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演講稿>

自信演講稿

演講稿 閱讀(1.67W)


自信演講稿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進行溝通。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關於心態方面的一些話題。
前國家足球隊主教練米盧曾說過:“態度決定一切”。這裏實際上就強調了良好的心態對自身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如果再對這句話進行延伸挖掘,就成爲“什麼樣的人會做什麼樣的事”,其涵蓋的內容就更爲寬廣,直至根本性的人品人格問題,也就是佛學裏常說的“相由心生”。但在多數情況下,心態也就是人品、人格的直觀反映。
當然,人品與人格的形成與每個人從小成長的環境有關。這裏的環境既是指硬性的環境,如家庭環境、地域環境、經濟環境等,還包括了軟性的環境,如家長教育影響、後天其它教育影響、宗教教育影響以及人際關係影響等。這些因素都對一個人人品人格的形成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進而形成爲人處世的心態。反過來,當一個人的人品人格形成比較固定的模式以後,又會直接反映出其形成過程中的主要影響因素。比如,一個受基督教影響較深的人,其人品方面一般會比較善良和寬容,其待人處世也多爲忍讓的心態,當他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或工作關係時,言行舉止間都會透露出這些基督教義的氣息。
藉助一下佛教的說法來說明人品、心態和行爲三者的關係。佛教的說法認爲,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心靈脩行和身體修行的過程”,其中心靈脩行決定身體修行(即行爲修行),身體修行又會促進心靈脩行。這實際上是個互動影響的循環過程。那麼,在我們的實際中,人品、人格就是心靈的修行,而生活、工作等則屬於身體修行,兩者也是循環互動的關係。所以,在現代的企業裏,許多的管理者都會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來塑造和引導員工的企業人格,進而形成企業歸屬感,最終產生符合企業需要的各種行爲與工作。
講到這裏,我想大家基本上對人品、心態、行爲的含義與關係已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人品決定心態,人品又體現人品;人品和心態決定行爲,行爲又反過來影響人品和心態。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後天的學習與修養也同樣會對一個人的人品或心態產生較大的影響。比如,個人的知識結構、生活習性等,這些方面的差異,也會導致人品或心態的差異,進而影響實際的行爲。比如一些知識比較淵博、視野比較寬廣的人,他們的心態往往會比較積極主動,面對困難和挫折也不會輕易退縮。反過來,這種處世方式會促使他們更積極更主動地面對一切,其心態上也更加自信。因爲,他們會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培養出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毅力,當然也會品嚐到成功帶來的激情與喜悅。這本身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互動關係。而那些一直悲觀失望、觀望不前的人,顯然是不會體會到這一過程的精彩。
關於人生修養方面,我曾經在廈門遇見一位南普陀寺的大師,他給了我四個字:大公無私,說這就是人生修行的目標。一開始我並不明白其中的深意,經他解說後,我才恍然大悟。這句話一直以來都在影響着我的爲人處世,相信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也會繼續讓我受益匪淺。當然,大師解說的內容是帶有濃厚的佛家禪理色彩的,我把他轉化成與我們現實有關的一些道理,與大家分享:
大:胸懷博大,海納百川。強調一個人的胸襟與氣魄。
公:頂天立地,坦坦蕩蕩。強調一個人的人品與秉性。
無: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計較暫時的成敗與得失。
私:一切要依靠自己,學會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現在我們迴歸到現實工作中來。大家現在可以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現在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在面對自己的崗位工作和身邊的同事?我們是否真正花過時間深入地思考過這個問題,還是僅僅曇花一現地想一下,就憑直覺下了結論:事情就是這樣這樣?我們今天姑且不去討論個人生活中的心態問題,就以目前公司的現實情況來講,其實現在誰都知道公司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少問題,似乎每個人也都有滿腔的怨言和牢騷。但我想請大家想想看,我們自己是否有嘗試着去解決這些問題?我經常聽到一些人在說:多少年都這樣的,習慣了,什麼辦法都沒用的。那麼,我也姑且撇開這些看法的對錯不談,只想先問問大家幾個問題:你們真的去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了嗎?如果沒有,怎麼有辦法解決?如果有,那是方法問題還是根本沒動手去做?如果是後者,那麼請問,你連嘗試第一步的勇氣都沒有,又根據什麼去斷定問題無法解決呢?這些問題,實際上反映的就是一個心態問題。記得陳安之先生曾在演講中提到一個觀念:成功的慾望。在這裏我們也可以借用一下,我們解決問題的慾望有多強?沒有解決問題的慾望,是因爲看不到未來的希望而沒有動力,還是因爲缺乏必要的危機感而得過且過?如果我們真的去追溯問題的源頭的話,那麼,大家有沒考慮過,自己的不良心態是不是也是導致問題產生的因素呢?
當然,在這裏並不是要追究什麼責任,也不是要去挑哪個人的毛病。只是想說明一個道理,真正要解決問題,光說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有沒有勇氣去行動。我想大家應該心裏都明白,現在許多人都是持一種觀望的態度在做事,碰到責任就開始明哲保身,能踢多遠就踢多遠。大家認爲這種心態正常嗎?如果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下去,這個企業會變成什麼樣子?實際上,這已經不僅僅涉及員工個人的生存問題,而是一個企業的生存問題。市場是不等人的,競爭對手更不會留給我們休息的時間,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就是優勝劣汰,這是一個鐵的規律。如果我們還是保持這種狀態,最後淘汰我們的不是別人,一定是我們自己。也許,在現實的社會中,明哲保身是挺有用的一條生存之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嘛。但在任何一家企業裏,這種心態恰恰反映的是員工集體主義感不強,企業凝聚力不強,員工與企業缺乏共同發展的連接紐帶。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惡性循環,企業發展要靠員工的共同努力,員工要靠企業的平臺實現人生目標,兩者一旦脫節,最後是兩敗俱傷,甚至是滅亡。所以,企業也好,員工個人也好,大家都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目前所面臨的環境壓力和生存壓力,給自己適當的危機感,儘快調整工作心態。
下面我爲大家講解幾個和心態有關的基本概念,希望對大家有所啓示。
一、敬業精神與職業道德:
我從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也是公司經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所以,我必須要有集體主義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敬業精神,吃苦耐勞,上進自律,纔有可能真正成爲公司的優秀人才。那些目光短淺,一山看比一山高的人,是很少能登上事業成功的高峯的。
這段話是我以前給其他一些公司做培訓時講過的。我今天再拿過來講,是因爲我覺得對目前我們人員的狀態有些適用。記得有句俗話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又或者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的都是類似的道理。我們目前的員工,都必須從自身的崗位工作開始,認認真真做好本職工作,纔有可能爭取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如果說連本質工作都做不好,你說你怎麼厲害,能力怎麼強,會有人信嗎?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使命與目標,企業也必然會通過流程管控、崗位分工的方式,讓大家一起努力來完成目標。也就是說,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職責,它在企業組織裏都發揮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個層面來講,如果任何一個崗位出現問題,就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的失職問題,它還會影響到下一組織流程的運作,也就是影響了其他同事的工作。所以,大家首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公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這個崗位上,就要“在其職謀其政”,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問題。
我們現在看到許多成功的人士,其實只是看到他們成功輝煌的一面,有幾個人能真的瞭解他們成功背後的汗水、淚水?我個人認爲上天對每個人其實都是公平的,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穫。舉一個就在我們身邊的例子。大家應該知道莆田國貨精品集團公司吧?在莆田,它應該也算是比較成功的企業了。他們的董事長陳範先生早期也是家境非常困難,學歷也不高,他自己甚至還在笏石大街上賣過冰棍。他個人成家後整整十年時間,一直掙扎在社會生活的底層。後來,隨着改革開放,他與幾個當時被人稱爲無業遊民的年輕人一起,創立了國貨精品公司,並一直髮展到現在。其間,由於公司的不斷髮展,他開始感到自身能力不足的壓力,就開始自我充電,每天都看書到很晚才休息。在前段時間,還專門花了兩年時間在清華大學進修,用他自己的話說叫“閉門修煉”,終於拿到碩士學位。以他那時的年紀、工作壓力和知識基礎,那兩年時間,決不是我們平常大學裏兩年的那種概念,那可是需要很大的毅力與恆心。但至少,他辦到了。再想想我們自己,會不會覺得多少有些汗顏?是不是要去反省一下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而別人又付出了多少纔有今天的收穫呢?
再從企業的實際工作來講吧,許多中高層的管理者,都是從基層崗位一步步走上來的,沒有人會是一下子就走上管理者的崗位。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連基層崗位的基本狀況都不瞭解,那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要管什麼?難道只是坐在辦公室裏拍拍腦袋就能做出決策?在以前的一次培訓課上,我曾這樣對一家公司的員工說:“脫離市場的技術研發叫閉門造車,脫離消費者的營銷策劃叫紙上談兵”,那麼,脫離現實的管理就可以叫空中樓閣了。但不管叫什麼,其所說的道理,就是要強調,沒有基礎的小事,也就不可能有管理決策的大事。我們只有在深入瞭解基層實際運作的基礎上,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可實際執行的決策方案。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不管目前的崗位工作是什麼,它其實都是通向成功未來的階梯。如果這一步走不好,也就基本失去了後續發展的基石。
在現實中,也還存在着這樣一部分人,他們總是認爲,企業付給我多少工資,我就相應地做多少事。乍一聽,似乎也振振有辭。但其實,這不但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更是一塊阻礙自身發展的絆腳石。特別對許多剛跨出校門不久的年輕人來說,這種思想早已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因爲對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講,其參加工作後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從實踐中累積經驗,並檢驗自身在大學裏所學的各種知識,爲以後從事更大更高的事業做好充分準備。俗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對年輕人而言,工作的前幾年其實就是你磨刀的時期。這段時間裏,掙錢的多少不應成爲影響工作的首要因素。當然,我這裏不是說要大家不要工資去工作,而是說,在現階段,如果自身能力水平沒有提升,就算你再怎麼想,工資也高不到哪裏去。因爲你自己無法爲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企業會支付給你很高的薪資嗎?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在以前招聘的時候,經常會和一些應聘者說,薪資不是談出來的,而一定是靠自己做出來的。你有足夠的能力,併爲企業創造很多的效益價值,企業自然會希望你長期爲企業服務,而留住你的一條基本策略,就是首先要給你具有相當吸引力的薪資。另外,我這裏要特別提到一個觀念,就是企業與員工之間,必然是個互動影響的關係:員工需要從企業的戰略目標和實際運作層面看到自己未來發展的空間,而企業也要從員工的工作表現來考量員工的發展潛力,從而產生對一個員工的期望值。如果以目前大家的這種心態,你們認爲企業會覺得你是名極具發展潛力的優秀員工嗎?會給你高額的薪資嗎?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任何人一旦有了上述的這種工作心態,要麼就自己及時調整,要麼還是趁早離開公司,因爲這種工作心態的人最後必然是被企業淘汰的對象,只是時間上的早晚而已。

二、樂觀的工作心態和良好的個人形象
我要時時面帶微笑,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情。因爲樂觀產生自信,自信產生信用。這是我事業成功的第一步。
在現實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如果與一個碰到喜事而心情愉快的人呆一起,自己的心情也會被他感染而變得愉快;而如果與一個煩惱不已的人呆一起,估計不用多久自己也受不了了。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就是人與人之間無時無刻不在相互影響,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態或心情,舉手投足之間都會傳達給和他接觸的人,生活中如此,工作上也是如此。
生活中因爲每個人每天的遭遇都不同,所以心情也隨時不同。但生活中每個人目標不一樣,就算心情不好,別人惹不起也躲得起。但工作上卻有所不同。因爲工作的目標性比較明顯,而且經常是一個集體圍繞着一個目標共同努力,這時就免不了涉及到同事之間的相互影響了。此外,如果是面對公司之外的人員,比如客戶、供應商、政府等有關機構等,個人的形象、修養等各方面就越發顯得重要。我們首先講講同事之間的相互影響。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首先要很清楚自己在公司裏的基本職責與使命。因爲每個崗位都在企業的運作流程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你處在這個崗位上,你就是公司的重要一員,公司的成功離不開自己辛勤與努力。這是一種正視自身崗位的心態。但反過來,也要非常清楚地看到,公司的良性運作,必然是各個崗位之間的有效分工與協作。任何一個崗位出現問題,都有可能給別人的工作帶來阻礙,最終影響這個流程的運轉。那麼,在這個層面上,如果個人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情,而把自己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中來,甚至因此而出現消極怠工等行爲,請問,你們還會認爲這只是個人的小事嗎?如果從管理的嚴格意義上講,這已經是崗位的失職行爲,而決不是簡單的私人問題。你心情不好,或許情有可原,但不要影響同事,影響工作,要麼自己想辦法調節心情,如果需要公司或同事幫助的,也可以提出來;要麼,你就乾脆請假,把心情調節好了再來。我曾經在其他公司碰過一件事,就是有一個人去其他部門找另一個同事,當然是工作上的事。那個同事剛好那天心情不好,就朝這個同事發了火,結果最終兩個人當場打起來了。我們姑且不去討論個人素質問題,就只想說明一個道理:個人的情緒要個人調節,不要帶到公司影響工作情緒,否則,一些本不會出現的矛盾和衝突也會因此而產生,結果往往是傷人又傷己。
當然,大家不要誤會,我這裏說的樂觀並不是要大家強顏歡笑,明明心裏傷心卻還要裝着滿面春風,這可是有違人道主義的。因爲每個人都會有正常的喜怒哀樂,我這裏主要是指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工作態度。有了這種態度,那麼,你的生活將會充滿陽光,你的歡笑也將會傳染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再談到員工個人形象的一些話題。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很清楚,在別人的心裏,你的形象就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別人會通過你個人的表現來評價公司的好壞。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有一天你去和別人洽談一項業務,如果和你談的這個人言語粗俗,着裝邋里邋遢的,你第一感覺一定會是:這個公司看來不怎麼樣,怎麼讓這樣一個低素質的人來辦事情呢?那麼,設身處地想一下,我們在日常的對外工作中,別人又會如何來評價自己、評價公司呢?我們每個人是不是心裏有一個信念:我要讓每一位和我接觸的人知道,公司的產品是一流的,公司的形象也是一流的?其實,我們現在經常聽到一些詞語,比如塑造品牌,提升企業形象等等,爲什麼很多公司要花費那麼多錢去塑造自己的企業品牌形象呢,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的。但品牌的塑造決不是簡單的廣告宣傳口號,而是需要從日常工作中的細微之處慢慢積累才行,比如從產品、從服務、從廣告宣傳、從員工行爲與形象等方面點點滴滴沉澱而成。而且大家要知道,積累本身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失去可以是一剎那的時間。在營銷學上有兩個的數學式子,一個是0+1=0.1,指的是市場積累的效應比較緩慢;另一個式子是100-1=0,指的是市場負面影響的破壞力。如果一個長期積累起來的品牌,僅僅因爲自己的一些不起眼的細節而受到破壞,那未免太得不償失了。所以,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每個員工都應該有個基本的使命,就是要注重自身的修養與形象,向顧客、向供應商、向社會大衆展示公司良好的企業風貌。比如,統一着裝,淡妝上崗,保持服裝平整、清潔、舉止得體,這是我的基本素養;經常保持精神飽滿,讓每一位身邊的每個人都能感覺到自己的朝氣和熱情等等。

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今天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明天事業成功的開端。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想先了解一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或者是職業生涯規劃有過認真的思考?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理想的,但對理想進行理性的規劃與思考,可能就很少人會去做了。理想的規劃,通俗一點講,就是要明白你這一生最想做的是什麼?想達到什麼樣目標?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與條件?達成這一目標需要克服哪些障礙?目前自己已具備哪些條件,還欠缺哪些條件?自己想通過什麼途徑來獲得欠缺的條件?這一連串的問題,看起來很複雜,但卻有助於一個人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目標更明確,也會少走很多的彎路了。
理想是一個人的總目標,理想的實現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就有必要對理想進行分解,把它分解成每個階段都可以實現的小目標。比如,假設你的理想是35歲時成爲一名擁有100萬資產的小型企業的老闆,那麼,你首先要清楚的就是成爲老闆的幾個重要條件是什麼。我們暫時不去探討資金、機遇等方面的因素,僅就能力方面而言,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分析與決策能力、領導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等等,這個老闆一定會做得很狼狽,失敗也是遲早的事。而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通過後天再學習、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不斷積累纔有可能培養起來的。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假如你今年是23歲,你距離你的理想只有12年時間。那你會不會考慮,這12年時間裏,你準備花幾年時間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花幾年時間培養自己的領導管理能力?這幾年裏,又通過什麼途徑來培養這些能力?你現在所從事的崗位工作是不是有助於目標的實現?顯然,如果要達成你的理想,這些問題是務必要考慮清楚的。
再看看我們的實際情況吧。我不知道今天大家坐在這裏聽課,是抱着真正的學習心態還是隻是來走走過場,我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會把自己的理想和今天所從事的崗位工作聯繫在一起,但我想告訴大家一句話:上天是公平的,他只會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所謂的準備,簡單講就是要勤懇務實,重視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並努力做好它。如果一直是好高騖遠的心態,覺得不屑去做一些基層的、不起眼的工作,那麼,你無形之中已經錯過了很多的機會。我們常說“愚人在幻想中等待機會,智者在奮鬥中創造機會”,言下之意就是要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去把握機會,因爲許多機會就是在做好其他事情的基礎上纔會產生,而不是被動地空手等待機會的到來。你必須要通過眼前的崗位工作,去學習和積累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技能,去經營必要的人脈關係。所以,從這個方面講,今天你的本職工作也許就是明天事業成功的開端。也只有那些能踏踏實實、兢兢業業的人,纔會擁有更多的機會。
當然,在座的各位有的是主管,有的是一線員工,大家在公司裏扮演的角色不一樣。這只是說在企業的組織中崗位、職務分工的不同,而不是指人與人之間存在不平等的問題。所以,對主管而言,並不是什麼高人一等,而必須以平等、尊重的心態面對下屬,凡事還需以身作則,絕不能只坐在辦公室裏發號施令;對員工而言,也不要低聲下氣,抱着打工的心態等待主管下達指令。我經常會碰到一些員工有這樣一種心態:就是覺得自己的工作是低級的、打雜的,或者說自己的年紀大了、學歷低了等等,在公司里根本就是可有可無,要那麼努力幹什麼。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對的想法。別的不說,我想光提醒大家一點就夠了:如果連你自己都不懂得尊重自己,你還能指望別人來尊重你麼?!
企業需要的是主動、積極的工作態度,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協調,相互支持,這樣才能真正塑造出和諧的團隊氛圍。主管要正確看待企業賦予自身的職責與權力,不能出現濫用職權的行爲,否則不但會影響所帶的團隊,也會損害企業整體的利益。而員工也需要明確自身的工作內容,要學會理解主管的角色含義,積極配合上司的工作調配。只有每個人都扮演好了自己在公司裏的角色,企業才能實現整體的良性運轉,企業受益,個人也受益。

四、自我激勵、追求成長:
時刻牢記:學習使人進步,虛心使人向上。
有人說,21世紀的世界是瞬息萬變的,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在這樣一個大環境背景下,企業也好,個人也好,都必須要有清醒的意識,保持與社會同步、與發展同行,才能取得自身生存的一席之地。因爲,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規律。
中國有句俗話,叫“活到老,學到老”。任何人要跟上時代的潮流,不被環境所淘汰,就必須隨時保持學習的心態。談到學習,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學校,似乎只有在學校裏才能談到學習。其實不然。學校只是一個比較特定的場所,把人的一生中的某一個時段集中在某一地點專門學習而已,其他的與社會上的學習有什麼兩樣?就算是大學出來的,如果自身不好好學習,可能連一個國中生都比不上。當然,我並不是要去批判某個人,而是想說明一個道理: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不見得就一定比別人厲害,因爲大學的幾年時間,在人的一生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而一生要學的東西卻太多太多。何況,大學裏的學習本就和中學不同,大學的老師不會去督促學生的學習,知識學得好與不好全靠學生自己。所以,好學校裏一樣會有差學生,差的學校也會有優等生。而對於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最常見的就是有一種自卑心理,總是認爲人家有那麼高的學歷,一定比自己厲害。這種心理一產生,問題也就來了:心裏開始變得封閉,不敢和人溝通,甚至是自暴自棄,得過且過了。而這又反過來使自己錯失更多的學習與成長機會,這樣的惡性循環是相當可怕的。
學習不僅僅要從書本上學,也要從身邊的他人身上學。因爲走上社會的人和學生不同,可能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讀書,那麼,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體會和吸收,學會從他人的經驗中去總結和借鑑。人的一生其實是有限的,凡事不可能都要親身去經歷以後才能吸取教訓,而要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善於舉一反三,做到以人爲鑑,以史爲鑑。其實在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人,他們一生都忙忙碌碌,不停地爲生活而奔波,卻很少會花時間去思考一些問題。這種人其實活得很累,很多時間是在做重複的事,犯的錯誤也是相同的。而另有一種人卻不是如此,他們會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時地停下來,看看其他的人,再做一些必要的學習與思考,既使自己少走了很多彎路,還可能取得更多的成就。說到勤于思考,我這裏順便講一個話題,就是我發現公司裏有相當一部分人,每天都在忙碌,但實際上忙到最後,又似乎什麼都沒忙出來。這問題出在哪裏呢?除了欠缺思考的習慣外,還缺乏計劃性。其實我們每天上班,如果能在做事情之前,花幾分鐘把一天要做的工作稍微思考一下,再稍微計劃一下輕重緩急,那你這一天的工作就會比較有效率,至少不會出現那麼多無用功的事情。
從書本上學東西相對較容易,從他人身上學東西就比較難些。爲什麼呢?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喜好,一旦對某個人有了成見,不要說再向他學習,估計連基本的溝通都做不好了。這是現實中的一種普遍現象,也是人性上的一個劣根性。其實在哲學有句話,叫做“存在就是合理”,任何人能生存在這個世界上,自然就有他的生存之道,也可以說那就是他的長處。也許一個人身上會有某些方面令你很討厭,但如果因此而把他全盤否定的話,也是有失偏頗的。比如我們經常談到的拍馬屁現象,可能很多人都會看不起這種人。但仔細想想,拍馬屁其實是一種溝通的能力,屬於向上溝通的範疇。拍馬屁如果能拍得好,說明這個人向上溝通的能力很強,他拍的馬屁纔會被上司接受。那麼,我們爲什麼不可以學習他的溝通技巧,而要把他完全否定掉呢?看起來好象是這個人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是我們自己心態的問題——我們不夠寬容。所以,我們談學習心態,首先強調的就是容人之量。我們的企業,我們的部門團隊,其實都是一個集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些個性特點,如果動不動就看不起別人,或者排斥別人,那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向他人學習。另外,我們說人的寬容性,不僅僅是說要學會容納別人,也要考慮自己是否能被別人容納。我們知道,人多少總是需要些自尊的,決沒有人願意自己被別人排斥或看不起。那麼,你就必須要具備換位思維,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你希望別人關心你,用好的態度對待你,那就請你先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去關心別人、對待別人。這就是所謂的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應該說,你已經有一定的容人胸懷了。
向他人學習,並不是說要別人天天手把手教你,而是要強化學習意識在日常工作中。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工作,誰有那麼多時間來教你?關鍵要在日常的協同工作中,多看、多聽,還要多問。孔聖人說過,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要學到東西,自己就要謙遜、主動,還要敢於暴露自己的不足。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懂,某些知識欠缺也是非常正常的事,大可不必覺得羞於啓齒,甚至於不懂裝懂,那往往只會害了自己。反過來,大膽承認自身的不足,敞開心扉接受新知識,倒讓人覺得坦誠、上進,別人也更樂於把自己的東西教給你。
中國還有句古語叫做“天助自助者”,說的是教與學的之間的主次關係,再通俗一點,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最後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關鍵在自己。就好比我們今天的培訓課,不管我講得再努力,講得再多,如果你們自己不以爲然,左耳進,右耳出,那我們的培訓效果就是無效的。這其實是一個心態問題。你有沒有急迫提升自己的慾望?有沒有強烈的求知慾和上進心?如果沒有,任何人都沒辦法強迫你去接受新東西。因爲,你自己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今後的人生道路也需要你自己去走,哪怕親如父母兄弟,也無法完全替你去面對,充其量只能幫忙分擔而已。說得再白一點,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很多的事情都需要每個人自己去經歷,別人能幫得了一時,也決幫不了一世。如果自己不具備獨立面對這些風雨的能力,你就只能成爲一個弱者,時時面臨被環境淘汰的危險。也許有人會覺得現在過得也挺好,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和危機感。可是有沒想過,當那一天真的來了,臨時抱佛腳有用嗎?會不會開始後悔之前的虛度光陰與錯失良機?所以,應該說,人的一生裏,工作也好,生活也好,總是需要有些危機感,去推着自己不停地學習新事物,以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
最後,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段企業文化的內容。這是我個人期望中的一種文化氛圍,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啓發。
員工的原則
做事如做人,做事先做人。只有具備優秀品質的員工,纔可能形成優秀品質的公司,形成優秀品質的公司形象和信譽,最終推動公司走向發展的高峯。

做人: 爲人誠實正直,實事求是;
工作腳踏實地,敬業兢業;
勇於吃苦耐勞,勤奮務實;
不斷自我勉勵,謙和上進。
做事: 提供一流的產品服務;
追求一流的工作效率;
創造一流的崗位業績;
展示一流的員工風貌。

一、主人翁精神
一、我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協同和幫助其他員工共同實現公司的目標。
二、我們始終堅持公司的原則,一切工作和行動服從公司的長遠利益。
三、我們創造和提供一流的產品與服務,塑造一流的公司形象。
二、團結協作、互相支持的工作方式
一、我們每個部門、每位員工之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緊密合作。
二、我們與其他同事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共同追求成長。
三、我們與供應商、客戶等各方建立緊密、互惠、友好的關係,共同實現公司的戰略。
三、謙和自信,積極上進
一、我們有決心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作出秀的成績。
二、我們有強烈的願望去突破常規,追求創新。
三、我們不滿足於現狀,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
四、我們勇於超越自我,我們善於完善自我。

公司的原則

我們珍視每一位員工
2我們吸收和接納各種優秀的人才
2我們重視每位員工的不同之處
2我們堅信,公司的每一位員工始終是公司最爲寶貴的財富

我們信任每一位員工
2公司與每位員工的的利益休慼相關,我們追求共同的成功
2我們相信每一位員工能夠、並且願意發揮自己的潛力
2我們相信,只有彼此信任才能使每一位員工有秀的表現

我們鼓勵每一位員工
2我們鼓勵員工實現更高的期望和更具挑戰性的目標
2我們鼓勵員工積極創新,不斷完善自我
2我們鼓勵員工發揚主人翁精神,努力追求更新的生活

我們幫助每一位員工
2我們幫助員工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秀的成績
2我們幫助員工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
2我們幫助員工實現個人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