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演講稿>

春節期間習俗學生演講稿五篇

演講稿 閱讀(3.24W)

  春節期間習俗學生演講稿五篇

家鄉不同的風俗,總能勾起許多人幾年前的歡樂回憶,而春節時的習俗,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如“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真熱鬧,大街小巷有年味道。”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春節期間習俗學生演講稿資料,提供參閱,歡迎你的閱讀。

春節期間習俗學生演講稿五篇

春節期間習俗學生演講稿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在我的家鄉千島湖,吃米羹可算是春節一大習俗。

每到春節的前夕,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幾大臉盆米羹,用保鮮膜蓋起來,存放在陰涼處。等到客人來了,主人就舀一些到鍋里加熱,給每人盛上一碗米羹。大家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談論家常,談着來年的計劃等等……幽默的客人總不忘調侃一句:我們現在可是在吃香喝辣呢!往往惹得衆人鬨堂大笑起來。

據說在家鄉的一次大饑荒中,農民們顆粒無收。大家爲了填飽肚子,不得不在飯里加野菜、樹葉等雜物,但還是無濟於事。眼看着自家的米就要見底,一位讀書人想了個辦法。

他向大家收集大米、辣椒,用石磨將其磨成米漿,放入大鍋,熬成米糊。又讓大家挖來各種野菜,清洗乾淨,然後把它們放入大鍋中,和着米糊一起,熬出了最早的“米羹”。人們你一勺,我一勺地品嚐起來,隨之而來的溫飽的感覺,不禁讓人們流出欣喜的眼淚,在感動之餘大家都對這美味讚不絕口。從那時起做米羹、吃米羹的習慣,便流傳下來。

家鄉人對米羹的執着,我有着一些獨特的體驗。

舅舅在杭州開了家飯店,來店裏就餐的千島湖人很多,有的是多年生活在杭州的,口味漸漸的改變了,但是每次只要到店裏,米羹是必點的。

前幾年,外婆家響應政府的城鎮化的號召,從小山村的土房搬到了鎮上的寬敞明亮的樓房裏。還特意在新家裏做了一個柴火竈。由於柴火竈費事,平時就閒置在那裏。我一直不理解這個大鍋是幹什麼用的?外婆說,“春節熬米羹用的”。用石磨磨出的米漿,在柴火竈的大鍋內熬出來的米羹,口感才地道。

今年春節,唯一的遺憾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到親戚家拜年的活動全部取消了。閒來無事,我翻看着媽媽的微信朋友圈,發現不少親戚朋友曬出了自家做的米羹。看到那糊糊的濃稠的米羹,一下子便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說到距離,我曾經聽爸爸說起,在我出生以前,從杭州乘大巴,坐輪船,劃小船,最後要翻一座大山,往往過一兩天才能到外婆家。時間進入21世紀初,隨着杭新景公路、淳開公路、杭黃高鐵相繼開通,出行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可以選擇自駕、直達客車、高鐵出行,基本上三個小時就會到家鄉。

如今家鄉人的生活水平極大地提高了,米羹的用料也發生了變化。加入了豬大腸、豬肚、自制的豆腐等食材的米羹,已經是招待客人的佳餚,是需要人們細細品味的美食了。我手捧一碗米羹,慢慢品嚐濃稠的湯汁,想着這樸素的食物爲什麼能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如此執着?是美味?不,做米羹的食材是每戶農家最常見的。然而或許正是這樸素,孕育了千島湖人吃苦耐勞,不甘落後,勇於創新的品格。

我若有所悟,推窗遠眺——小鎮的徽派建築,白牆黑瓦;千島湖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美不勝收。

春節期間習俗學生演講稿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真熱鬧,大街小巷有年味道。”這是小時候,阿婆教我的家鄉過年時的童曲。現在大多忘乾淨了。但是,家鄉那一道道繞過青山的年味道中的年規(習俗)我可一樣沒忘。

我是南方人,春節的習俗比北方多許多。

小時候,在農村的阿婆家住,阿婆和阿爹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每逢過年,規矩可多了,例如:全村人湊在一塊打糟米(年糕用的主要原料)時,未出嫁的姑娘家是不可以去湊熱鬧,阿婆每次都不讓我去,說什麼姑娘家看打糟米會嫁不出,我信以爲真,就不去了。可現在我也弄不清楚是真是假。那時的我只能在家偷喝八春酒。八春酒是一種藥酒,是用黑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薏仁米,外加上幾粒橄欖。泡上幾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那才叫一個鮮美,阿婆是老一輩的人,是做八春酒師太,村裏很多人都找她學。阿婆對村民們說:“八春酒,是強健身體的,還可以明目。”阿婆是不讓我喝酒的,說什麼太補了,小孩不可以喝的。

我偏不信,等外婆去打糟米時,我就跑過去偷喝,村裏人每家一個地窖,我家也不例外,阿婆總是把竽頭、春筍,當然還有八春酒了放在地窖裏。那時候,我小,總覺得外婆家酒缸好大,不過真的好大,我那時會拿那種專門舀竹勺舀起來喝。許多次,都暈睡在地窖中,阿婆找我時,那才叫一個哭笑不得。

家鄉人並不貪喝八春酒,那是因爲喝八春酒是一種習俗。村裏哪一家沒釀八春酒,如果不釀的話,來年一定是禍害不斷;相反,釀了酒的人家是一定紅運當頭,年年全家健康的。

再說一說我們的年席吧。我們的年席不是一家辦的,而是全村人辦,一家分配一個任務,東家包餃子,西家自是煮臘肉了。再把各家桌子搬到最寬闊的地方併成一排,一起過年。平時,有大人上席,小娃子就不可以上席的,可年席不同啦,大人坐一塊,小孩坐一塊,可熱鬧了。

民俗是人類文明的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個民族特色和文化。

春節期間習俗學生演講稿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到傳統節日到來時,家鄉不同的風俗,總能勾起許多人幾年前的歡樂回憶,而春節時的習俗,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在春節的前夕,我們要做許多準備工作,只見大人們搬來凳子,一蹬一踩一帖,只用了幾分鐘就把精心的對聯兒貼在了大門口。這時,爸爸把他寫的福字倒貼在大門的中間,笑眯眯地對着我說:"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倒着貼是因爲,"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晚上,就是我最喜歡的環節——吃年夜飯。餐桌上各種各樣的美味,擺滿了餐桌,每年都有新的特色,新的風味,只是少不了的,是那盤熱氣騰騰的年夜餃子。那餃子一個並排這一個,好似都爭着想被我吃掉,那薄薄的餃子皮入口就破,蝦仁溢滿了整個口腔,讓人回味無窮。魚先生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好像在說"快來吃我吧,我比餃子好吃多了"我二話不說,直接把魚先生的肚皮吃掉了,那嫩滑細膩的魚肉從我的舌頭滑到了喉嚨。整桌的美食都在誘惑着我長胖,我也經不住誘惑,大吃了起來。

等到了七年級,你就會發現七年級和除夕是截然不同的,這一天一早起來就要放鞭炮,意味着吉利。大人們要去親戚家、朋友家拜年,長輩還要給晚輩壓歲錢,因爲"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我們能平平安安,壓歲錢寄託着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切關懷。

春節自是喜慶的。它意味着團圓飯中家人的歡笑,伴隨着炮竹聲了孩子們的嘻鬧,門楣上一副副大紅春聯,但歸根結底,是家鄉的風俗,是一份溫暖又持久的回憶,我喜歡春節!

春節期間習俗學生演講稿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有一個可愛的想家,那裏有許多美景,傍晚的晚霞最美的,下的雪最純潔,農民栽的稻子是最燦爛的。這麼美好的故鄉也有它的習慣,也有它的習俗。

特別是春節的時候,一早上家家戶戶都起牀刷牙、洗臉、疊被子把首先做的事情做好!接着再去準備早飯。一般來說春節的早飯和平常一樣,不需要很豐盛。對了,早上,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這是我們家鄉習俗之一。吃飯之前還要放鞭炮這也是我們家鄉春節習俗。

中午做的菜要很豐富,幾乎所有人家的菜都有共同的一種菜,那便是魚。因爲人們知道“年年有魚”嘛。每年春節都要有魚,所以少於也成爲家鄉春節的一種習俗。無論哪一頓飯之前都要放鞭炮。每家都是伴隨着鞭炮聲全家人一起和睦地吃飯。其實純潔的這一天,全世界都應該在這一天辦大喜吧,這應該不算進去的。

晚上,對於每一戶家庭來說是最開心而又幸福的時刻,因爲在晚上全家人都要吃水餃,而且水餃裏面還包錢,這也是家鄉春節習俗。而且聽家人說,如果,孩子吃到錢便會學習好;如果大人就是正在工作的人吃到錢,就會發財有很多錢;如果老人吃到錢,就會使他們延長年壽。家鄉的春節習俗好有趣呀。吃完飯後還要放煙花,這也是家鄉春節習俗。全家人都仰望天空看那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的煙花,好開心、好幸福、好浪漫。另外,家鄉春節還有一個習俗——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我也要到了好多錢,真高興家鄉有這麼多的春節習俗。

算一算,家鄉有哪些習俗:放鞭炮、吃水餃、貼對聯、放煙花、燒魚、給壓歲錢。哇、這麼多的家鄉春節習俗,好愛我的家鄉,好喜歡在家鄉過春節呀!

春節期間習俗學生演講稿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說到過年的習俗,我想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吧:炸油饃,熬年夜,吃餃子,拜年。不過呢,不同的地方,過年的習俗也不一樣,就讓我給你講講我外婆家過年的習俗吧!

外婆家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那裏的過年習俗與咱西峽的習俗大不相同,我就隨便挑兩件給你講講吧!

1。包包子

說到炸油饃,大家肯定很清楚,是"二十六,炸油饃",而外婆家是"二十六,包包子"。在外婆家過年,就不是吃油饃,而是吃包子了。另外,就是在包包子的時候,全家人要坐成三桌包包子:小孩一桌,女性一桌,男性一桌。全部坐好之後,就可以包包子了。我先拿起一張米麪團放到左手上,右手拿着勺子,從餡盆中挖出一點餡,放至米麪團中間,然後小心翼翼地把餡包起來,捏出一個形狀,我的第一個包子包好了。之後,我繼續照這樣的方法包,直到所有米麪團全部包完爲止。

2。沙公沙婆

說到沙公沙婆,這便是外婆家過年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大年三十的上午,拿着祭品,去沙公沙婆廟祭拜,祭品中有:紅鯉魚,雞,酒,豬肉,大蔥,鞭炮,香紙,香火。而且每樣東西上面都蓋有一張紅紙,至於爲什麼,那我就不知道了。祭拜的步驟是:1。先把祭品放至相對應的位置;2。點燃香火,拜上三拜;3。把香紙點燃,燒上一沓,4。放兩掛鞭炮。等這些步驟一一做完後,便可以回家了。

我外婆家的過年習俗是不是和咱西峽的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