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評語>

關於紅軍長征的小故事3篇

評語 閱讀(2.38W)
1936年10月22日,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漫漫征途,開啓二萬五千里長徵。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征,轉戰14個省,衝破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克服無數艱難險阻,終於完成了戰略轉移的艱鉅任務。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紅軍長征的小故事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關於紅軍長征的小故事3篇
關於紅軍長征的小故事1
  
  紅軍周國才長征中捨不得吃的半截皮帶,爲紀念犧牲的六位戰友,他在皮帶上燙了三個字:長征記。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裏,收藏和展示着的一條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帶非常引人注目,皮帶的背面奇特地烙有“長征記”3個字。這條皮帶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紅軍戰士———紅四方面軍31軍93師274團8連戰士周國才。但就是這樣一條皮帶,真實見證了長征那段艱辛而充滿希望的歲月。
  
  野菜、草根畢竟不頂餓,實在餓得不行時,有的紅軍戰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帶,他們便將制草鞋底用的牛皮或者身上的皮帶切成細條嚼進肚子,來充飢救命。紅軍吃牛皮主要有四種方法。
  
  一是煮着吃。先用刀切成一條一條,然後煮到最表面一層軟了,小心颳去,裏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二是烤着吃。紅軍戰士回憶說:“烤到有些變色、變軟,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費了。”
  
  三是先煮再烤。先把牛皮剪碎,放在開水裏煮,然後,再埋在火堆裏烤,藉着裏面沒熄掉的火燒熟。紅軍將士曾回憶說,這是草地上最抗飢的東西。
  
  四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熱,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鍋裏煮,等煮軟了切成絲,和野菜粥攪在一起。其實呀,大鍋裏才飄着幾根牛皮絲,看得見,撈不着……他們還據此創作了一首《牛皮腰帶歌》:
  
  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地荒原好乾糧。
  
  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熟分外香。
  
  一段用來煮野菜,一段用來熬鮮湯。
  
  有湯有菜花樣多,留下一段戰友嘗。
  
  很多紅軍將士直到老年,仍然還會唱這首關於牛皮鞋底的“美味佳餚”歌。
  
  紅軍戰士周國才當時只有14歲,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戰士,到達草地時就只剩下7個人了。進入草地不久,他們班的乾糧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樹皮。到後來連野菜也找不着了,他們只好開始吃槍帶和鞋上的皮子。可這些東西也沒堅持多久就被吃光了,於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帶煮着吃。
  
  6位戰士的皮帶吃完後,大家對周國才說:“該吃你的了。”戰友們都知道,周國才的這條皮帶是繳獲的戰利品。周國才實在捨不得吃掉自己的心愛之物,可爲了抵抗飢餓,挽救全班戰友的生命,他只得將自己的皮帶貢獻了出來。看着心愛的皮帶被細細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帶絲,漂在稀溜溜的湯水裏,周國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當皮帶第一個眼兒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後,他實在忍不住了,哭着懇求戰友說:“我不吃了,同志們,我們把它留着作個紀念吧,我們帶着它去延安見毛主席。”就這樣,大家懷着對革命勝利的憧憬,忍飢挨餓,將這吃剩的半截皮帶保留了下來。
  
  在隨後的長征途中,周國才的6位戰友相繼犧牲,只有他隨紅四方面軍勝利到達了延安。爲了緬懷犧牲的戰友,他用鐵筷子在皮帶背面燙上了“長征記”3個字,並用紅綢子包裹起來。1975年,周國纔將這珍藏了幾十年的半截皮帶捐贈給國家,後由中國革命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關於紅軍長征的小故事2
  
  長征的時候,我在三軍團的一連當司務長。我們連有九個炊事員,炊事班長姓錢,小矮個子,麪皮黝黑,不大說話,是江西吉安人。副班長姓劉,中等身材,好說個笑話,是江西興國人。挑水的老王,也是我們老鄉。其餘幾個人,可惜我把姓名忘記了。
  
  那時候,天天行軍打仗,上級爲了減輕炊事員的負擔,規定每人只准挑四十斤,可是,他們都打了埋伏,把糧食裝在銅鍋裏,每人都挑有六七十斤。開黨小組會的時候,他們還給我提意見,說我只知道照顧炊事員,不關心戰士,萬一到前邊尋不到糧食,部隊吃什麼?他們都是爲戰士想着呵,我沒有什麼話可說,只好讓他們多挑些。
  
  行軍路上,炊事班最熱鬧,鍋撞碗,刀撞盆,叮叮噹噹亂響一陣;副班長老劉還不時講個笑話,唱個山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戰士們一見就說:“看,我們的戲班子來了。”走得高興了,他們還打着哨子飛跑,就象六七十斤的挑子沒放在肩上一樣。
  
  可是,炊事班在行軍中是最辛苦的。中途部隊休息,他們要燒開水給指導員們喝;宿營時,他們又要安鍋竈,劈柴火,洗菜,煮飯,每夜只睡兩三個小時。
  
  部隊進入廣西后,山區人家少,糧食供應有了困難,這就更加重了炊事班的工作。他們經常要翻過幾座山,跑到部隊前邊去買穀子。穀子必須把皮碾掉才能吃,有一次,他們不知從哪裏找了個小石磨,班長怕以後找不到石墨,就花錢向老鄉買下來。於是炊事員又增加了這一百三四十斤重的笨傢伙。後來,副班長又在路上拾到一個破篩子和一個破簸箕,也把它挑上了,從此炊事班不再叫戲班子,而被戰士們稱作“小磨坊”了。
  
  不久,部隊在貴州土城的東南山上阻擊敵人,我們連堅守在前沿陣地上,炊事班被隔在後面,幾次派人送飯都被敵人打回來,戰士們已一天一夜沒吃飯了,副班長急得圍看鍋竈直轉圈,他和幾個炊事員嘀咕了一陣,對我說:“司務長,讓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他把飯背在身上,就跟老王走了。我們站在山頭看着他們,只見老王在前,副班長在後,飛快地從敵人封鎖線上跑過去。我們正想拍手叫好,敵人的輕機槍響了,老王一個筋斗栽倒了,緊接着副班長也倒下了。都認爲他倆犧牲了。誰知到了半夜,他倆又回來了。副班長開玩笑地說:“我們上閻王爺那兒去報到,可是小鬼不讓我們進門!”原來他們是爲了欺騙敵人故意倒下的。靠他們的機警,到底把飯送上了陣地,保證了戰鬥的勝利。
  
  一出貴州,炊事班長就鬧眼病,兩隻眼紅通通的,腫得像個桃子,但他還是挑着七十多斤重的擔子,拄着棍子跟着部隊走。開始,他的眼睛只是淌眼淚,後來流起血水來,可他還是不閒着,總是找些活兒幹。
  
  進入雪山之前,上級通知我們輕裝。我們把不必要的炊事用具都扔掉,只挑着可供全連吃一兩天的糧食。另外,每人還帶些生薑、辣椒和十幾斤乾柴。
  
  樑子大山很高,部隊整整爬了一天。山上空氣稀薄,到處是白花花的積雪,樹枝上也都是冰花。爬到山頂,有人實在走不動了,就坐下來休息。可是一坐下就起不來了。炊事員便趕緊上去喂生薑,灌辣椒水,把他拉起來。這時,炊事員又都變成了衛生員。炊事班的口號是:“不讓一個戰士犧牲在山上!”但就在搶救戰士的時候,有兩個炊事員卻倒下了,不論我們怎麼喊,怎麼喂薑湯,灌辣椒水,都無濟於事。這是我第一次悲痛地看着炊事班的戰友犧牲。
  
  到了毛兒蓋,部隊休整了一個星期。在這裏每人又準備了十天干糧,我們炊事班還多準備了一些青稞麥。
  
  進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長又向我提議:“司務長,戰士們走爛泥地,腳都泡壞了,不燒點熱水燙燙腳怎麼行呢?”我不是沒想到這一點,而是覺得,草地行軍炊事員比戰士更辛苦,擔米、做飯已經夠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負擔呢?我沒同意,可是一到宿營地,他們就把洗腳水澆好了。戰士們都異口同聲讚揚我們的炊事班。
  
  情況越來越嚴重。有一天早上,一個炊事員挑着銅鍋在我前面走,突然身子一歪,倒下去,犧牲了。第二個炊事員從我身後跑過去,臉上掛着眼淚,撿起銅鍋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氣變得快極了:一會是狂風,吹得人睜不開眼;一會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雞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隊停下休息,炊事班趕忙找個地方支起鍋,燒薑湯、辣子水給戰士們解寒,湯燒開了,剛纔挑銅鍋的炊事員端着碗往戰士手裏送。他剛把薑湯遞給戰士,便一頭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又。僅僅半天功夫,眼睜睜地看着犧牲了兩個同志,怎麼不傷心呢?
  
  第五天晚上宿營,連長要給炊事班補充幾個戰士。這事讓炊事員知道了,他們推舉班長去見連長。班長對連長說:“連長,絕不能從連裏抽人,影響部隊的戰鬥力,犧牲的同志的擔子,我們擔得起!”連長考慮了一下,覺得他的話有道理。那時候我們經過幾次戰鬥,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個,實在不能再往炊事班裏調了。
  
  剛到後半夜,老錢偷偷爬起來爲同志們燒開水。我知道他昨天他還發高燒,要他休息,但他怎麼也不肯休息。於是我便起來幫助他。我望着他消瘦的面孔,不禁想起許多往事來。
  
  我們是鄰居。他沒有一個親人,是孤單單的窮漢子。後來我們家鄉來了紅軍,他就參加了革命。那時我還在家裏,他常跑來找我:“老謝,你還不參加紅軍嗎?蔣校長騎在我們頭上拉屎,三天兩頭“圍剿”、進攻,你能嚥下這口氣?”由於他的宣傳影響,我才參加了革命。長征路上,他最辛苦。行軍時,幾十斤的擔子挑在肩上,從不讓人換;宿營時,總是要別人休息,把活搶過去自己幹。他瘦得皮包骨,大家勸他多注意身體,可是他總是說:“沒關係,我又能吃又能睡,累不到。”他對戰士非常關心,就是在連續行軍的情況下,也千方百計想法改善生活。打土豪分到了醃魚、臘肉,自己從來捨不得嘗一嘗,全都留給戰士們。因此,戰士們一提到他,總是非常自豪地說:“有我們的錢班長在,就別愁餓肚子”
  
  我正想着,班長又在旁邊催促我:“老謝,你去休息吧,我一個人就行了。”他的話打斷了我的思路,藉着火光,我發現他臉上滾動着黃豆大的汗珠。我覺得有點不對頭,剛要問他,只聽他用低沉的聲音對我說:“老謝,給我點水喝!”這時水開了,我忙把鍋蓋掀起來,忽聽後面撲通一聲,回頭一看,老錢倒在地上不動了。我急急忙走過去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竈堂裏火光熊熊,他的身體在我胸前漸漸變冷了。有的人死在戰場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們的錢班長卻死在他的崗位上——鍋竈前。
  
  炊事員們醒了,連首長,戰士們都來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淚。
  
  第二天,銅鍋又被另一個炊事員挑着前進。每天宿營,部隊還是有開水和洗腳水。
  
  部隊到達陝北的時候,那隻銅鍋擔在我的肩上。連長看見了,低下了頭;戰士們看見,流出了眼淚。大家嘴裏不說,心裏都知道,炊事員全犧牲了。可是,在最艱苦的長征中,我們連的戰士,除了戰鬥減員以外沒有因飢餓而犧牲一個人,而那口標誌着烈士們功績的銅鍋,仍被珍貴地保留在我們連裏。
  
  關於紅軍長征的小故事3
  
  “甲戌嚴冬那時期,紅軍來到我苗區;過了七天又七夜,愛護百姓守紀律。”這是紅軍過廣西龍勝後,苗族同胞中流傳的一首歌謠。在湖南的侗族自治縣,發生了這樣的事……
  
  1934年冬天,紅軍駐紮在湖南省通道縣馬龍鄉向暉村。炊事班住在侗族人楊文春的家裏。一大早,炊事員小李就琢磨着今天給大夥兒做點什麼吃。另一個炊事員拉肚子,小李就讓他休息,自己一個人幹兩份活,邊燒火邊擇菜。
  
  正在認真擇菜的小李絲毫沒有注意到有個沒有燒完的柴火從竈膛裏掉了出來,起風了,那個小小的火苗“呼”的一聲,引燃了楊家旁邊的祠堂。小李反應過來的時候,火勢已經藉着風力,從寨子中間蔓延開來,熊熊地燃燒着,發出劈啪劈啪的響聲。小李一邊往祠堂上澆水,一邊大聲呼喊救火,聞訊趕來的戰士都動手往火上潑水,並且動員鄉親們也一起救火,可是,火太大了,火勢太猛。所有的鄉親們和紅軍的力量加起來也是杯水車薪,只能眼看着大火熊熊燃燒,一共燒了36戶人家。
  
  第二天一早,寨子裏響起了鑼聲,侗族有個習慣,敲鑼就意味着發生了大事,全寨子的人都要集合。一個紅軍戰士在敲鑼,旁邊的紅軍喊:“鄉親們,大家都到寨子前大樹下開會啦。”向暉村村前有兩株巨大的杉樹,杉樹下面是塊大空地,平展展的,足夠容納下三千人。
  
  不一會兒,戰士們都排着隊站得整整齊齊,羣衆散着站在場子中間。一位個子不高的紅軍鐵青着臉,來到樹下開始講話,他說:“對不起,鄉親們,我們的炊事員失火,燒了鄉親們的寨子,違反了紅軍紀律,現在我按照紅軍的規定,槍斃了他!失火的人家,我們會給每人賠償兩塊大洋,我把錢交給族長,請族長分給各家。”說完他嘆了一口氣,眼圈有些紅,顯然,他的心裏十分不捨。
  
  這時候,許多羣衆就七嘴八舌地喊道,“別槍斃他,他又不是故意的”,“我們知道紅軍是好人,省一顆子彈打敵人”,“小李是多麼好的小夥子呀,細心周到,不要殺他”,甚至有些人還哭了起來。
  
  然而,紅軍的紀律如鐵一般,小李被拉走了,不久,山坳上一聲槍響,三十多歲的.小李用生命向向暉村的鄉親道了歉。
  
  第三天,紅軍就走了,走的時候,那個講話的紅軍跟每一個人道別,一一握手,反覆說“對不起了,鄉親們”。他們走後,寨子裏的人都說,這樣的軍隊從來沒有見過,以前老見偷雞摸狗、見什麼搶什麼的軍隊,沒見過這麼仁義的軍隊。
  
  後來,在小李槍斃的地方,好心的相親們爲他立了一塋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