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職場攻略>

職場中的35歲現象

職場攻略 閱讀(1.11W)

在當今的勞動力市場上,存在一種“35歲現象”,不僅對求職者的影響較大,對企業在職員工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35歲彷彿成爲一道坎,困擾着許多人。

職場中的35歲現象

在當今的勞動力市場上,存在一種“35歲現象”,不僅對求職者的影響較大,對企業在職員工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35歲彷彿成爲一道坎,困擾着許多人。

一方面,年齡過了35歲後,工作職位不高不低、前途未卜,公司裏應付上司和下屬,生活中照顧老人和孩子,掙扎於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下。另一方面,走進人才市場,很多招聘單位明文規定的人才爲35歲以下,面對每年大批量的畢業生,35歲的職場人要想不被淘汰,除了“與時俱進”外,還得重新找準定位併合理調整職業預期。因此,很多人把35歲視爲職場“瓶頸期”,考量的不僅是能力,更是一種心態。

但35歲也並非是所有人求職和晉升的門檻。有人也認爲,門檻的高低和職場人的含金量成反比,個人含金量越高,門檻要求越低。只要你的工作業績和專業技術都具備一定的優勢,35歲或將也會是你職業發展的黃金期。

那麼,35歲,到底是職場的“瓶頸期”還是“黃金期”?其實都是因人而異的,自身的能力夠強,心態夠好,35歲或許就是職場“黃金期”。

1、正是“高速飛馳”的時候

從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來看,22歲前是學習探索階段,22歲到25歲是職場進入階段,而35歲是一個人精力旺盛、經驗豐富、事業得到迅速發展之時。如果用開車來比喻,35歲正是加上五擋在高速路飛馳的時候。俗話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還是有道理的。隨着人才市場趨於理性和成熟,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也會越來越器重有工作經歷和業務知識豐富的人才。

2、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時機

35歲應該說是職業生涯中承上啓下的重要階段。在經歷了具體事務操作後,隨着經驗越來越豐富,處理問題上更加成熟穩重。20多歲的人被許多產業型企業認爲尚須鍛鍊,40多歲的人不受提拔或非技術骨幹,往往被企業認爲是“雞肋”。35歲則代表着不盲從,有自我主見,經歷過風雨的勤懇一族,會被委以更多的重任。所以說,35歲是一個很重要的過渡階段,處理好了,對人生的職業生涯會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可以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

3、現身說法:進取派

37歲的秦惠現在是一外企的財務經理,工作也都做得順風順水。雖然對企業的財務領域已經很熟悉,但他總覺得在其他方面有欠缺,綜合競爭力不行。爲此,秦惠一方面通過利用業餘時間幫多家不同行業的私企代賬,瞭解其他財務相關領域。另一方面,秦惠也瞅準時機在知識更新上下工夫,包括就讀在職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提升理論和管理知識,積累人脈;以及參加注會考試,增加職業晉升砝碼。就這樣,在不斷的學習深造中,秦惠的含金量不斷增多,雖然已經過了35歲,但是升職加薪全都眷顧了他。

我們通過招聘廣告就會發現,企業在招聘35歲以下的員工時,往往是基層工作崗位,招聘要求一般是學歷要求、個人素質要求與工作能力要求。而放開年齡限制的招聘一般多爲中高層管理崗位,招聘重點都放在工作業績、行業經驗和專業技術職稱等方面。在招聘管理者崗位時,年齡限制往往會放寬至45歲甚至更高。

通過招聘要求就可以看出,對年齡已到35歲的職場人來說,大多數人應該達到一定的職業水準。從大學畢業邁入職場,到‘35歲危機’,至少會有十幾年的職場積累時間。通過之前的積累,35歲的職場人士應該具備了心態穩定、信心充足等心理素質。從能力上來說,首先應該成爲了能夠勝任本崗位的‘行家裏手’,具備了較豐富的工作經驗,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在完成本職工作上應該有‘駕輕就熟’的感覺。

(文章來源:牛壯實和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