怨和對弱者的偏見,不以善小而不爲,就可以收穫屬於自己的道德追求,成爲社會正能量的推動者。

——甘於奉獻的例子。這裏同樣讀一段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頒獎詞: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這個人就是郭明義。

他積極投身希望工程、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幹細胞、捐獻遺體器官等活動。有人問他,你自己並不富裕,爲什麼還要去幫助別人?他說,我確實不富裕,但一點幫助能夠讓病人及時得到救治,讓貧困家庭一解燃眉之急,讓失學兒童露出幸福微笑,這都是我能夠做到的,我爲什麼不做呢?我爲什麼不多做一點兒呢?“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郭明義正因爲有了這種“愛心”和“奉獻精神”,郭明義才顯得如此的高大,顯得如此的受人尊重,引人矚目。

有品德,除了上面說的愛國、良知、誠信、責任、仁愛之外,還表現在其他一些方面。

比如說,正直。

正直,就是正義直爽。正直的人,會挺身而出,說真話,辦實事,常常被人們喜歡和信賴。

——包公的例子。包公就是正直的化身。最經典的,就是開封府的三把鍘刀: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龍頭鍘是爲皇親國戚準備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虎頭鍘是爲文武大臣準備的,奸臣貪官,都忌憚三分;狗頭鍘是爲普通百姓準備的,那些壞傢伙,一個都逃不過。

——林肯的例子。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一直受到世人敬仰。當上總統之前,他做過律師。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爲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於是,即使是面對高額的報酬,林肯還是斷然拒絕爲這位有錢人辯護。俗話說,“馬美在奔跑,人美在德高”,意大利的但丁說,“道德常常能夠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難以填補道德的缺陷”,林肯的偉大不單在於他彪炳千秋的偉大功勳,更在於他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林肯的正直,爲他贏得尊敬和愛戴,在他遇刺後,有700萬人爲他致哀,150萬人瞻仰他的遺容。

再比如說,謙讓。

所謂謙讓,簡單說就是後退一步,讓人先走;就是讓出佳位,留給別人;就是一旦互堵,立即退讓;就是分利不勻,率先放棄。這一切不是故意表演給人看的,而是在於發自內心的謙讓。孟子說,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所謂,禮之端,就是禮儀的起點。爲什麼謙讓能成爲起點,因爲這個世界太擁擠,慾望太密集,紛爭太容易,唯有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

——“六尺牆”的故事。說的是康乾年間的宰輔張廷玉,老家因起圍牆和鄰里發生了爭執,家人派人送信到京城,要做大官的張廷玉給縣裏打打招呼。張廷玉知道後回信:“千里修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了回信,感到很慚愧,立即將圍牆往自己的內裏退了三尺,鄰人看這態勢,也覺得不好意思,將自家的圍牆也往內裏退了三尺。

同志們,品德就是一把標尺,衡量的是高尚與卑微;品德就是一盞明燈,指引的是我們前行的方向;品德更是一種力量,鞭策着我們與真爲鄰,與善爲伍,與美同行。剛纔,我與大家分享了這麼多關於道德的故事,可以說,這一個個讓人肅然起敬的故事,是崇高品德綻放出的美麗花朵。

二、如何修德

1.修德,首先在於內省,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修德,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自我的反省、自我的約束。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與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謀劃考慮盡了心沒有?對待朋友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老師所傳授的東西經常溫習了嗎?不難發現,曾子每天反省的內容,都是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以自己是否無愧於他人爲宗旨。換句話說,品德的修煉,是一種自覺的堅守,一種自覺的遵循,一種自覺的修正,是一種自覺的行動,是一種自覺的習慣,並最終上升爲一種發自內心的自我管理境界。

——富蘭克林的故事。富蘭克林很有主動修身的意識。22歲的時候,他制定了“一個可以使自己道德完善的大膽而艱鉅的計劃”,列出了他認爲自己值得和必須做到的十三種德行,包括:1. 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2. 少言:與人無益者不言,禁瑣屑之談;3. 秩序:置物有定位,做事有定時;

4. 決斷:決定做所要做之事,一定做好;5. 節儉:不浪費錢,花錢應在與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事上;6. 勤勉:愛惜光陰,應做有用之事,不爲無益之舉;7. 坦誠:不做傷人之舉,思想公正,說話時心出誠意;8. 正直: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9. 涵養:不走極端,禁絕怒念;10. 整潔:起居服飾,務求整潔;11. 鎮定:不爲物喜,不爲物悲。12.節慾:保持健康,不損己或他人名譽;13. 謙遜:學習別人長處,尤其學習偉大人物的優點。他嚴格執行這個計劃進行修德,結果取得巨大成就。

——“格物致知”以及王陽明的“格竹”。《大學》中有先賢的格言,強調的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齊治平”。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意思就是隻有研究事物的原理,才能獲得知識;只有對人真心誠意,才能與人爲善;最後才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格,就是研究的意思。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篤信“格物致知”學說。爲了實踐,他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能夠格出竹子之理,並由此發展出了自己“致良知”的學說。什麼是“致良知”?說得簡單點,就是要自省,每天檢查自己的行動和心理狀態,是不是隻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是不是有違背良心的舉止等,從而不斷提高道德品質。

——此外,見賢思齊,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要親君子,遠小人。君子有厚德、有仁義,君子有風範、有風骨,君子有大家之氣;小人也有小人的嘴臉,貪婪、沒有胸襟、嫉妒心強。想要修德,就要多與君子親近,多受到君子的正能量的影響;就要遠離小人,不被他的負能量干擾、帶壞。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有本著名的書叫《沉思錄》,書中他熱誠地講述了自己如何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秀的品質,果敢、謙遜、仁愛等等。他的這本《沉思錄》也成爲很多國家政要的枕邊書。

2.修德,必須付諸行動,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自古以來,人人都想當“君子”。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懂得如何做真正的君子。總有人在大節上嚴格要求,卻在小節上犯錯誤。更有甚者,把拘小節看成是“吹毛求疵”。我們必須記住,要成大事者要拘小節,品德須從小節起步。諸葛亮對劉禪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不要認爲好事很小就不去做,不要認爲壞事很小就去做。“小德不積,大德必傷。”小潰瘍引發大潰敗,在小事上忽視自己的德行,可能就是隨意踐踏道德底線的開始。古人爲什麼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是要告誡我們:一個散漫懶惰、缺乏良好生活習慣的人,是不可能品德高尚,成就艱鉅事業的。這也就是爲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先從“修身”開始。

——鄭培民的例子。爲了人民,鞠躬盡瘁的代表。他在最後的工作中因突發心肌梗塞被送往醫院,途中還在囑咐司機別闖紅燈。鄭培民是一個十分注意小節的人。正是這種小處的修德,成就了他的事業,塑造了他的品格。

一些生活中的真實細節,舉手投足、待人接物、言談舉止,最能夠反映一個人的人格、品行、志趣。有人會說,我的小節不拘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只不過是開會有時遲到,上課偶爾說話,公開場合喜歡喧譁,這些與人品似乎沒有什麼關係。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不僅要有遠大的目標,更要有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把每一件具體事情做好,注重生活中的小節,嚴於律己,才能始終保持浩然正氣,成就我們的夢想。

3.修德,必須把握一個準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何在細微事件中快速評判善惡是非?孔子相信評判的標尺就藏在我們自己的心底。那就是自己不想碰的一切,絕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品德的提高,是相互的,需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

——戰國時,樑國與楚國毗鄰,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在各自的地界內種了西瓜,樑亭的亭卒勤鋤草,勤澆水,瓜秧長勢很好;楚亭的亭卒懶惰,瓜秧又細又弱,楚人出於嫉妒,把樑亭的瓜秧全部扯斷,樑人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縣令,並準備把楚國的瓜秧扯斷。縣令說“楚人這樣很卑鄙。

可是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爲什麼要反過來扯斷人家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着學,那就太狹隘了,從今天起,你們每天晚上偷偷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的好。”亭卒覺得縣令的話有道理,就照辦了。楚人發現每天瓜地都被澆過,而且是樑人悄悄爲他們澆的。楚國的縣令聽到報告後,既感到慚愧又非常敬佩,把這件事上報給楚王。楚王聽後,深爲感動,特備重禮送給樑國,以示自責,表示酬謝。結果,原本敵對的兩國成爲友好鄰邦。

——唐太宗的故事。貞觀初年,唐太宗住得很簡陋,大臣們都勸告他將宮殿改建一下,以便住得更舒服一些。唐太宗說:“朕富有四海,處理事情都應設身處地。擴建宮殿屋宇、觀賞池臺,老百姓都不希望朕這麼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勞苦疲憊之事,怎能強加給百姓呢?”唐太宗的所作所爲,讓臣民們欽佩。全國上下各級官吏乃至王宮貴族都不敢胡作非爲、盤剝人民。

這裏,我還要講兩個問題。

一個是虛僞的道德撐不住成功的腰板。可以說,僞德比無德更惡劣,即使一朝成功,最終也一定會跌落下來。唐代白居易有首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復誰知?”這裏面一個講周公,一個講西漢末年的王莽。兩個人地位相近,最終結局迥異。王莽是中國歷史上地地道道的大奸大惡的代表人物。

他的奸與惡還在於隱藏在忠、謙、孝、善的外衣下,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僞君子”,自掌權至篡位僅僅十幾年時間。這期間,他一方面謙恭有禮,想方設法收買人心,另一方面放出狠辣手段排除異已,結黨營私,還收買地方官員進呈“祥瑞”,爲自己代漢造勢,許多不明真相的大臣及百姓都對他歌功頌德,儼然是人民的大救星。最終他只做了十多年的皇帝,就被人將頭顱懸掛在城門之上。

另一個是智高德薄者笑不到最後。有出衆的智慧,固然可以使人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定程度上獲得成功,但是沒有厚德在後面有力支撐,是絕不可能笑到最後的。太平天國的楊秀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起初表現出非凡的軍事智慧,但後來一旦進駐南京,就忘乎所以,盡做些愚弄百姓的伎倆,因此最終的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三、如何從品德看“君子”和“小人”

要做一個有“品德”的君子,必須首先看清“小人”的真面目。餘秋雨有篇著名的文章《歷史的暗角》,裏面講了費無忌的故事,這是一個典型的小人的故事。

費無忌是春秋末年楚國佞臣,官至太子少師。楚平王本爲了聯秦制晉,讓其子太子建與秦女孟嬴聯姻。派費無忌到秦國去迎接秦女孟嬴,孟嬴十分漂亮。費無忌就渲染孟嬴絕世美麗,天下無雙,便勸平王自己娶她。平王好色,強納兒媳,費無忌也轉爲侍奉平王。由於擔心太子建登位後對自己不利,於是不斷離間平王和太子建,給楚國大亂埋下了伏筆。

餘秋雨結合費無忌的故事,隨後歸納了“小人”的幾個特徵,我們可以來看一下。

其一,小人見不得美好。小人只要一有可能就忍不住去擾亂、轉嫁,說的簡單點就是小人看不得人好。

其二,小人見不得權力。小人的注意力總會拐彎抹角地繞向權力的天平,在旁人看來根本繞不通的地方,他們也能飛檐走壁繞進去。乍一看他們是在投靠誰、背叛誰、效忠誰、出賣誰,其實他們壓根兒就沒有人的概念,只有實際私利。

其三,小人不怕麻煩。小人是不怕麻煩的,怕麻煩做不了小人,小人就在麻煩中找事,唯恐天下不亂。

其四,小人不會放過被傷害者。小人在本質上是膽小的,你如果被小人傷害了一次,那麼等着吧,第二、第三次更大的傷害在等着你,因爲不這樣做小人缺少安全感。

其五,小人需要博取同情。小人反覆向別人解釋,自己是弱者,弱得不能再弱了,似乎生就是被別人欺侮的料。其實他們始終企圖囫圇吞食別人財產、名譽乃至身家性命。

其六,小人必須用謠言製造氣氛。說謊、造謠是小人的生存本能。小人的天賦,就在於能熟練地使謊言和謠言編制得合乎情理。

其七,小人最終控制不了局勢。小人總是不斷挑唆權勢和輿情,但小人最終完全控制不了局面的。

其實,說到底,一個人心是善良的,做的是好事,那就是君子;心是陰暗的,做的是壞事,那就是小人。唐太宗說:“君子小人本無常,行善事則爲君子,行惡事則爲小人。”我們誰都不願意做小人,被別人罵“你這個小人”,有時候往往就是一念之差,做了惡事,一個謊言,要用一百個謊言去彌補,最終越陷越深,無法自拔。那“有德的君子”和“無德的小人”有什麼區別呢?

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這句話是《論語》裏的。君子懷德好理解,就是君子以公共利益爲重。而“小人懷土”裏的“土”指的是私有利益,是指物質的利益,現在我們喜歡把那些只重物、不重德的有錢人稱爲“土豪”,可以說恰恰跟孔子說的“小人懷土”同一意思。

2.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這是《荀子》裏的句子。這是說,君子靠道德約束,小人靠武力制服。用武力去制服,卻缺少德治,馬上打天下,再馬上治天下,是不會長久的。

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這是孔子《論語》裏的話。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4.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惡。

這也是《論語》裏的句子。成人之美就是促成別人的好事。成人之惡,還有三種,一種是惡已開始,幫其完成,比如爲鬥毆的人提供木棍,爲造謠的人圓了謊言。二是惡未開始,從頭釀成,比如,慫恿人吸毒,挑撥夫妻反目。三是攻善爲惡,僞造而成,比如,用謠言誣陷別人。一個人,究竟是成人之美,還是成人之惡,這種極端性的是非選擇,顯現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是非常細微的。比如,這邊在中傷一個無辜者,你知道真相而沉默,那就是成人之惡;那邊在舉行一個婚禮,你素昧平生卻投去一個祝賀的目光,那就是成人之美。這麼說來,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做君子成人之美的機會,那需要一種“水滴石穿”的修煉。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這同樣是《論語》裏的話。這句話有個通俗的解釋是:君子團結不勾結,小人勾結不團結。講的是君子跟小人之間處理人際關係的差別。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這句話也是孔子說的。意思是表面上小人都是同門同幫,暗地裏沒有一處和睦,相反君子不求處處相同,只求心心相和。這句話還一個形象的對比,君子是一個個不同的人,相反小人一個個卻十分相似。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這句話也是孔子說的。小人比君子勞累的多。小人的勞累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小人要“結黨營私”,必須製造敵人,窺探對手,敏感一切信息,終日戰戰兢兢。二是小人要成人之惡。三是小人要處處藏藏掖掖,遮遮掩掩,塗塗抹抹,費勁心機。四是小人要處處暗自比較,處處相互設防,而比了,防了,又要表現爲沒比,沒防,僞裝成生死莫逆、肝膽相照。

這麼多勞累加在一起,真會使任何一個人的快樂被掃蕩,輕鬆被剝奪,人格被扭曲。當然,君子也勞累,但性質完全不同。君子要行仁、踐義、利天下,即使縮小範圍,也是關照周圍的人,這種勞累,敞亮通達,無須逃避質疑的目光,無須填堵已露的破綻,無須防範種下的禍殃,就是藍天白雲下的坦然暢然。

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這是《莊子》的句子。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小人之交,甘如甜酒。君子因清淡而親切,小人因甘甜而斷絕。這講的是君子和小人的交友。在色香味上,水無法與甜酒相比,但甜酒不能多喝,甜酒可以亂性,喝多了反而讓小人之間斷絕了交往。

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這也是孔子教我們的。君子有三種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就倒過來了,小人不瞭解天賦使命,而毫不敬畏,然後他奉承討好政治領袖,並且輕慢侮辱聖人的言論。敬畏,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這裏的“敬”除了“彬彬有禮”“恭恭敬敬”外,還指做事嚴肅認真,警惕自己,免犯錯誤;這裏的“畏”是一種謹慎,不懈怠。敬人者,人恆敬之;畏人者,人亦畏之。

敬畏什麼?首先要敬畏生命。生命是最寶貴的,對一個人來說,敬畏生命,就是要珍惜時光。對一個國家來說,敬畏生命就是要制止戰爭,維護和平。二是要敬畏科學。文化大革命時期,狂熱佔據了人們的靈魂,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徹底砸爛公檢法、“東風吹,戰鼓擂,這個世界誰怕誰”的無畏精神驅使下,演繹的是一個無法無天、民生凋敝的十年浩劫。三是要敬畏法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法律國家要亂套。

勿以惡小而爲之,很多犯罪都是從偷雞摸狗起步的。頻繁的違反紀律,會習慣成自然,進而由量變到質變,最終身陷囹圄。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敬畏法則才能活得坦然。四是敬畏師長。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管社會如何發展,口耳相傳的千年祖訓總有它的道理。不管人情如何淡薄,相親相愛的家長老師不會把你往火坑裏推。

敬畏家長,把父母的囑咐放在心上,你會少犯許多錯誤,少走許多彎路。敬畏老師,把諄諄教誨記在心上,你會明白更多道理,得到更多收益。五是敬畏感情。不要把感情當兒戲,這個感情包括了親情、愛情、友情,敬畏感情才能避免遊戲人生,敬畏感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愛。

10.君子知恥,小人不知恥。

君子是最有恥感的人,小人沒有恥感。知恥,就是知道羞愧、恥辱。古今先哲聖賢,都把一個人能否“知恥”作爲修身做人的一種崇高境界。甚至將“知恥”與否,作爲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標誌、辨別人與獸的標準。孔子、孟子、荀子先哲們對恥的見解很多,“行己有恥”,“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不知羞恥,乃不能成人”,“知恥近乎勇”,“不恥下問”。

倘若一個人無“知恥”之心,別說做不成什麼大事,連做個人都做不好,甚至不像個人。爲什麼無“知恥”之心就做不好人呢?明末清初的大學問家顧炎武寫的一篇好文章《廉恥》中說:“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爲。”人,一旦沒有了恥辱感,不要臉了,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在無恥者眼中,什麼法律、道德、公德、人格、人性,統統棄如敝履。荀子有段話,很值得我們大家銘記在心。“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是以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爲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

意思就是,君子之恥,恥在自己不修,不恥別人誣陷;恥在自己失信,不恥別人不信;恥在自己無能,不恥別人不用。因此,不爲榮譽所誘,不爲誹謗所嚇,遵循大道而行,莊嚴端正自己,不因外物傾倒,這才稱得上真正的君子。可以說,“恥”與“不恥”是君子人格的底線閥門,如果這個閥門開了,這個底線突破了,一個人的君子人格就將蕩然無存。

以上十個方面,就是“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區別,是做“有德君子”還是“無德小人”,我想大家心裏一定有了明確的答案了。

同志們,古人提出“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三立”,現在我們可理解爲人生的三個最高標準,或者說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養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偉大的功勳業績,確立獨到的論說言辭。做一個德才兼備者,固然是我們的首選。如果才能不夠,做一個有品德的人也是人生一大樂事。真誠地祝願和希望大家做一個君子,做一個賢人,做一個快樂的人,做一個陽光、開朗、幸福的人。

最後,我送大家一段話。大家千萬不要做十種人,因爲這十種人永遠不會幸福。一是對形勢評價不客觀的人感受不到幸福,二是沒有長遠眼光的人感受不到幸福,三是隻講物質不講精神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四是頑固不化的人感受不到幸福,五是隻看外部世界不注重內部世界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六是心智不健康的人感受不到幸福,七是喜歡與人攀比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八是不知足的人感受不到幸福,九是不知道感恩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十是隻知索取不知奉獻的人感受不到幸福。

一個有品德的人肯定是一個幸福的人。這既是對大家的希望,也是對我自己的要求。

我的講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