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總結>

中學學科組建設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 閱讀(1.65W)

一葦可航

中學學科組建設工作總結

振興國家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之本,是學校的生命線。對於一個學校來說,要想立足於教育之林就必須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對於一位教師來說,要想立足於教壇就必須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樂從中學一直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以來,目光專注於教學質量的提升,致力於打造過硬的師資隊伍,這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特別是爲大學聯考成績獲得歷史性的突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先後被評爲“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評估優秀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連續三年被獲得“佛山市大學聯考成績進步獎”、連續八年(05-12)獲得“順德區先進學校”稱號;我校數學科組獲得“順德區金牌學科組”稱號;“譚瑞娟特級教師工作室”、“戴炳旺教師工作室”先後掛牌成立;吳俊和老師連續被聘爲佛山市地理大學聯考備考指導小組成員、順德區高三文綜中心教研組成員、湖南出版集團地理學科教材培訓專家並榮獲“****年廣東省優秀中學地理教師稱號”;戴炳旺老師榮獲順德區****年度“我最喜愛的老師”稱號;陳俊旭、樑超媚、葉俊容、尹開端等一批老師在全國性、省級的說課或教學設計比賽獲得喜人成績等等。回首走過的道路,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深挖人力資源潛力、打造強勢育人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是最爲關鍵的因素,落點就是學科組的建設;學科組建設應迴歸學科組的專業屬性,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建設學習型學科組;建設的原則是以專業發展爲主,自下而上共同參與,突出教學與教研,規劃制定要彈性,並與學校發展規劃保持一致。

一、觀念先行,目標推進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行動有着思想的影子。我們在推進學科組建設時,首先考慮教師行爲的動力因素。作爲動力因素重要方面的思想意識問題,是我們最先考慮的因素。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心理學理論核心告訴我們:人通過“自我實現”,滿足多層次的需要系統,達到“高峯體驗”,重新找回被技術排斥的人的價值,實現完美人格,認爲人作爲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多種動機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將最終導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峯體驗代表了人的這種最佳狀態。所以,只有解決了教師的思想認識問題,讓教師們覺得有成就實現的需要,教師纔會由“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由“要我變”轉變爲“我要變”。這樣,纔會實現教師們教學觀念的真正轉變。

其次考慮觀念轉變後的目標確定問題。教師工作目標的確定要體現新課標理念,即關注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發展,讓新的理念引領着教學改革的方向,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體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同時,教師工作目標的制定還要與學校的辦學理念相一致。“以人爲本,和諧發展”是我校的辦學理念,爲了實現這一辦學理念,學校確立了中長期發展目標。在課堂教學方面,主要確立了“有效教學——高效教學——和諧課堂”工作目標追求。爲此,我們對課標、對學校辦學理念採取“學校層面全面解讀、科組層面專業解讀、個人層面消化研讀”的方式,最終以求得達成“課標熟、理念清、方向明、行動快”的效果。教師們根據學科特色和自我需求,制定好自己的工作目標,逐步做好自己的中長期職業規劃。我們要求新教師要確立“一年入門,兩年提高,五到八年成骨幹”的專業發展目標。

二、制度管理,有序調控

成熟的制度管理,能使工作有序而高效落實。近幾年來,我校在教學上和學科組建設方面逐步完善了制度管理體系。用制度規範人,用制度引導人,用制度教育人,用制度促進人。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以下努力:

1、績效管理,激發教師積極性

爲調動學科組長、備課組長和學科組老師工作的積極性,我校堅持管理績效、教學績效與績效獎勵工資分配相結合的原則。學校對科組長、備課組長的管理崗位學期末進行績效評定,教師教學成績按期末統考的情況評定績效。這些績效,通過具操作性的量化後確定其分數,最終確定其所獲得的績效獎勵工資的份額,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分配原則。

2、層級管理,體現教學有效性

我校的學科組建設管理架構主要是垂直層級管理體系,即“校長——主管教學副校長——教研室/教務處——教研員/學科組長——備課組長——教師”。垂直層級管理體系能確保學校關於教學與學科建設的相關要求順利到達老師層面。垂直層級管理還體現在教師工作崗位的選聘上,****新學年開始,我校實施工作崗位雙向選擇制度——自薦與他選,即由下級行政和級長選擇班主任,然後由班主任選擇科任教師,雙方均有自薦與他選的權利。對於暫時因爲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較差或其他原因致無人選擇的教師,則由學校安排其在一段時間內跟崗學習,待考覈合格、符合上崗要求時再由相關班主任選擇上崗。這一舉措,使班級教學獲得最大的凝聚力,利於發揮團隊的創造力,打造和諧的教學育人團隊,對學科組建設形成巨大的推動作用。

3、評價管理,實施方式多元性

我校以《順德區中國小學科教研組評價指標體系》爲學科組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對照標準逐條落實,通過制定一些具體的評價方案來助推學科組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和發展。如利用《教學常規檢查評價表》對教師日常的備課、聽課、作業等教學活動進行評價;使用《高效課堂教學評價表》,指導導學案教學模式下的評教等。在評價實施中,我們採取定檢與不定檢相結合的做法。備課、講課、考測、輔導、批改、評講、聽課、評課、參加集體備課和學科組教研活動等採取定期檢查的辦法,實施月檢查制度;聽推門課、檢查備課組和學科組教研活動是否按“四定”(定時、定地、定主題、定主講)開展等則採用不定期檢查的形式進行。對檢查所得的結果,進行歸因分析後與相應學科或老師採取針對性的干預,使符合學校的要求。爲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表現,我們採取學生座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所有任課教師進行調查,瞭解教師在教學常規、教學藝術、教學調控等方面情況。對調查結果不好的老師,分析歸因後,要求相關老師作出改正。

三、搭建平臺,促進交流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校爲促進學科組建設,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始終堅持校本教研爲主,採取內引外聯的方法,實施校本培訓教師專業成長工程,打造學校優秀的教師團隊,爲學校高效課堂、和諧課堂的營造及學校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資源的支持。

“讓教師走出去”。學校先後派出骨幹教師遠赴江蘇洋思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山東昌樂二中、山西新絳中學等教改名校取經學習;學校也不斷派出骨幹教師到北師大、華東師大等外出取經學習。外出學習歸來,必組織外出學習的教師給全校老師作彙報,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藝術、教材處理、問題設計、練習處理、導學案編寫等方面談學習收穫和心得體會。我們歷經“臨帖——入帖——破帖”的過程,最終找到適合我校實際的教學新路——以導學案爲抓手的和諧課堂教學法。

“將專家請進來”。近幾年來,學校不斷請進專家學者來講學,如樑永豐、餘應潮、馮恩洪、豐建勝等來校指點迷津,學習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吸取了專家的教學智慧。老師們將這些理論、智慧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內化爲自己的積澱。

“讓校內動起來”。我們每學期均在校級和學科層面推出骨幹教師示範課作爲榜樣示範,開展教學研究,帶動學科組老師。同時,學校又爲年輕教師搭建成長的平臺,一是配備結對師傅,二是建立說課、上彙報課和創優課制度,三是開展校內“十大教學新秀”評選活動等。如教學開放日活動,吸引了全區兄弟學校800多位領導和老師前來研討、交流。

學校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中促成教師發展和提高;切磋交流、吸取專家智慧,讓教師認清了發展的方向。但是,這些還不夠,學科組建設、教師專業發展,更多的是需要教師個人的自主努力,自我建構,需要一種“埋頭拉車”的幹勁。教師的發展是個人知識結構、教學技能技巧和見識學養的發展,個人知識結構是基礎,技能技巧是外顯內容,而見識學養則是統領教師發展的核心因素。知識結構可通過強化學習取得,技能技巧則需在行爲培養中發展,而見識學養則需要在實踐中體悟。“培——研——訓”這三者結合起來必能促成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在“內引外聯,校本爲首”中,我校教師在實踐中鍛鍊成長,不少學科在區內小有名氣,不少老師在區域內進入名師、專家行列。

四、課題引領,大膽探索

對如何讓教師擺脫職業疲倦、走出“審美疲勞”的泥淖,激發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老師的勞動能夠給老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因此,在學科建設上,我們近年來以課題來帶動學科組的建設,先後完成了區、市、省級的課題,如“線索引探教學法實驗”、“運用嘗試教學理論,促進學生自主發展”、“鄉鎮普通高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組織’構建的研究和實驗”,現在正在實施“構建鄉鎮普通高中‘和諧課堂’的理念探索和實踐研究”,並着手編著《和諧課堂教學法:理論探索與實踐積澱》。學科組老師在實驗中學習理論,在實驗中積澱經驗,在實驗中提升水平。另外,從****年新學期開始,每位學科教師要開展微課題研究,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切實解決教學過程中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們在每一學年的教學、教研常規中,都要進行說課、創優課、同課異構、先行課、三課兩反思、教學開放日和舉行教研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課例、教學故事評比等活動。“活動搭臺,老師唱戲”已成爲我校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對學科組建設,我們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在學校層面,大方向統一要求、統一部署;在學科層面,在保持與學校基調一致的基礎上,允許張揚學科特點、展現個人風採。如我們在運用“一三五”導學案教學模式時,遵循“五步三課型”,“五步”即“個體獨學——對學、羣學——組內小展示——全班大展示——整理學案、達標檢測”;“三課型”即“自學課、展示課、反饋課”。當然,不同的學科,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步驟可以作適當調整,課型也可以有所變化,如可以把上述三種課型結合在一節課中,我們把之稱爲“綜合課”課型。在學科組建設上,如語文科組“師生共讀和師生同寫”建設,英語科組“學習共同體”建設,體育科組校本教材建設,政治、地理、歷史、生物、化學、數學等導學案編寫建設等等。

學科組建設的落點是提高教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這是學校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一直以來,我們藉助撰寫教學論文、教學案例、教學課例、教學設計、教學故事、實驗報告等形式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要求每位老師每學期閱讀一本教學理論書,並寫出閱讀心得體會;建立教師教學博客,發表教學文章,結交志同道合朋友,向專家學者取經學習等等。這些都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個人素質的提升,爲個人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上是我校在學科組建設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所形成的認識。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成績代表着過去,未來纔是我們的目光所向。今後我們將在教學改革的征途上繼續開拓進取,深挖人力資源潛力,打造強勢育人隊伍,使學科組建設工作再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