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報告>調查實習報告>

大學生p圖情況調查報告6篇

調查實習報告 閱讀(7.62K)

爲了分析出調查中的不足,我們必須認真寫一份調查報告,每個人在寫調查報告的時候,都是要認真思索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大學生p圖情況調查報告6篇,感謝您的參閱。

大學生p圖情況調查報告6篇

大學生p圖情況調查報告篇1

一、前言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社會的進步,網絡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日益增大。就我們當代大學生而言,網絡使用尤其普遍。通過此次問卷調查,我們瞭解到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的一些使用情況,以及網絡究竟對我們的而生活構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在這次調查中,我們針對各個年級,各個專業的部分學生做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結果,我們大致瞭解到大部分大學生課餘生活中使用網絡所佔的比例,以及網絡使用對自己生活所造成的便利與困擾。

就我們個人而言,網絡的發展是這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無法避免,但是怎樣去使用互聯網,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應當理性上網,讓互聯網成爲我們學習生活的工具,而不應該讓其成爲我們墮落的理由。

二、調查方式及樣本的選取方法

1、問卷

我們對各個年級,各個專業的學生髮放問卷調查表,該問卷旨在瞭解大學生對網絡的使用情況以及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

2、問卷內容

詳情請看附錄。

3、調查對象的選取

本次調查隨即抽取我校各年級各專業的學生,共有150名學生,參加問卷以作爲考察樣本,我們採取男女相同比例進行問卷調查。

4、資料收集整理

本次調查實際發放問卷表150份,回收率146份,回收率96.7%。

三、我校學生網絡使用情況概述

1、我校學生網絡使用時間一般過長

大約22%的同學使用時間在三小時以內,大約53.8%的學生使用時間在四到六小時之間,剩下的24.2%的學生使用時間超過六小時。我們對其中一部分同學進行口頭調查,週一至週五電腦使用情況普遍比周末時間短。其中不缺乏有周末通宵上網的同學。

2、我校學生上網時間分配情況不容樂觀,學習時間過短,遊戲娛樂時間佔很大比例

玩遊戲所佔比例爲53.4%,其中男生44.5%,女生8.9%;聊天看電影所佔比例41%,女生31%,男生10%;學習所佔比例僅12%。

3、互聯網對我們的生活影響過大,積極、消極影響同時存在

92%的同學認爲互聯網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有比較大的影響,就其積極和消極部分各有所述。普遍認爲積極與消極同在。

四、我校學生網絡使用原因

1、自身原因

部分學生由於進入大學脫離了父母管制,學習壓力沒有高中那樣大,空閒時間較多,從而花大把時間在網絡娛樂上。 他們禁不住網絡的各種誘惑,故而很容易沉迷於虛擬世界中。再者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喜歡“宅”,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由於學生時間比較多,所以學生中出現的宅男宅女現象更爲嚴重,所以上網是宅神們的最佳選擇。大學是個羣英聚集的地方,許多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受着各方面的壓力,所以轉入虛擬世界,希望從中找到成功的樂趣,這也是爲什麼玩遊戲所佔比例最大的原因。

但也有一些同學熱愛學習,會利用網絡資源來充實自己的知識面,增長自己的見識。

2、外界客觀原因

由於大學課程比較少,自由時間比較多,再加上學生的課外活動比較少,自然會選擇上網來打發時間。網絡世界得不到有效管制也是使部分同學沉迷網絡的一個重大原因。現在網絡上各類信息繁雜,既有有利於學習生活的一面,也有許多不良信息。部分學生判斷力不高,容易上當受騙。從調查結果看,其中也不缺乏通過電腦學習各方面知識的學生。現代網絡獲取信息方便快捷,便於學生打破封閉的小世界,從而瞭解整個國家乃至世界的各方面信息。

五、網絡對我們學習生活的影響

利:網絡,是科技發展的產物,也是信息時代的標誌。作爲大學生,理所應當對其進行追求、探索。儘管這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但它具有方便、快捷、靈活等多種優點,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給予了我們遨遊的空間。它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想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坐在家中即可瀏覽衆多網上圖書館豐富的圖書收藏;幾秒種內,便可收到相隔萬里的來信,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各地各種自已所需的信息;通過各學校開辦的遠程教育網瞭解更多的知識等等。正由於網絡的這些優點,才受到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睞。

弊:網絡是一個複雜的東西,它的內部充滿各種信息,像反動、暴力、黃色,這類魚龍混雜的東西太多了,大學生有時難以抵禦網絡驚人的吸引力。但網絡是一個新生事物,網絡的吸引力是無窮的,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計,以學習爲主要目的上網的學生,美國佔總數的20%,英國爲15%,中國僅僅爲2%。這驚人的對比,讓我們不得不深刻思考一番。

其實利弊與否主要在於你如何運用,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時間。如果是用於成天打遊戲,不分晝夜,肯定是弊;如果用於學習,肯定是有利的;如果用於聊天、遊戲,則是弊大於利。

六、解決方式

就學校而言,可以多開展課餘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吸引更多的同學走出網絡世界。

就學生自己而言,要提高自制力,制定計劃,有節制的上網,使學習與娛樂兩不誤。

就社會而言,可以加強立法,可以加強文化和教育等執法部門的執法力度,要依法行政,要切實履行自己應履行的義務。

另外還可以加強學校,社會,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幫助,教育教導等,提高學生的主動迴避網上不良信息的能力和意識。

七、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問卷,我們瞭解到我校學生對網絡的使用時間一般較長,依賴程度較大,而學生網絡使用時一般都在娛樂方面,學習時間過少。網絡帶來我們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這主要是因爲學生自主學習性不高,沒有好好利用網絡資源來增強自己的見識,豐富知識面,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解決網絡弊端,對社會、學校乃至家庭都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最關鍵的而其實還是我們學生自己。我們要理性上網,增強自制力,提高辨識力,豐富我們的課餘學習生活,讓網絡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

大學生p圖情況調查報告篇2

一、調查問卷構成

問卷的內容包括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的18道題目。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問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調查問卷分析

問卷調查是數據收集的一種手段。通過公平的發放問卷,通過調查,看數據背後反映出來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準確地瞭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重要。現在將問卷回收,我們對全部問卷彙總,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學業成就問題,而環境與地位的改變、錯位,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少的心理負擔,高中時期的佼佼者,進入大學生活後,環境改變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那份優勢已不存在,面臨的是一種重新分化組合的嚴峻局面,尤其是對於中學時的那些尖子學生其反差更加明顯,進入大學後,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失寵感,部分同學爲了保持自己在中學時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學習一些社會上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的學習,計算機、英語過級的重壓,他們處於高負荷運轉中,長期處於緊張的臨戰狀態,壓力很大,學習效果不佳,長此下去,神經緊張、失眠、考試怯場等焦慮併發症就相繼出現了。而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考到大學“如釋重負”,認爲船已靠近碼頭,因而即使感受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學習的盡頭。

2、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問題

調查中38%的學生反映,由於環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時教師爲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總愛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爲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讀。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後,突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平、政策環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還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校園後感覺“低人一等”、“臉上無光”。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學生出現了各種不健康的心態,如無奈、失意、混文憑向父母交差等等,這些心態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進大學後,他們一時無所適從。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鬆了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鬱、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後,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3、自我意識模糊與困惑問題

調查中26%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師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並沒有形成關於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對於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4、人際交往難的問題

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爲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衝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表現爲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因爲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種人經常處於一種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鬱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爲性格上的不合羣,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調查中,39%的心聲認爲沒有朋友;24%的學生感到孤獨、寂寞;43%的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爲交流的對象兒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與此同時,由於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極不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在調查中顯示,在人際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有75%的學生會感到難受,會產生鬱悶心理。一些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困擾着少數同學,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長期壓抑的積累將會使後果不堪設想。面對自己的存在的心理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客觀的正視並努力尋求辦法解決。在選擇解決方式上,60%的同學選擇自我調節的方式。可見,大部分選擇的方式是積極健康的,這也是大學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標誌。

5、異性交往問題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大部分的異性關係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學,在與異性交往中存在問題。有一小部分同學交往動機不純,甚至這種現象還有跟風的,個別同學互相介紹對象,還有個別同學很少與異性交往,在與異性交往中產生矛盾。通過調查,大一新生的在與異性交往比高年級的存在更多的問題。對於“你認爲同學之間的異性交往就會是戀愛嗎?”這個問題中的回答看到相應的認爲“是”的回答佔據了僅僅是6%的比例,說明大學生已經充分意識到其異性交往和戀愛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畢業時的心理危機問題

調查顯示,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壓力要比低年級學生大好多。自我儲備(包括知識儲備、能力儲備等)的缺乏,對就業質量的期待,成了畢業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們情緒上產生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如果從頭來過,我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成了高年級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由於缺乏科學的指導,許多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衆性。許多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許多“證書”,但卻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以至在就業競技場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決心理問題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體交往爲宜。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課後的議論說笑,課外的遊戲活動等,爲大家創造了異性交往的機會。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面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一些喜歡交際的同學,滿足了與人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融入了濃濃的集體氣氛中。在集體中的異性交往,每人所面對的是一羣異性同學,他們各有所長,或幽默健談,或聰明善良,或樂觀大度,或穩重幹練這就使我們在吸收衆人的優點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一對一"的戀愛關係。

2、對於這些因爲就業引起的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爲,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新生開始。現在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很多都是到臨畢業的時候纔開設的,內容也大多是如何製作簡歷,如何去應聘等求職的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將大一作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那麼在新生入學的時候,一進校就可以根據個人特點和強項以及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全面瞭解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塑造充實的自我,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前鬆後緊”的局面。

3、通過開展一些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相關的講座,請我係心理健康老師或校外專家到我係爲同學們上系統的、專業的心理指導課。

4、加強心理諮詢系統的完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緒,學會理性控制自己。

四、總結:

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絢麗多彩而複雜社會的縮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坎坷與挫折時不可避免的,只有經過正確的指導和自己的自我調節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要加強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積極的校園風氣。另一方面,學生應正確認識自己的一些心理問題,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活動中或通過心理諮詢來完善自己,真正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風貌。

大學生p圖情況調查報告篇3

目的

爲了解北京工業大學機電學院學生的閱讀情況,我們對803名機電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進行了調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存在的問題並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

關於調查

調查方式:網絡問卷調查

有效問卷數目:機電學院本科生、研究生803份

問題方向:調查主要針對機電學院學生的閱讀類型、閱讀目的、閱讀困惑、對傳統文學和流行文學的認知的等。

數據分析

1、在調查問卷中,關於平時選擇較多的書籍類別,由被調查者選擇科普讀物的比例可知當前大學生選擇的書籍類型均比較豐富,未出現某種類型書籍的空缺。其中學習娛樂類佔較大比例,對於革命政治類書籍瞭解不太廣泛。

2、讀書主要以學習和興趣爲主

結合問卷第一題與第二題,選擇喜愛閱讀並且日常接觸比較多的書籍類型中:

科普讀物(50.06%45.21%)

文學類書籍(41.59%49.69%)

專業用書(22.29%58.66%)

可見,由於學習需要,機電學院學生最主要接觸的是專業類書籍,而其餘感興趣類型的書籍與其平時接觸頻率基本不變,說明其讀書主要以學習和興趣爲主。

3、閱讀方式多樣,電子閱讀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

對於讀書方式選擇的調研顯示,學生閱讀方式具有多樣性,而選擇電腦在線閱讀和下載至手機閱讀的共佔總數三分之一。可見進行電子閱讀的大學生也佔有相當一部分比例,可以說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體現。

4、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

由機電學院學生每週用在課外閱讀上的時間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每週都會進行課外閱讀,但是閱讀時長較短,這與學生繁重的學習任務有關,但是也顯示出學生對於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

5、上網和學習對課外閱讀產生較大影響

在對影響學生課外閱讀因素的調查數據中可知,由於學習的繁忙以及網絡休閒娛樂的普及,大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受到影響,十分有必要向學生強調課外時間的合理分配及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6、在閱讀中傾向於傳統書籍

在對於機電學院學生關於傳統書籍與現代流行文學書籍的看法調查中,認爲"傳統文化書籍或許枯燥乏味,不如現代文學通俗易懂貼近現實社會"的學生佔27.65%;認爲“半數的人覺得傳統文化書籍中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弘揚傳統美德與革命道德而許多現代文學書籍則屬於快餐文化,不能給人回味無窮的感受”的學生佔60.02%;選擇“表示只看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書,這兩種都不看”的學生佔12.33%。

可見,在傳統書籍和現代流行文學書籍的選擇中,大部分學生認爲傳統書籍更加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以及道德底蘊,在閱讀中更傾向於傳統書籍。

大學生p圖情況調查報告篇4

關於前言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關鍵階段,任務艱鉅,而且要求很高,常常感到“壓抑”,“煩躁”,學習不能進入狀態,這樣的學生是很難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的。與此同時,市場經濟要求大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又很高,不僅是對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素質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差的學生只會無所適從。所以,從xx日到xx日,我們公共管理系開始了社會調查實習。此次我們小組所選的課題是“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使用了抽樣調查的方法,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的對象是:淮工,師專,職大,最後以調查報告的方式總結和彙報這次的調查活動。實習目的通過社會調查實習,將本學期所學習的《社會調查課程》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深入大學之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能爲當今大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習內容此次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主要分以下三步驟進行:

1、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調查課題並且確定課題,然後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

2、發放與回收調查問卷,並對問卷進行統計與分析。

3、對調查結果進行討論研究並整理統計分析,撰寫調查報告並做好本次調查實習的總結工作。

實習總結

大學階段面臨着目標的選擇,社會角色與個性意志,理想與現實,自我成熟感與自控能力之間的矛盾,加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日益激烈的競爭,許多大學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如果應對得不好,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工作等方面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成爲能力發揮和身心健康的障礙。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全面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其學習能力、思想素質的提高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們在選擇問卷調查的對象上都是在附近三所大學生裏的學生隨機調查的。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達100%。問卷回收後,經過我們組成員統計,總結,做成了科學的調查報告。其中男生45人,女生55人,比例基本符合我校實際情況,保證了數據的真實客觀。

分析過此份問卷後,我們可以清晰地瞭解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的心理培養,就不能培養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爲“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但是就此問卷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城鎮學生與農村學生,他們心理基本都各不相同。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解決途徑等幾方面作深刻的分析和闡述。

大學生p圖情況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結果分析

(一)現狀及特點

1、大學生博客羣體日益壯大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博客羣體日益壯大,博客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率和關注度較高。絕大多數學生擁有一個博客,有的學生擁有兩個及以上的博客,就大學生博客讀者的規模來看,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瀏覽過博客,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從未涉足,從調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瀏覽博客的頻率是相當高的,這說明大學生作爲一個熱衷時尚、崇尚高科技的羣體,已成爲博客這一新興網絡媒介的主要參與者。

2、大學生博客成爲豐富互動的網絡社區

“個人性”是博客的核心特性之一。每個博客的頁面上都有博客作者的特徵標識。博客作者通過博客空間這個平臺,向作爲觀衆的博客讀者展示自我形象或分享信息,並與之進行互動。問卷統計顯示,貼文章、日誌、圖片和音樂是博客作者很常用的博客功能。博客作者還通過瀏覽、留言等方式與社區裏的其他博客作者和讀者進行對話,分享彼此的生活。

3、大學生博客的娛樂化高於知識化

博客匿名性、開放性的特點滿足了大學生表達自我、擴大人際交往的心理需要,爲他們提供了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大學生註冊博客的原因中,有一部分的學生是出於記錄生活、抒發情感及結交朋友的需要,少數學生是爲了學習和自己今後工作的需要,而更多的學生是爲了要追趕潮流。而對於大學生瀏覽博客的內容時,獲取學習知識的時間遠遠少於娛樂消遣的時間。而就博客內容及功能使用來看,無論是大學生博客作者還是大學生博客讀者,宣泄個人情感、敘述日常見聞、追逐時尚娛樂成爲他們博客的主要內容。顯然,大學生對博客功能的關注總體上呈現出娛樂化大於知識化、感性大於理性的特點。大學生在博客空間裏宣泄情感、娛樂身心,這是自我心理調整和充氧的過程,有利於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博客娛樂化、通俗化的應用,容易使大學生忽視博客內容的廣泛與思想的深度,無益於大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存在的問題

1、 大學生對待信息責任感不強

博客自由化的表達方式導致大學生在博客空間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 他們既不需要對其真實性負責, 也無需過多顧及別人的感受, 而讀者們也不會像相信權威媒體一樣去相信博客。調查顯示 ,有一半以上的使用者在博客信息上提供了虛假內容。大學生博客作者對待自己博客的認真度較低,博客作爲一種傳媒, 如果參與其中的大學生缺乏必要的信息責任感, 缺乏求真求實的心理, 談何學習和交流, 這勢必會造成大學生對博客的信任度降低。

2、大學生博客資源利用不充分

從調查情況看, 註冊博客而不經常使用博客在大學生中成爲一種普遍的現象。存在着絕大多數的學生抱隨意的態度, 不定期地對博客內容進行更新。很多大學生會經常性地甚至每天閱讀別人的博客, 但在自己開博之後, 卻使其處於閒置或半閒置狀態, 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網絡資源的浪費, 給網絡管理增加了運營成本。毫無疑問, 更新數量的減少會直接影響到博客空間的質量, 這與倡導節約網絡資源、提倡共享的博客精神背道而馳。

二、總結

博客是個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體,其精髓不是主要表達個人思想,不是主要記錄個人日常經歷;而是以個人的視角,以整個互聯網爲視野,精選和記錄自己看到的精彩內容,爲他人提供幫助。因此作爲一個當代大學生應該要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博客,更多地用它來汲取知識,而不是用來娛樂。大學生應該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認識到博客空間並不是可以隨意放縱、毫無約束的真空地帶, 而應該是一個展示個人力量、體現個人智慧和價值的平臺。

大學生p圖情況調查報告篇6

當前隨着電子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大學生沉迷於網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種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的社會、心理損害的一種現象,稱之爲網絡成癮。網絡成癮給大學生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學習成績的下滑、身體健康的損害、道德人格的缺失,更有甚者會因此引發犯罪。作爲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我們應當對此引起高度的重視。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對上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對大學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課題。

一、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危害

網絡成癮的規範定義是指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爲衝動失控,表現爲由於過度使用互連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網絡用戶長期過度使用互連網,使網絡幾乎成了現實社會的替代品,從而導致學習、工作和生活不能正常進行,精神和情感的穩定性受到嚴重威脅。如果將他們與網絡隔離,他們會感到孤獨或脾氣暴躁,與沉溺賭博、吸毒和貪食等無異。主要表現爲網絡遊戲成癮、網上聊天與交際成癮、網上收集信息成癮等多種形式。其危害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格發展障礙。上網成癮的學生整日面對冷冰冰的機器,無形中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網上你可以暢所欲言,沒人知道你的身份、真假,運用的表情、動作、乃至觸覺信息都是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感知的。大多數成癮者在網上是談笑風生,幽默風趣,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不善言談,孤僻冷漠。成癮者一上網,精神就表現出極度亢奮,而一旦下網,則焦躁不安。久而久之不僅混淆虛擬與現實世界,忘記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角色,責任感缺失,還形成封閉、孤立的性格特徵,不利於人際交往,從而造成社會適應能力下降,甚至退化。

2、身體健康損害。整天泡在網上對眼睛的損害是必然的。據有關專家調查,網絡成癮的大學生眼疾發病率比一般學生要高的多。特別是偏愛網絡遊戲的學生,因爲遊戲是閃爍跳躍的,上下左右變化迅速。長時間盯着電腦屏幕並且還要隨着遊戲的變化速度進行視覺調節,會引起眼球過度疲勞,輕者引發近視,重者將引起視網膜脫落。同時經常操作鍵盤和鼠標也會引發肌腱炎;而久坐電腦前不活動也會引起頭暈、嘔吐、頸椎炎等症狀。因爲上網日常的生活規律被打破,飲食不正常,體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鐘失調,身體虛弱,思維會出現混亂,更嚴重者甚至導致猝死和自殺。

3、學習成績下滑。大學生上網成癮的一個顯著危害就是影響學習。一個上網成癮者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網絡上,試問哪還有精力去學習?沒日沒夜的上網,消耗了大量的體力的同時,也造成學習興趣和目標的喪失,上課睡覺,注意力不集中,曠課、遲到、早退,乃至厭學。曾經媒體就報道過一則新聞,說是一重點大學的學生由於沉迷網絡遊戲,最終因所有功課不及格被校方勸退。我所帶的學生中也不乏因沉湎於網絡致使學習成績直線下滑的例子。

4、道德品質敗壞。網絡成癮者最典型的行爲就是愛撒謊。因爲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中,誰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說自己是誰就說自己是誰,沒有人會來覈實你的身份和你所說的話。這麼一來,導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誠信度降低。有的學生爲了支付高額上網費,或者購買網絡遊戲幣,或是偷盜他人上網賬號,最終因爲道德意識的喪失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原因

網絡成癮包括色情成癮、網絡交際成癮、強迫信息收集成癮、遊戲成癮等。大多數專家學者都認爲網絡成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不同專家觀點,筆者認爲網絡成癮的原因如下:

(一)個體因素

1.人格因素

已有的研究顯示,網絡成癮者往往具有性格內向、不善於社交、低自尊、敏感、形象不佳及喜歡標新立異、叛逆、不喜歡遵守社會規範的人格特徵。而人格作爲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是個體社會化的產物,其社會化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終身過程。人格每一階段社會化的進程都是以另一個階段社會化爲基礎的,如果這階段社會化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則後一階段社會化將出現明顯困難。有研究表明,有網癮傾向的大學生由於青少年時期父母不良教育方式、家庭變故、社會不良風氣及自卑心理等影響,在人格塑造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出現了對現實環境社會交往的不滿足,他們往往寄希望於從其他環境中獲得補償,而網絡虛擬空間的特點正好符合這種要求。在與網絡空間的互動過程中,這些大學生容易在網絡中形成新社會認知圖式及社會角色定位,減少了現實交往時間,不能適應現實生活。正是由於心理和社會需要產生對網絡的期待,需要得到滿足和產生愉快的體驗,導致了不同的網絡暴露模式。而個體的消極個性特點及某些生理特徵可能引發個體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恐懼和障礙。網絡交流可使人們不受外表和實際生活的約束,並可隨心所欲地改變和修訂自己的品質和人格特點,促使一些人在網絡的虛擬環境中尋求理解和滿足,不能自拔。

2.挫折心理

當代大學生正處於社會巨大變革時代,無論是學習、就業、戀愛等都存在着激烈的競爭。要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具備良好的主客觀條件,由於大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仍是客觀存在的,強中更有強者,那些自身能力相對較差、意志品質薄弱的大學生容易在競爭中失敗。因此,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遭受挫折是隨時可能遇到的事情。受挫折後,由於個人調控能力不同,一些大學生可迅速調整心態,繼續向正確的方向努力;而另一些轉而求助於虛擬的網絡空間,利用網絡空間的隱祕性,對自我進行加工美化,在網絡中能較易地實現“新我”的目標,獲得成功,使受挫心理得到安慰。這種網絡空間的遊刃有餘和現實生活中的不斷遭遇挫折,勢必導致更多的重複上網行爲。

3.個體需要

當代大學生由於大多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社會過度關注等影響,導致生理與心理髮育不平衡。他們在生理上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依然處於不成熟期。他們自我意識及自主意識空前高漲,渴求安全、交流和社會支持,而現實生活又無法得到一一滿足,這種不平衡使大學生們感到迷茫和痛苦,並不斷尋求一種能自主控制的平衡。研究表明,個體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藉助一定的媒介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其中網絡就是既時髦又新穎的工具之一。

大學生沉迷於網絡還源於逃避壓力、現實解脫及精神歸宿感的需求。以應試教育爲主的教育體制致使青少年長期生活在考試的重壓之下,導致厭學情緒,從而在網絡中逃避現實,特別是一些在家中和學校因成績較差等原因不被重視的孩子更容易在虛擬網絡世界中尋找自我爲中心滿足感;同時一些家庭關係不和諧及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則在網絡當中尋求感情、精神的慰藉和歸宿。

(二)環境因素

1.同輩羣體因素。我們發現,過度使用網絡,已在大學生中顯現出“小羣體”的現象。往往集中在一個宿舍或一個小組。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具有羣體歸屬的需要;二是大學生具有被羣體認同的需要。大學生作爲集體生活環境中的一個成員,不希望在羣體中被孤立起來受到衆人的攻擊或排擠。因此,他們會遵從羣體的意願,採用與羣體一致的行爲,而這種羣體內部的“從衆”行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個體的判斷能力及自我意識,盲目地順從羣體的行爲導致過度上網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