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寄語>

寄語屆畢業學子

寄語 閱讀(1.05W)

雖說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但如今這個社會已經將“成王敗寇”的價值理念發揮到極致。一個人一旦成功,連他的短板都成了“可愛的小缺陷”。一如喬布斯、愛因斯坦,他們對人類生活的改變帶來的改變已經讓他們完全脫離於生活中的不勝意,但這一切源於他們在某項領域中的傑出。在驚歎他們成就的背後,我們也會常常反思自己,也並不一定是要技驚四座,都成爲喬布斯般的傳奇人物,但起碼不要輸於同一起跑線的那些人。

寄語屆畢業學子

盧梭早在一兩百年之前就已經論證了《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所以人和人之間生來就是不平等的,但許多人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多方的努力去縮短這些差距。今天我想說的那些人,並不是天外有天,樓外有樓的那些人,而是我們考入同一所大學,或者畢業於同一所大學,在某種程度、某種分界點上屬於“同一起跑線”的那些人。

但同時,所有的人並不能一概而論,有睡着的、醒着的、昏着的、躺着的,我交流的對象應該是那些醒着的、並且也在思考着的人,包括我自己,暫且把自己歸爲醒着並思考着,對生活有美好向往和追求的人。

如果說,國小、中學是人生裏的春天,那麼大學應該是人生中的盛夏,一如一首歌中所描述“生如夏花之絢爛”可見大學在一個人的生命中的精彩。應該說,18-27、28歲應該是人生中最黃金的歲月,18歲以前被大學聯考這個緊箍咒禁錮着,幹什麼都缺乏點滋味,除了唸書。18歲後進入大學,開始思考,學着獨立,開始享受青春,27、28歲之後要結婚、生子、車子、房子等亂七八糟一大攤子事情,真正屬於自己的獨立的時間就少之又少。因此,18-27、28歲之中,在大學的四年卻更是最獨立、最自由的,而如何不虛度這人生中真正屬於自己的四年,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一個問題,也是大學四年之後,爲什麼我們之間漸漸有了差距的前奏。按照我的觀察,我認爲,在大學裏面、乃至畢業十年之內要搞清楚幾件事情:

樹立一個觀念:大學裏要學的很多,做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入大學之前,在中國這樣的教育背景之下,只要成績好,什麼性格、人格都被弱化了,很多人並不能意識到自己性格當中的缺陷,加之90後的孩子的家庭離異的概率較之以往要大很多、社會環境又比較複雜,因此現在這批90後孩子所要面臨的考驗確實比較大。還有一個不定是100%準確的結論,但一定是有很多論據可以證明的:一個成績很好但在性格上面有缺陷不會做人的人肯定沒有一個成績中上但很會爲人處世的人混得好。因此,在大學裏,一定要學會如何做人,起碼要有這樣的一個觀念、一種意識,並願意不斷去完善和努力。

搞清一個問題:現在的社會對於剛走出校園的90年代生孩子來說,真是有些殘酷。但這並不是你可以選擇退縮的理由。有很多學生陷入一種誤區兩個極端,老覺得別人都是“有關係”的、“拼爹”的,從而比較被動和消沉;有一些又盲目樂觀,認爲前途一片大好,準備大展宏圖,但一旦遇到一些困難,就變得萎靡不振。而反思下我們的環境,在你眼中那些“混得好”的人,歸一下類,無非是三種:第一種確實是“拼爹”的,或者“拼媽”、“拼舅”、“拼叔”等等,他可以不好好用功和努力,一樣可以找到好的工作,謀到好的職位,但這種是有風險的,一旦他的“爹媽叔舅”出現危險,大樹倒了,就不行了;第二種,就是沒有做人底線和道德準則的(我相信我們的同學都不可能成爲這種人的,但也不排除例外),他們用一句話來概括“爲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人更是相當危險,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溼鞋,而且他們隨時要面臨道德的責問和靈魂的拷問;第三種,就是有真才實學的。一如現在流行話來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有真本事,行的端,坐得正,這樣的人,學校需要、單位需要,社會更需要。而且不會隨着世事變遷而產生大的的變動,“風起雲涌,坐看雲捲雲舒”;有的人,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無人賞識,曾記否《我是歌手》裏羽泉組合的一句話:“只要你夠優秀,沒有人能阻擋你”,一定還是有哪個環節做得不夠、做的不好。因此,如果咱沒“爹”拼,又有想法,還有自己做人的原則和底線,咱就認準一條路:真本事。真本事不是靠一時的混,而是要把基礎打結實。投影到大學階段,就是要學會學習,培養學習的能力、思考的能力、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纔會有終生學習的能力,不斷苦練內功,一步一個腳印,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如果沒有發光,那就還不是金子。

培養一種心境:活出一份從容和詩意。據我的切身體會,大學四年是價值觀形成並建立的重要四年,很多多社會的認識、對人的認識都是從大學階段開始培養並逐步定型的。人常說,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昔日的象牙塔已經逐步步入了塵世,但相對而言,大學還是很純潔的。無論是親情、友情和愛情,在這個時候還是相對單純而美好。愛情大多數還是男女之間那一種純真而原始的荷爾蒙的吸引,友情還是人格魅力之間的互相戲謔地“詆譭”和發自內心的賞識,親情還是被包圍在父母單純而不需回報的那一份感情裏。然而大學畢業後步入社會以後,大家會發現,社會比學校要複雜一百倍、一千倍,很多事情沒有理由、沒有解釋、更沒有答案,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會遇到很多你無法預料的黑暗,所以,在大學期間,在價值觀塑造的初期就要打好光明、正面的底子,無論是知識領域還是精神境界。當你面臨黑暗、困惑、困難和各種打擊時,能夠正確面對,理性思考、從容淡定地解決,或者寬容、大度的接受,只有這樣,才能在困難難面前、黑暗面前保持獨有的淡定和詩意,有選擇的放棄,有條件的接受,有“預謀”地保留,這樣的生活纔可謂之生活,而不是逆向的、被動的、怨天尤人的生存。

養成一種習慣:不斷學習,寫記伴隨一生。人只有保持不斷學習的態度,纔有能力和心態去迎接突發齊來的各種困境和變故,而不至於在“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中漸漸死去,失去對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人與人之間從剛進大學到大學畢業十年之間,從結果來看差距其實都不大,而且有可能大學表現優秀的人還不定在畢業之後比那些大學期間表現一般的人混得更好。人與人之間產生差距的結果顯現就在十年之後,而產生這種差距的前奏就是這關鍵的十年。十年間,你有沒有保持不斷學習、不斷吸取養分和經驗的習慣?有沒有不斷總結前期的成功和失敗經驗的習慣?有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一條道路並且篤定地堅持走下去?有沒有把自己的一項技能不斷鑽研併發揚光大?即便每天在做同一件事情,那麼你到底是在每天在重複做一件事情而不斷做出新意,還是在每天把一件事情重複做很多次?這些細節,每一個環節都將在日積月累之後產生無窮大的蝴蝶效應。於我者,盡力去做到且行、且惑、且思。把人生分解成不同的目標,爲自己創造一些新的機會,全身心投入,認真對待,階段性總結和反思。樂時,且點;惑時,且問;得時,且思;悟時,且記;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砥礪,度過每一次糾結、憤懣、迷惑和領悟。時刻警醒定在心裏的那一隻錨。

大學四年是一個輪迴的結束,是下一個輪迴的開始,畢業十年是一次征程的終點,又是下一次旅途的開始。大學四年所要開始的、承載的是成反比的,開始的很多,承載的很少,因此,絕對是一個可以重新開始的機會;畢業十年間,是和你同一起跑線上的人開始和你產生差距的關鍵十年,因此,如果你有夢想、有抱負,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常立志,立長志,認準一條路堅定地走下去。

用汪國真的一句話來給這段歷程增添一番詩意:“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