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報告>調查實習報告>

關於環保噪聲污染防治總結工作方案三篇

調查實習報告 閱讀(2.29W)

噪聲污染防治總結工作方案1

關於環保噪聲污染防治總結工作方案三篇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環保工作緊緊圍繞全縣“六化”建設的總體部署,以優化經濟發展、改善環境質量爲主線,以創建省級環保模範城爲龍頭,狠抓環境整治、污染減排、生態保護和環境監管,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取得顯著成效。

一、主要污染物減排紮實推進。組織完成污染源普查動態更新調查,建立污染源排放數據庫,爲“十二五”減排基數奠定基礎。落實結構、工程、管理減排三大措施,推行減排督查預警,淘汰落後企業2個,完成減排重點項目3個,焦化、電力企業進行了脫硫改造,污水處理廠達標運行,全年共削減二氧化硫191噸、化學需氧量60.5噸,分別比“十一五”末減少1.8和5;削減氨氮7.4噸,減少2.9,氮氧化物增加95噸,上升1.3,比市控制指標少2.7;削減煙塵4237噸,粉塵

2930噸,分別減少16和24.7,“十二五”減排攻堅首戰告捷。

二、環境綜合整治污染防治效果明顯。大力實施藍天碧水工程,持續推進城鎮環境設施建設,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0萬平方米,增加污水收集管網3000米,完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拆除集中供熱區域煙囪鍋爐100餘臺根,關停工業窯爐6座,治理餐飲業油煙污染40家,煙控區覆蓋率達100,縣城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超過360天,一級天數比去年增加121天。開展沁河水環境整治,封堵沿河排污口10個,取締違法採砂5家,清理疏浚河道120公里,沁河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ⅲ類標準,孔家坡、龍頭考覈斷面水質有6個月份達ⅱ類標準。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設立集中飲用水源地標誌3處,搬遷污染企業3家,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噪聲、固廢、危廢和輻射等污染防治也穩步推進,在縣城安裝2套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屏,嚴格公路、建築施工、商業噪聲管理,開展市容環境和城鄉結合部衛生整治,推動建築揚塵污染防治,城鄉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三、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作用逐步強化。編制了縣“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積極謀劃“十二五”環保工作。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強力支持項目建設,完成全縣62個重點項目的環評審批,尤其對太嶽山風電、沁河源生態農業、安居保障房等有利於結構調整的項目和民生工程,開闢綠色通道,簡化程序手續,加快審批速度,提供便捷服務。共報批環評文件99

個,環評執行率100,完成“三同時”驗收6家,執行率100,加強工程建設領域環保專項整治。拒批不符合產業政策、環保要求的項目9個,強制推行清潔生產審覈4家,爲重大項目騰出了環境容量,有效遏制了“兩高一資”項目的過快增長,推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四、環境執法監管力度加大。堅持環保爲民,開展各類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和專項行動,重點整治危害人民羣衆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保持了打擊環境違法行爲的高壓態勢。加強日常監管,保證重點污染源環保設施、在線監控的正常運行,核發重點企業排污許可證12個。查處違法建設項目17個,關停小磚廠、石灰窯等土小企業11個,限期停產整改8家,立案查處3起,行政處罰2萬元,徵收排污費2654萬元。生態監察試點工作不斷鞏固,企業自我監督機制逐步健全,有4個企業建立了環境監督員制度。強化環境安全監管,加強風險防範,完善應急預案,對鋁礬土開採、沿河化工企業、飲用水源地等環境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受理辦結信訪舉報4件,妥善處置環境突發事件

2起,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轄區生態環境安全。

五、農村環境和生態保護不斷提升。推動環保工作向農村延伸,新建垃圾處理收集點260個,建成鄉鎮污水處理站1座,嚴格農作物秸稈禁燒管理,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落實

“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爭取環保項目資金2200萬元,啓動沁河鎮、李元鎮20個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加強礦山開採生態恢復治理工作,80的礦山企業編制了生態恢復治理方案,推行生態恢復保證金制度,礦山開採生態恢復治理有序開展,生態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

六、生態示範創建活動成績斐然。全面深化創模、生態、綠色三大系列創建。以“守望原生態、呵護沁河源”爲主題,深入開展創建省級環保模範城活動,實施創模“九大工程”,極大改善了人居環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於12月20號通過省政府驗收,榮獲“省級環保模範城”稱號。廣泛開展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創建,新命名省級示範村2

個。全面開展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綠色社區的評比,申報省級綠色企業4家、驗收市級綠色學校2所,形成了共建共享生態文明的良好局面。

七、環保宣傳教育聲勢空前。以創模爲契機,構建宣傳環保工作、普及環保知識、弘揚生態文化的全方位立體式大宣教格局。舉辦了“65”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低碳出行活動,舉辦創模圖片展、知識競賽;沁源時訊和電視臺開闢創模專題專欄,利用出租車、手機短信、電子屏等媒介進行創模宣傳;在縣城主要街道、公路幹線製作大型公益廣告牌、宣傳牌100多個,編印創模宣傳手冊、公民環保行爲規範30000冊、環保掛圖1000份、發放環保袋10000個、製作環境文化牆5處;開展創模“十進”、環保志願者等羣衆性環保公益活動。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營造了濃厚的創模氛圍,全社會環保意識有大幅提高。

八、環保隊伍建設切實增強。加強環境監測、監察、應急和信息標準化建設,投資60餘萬元,更新執法裝備、監測儀器、應急設備,環境監察能力達國家新二級標準,環境監測能力通過省級d級資格認證。實現省市縣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系統聯網,環境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引深環保爲民創先爭優活動,開展正風肅紀創優環境紀律整頓,創建“五型機關”,打造“五型環保”,機關作風紀律、工作效能和人員整體素質有較大提高。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預防與懲戒腐敗體系,實行“兩務”公開,推進依法行政,政風行風評議名列前茅,被表彰爲“優質服務窗口”,爲環保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認識到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依然突出,環保形勢十分嚴峻。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污染減排任務艱鉅,壓力增加;環境違法現象時有發生,環境風險加大;農村環保基礎薄弱,生態保護系統脆弱,環保力量不足,監管能力滯後,機關作風亟待改進。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推動環境保護實現更大發展。

噪聲污染防治總結工作方案2

環保部日前發佈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16,披露了全國城市聲環境現狀以及噪聲防治工作的總體情況。

全國城市聲監測夜間1/4不達標

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共有30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晝間總點次達標率爲92.4,夜間爲74.3。31個省會城市情況也不樂觀,晝間總點次達標率爲87.7,夜間爲61.8,交通幹線兩側區域聲污染相當嚴重。

從質量監測看,2015年,全國有32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監測,平均值爲54.1分貝,達到一級的城市13個、二級220個、三級84個,省會城市總體處於二級、三級水平。32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監測,平均值爲67.0分貝。

全國最“吵”的地方,並非京滬等特大城市,而是以均值58.9分貝位列第一的貴陽,哈爾濱緊隨其後。對此,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溫香彩表示,長期調研跟蹤顯示,哈爾濱噪聲強度大跟生活習慣相關,而貴陽則是由於最近幾年工地較多。

噪聲投訴佔環境投訴總量1/3

2011年3月,世衛組織一份報告首次給噪聲污染“定罪”。根據世衛組織對歐洲國家的流行病學研究,噪聲污染已成爲空氣污染之後影響人體健康的環境因素。過度暴露在噪聲污染中,不僅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也會增加患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此外,噪音對建築物和機械設備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也正因此,噪聲成爲環境污染投訴高發區。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共收到環境噪聲投訴35.4萬件,佔環境投訴總量的35.3。其中,工業企業噪聲類佔16.9,建築施工噪聲類佔50.1,社會生活噪聲類佔21.0,交通噪聲類佔12.0。按照全國經濟區域劃分,東部地區噪聲投訴量佔全國59.3,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分別爲11.7、22.2和6.8。

儘管投訴比例居高不下,但問題的解決卻十分不易。溫香彩介紹,與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要素的污染都不同,噪聲污染瞬時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強,所以即使接到羣衆舉報,有時很難取證,投訴經常不了了之;或者當時解決了,之後又會繼續。也因此,對於噪聲污染,目前的狀況是“民不告,官不究”。

與此同時,一組數據令人憂心。2015年,環保部審批建設項目環評159個,其中131個對環境產生不同程度噪聲影響。2015年,全國老工業環境污染治理施工項目和竣工項目總數分別爲7203個和5652個,其中噪聲治理施工項目和竣工項目僅分別佔項目總數的1.2和1.3。全國施工項目本年完成投資合計773.70億元,其中噪聲治理投資總計爲2.79億元,雖然較上年增加153.6,總額卻少得可憐。同期,全國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行業總產值爲119億元左右,其中噪聲控制工程與裝備爲57億元,技術服務收入10億元,與上年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

各地治理效果尚不顯著

噪聲污染作爲環境污染的一種,最近幾年受關注度有了一定提高,但與水、氣、土壤污染相比,受重視程度還遠遠偏低。有專家認爲,城市噪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成爲環境改善的短板。

其實,從國家到地方都爲此做出了努力。2015年,國家、地方新頒佈了9部環境噪聲相關標準規範,涉及風力發電機組、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等產品的噪聲測量方法、地鐵車輛段、停車場區域建設敏感建築物項目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規範等。2015年,地方政府制定了8部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相關規章文件,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發佈了21部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相關文件,內容涉及城市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綠色護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與專項整治等工作。同時,國家相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還開展了功能區劃調整、新生產機動車型噪聲型式檢驗、綠色護考、達標區創建等工作,爲改善聲環境質量提供了保障。

“噪聲違法是典型的違法成本低。”溫香彩說,由於調查取證難、部門交叉管理、處罰主體不明,常常造成執法的缺位和錯位。對此,專家呼籲有關部門應與公衆共同重視噪聲污染防治,“以道路交通噪聲污染爲例,最近幾年車越來越多、噪聲越來越大,城市規劃往往忽視了噪聲污染防治問題,路修到哪兒、房子蓋到哪兒,忽略了噪聲對居住環境及健康的影響”。

溫香彩說,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國內一些地區已開始探索一些先進的防治模式。報告顯示,2015年,上海市建立起約700平方公里的外環區域城市噪聲地圖和數據庫,其中包括2689個道路要素、64.7萬個建築要素,通過該系統可以實現地理信息、聲源信息及噪聲數據信息的顯示和查詢,爲城市環境噪聲管理提供有力手段。

噪聲污染防治總結工作方案3

省環保廳

按照你廳關於報送20年度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總結的通知川環函[20]342號要求,現將我市20年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環境噪聲現狀

20年,我市區域環境噪聲全年平均等效聲級爲53.2分貝比20年下降1分貝,一類區晝間達標率66.7,二類區晝間達標率92.1,三類區晝間達標率66.7,四類區晝間達標率75,全市晝間達標率83.8。城市功能區全年平均等效聲級55.9分貝,比20年上升0.2分貝。全市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爲66.1分貝,聲環境質量等級爲一級好。

20年,接到噪聲投訴368件,其中工業噪聲投訴201件,社會生活噪聲投訴117件,施工噪聲投訴50件,信訪件辦結率達100。

二、主要工作情況

20年,我市繼續實施寧靜行動,以交通噪聲、建築施工噪聲污染防治爲重點,強化執法監督,加強處罰力度,加大噪聲污染治理,開展各項噪聲執法專項行動,切實改善聲環境質量。

一是紮實開展交通噪聲污染防治。實行城區通行證管理制度,禁止大型車輛和小型貨運車輛在交通高峯期部分路段通行,加強城區限行、限速管理,降低交通噪聲污染。完成交通標誌29塊,交通標線15424平方米;已調整交通信號,圍城路實行單項循環。嚴格實施對現有禁鳴街區的管理,設置禁鳴路段1條。集中開展交通噪聲整治專項行動11次,開展禁鳴統一集中行動4次,查處不按規定使用喇叭交通違法行爲940人次,其中警告451人次,查處機動車亂停亂放交通違法行爲5370起。

二是紮實開展建築施工噪聲污染控制。繼續推廣使用低噪聲機具和工藝。在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全面禁止採用現場攪拌混凝土等產生高噪聲的施工作業。開展建築工地使用低噪聲設備檢查5次,檢查工地85個;開展建築工地噪聲專項行動10次,查處夜間施工、通宵施工等噪聲擾民問題50件,查處率100;集中開展了工業企業噪聲整治專項行動2次。全面完善了投訴處理機制,加強一般工程建設項目夜間施工噪聲污染控制,夜間施工審批率達100。

三是紮實開展社會生活噪聲污染治理。開展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噪聲污染專項治理行動15次,檢查了291餘家娛樂文化場所,對20餘家大型文化娛樂場所進行了專業噪聲檢測,對存在輕微問題的28家娛樂場所進行了口頭警告,限期整改5家。開展商業活動噪聲污染防治,對壩壩舞場所及音響使用進行了規範,對臨街商家、夜市、餐飲店鋪、流動攤販佔道經營行爲進行巡查,查處各類商業使用高音喇叭、音響的行爲,今年開展商業噪聲專項檢查2次,處理商業噪聲擾民23件。在近期夜市攤點專項行動中,檢查了294餘家夜宵攤點,處理夜市方面的噪聲投訴62件。開展社會生活噪聲專項行動4次,處理社區生活噪聲擾民問題32件。開展社會生活噪聲污染專項宣傳18次。

四是紮實開展工業企業噪聲污染防治。開展了工業企業專項執法檢查3次,處理工業企業噪聲污染的投訴201起,檢查了61家工業企業,監測企業18戶。

五是紮實開展“兩考”禁噪。以城區建築施工工地、校園周邊、居民密集區、臨街商住、夜宵攤點及文化娛樂場所等爲重點,定時、定人、定責,集中開展專項治理行動2次,共檢查娛樂場所80餘家、施工工地15處、夜宵攤點100餘家,發放宣傳資料150餘份。

六是加強寧靜行動宣傳。通過電視臺、網絡、報考等載體對寧靜和利廢相關工作進行宣傳,發放寧靜、利廢相關宣傳資料10萬餘份。

三、工作成效及經驗

經過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區域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均低於20年水平,成效較爲明顯。

主要經驗一是堅持有訴必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二是堅持重點排查,督促企業限期治理;三是強化部門協作,加大聯合執法力度。

四、問題及建議

1.部分商家經營者對噪聲污染影響認識不夠,現場管理不到位,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

2.執法隊伍建設還需加強,執法能力尚待提高。

五、20年工作計劃

1.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三同時”制度,要求工業企業認真落實衛生防護距離,要求建築工地嚴格控制施工時間,避免噪聲擾民。

2.加強工業企業的日常監管,督促城區企業加強現場管理,減少人爲金屬碰撞等噪聲影響周邊羣衆的正常生產生活。

3.繼續實施寧靜行動,進一步強化部門職責,開展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嚴肅查處影響羣衆正常生產生活的違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