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演講稿>

基層黨員幹部比賽演講稿5篇

演講稿 閱讀(2.42W)

基層黨員幹部比賽演講稿5篇

小到一張廣告、大到一個樓盤;低的亂停亂放、高的亂搭亂掛;白天的工地揚塵、黑夜的渣土拋撒;地面上的攤販跑、空氣中的油煙飄等等,這每一件、每一樁都關乎民生、關係民心。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基層黨員幹部比賽演講稿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閱讀。

基層黨員幹部比賽演講稿5篇

演講一

悠悠萬事,民生爲大。20xx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時提出“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時隔五年,總書記再次回陝考察,要求“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字字句句都飽含着總書記對民生和人民的關懷與厚愛。5年來,我們城管人牢記總書記的囑託,踐行“爲民服務”思想,解決羣衆雜事、碎事、煩心事,全力當好城市管家。

從一名執法員成長爲分局局長,我和我的同事們用汗水、力量、激情、智慧助力着這座城的蛻變。

都說我們管得多。小到一張廣告、大到一個樓盤;低的亂停亂放、高的亂搭亂掛;白天的工地揚塵、黑夜的渣土拋撒;地面上的攤販跑、空氣中的油煙飄等等,這每一件、每一樁都關乎民生、關係民心。想要做好,需要我們每一名城市管家都有濃濃的爲民情懷和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

20xx年前的新建路,每天傍晚,南門口、賈盤石巷口尤其是新樓巷口就會被羊蹄攤和烤肉攤所佔據,人行道、斑馬線甚至機動車道都成了他們的經營場所,再加上其他炒丸子、炸香腸、涼粉涮串烤魷魚等攤位,油污遍地,交通堵塞,噪音擾民。百姓問政、市民熱線投訴越來越多。怎麼辦?管!怎麼管?難。一難,難在二街上的攤點由來已久,市民一直將這裏當成夜市必去之處。二難,難在一百多個夜市攤,就是一百多個家庭的生計活路。三難,難在這裏的攤販抱團成夥,尤其是少數民族的兄弟,語言不通,溝通不暢。四難,要斷其財路,牴觸情緒自然非常大。但是,難也要管!不管,無法給市民交待。一遍一遍的宣傳,一個一個的通知,一次一次的教育。語言不通?寫給你看;不識漢字?請人翻譯。最終,這些攤位被取締了。

街道上乾淨了,可攤販們沒有了收入,如何生活?得想辦法,否則會產生新的社會問題。幾輪商談,攤販們表示願意去夫子廟商業街經營。爲防止夜市反彈,讓這些攤販能安心做生意,能有錢賺,我們抽調執法人員每天從晚上8點開始在二街上來回巡查值守,直到凌晨兩三點街道上沒有了行人。這一守,就是七百多個夜晚。夫子廟夜市街的建成,爲百餘戶流動攤販找到了固定經營場地,生意紅火異常,收入穩定。同時,也緩解了城市管理執法壓力,保證各項創建工作任務順利完成,算是皆大歡喜。

演講二

提起“爭當時代的弄潮兒”這個話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若有所思,我們身處怎樣的時代?我們的人生是怎樣的?我們想要怎樣的人生?

人活在這個世上,總要有一份責任和使命。對於家庭,是孝親愛子;對於自己,是不後悔來到這世上走一程;對於時代,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爭當時代的弄潮兒,不是隨波逐流,是在推動時代前進的腳步中,綻放自己的人生;爭當時代的弄潮兒,不是逆流而動,是牢牢把握順應潮流這個主題,順勢而爲;爭當時代的弄潮兒,不是我行我素,是從時代中汲取營養,活出真正的自我。

我想說,人生根植於時代。人生的軌跡,常因時代而改變。我的家鄉,在遙遠的黑龍江省烏蘇里江畔。從上大學算起,我已經來到陝西整整十八年了。回想起來,從鎮村一線到市直機關,再到清澗,是時代牽引着我!

我想說,時代滋養了人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這個使命,在於每一件小事實事。抓項目,我們搞調研、請專家,連續策劃了82個重大項目。抓防疫,我們爲了物資,跑關係、找路子,終於守住了榆林的南大門。抓防汛,查隱患、補漏洞,提前轉移727戶2100多人。

我想說,時代成就了人生。在清澗縣工作,我分管脫貧攻堅工作。剛開始,我們面臨的是全省後進的被動局面,基層幹部垂頭喪氣、萎靡不振。面對脫貧攻堅,哪怕眼前沒有路,我們也要闖出一條路。拿方案、抓培訓、搞督查,衆志成城、合力攻堅,工作形勢迅速得到了扭轉。年度成效考覈,我們陝西前十、全市第一!

我想說,人生有時需要靜一靜。人生這杯水,對任何人都是一樣。在慾望的驅使下,人們會不停地往杯子里加各種滋味。但你必須適可而止,因爲每個人都只有一杯水,喝完了,杯子也就空了。唯有從內心靜下來,學會感恩時代、善待人生,才能細細地去品味人生這杯水。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是否對這個時代做出了貢獻,在於是否活出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成就感。正如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一段話,“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

演講三

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現在有一種打法叫做“擰拉”。“擰”得帶勁、“拉”得有力,既好看又管用。這是高手過招時的制勝法寶。如果把人生看作是一場球賽的話,何嘗不需要這股不服輸的“擰拉”勁,可如何拿出用好這股“擰勁兒”,我想說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專注。前不久,一位80後神木小夥子對着磚頭朗誦《再別康橋》的視頻火了。他充滿深情的朗誦引來了新聞主播海霞的點贊。這位小夥子名叫李小剛,因爲愛好朗誦,不但下載各種軟件自學播音腔,還自創了“‘磚’爲你讀詩”工地朗誦。正如海霞所說,在我們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越努力就越幸運,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拿的哪怕是磚頭,也可能會發光,因爲它展現的是一份專注。

第二個關鍵詞:極致。童向陽是三道溝煤礦的一名礦工。他沒有受過多少教育,每天在井下工作近10個小時,卻並未向生活妥協,利用工作之餘探索出5項設備改革成果,其中一項獲國家專利,開創了大采高國產化設備高產高效的先河。當我問他成功的祕訣時,童向陽憨厚地笑了笑說,沒想那麼多,只是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些。對極致的每一份堅持都不會白費,終究會結出不甘平庸、不負光陰的果實。

第三個關鍵詞:堅守。新年伊始,疫情來襲。每個人都在用行動守護深愛的人、深愛的家、深愛的城、深愛的國,正是憑着這份信念和意志,解放軍還沒來得及點開拜年視頻,就逆行奔向最危險的戰場;母親告別襁褓裏的嬰兒,爲職責舍愛前行;護士剪去長髮,只爲方便工作……他們肩上有重擔,身上有重託,心中有柔情。正是那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專注”是“擰勁兒”表現出的一種態度,“極致”是“擰勁兒”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堅守”更是一種不服輸的“擰勁兒”。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作爲一名分管教育衛生的基層行政工作者,我思考更多的是:無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教育均衡發展,還是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哪項改革不是直指人心,哪項改革不需要披荊斬棘?但縱有千難萬難,只要我們拿出那股不服輸的“擰勁兒”,就一定能實現心中的夙願!

演講四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雨是春的腳步,水是山的流連,深深掛念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情懷。5年又66天后,總書記再回陝西考察。

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那一次,綿綿鄉愁浸透了時光。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第二故鄉。總書記心中寫滿對故鄉和父老鄉親的深深眷戀。這一回,濃濃牽掛鋪滿了行程。從牛背樑到金米村,從平利老縣鎮到陝汽車間,從西安交通大學到大唐不夜城,總書記的腳步不僅有深情、更有深意。他期望着山水常綠,也牽掛着萬家歡笑;他謀劃着百業興旺,也囑託着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期間,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他肯定陝西踐行追趕超越和“五個紮實”取得的成效,對陝西作出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重要指示,提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等五項要求。爲陝西做好新時代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強大動力。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爲了綠水青山,我市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綠色革命——退耕還林、治沙造林、封山育林。歷史經過一千多年,讓綠洲變成了沙漠;共產黨領導人民羣衆奮鬥70年,把沙漠變回了綠洲。陝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多公里,毛烏素沙漠已從陝西的版圖上“消失”。

擺脫貧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堅定的信念,是中國共產黨向歷史和人民、向中國和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爲了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全市上下肩擔大任、協同作戰,以釘釘子精神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到2019年底,全市89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書寫了一份脫貧攻堅的亮麗答卷。

“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中國可持續發展和能源資源安全的重大戰略部署,在榆林矗立着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榆能集團作爲市屬領軍企業,以改革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正在爲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貢獻力量。

演講五

回首20多年的職業生涯,其實我一直在努力做好一名時代的記錄者。我希望我手中的筆和攝像機能夠成爲榆林百萬讀者和觀衆的眼睛。

一週前,當全市的中國小迎來了新學期的時候,我再一次邁進了一座山村國小——子洲馬塔留守兒童學校。這裏的孩子們最盼望的是早日搬入新建的校舍。在校園裏,我見到了一位老人,頭髮蒼白,衣服上沾滿了泥巴,在即將建成的教學大樓前忙前忙後。你可能以爲他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工,不,他是這所擁有403名師生學校的一校之長。他叫馬維帥,今年68歲,義務辦學29年,在剛剛過去的整整一個暑假,他每天早晨5點起牀,晚上12點休息,就爲孩子們新學期能如願搬進新校舍。我用鏡頭定格下了這溫情的一幕,希望能喚起更多的有識之士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鄉村教育的發展與留守兒童的成長。

這幅照片裏有一個小夥子正在埋頭勞作,他是市委機關一名正科級幹部,叫劉江。兩年前,他主動申請來到山大溝深的綏德縣西直溝村,擔任第一書記,扛起了全村600多人的致富夢想。

夢想很美麗,現實卻像黃河裏的石頭一樣堅硬。剛到村裏擺在劉江面前的困難有:飲水難、用電難、通信難、賺錢難。劉江帶領全村19名黨員在黨旗下宣誓:只要有一戶不脫貧,絕不收兵。經過幾年的苦戰,西直溝村已經辦起了3個產業,修好8公里道路,分紅2次共22萬元,5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前段時間我再去採訪時,劉江正在爲產業的升級而忙碌。他告訴我,羣衆小康不是他的最終目標,建成富裕、幸福、美麗的西直溝村,纔是他最大的夢想。

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個馬維帥、劉江,正是他們築牢了黨的基層戰鬥堡壘,正是他們在羣衆中豎起了一面不倒的黨旗,正是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共產黨人一心爲民的情懷。把他們的事蹟與精神傳播出去,這是我,作爲一名媒體人的使命與擔當。

正是這一個個人、一件件事、一生的堅守,召喚着我在媒體人的道路上依然堅定前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媒體人守正創新的要求,用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去感知和書寫這個偉大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