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2022關於最新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3篇

觀後感 閱讀(1.27W)

每當大家看完一部電影后,內心一定會有所啓發或者有所感悟吧?及時記錄下來,以便於以後可以拿出來回顧,那麼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2022關於最新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三篇,以供參考。

2022關於最新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3篇
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

前幾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爺爺傳奇的一生。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爲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巨大價值的美國政府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中國政府以放歸11名美軍戰俘爲條件,迎回了錢學森。

錢學森回到祖國時,中國還是一窮二白,但他堅定地說:“不就是掉下來嗎?今天掉下來,明天再射上去,我一定要讓中國有自己的導彈”。終於,第一枚原子彈終於試驗成功,接着,錢學森又帶領科研人員克服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了兩彈對接,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導彈。大家都說他一個人可以抵五個師,可是錢學森卻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同志逝世於北京,享年98歲。

通過這部電影,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爲了祖國,不計個人得失;爲了導彈事業,嘔心瀝血;爲了科學,窮其一生。他是一位偉大的,值得尊敬、令人欽佩的人。我要以錢學森爺爺爲榜樣,好好學習,長大以後也成爲像他一樣的人。

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

今日午時,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錢學森》,我被故事裏面的人物和事蹟深深的感動着。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他早年留學於美國,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博士學位,成爲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專家。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爲終身教授。這在別人眼裏,是多麼讓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啊!然而,錢學森卻把這一切看得很淡,當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便立即決定回國。可是美國多方阻撓對錢學森威逼利誘不成,又把他軟禁在美國,並誣陷他,使錢學森被軟禁了八年之久。在周恩來總理和毛主席以美國11名戰俘作爲交換條件下,美國才把錢學森給送回國內。在到了祖國後,由於國內設備不先進,技術不夠好的環境下,錢學森帶領着一批信仰堅定,肯爲祖國作貢獻的科技人員,經過重重困難,最終制造出了中國第一顆導彈,並實現了兩彈合一的成果。使我們中國最終不會再被別國瞧不起,因爲錢學森爲中國鑄造了一把鋒利的寶劍。

我覺得錢學森值得我們學習的首先是他的愛國精神。在美國,錢學森什麼都有了,金錢、地位、和名譽,他還是果斷放棄了,他準備回到祖國,報效祖國。其次,他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候,他的堅強信念支持他,不畏挫折,永不放棄的精神。最終,他爲祖國的科學事業奉獻終身,就是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此時神州十一號的順利昇天,正是一代一代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結果。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該院技術團隊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這是這樣的一個個年輕充滿朝氣、充滿戰鬥力的航天技術團體。我們學習航天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們的戰鬥精神,勇於擔當、善於擔當,充分發揮自我的專長,在自我的領域做出更大的業績。

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


看完電影《錢學森》,一直被他的故事感動着。他,是我國導彈、火箭以及航天事業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們心目中的“科學聖人”,他,是爲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奮鬥終生的偉大科學家。他的一生充滿神祕和傳奇,雖然歷史已經塵封了一些記憶,但在觀看了之後,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堅定信念和創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無法忘懷

整部電影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又有一種優雅的藝術藝術人文氣息。尤其是在開始的時候,錢學森拋開繁忙的工作,專程觀看女友的第一場演出。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跟我走吧。沒有過多的熱情,沒有誇獎她的演藝水平。他只是緊緊拽住了女友的手說着這一句話:跟我走吧。錢學森是個性格比較沉穩、內斂,看得出是把所有的熱情都埋在了心底。這個故事太浪漫了,真的是:跟我走吧。總之,像這麼嚴肅的一個題材的電影,看起來很有時代感。加入了錢氏夫婦年輕時浪漫愛情的情節,讓人的眼前一亮,很輕鬆,很美好。這和我以往看過的幾部反映新中國建設時期的幾部電視劇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想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的愛國精神,他一直堅持着最初的信念:學成必歸,報效祖國。當時,他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已是名動世界的火箭專家。當得知他回國的訊息時,他的老師馮·卡門先生,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先生極力懇請他留下,爲美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辭懇切。說回到中國能做什麼?“你在那兒種蘋果嗎?”這一個看似幽默的詰問其實何嘗不是當時的事實,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麼也做不了,願意種蘋果樹。”錢學森的報國情懷是多麼的真摯,他回國的決心是多麼的堅決,他沒有過多的語言來說明什麼,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當初的信念,他的回國之路——誰也不能阻擋。在這一刻,做爲一名當學生黨員,我的內心充滿愧疚,聯想到現在許多中國的優秀外出留學人才學成後不願歸來,說中國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端,沒有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如果讓他們面對錢學森,肯定會無地自容。所以我們做爲大學生,更應該吧愛國情懷,愛國誓言付諸於行動,而不是用那些蒼白的語言,用那無理由的藉口。

人才,真正的人才無論到哪兒,都能成爲受人尊敬的人。人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一個偉大的民族只有爲人類文明提供了大量創新成果,方可證明自己、成就自己。進入21世紀的今天,一個國家和民族真正實現崛起,主要表現在文明創造,反映在科技發展上。所以,正在崛起的當代中國,弘揚錢學森的科學創新精神,對於引領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走向極其重要。而我們做爲其中普通的一員,我們將來的工作可能沒有什麼高科技,但是我們也一樣需要具有創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創新纔能有發展,才能更好的爲國家和人民服務。

在影片的最後是錢老98高齡躺在病牀上彌留之際前的一句斷斷續續的話中結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學,技術,……,還要學文化,藝術。……相信這句話給我們大家更多的啓示。現在國家最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我們更應該注重培養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才能。所以我更願意相信,科學插在藝術的土壤裏,才能開出更絢麗的花朵。

看過之後,我更對錢學森的人格魅力所傾倒。錢學森的身上有着豐厚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他的堅強毅力,他的艱苦樸素,他對父母師長的繾綣情懷,他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有力地顯示了他的品格、情操,無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給我最突出印象和強烈感動,是其愛國主義者的情懷。作

爲愛國主義典範的錢學森,愛國主義是貫穿他整個生命的主旋律,當他身在異國、羈拌難歸時,在美國法庭上以黃鐘大呂般的恢宏聲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後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他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囚禁,終於踏上了祖國的熱土後,他顧不上洗去一路的風塵就投身到了新中國的科技建設中,這位享有國際威望的大科學家,以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姿態,穿行在風沙彌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發了“兩彈一星”,爲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當看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那孩子般純真的笑打動了我,原來發自內心的笑容是那麼的美,也許在錢學森身上用“美”並不貼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麼詞語來展現它。幕的開始與後面的接應的那一畫面,也同樣是衛星的發射成功,也同樣是震撼人心的時刻,在所有人爲之狂歡的時刻,卻惟獨他一人現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過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麼呢?是因爲成功對於他來說已經不足爲奇了嗎?是因爲這種場面使他麻木了嗎?……這在電影中似乎沒有講到,我想他是在爲我們中國擔憂,爲後人擔憂吧。

生活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最先進的知 識,將之用諸於中國,使中國變得像美國一樣強大,他刻苦鑽研,一步步的緊追知識的步伐,卻時時刻刻的關注着中國的發展狀況,當學有所成的時候,回國之心慢慢的侵襲着他,如果每一個人都懷着像錢學森同志一樣的愛國之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情,我們和諧社會的步伐將會邁得更快,更穩,更好。

電子系學生第一黨支部

09 信計

王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