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演講稿>

春季開學教工會議發言:關於幸福的回味與思考

演講稿 閱讀(2.8W)

文 刀

春季開學教工會議發言:關於幸福的回味與思考

尊敬的教職工同志們:大家好!

金牛昂首高歌去,玉虎迎春斂福來。

新春佳節剛剛過去,我們又在這裏相聚,開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首先,我代表學校全體行政領導,恭祝大家平安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順利!

老師們,剛剛過去的20XX年,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度過了六十週年華誕,我們中國人堅強的的脊樑挺得更直了。也是在剛剛過去的20XX年,我們順利地完成了國小部遷校工作,在我們的手裏,東莞松山湖中心國小成立了;在我們的手裏,東莞松山湖中心國小得到了社會的認同及讚美。我們的事業從此邁上了更寬廣的道路!

在這個祥和、輕鬆地假期裏,我不斷地回憶着和大家一起走過的日子,內心真的有太多的感慨;我不斷地思考着屬於我們大家的明天,憧憬有新的感動和真情。我把這些回顧和思考進行了一下梳理,組成了我今天的發言。這次發言,不是通常的學期工作總結,也不是學校工作計劃,而是想要就兩個話題,與大家誠懇地談談心。一個話題是:關於幸福的回味;另一個話題是:關於幸福的思考。

先來談談第一個話題:關於幸福的回味。

一、關於幸福的回味

回首我們共同走過的三年半的時光,我的腦海會浮現出很多畫面,記起很多的人和事,用大家常說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累並快樂着”,這是一種幸福的感覺。爲什麼感到幸福?是因爲調動?是因爲收入?我覺得主要是因爲我們的辛勤付出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我們感受到了一份受人尊敬的榮耀,一種自信與自尊。

我們理性地分析走過的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爲三個階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從課程建設到建立規矩、遷校建校與三歲感言反思。今天,我在這裏和大家談“關於幸福的回味”,希望和大家一起,從中找出一些有價值的精神積澱。

——激情燃燒的歲月(20XX年4月籌備辦成立到20XX年底)

20XX年3月25日,我到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報到,接着正華、李響、阿嬋相繼到來,國小部籌備工作開始了。

難忘公共郵箱中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之約。

我記得唐維倫、黃娜和杜凱濤等老師圍繞教育生態平衡收集了很多資料談了很多想法;我記得韋慧和左娟老師談到小組合作,分組要注意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激勵要關注小組、淡化個人;我記得孫道明、趙曉天老師探討寫字課程的內容和方法,孫道明還發來了《靈飛經》;我記得李志紅老師發來的是一幅起跑的圖片,下面 寫着“我準備好了”。

被稱爲“洗腦”的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說的最多的是辦學思想的信與做;大家一定記得覃世柏老師關於興趣與個性的講“橫膈膜打開”故事;一定記得李響老師教我們做手語操,那過渡語是唐維倫和王小琳老師寫的,當時是王小琳老師配的音;在座的一定記得我們學做文武秀時,唐維倫老師穿的襪子有個洞,女老師就戲說:走光了!書法操是鄒霞教的,軍體拳是崔希泉創作的,音樂剪輯合成是覃世柏、匡芝蘭和李贇等老師;我記得趙曉天老師還代表國小部在大會上發了言;在培訓總結中,莫美妹老師說:培訓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教師的心態一定要及時轉換,教師要把教育這個職業當成是一種事業來做;蔡敏勝老師說:能和一羣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的領導和老師在一起,我真的很激動和幸福!黃旭茹老師說:我感受到強烈的震撼,來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是我一生一世的選擇,後來正好安排她教一⑶一⑷班。

家長會上“小手牽大手”。

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家長會,家長會後好評如潮。我印象最深的是五年級在操場上的人體造型;有人說印象最深的是劉慶兵老師的主持,說後來的主持人歐勁老師在宿舍苦練,李響老師陪練;有人說印象最深的是方少全老師扛着得來的紅旗和學生一起滿場奔跑;有人說印象最深的是馮正華主任一個級一個級的策劃和落實。

第一次住宿學生“拿頭撞地”。

拿頭撞地的學生是魏彩霞老師班級的,晚上下雷陣雨的時候,她總是立馬趕到;陳彩虹主任那時每天都去巡查,和學生說“白話”;王範豔老師給學生送餃子學生現在還記得;蔡曉梅老師利給黃紫嫣家長髮短信,紫嫣的家長現在還保存着,傳頌着。說起科任老師下寢的形象,大家可能會想起劉慶華老師高大的身影,我聯想到後來陳錫珍老師臨產前教學一絲不苟的身影,聯想到搬家時劉賢虎老師幫老師們掃地的身影。

就是這一個階段,我們這羣來自四面八方、個性不同的追夢人,碰撞、融匯、凝聚在莞中大旗之下,由信而做,形成了“以人爲本,和諧共生,辦人民滿意的個性化學校”的辦學思路,構建了以拓展型課程爲特色的我校自己的課程體系。這是一次思想洗禮。

——從課程建設到建立規矩(20XX年初始到20XX年4月遷校辦成立)

20XX年春節後的開學教職工大會上,我講話的題目是從課程建設到建立規矩,讓我們一起努力。20XX年秋季的開學教職工大會上,我講話的題目是從課程建設到建立規矩,讓我們繼續努力!

我們說,規矩就象紅綠燈一樣,是一種約束,是一種保障,更是一種方法。

語文學科的作文批改方法研討。

批改作文誰不會?仔細一看還真有很多人不會。王強老師現身說法介紹了作文的眉批與尾批;陽燕老師介紹了常用修改符號的使用規範;語文科組統一了作文的數量與批改;我記得其中還矯正過作文批改扣分過於寬鬆和過於嚴格的問題;發現過作文數量與批改不合乎學校要求的現象。

雅氣大氣的第二屆讀書節誦讀會。

可以說,那誦讀會每一個節目都彰顯出雅氣和大氣。五年級王範豔老師和學生的《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劉海龍老師和學生的《明月幾時有》;陳果、曹靜、覃世柏等老師的《一路走來》;我們記得學生家長周局長看了誦讀會後想克隆我們的節目沒有成功,說那雅氣排練不出來;我們記得最牢的可能還是準備期間走了彎路;我們收穫最大的可能還是後來規範了教學目標、課時安排、教學進度和評價標準。

走,看海去!

左娟老師將自己的班命名爲“太陽家族”,我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老師們到孫道明班去看海,他的班級文化叫“趕海”;我們不會忘記陽巧玲老師的“釀蜜坊”、王範豔老師的“七彩石坊”;我們也很難忘記我們在班隊精神家園和班隊常規管理之間的徘徊和掙扎。

就是這一個階段,我們由形成思想和建立框架轉入到方法策略的探索中來。我們提出“讓教育從生活開始,與生命同行”,我們探討着:課程,從科學世界到生活世界;教學,從知識課堂到情知互動;德育,從政治說教到生活育德。

——遷校建校與三歲感言反思(20XX年4月遷校辦成立至今)

去年,我們經歷了國小部整體搬遷獨立建校這一永載史冊的事件。應該說,這是對我們這個團隊的 一次重大考驗,我們別無選擇,逃無可逃。在機遇與挑戰面前,是沉淪?還是崛起?在遷校建校和以此爲契機開展的三歲感言反思活動中,老師們亮出了自己的風采。正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由西周六藝到六大主題導語。

在阿杜的美術室裏,杜凱濤、孫道明、王強、邱衛春、唐維倫、王小琳老師,週六在一起喝茶聊天,聊出了校園文化的六大主題和導語;還是在阿杜的美術室裏,整個暑假都爲校園文化受煎熬的有陽巧玲、劉海龍、孫道明、吳婧等許多老師;我覺得,《東莞美術教研》松山湖中心國小專刊“牆壁真的會說話”提出的校園文化“三看”就來源於這裏。

拓展型課程“五個一”。

教研室謝洪濤副主任欣賞我們的拓展型課程,推薦我們代表東莞參加省裏會議,希望我們把各項拓展型課程串起來。是莫春榮、王強、蘇志坤、邱衛春、趙曉天、黃燕等老師編輯了《拓展型課程教學指南》,在這本書裏我們明確了拓展型課程要讓學生擁有一手鋼筆好字,一些儒雅氣質,一種探究習慣,一門興趣愛好,一項健身技能;放假前,我看到老師和學生都很認真的填寫着我們獨有的學生素質報告冊。

從《成長》到《班隊精神家園建設拾貝》。

有了《成長》系列叢書,纔有正在編輯校對的《班隊精神家園建設拾貝》,源於老師們的實踐,出於老師們的提煉,班隊精神家園建設有了“一條主線:主題活動;兩種模式:案例分析、自主管理;三項策略:個性命名,班級博客,值周風采”。馮主任、大隊輔導員何芸宜和級長帶領各年級的老師,把過去做過的德育工作總結編輯爲《成長》系列叢書,我看見曹靜、謝金鳳等老師加班校稿到深夜十二點多;我佩服刁智賢老師“廁所之旅”所表現出來的教育智慧;馮主任說陳曉燕等老師利用寒假整理資料編輯《班隊精神家園建設拾貝》。

“三人同行風滿袖” 登上了《國小語文教師》。

陳主任主持的課堂教學專題教研,古詩文專題走在前列,唐維倫老師進行了很好的總結;大家已經看到的還有《東莞少年》報的“尚書堂——我的另一個家”、“滄海一粟蔡敏勝”、“我心飛翔”、“孫道明的詩意行走”;《廣東教學報》的“松山湖中心國小經典詩文誦讀課程組長王強訪談錄”;《書法報》的“東莞松山湖中心國小師生作品選登”。

在這一個階段,我們將三年多來的思考和實踐進行總結提煉。參與其中的邱衛春老師說,天天練寫字課程的定位、策略、評價現在更清晰了,總結提煉的過程就是一次提升。我在中層幹部會議上說,總結提煉要務實,不要搞假東西譁衆取寵;總結提煉出來的經驗要推廣,推廣纔是價值所在。

老師們,由於時間的限制,“關於幸福的回味”我在這裏只能提到很少的人和事。其實,可以講的還很多。如果有機會,我很想和大家一起,更多地回顧三年多辦學歷程中的一些工作生活片段,更多地講一講我們老師的故事,職工的故事,更多地分享蘊含於其中的快樂和幸福。因爲,談這樣的話題,是對崇高表示敬意,是爲新的進程積蓄精神的能量。

第二個話題:關於幸福的思考。

二、關於幸福的思考

幸福是什麼?教師的幸福在哪裏?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幸福是一種感覺,取決於人的心態

一則笑話。

財主認爲吃魚是痛苦的,於是下人犯了錯就罰下人吃魚。財主認爲痛苦的事情,下人卻覺得很快樂。難怪斯賓諾莎一生貧困,名聲不爲人所知,但他覺得自己幸福,他認爲幸福就存在於思想和眼鏡片之間。也難怪清華北大的博士、碩士跳樓者比比皆是,打工一族的幸福指數卻遠遠高於百萬富翁。看來幸福並不完全取決於衣食住行。

來看一封“三字”信。

說的是兒子在外讀大學,沒有錢了給爸爸寫信要錢,信的內容異常簡潔——“爸:錢。兒”。試想父親讀着這封信,心中會翻騰起何種滋味?這樣只知道要錢,全無情感的孩子以後人生路途中,又能感受到多少幸福?能給別人帶來多少幸福?

西方哲學家尼采有一句名言“上帝死了”。

這是對人精神危機的最高概括和最好表述。“上帝死了”,就意味着人們精神支柱的倒塌,精神無依託,失落了。它給人留下的是迷惘、痛苦、困惑和失落。

由此說來,我贊同下面的觀點: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對於被病痛折磨的人來說,身體健康就是幸福;對於爲情所困的人而言,有情人終成眷屬就是幸福;對渴望有所成就的人來講,事業成功就是幸福。

人的生命是由身心兩個方面構成。身,即身體,是生命的物質載體;心,即心理,是生命的精神載體。我們教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追求自身的物質利益是追求個人幸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無需掩飾的。但我認爲,這種追求應該保持適度的、相對的滿足感。如果我們總是能以一種包容、陽光的心態去看待生活,能以一種感恩、向上的心態看待工作,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身邊其實有着許多的幸福元素。

——以一種包容、陽光的心態去看待生活

20XX年11月中國科協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教師”排在各種職業聲望之首,公衆最希望子女從事的職業是教師。再看一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一個教師崗位,哪怕是一個國小教師崗位,有多少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翹首以待,全力競爭。你今天得到了這個職位,並不一定是你比別人更優秀,而只是因爲你比別人更幸運。你擁有這一份職業,就是擁有着一份幸福。意識到這一點,你會懂得這份職業的珍貴。很好地守住這份職業,就是守護自己的幸福。

我們中間的大多數都是從內地調入東莞工作的,家庭收入的改觀、物質條件的改善,都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們能經常想一想,享受着改革開放這樣一份不薄的“俸祿”,爲子孫後代盡一份教育責任,是良心份內的事情。我們就會有一種自覺自願的工作心態,就不會爲某年某月幾百元獎金的增減而開心不起來,甚至常掛在嘴邊嘮叨;就不會將家屬就業、子女讀書等問題轉嫁到工作中來,傷害同事和學生的幸福。

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我們要保持這種包容、陽光的心態,還要有一種感恩、向上的心態。

——以一種感恩、向上的心態看待工作

如果你把教師職業只看成爲個人、爲家人謀生的手段,那你會覺得,工作只是一種勞務負擔,你的付出,你的辛苦,僅僅是爲了獲得一份物質回報。如果你把教師職業看成是關乎人的事業,是能夠實現你個人生命價值的事業,你就會覺得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就是幸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師職業精神。

有了職業精神,當新的學期來臨時,你會有一種衝動,一種期待,就像一個演員盼望登上他難以割捨的舞臺一樣。你會對自己教學有一種“油然而生”的“癡迷”,多一分“理想主義”的“瘋狂”,這種“癡迷”和“瘋狂”,會讓學生感染,會讓學生感動,而你也從中感受自己的價值所在,從工作本身找到你的快樂。

有了職業精神,當學生在教師節爲你精心準備一次慶祝活動,畢業以後再回母校看望一下我們,這些都會讓你感覺,其中包含的感情是沉甸甸的,是足以溫暖你心靈的。家長送你一份感謝的“心意”,你從中體會到的,是教師職業內在的尊嚴和快樂,而不僅僅只是那份“禮物”會帶給你的一點點“實惠”,更不會丟失教師的尊嚴而向家長“索取”一點什麼。

老師們,“關於幸福的思考” 這個話題我這裏只是開了一個頭,希望大家都來參與探討。最後,我引用北京師範大學肖川教授的話和老師們共勉。

——肖川教授提出的幸福人生四有

(1)心中有盼頭(即有目標、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

(2)手中有事做(意味着社會需要你。);

(3)身邊有親友(人需要有情感的歸屬,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欣賞,有一羣朋友勝過有一身財富。);

(4)家中有積蓄(不會過分地斤斤計較。)

我今天的發言就到這裏,再次恭祝大家平安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順利!

謝謝大家!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