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勵志>讀書勵志>

讀史感悟

讀書勵志 閱讀(1.45W)

1.西方思維和理論的歷史性轉換:

讀史感悟

西方自15世紀之後,經過幾個世紀思想解放運動、商品經濟大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思維和理論發生了歷史性轉換:信仰上基督教新教取代了天主教;哲學上主體哲學取代了客體哲學;經濟上資本理論取代了舊有的政治經濟學理論;政治上國家主義取代了舊有的民主自由公民社會理論;······。如何論述和評價這種歷史轉換,當下仍是一個問題。

2.主體哲學取代客體哲學。

康德集笛卡爾以來主體意識之潮流,積啓蒙運動思想之精華,開創了完備的主體哲學體系,一舉取代了以亞里士多德爲代表的數千年統治西方世界的古希臘客體哲學。按康德的說法,這是人類擺脫幼稚的標誌。主體哲學與客體哲學最大的不同是,主體哲學拋棄了客體哲學包含的哲學存在論的內容,康德及其之後的西方哲學家以不可知論放棄了形而上學有關“世界是什麼”的追問,把它留給宗教去處理。

康德哲學給出的認識世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就是“四維矢量認識模型”:質、量、關係、型態。這是認識世界一切事物最普遍、最實用的方法。康德之後,這種認識論和方法論普及到各個研究領域,質和量的重要性被關係和型態取代,因而,邏輯和數學成爲主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以至於在現代,舊時的哲學概念已經融化於各門科學之中,哲學已經沒有單獨存在的必要,邏輯學和數學在當代更受歡迎。

康德創立的主體哲學系統,以“爲自然立法”爲使命,重新安排世界,在當代通過高層設計,規劃和設計政治經濟新秩序,成爲主流的意識形態。從這個意義上講,現在依然是康德哲學統治世界。康德主體哲學的歷史性貢獻就在於消滅傳統形而上學、消滅客體哲學,進而消滅原教旨意義上的哲學本身。現代哲學已經演變成實驗室中以邏輯和數學爲主要工具的數學模型創立學說,與現實世界無關。

西方中世紀曾經出現過教士閉門研究的經院哲學,與之相仿,今天的學者研究的當代哲學也是一種經院哲學,只是變換了許多新的名詞,創立了許多新的概念,僅此而已。與現實脫節是它們共同特色,也是其能夠存在的基本條件。

3.西方古典政治經濟學退化成當代效益經濟學。

與西方哲學發展的軌跡相似,經濟學理論也經歷了一次大蛻變:由研究國民經濟的政治經濟學,經由資本經濟學階段,發展到今天專注於經濟效益的掙錢經濟學。曾經佔有重要地位的國民財富分配理論被拋棄了,勞動價值論被資本價值論所取代,當下更是用金融創新理論取代了實體經濟創造財富的理論,使經濟學徹底迷失了方向。

新世紀以來的金融危機不斷,一方面揭示出舊有經濟理論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也說明舊經濟秩序已經到了變革的當口。隨着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的崛起,新的變革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