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黨建文案>

疫情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黨建文案 閱讀(2.77W)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1

信仰是什麼?是每一個人萬萬不可缺少的東西,信仰是什麼?是每一個人心中永不可磨滅的信念!信仰是什麼?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的無聲的美麗。

疫情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錢學森——兩彈元勳,1949年就開始定居在美國,那是那個年代中國人無可比擬和難以想象的幸福生活,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寬敞巨大的花園,一幢華麗精緻的洋房,體面豪華的跑車,湛藍如碧的游泳池,待遇優厚的薪水,美國政府想盡了一切辦法阻止錢學森回國,但錢學森心中只有祖國,有着要爲國家奉獻的不可毀滅的信仰,這是影片《錢學森》帶給我們的最直接的思考!

可現在人的信仰在哪裏呢?

過去的信仰——堅貞,現在的信仰——毀滅。過去的每一箇中國人都很純真樸實。不必說見義勇爲好少年賴寧、黨的好幹部焦裕祿、雷鋒式的好戰士王傑,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見證了信仰的崇高!也不必說《今天我休息》中助人爲樂的好警察馬天民,愛崗敬業的首都售票員,勤勞善良的人們留下一個個美名,單單就是一個雷鋒就爲人們留下了一件又一件數不清的好事。見證了信仰就是關愛他人,服務社會。可現在呢?人們普遍心中只有自己,只有私心,只有利益!

過去的信仰——溫暖的陽光,現在的信仰——有毒的空氣。曾經人們心中崇高的信仰哪裏去了?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淡化了人們的勤勞樸實,另一面的邪惡天性慢慢不加顯示的顯露出來。信仰在哪裏?人們不由得慨嘆!從小至大信任危機無處不在,兒童的奶粉有三聚氰胺,人們食用的蔬菜都是用化肥農藥催生而成,注水雞鴨,假牛肉鴨血,有毒的豬肉,剛剛建好的房子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豆腐渣工程,城市上空空氣污濁,樹木變成一個個樹樁孤獨的矗立着,黑心醫生坑病人,沒素質的老師將祖國的花朵變作生財有道的玩偶,保健品的鉛超標達幾百倍,貪污腐化成風!

我想問:“像錢學森那樣崇高的信仰何在?”

過去的信仰——花兒一樣美好,現在的信仰——裏的苦悶空虛。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個公益廣告?一個小女孩將花盆中的白沙用勺子舀入芭比娃娃面前的小碟子中,開心地笑着,然後幾個大字——食品安全不是遊戲。然後是兩個小男孩堆着積木,一不小心沒有堆好,高高的積木瞬間倒坍了,然後幾個大字——工程安全也不是遊戲。最後是一些小孩玩者遙控汽車,按錯了按鈕,汽車側着躺在了地上,然後又是幾個大字——交通安全更不是遊戲。以往的社會很少會有這樣的事情?人民安分,心中信仰着爲人民服務、爲社會服務,現在呢?物慾橫流,利慾薰心,信仰被貪慾打敗了取而代之的是算計別人的心計,貪財的妄想,人們心中早已失去了那份淳樸的信仰,以自我利益爲中心,恐怕這些層出不窮的現象也就不足爲奇了吧?

信仰,那破滅的美麗,會不會像鳳凰涅盤一樣獲得重生?還是會像繁花凋謝永遠消失呢?還記得同樣的一部影片《白守禮》至今沒有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因爲它很難保證票房價值……

我想說:“迴歸吧,中國人的信仰!”“只有信仰能讓我們不斷創造和守護住屬於每一個人的幸福!”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2

今天,我懷着萬分激動和崇敬的心情,看完了動人心魄的電影《錢學森》。由於在我們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深圳市南山區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專家組工作,不方便看電影,從網上把電影考了下來。由於網路問題,時斷時續,但由於深刻、感人、精彩的內容,吸引我用兩個半小時看完了實際上只有98分鐘的電影。

從影片中,我不僅基本瞭解了科學家錢學森,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一、任何人都應該記住:報效自己的祖國

在民國時期,錢老大學畢業後,到美國繼續學習,攻讀研究生學位。在他年僅31歲時,擔任助理教授,才華已經顯露。兩年後即33歲時被聘爲副教授。又兩年後即35歲時被聘爲教授。這時的他,在美國有房有車,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家庭幸福,事業如日中天。在美國軍界、科學界,其地位舉足輕重,已是聞名全球的火箭專家。當得知他擬回國的消息時,加州理工學院院長、他的老師馮·卡門先生,以及杜布里奇先生都極力懇請他留下,爭取爲美國的航天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特別是杜布里奇,曾把形勢分析得一清二楚。問他:“你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回到尚處在農耕社會的中國,能做什麼呢?中國的航空科技,可是一片空白啊。”杜布里奇所說,確實有其客觀性。剛剛誕生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確實是建立在農耕社會基礎上的。可是,錢學森先生深知祖國特別需要他。面對“你在那兒種蘋果嗎”的詰問,他回答到:“如果我什麼也做不了,願意種蘋果樹。”當我看到這裏時,深深地被錢先生所感動。

錢老的另一句話也讓我深深感動:“我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

他報國情懷真摯,決心堅決。儘管被關了起來,他也從未動搖過。後來被釋放,但仍然被美國移民局“軟禁”了五年之久。最爲可貴的是:面對美方的軟硬兼施,他都從沒有動搖過回國報效祖國的信念。他寧折不彎、誓死報國的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的品格,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我記得美方一位大員說:“一個錢學森,能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我想,他的價值絕不僅僅是相當於美國五個海軍陸戰師!如果沒有錢學森這樣的一批著名科學家爲祖國無私奉獻,在1964年中國能爆炸原子彈嗎?如果沒有兩彈一星,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把臺灣的國民黨政府擠出聯合國,獲得聯合國特別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嗎?如果不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的大國地位和未來的強國地位,能奠定嗎?如果沒有兩彈一星,能保證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戰火始終沒有燒到中國大陸嗎?所以,聶榮臻元帥才說:“你在爲國家鑄造鋒利的寶劍,有了這把寶劍,國家纔會安全,人民纔有和平。”

錢學森回國後,更加了解了當時中國科技的落後。可以說,當時真是一窮二白,連肚子都吃不飽,更別談基本的科研條件了。但是,錢先生沒有一味埋怨,而是根據當時的客觀條件,因陋就簡,土法上馬,克服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他及一大批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終於在1960年發射了中國的第一顆導彈“東風一號”,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兩彈合一”順利完成。有時候我在想: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這裏的“從此”,應當是1949年10月1日,還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之日?儘管我自己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完全想透,但我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彈,才使得列強不再敢侵略中國,才奠定了中國成爲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基礎。那一刻起,中國人終於可以昂起頭、挺起胸了!

在電影接近尾聲時,錢學森和太太蔣英的那段對話,更是感人至深。錢老對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蔣英說:“如果你不是嫁給了我,將會成爲一位著名的歌唱家。”而太太卻淡定而又堅定地回答:“在中國,可以沒有蔣英這樣的歌唱家,但不可以沒有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

二、在自己能力允許的範圍內,要儘量做爲自己祖國的發展產生較大效應的工作。

錢老根據自己的特長、能力結構和新中國當時的急需,選擇了導彈行業,使中華民族從此雄起。我們今天的知識分子,應當以錢老爲榜樣,根據自己的特長和祖國所需,選擇那些能爲祖國做出更大貢獻的研究方向,並矢志不渝地堅持下去。

三、遇到困難要不屈不鐃

錢老是一位尊重科學、尊重規律、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科學家。他面對困難時,特別是遇到失敗時,仍然很樂觀。東風二號不幸發射失敗。當時,許多人都灰心喪氣。錢老卻安慰大家:“不就是天上掉下來一個‘東二’嗎!今天它掉下來了,明天咱再給它射上去!”在錢老的鼓勵和帶領下,同志們積極努力工作,終於找到了失敗的原因,解決了相關難題。下一次發射,終於成功了。

四、講求科學,實事求是

錢老做爲院長,有句話,使我印象深刻:“不求單項技術的先進性,只求總體系統的協調性。”該句話,不僅僅適合於導彈系統工程的技術總指揮、總協調,實際上,對於我們今天國家的發展、單位的發展、單位內部門的發展,對於因陋就簡地開創相關事業,都有參考價值。

錢老能夠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他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組織者,也是一位優秀的哲學家、系統論專家。

五、執政黨和政府一定要愛惜人才

在一個社會有機體內,雖然每一個人都能爲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但是真正有效地推動社會發展、科學進步、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穩定的人,應當是人類中的一部分精英。精英即人才。人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應當受到尊敬。

在電影中,錢老的老師馮·卡門先生說:“讓這麼一個科技天才回國,就等於讓中國有了與西方大國相抗衡的力量。”馮·卡門又說:“錢雖是我的學生,但若背叛美國,那就是我的敵人。”該話反映了馮·卡門先生做爲一個美國人,對美國的“愛國情感”,無可指責,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對人才的重視。美國海軍軍官的話更直接:“一個錢學森,能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而目前在我國,科研人員的待遇雖然提高了許多,但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科學工作者的待遇不如“剃頭匠、炸油條的、賣羊肉串的”等情況。在一些科研單位,不按照科研工作的特殊規律進行管理、不尊重知識分子人格等情況也確實存在。

結束語:

錢老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事業。他用畢生精力譜寫了熱愛祖國的英雄篇章!雖然他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永存!

中國“科技人”,應當不畏艱險、奮發圖強,在科技高峯上努力攀登,爲偉大祖國的更加強大,盡心盡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錢老的事蹟,讓我想起了無數民族英雄。如:司馬遷雖被宮刑,仍秉筆直書;岳飛雖遭誣陷,仍精忠報國;文天祥身陷囹圄,仍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虎門銷煙,不怕貶謫;鄧世昌爲國捐軀,浩氣長存;……!錢老雖被軟禁,仍心懷祖國,獻身終生!

我又想起了中國一句銘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錢老雖然故去,但他的英魂長存!

錢老----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3

上週和學生一起觀看電影《錢學森》,電影一開始展現的是一九八零年向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的宏大場面——場面宏大,令人振奮;然後是電視臺報道錢學森逝世的消息,簡單追溯錢學森的豐功偉績以及從事科學研究的歷程,特別是如何衝破阻撓回到祖國的,接着鏡頭切換在錢學森(陳坤飾)和蔣英(張雨綺飾)遠渡重洋,迴歸祖國的輪船甲板上,之後鏡頭變換在一九四七年的上海,蘭心大劇院:至此,電影主體部分纔開始。

電影開頭雖然是短短兩分鐘,卻把一些有關錢學森最耀眼的內容都提煉出來,而且是用一些珍貴的歷史鏡頭的剪輯組接來表現,從而爲電影主題部分的展開奠定了基調。從接受的角度而言,如此開頭,是先聲奪人、奪眼球的辦法,目的是把觀衆的胃口先吊起來。可是,這樣安排電影開頭,是不是過度地消費觀衆對電影的審美期待,給後面部分(電影主體部分)地展開增加不必要的壓力了呢?

果然,我的擔心卻變成了現實,四五分鐘後,四顧同學們,大家在交頭接耳,沒有了一開始看電影時正襟危坐、神情專注的情形!

那《錢學森》這部電影的主體部分是怎麼展開的呢?

錢學森與蔣英在劇院見面——錢學森攜妻子赴美國留學——錢學森提出回國,遭受不公正待遇——回國主持導彈研製工作——研製大型運載火箭——蒼蒼暮年,與蔣英攜手漫步在林蔭道上——病逝。

應該說電影如此展開敘述,在表現主題方面有其合理的地方。我也相信,換一個導演,可能也是這樣來安排,可是這實在不是把這部電影拍成經典電影的做法。我在想,爲什麼不把錢學森首先還原成一個普通人,再來拍呢?電影的本質是藝術作品,而非官方發佈的訃告,電影靠什麼打動觀衆?

我覺得首先是靠敘述的故事。可中國的電影恰恰不善於敘述故事,尤其是張藝謀後期的大製作基本不存在故事。幸好近期徐錚拍攝的《人在旅途之泰囧》,還能講故事。那如何讓電影有故事?如果能把電影中的主人公首先看成一個普通人,那必定有好多關於他的故事。錢學森到底是怎樣的性格?有沒有怪脾氣?有沒有不好的生活習慣?他與妻子之間有沒有一些矛盾,甚至是情感糾葛?他怎麼教育孩子?他說過過頭的話嗎?他做錯過事嗎?在他身上,有沒有一些讓人發笑的事情?我想導演們如果能這樣來考慮人物,肯定會讓電影作品滿是使觀衆沉浸其中並津津樂道的故事。

中國電影人物的類型化依然是阻礙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根本因素,因爲它代表了電影創作者對人的認識的深度和高度。對人的認識的深度和高度是衡量一個導演是否精通電影藝術的根本所在。無論是娛樂片,還是藝術片,只要想得到觀衆的喜愛,就必須在探究人性、發現人性上有自己的突破,因爲所有藝術在本質上是關於人的發現的藝術!

另外,電影若想打動觀衆,應多用一些實力派演員。因爲實力派演員靠的的是對電影人物的深層把握或者說獨特感悟來表演人物的。演好一個角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所演人物有所發現的過程,而這種發現必須首先屬於演員的,否則就會讓觀衆倒胃口。顯然,陳坤和張雨綺,尤其是張雨綺,在這方面還很不夠,只靠一張臉,幾個眼神,幾個招牌動作,是不能走入觀衆心靈深處的!

總之,錢學森世所共仰,可拍電影的把他拍成這個樣子,實在不應該!但願,學校再組織同學們看電影,選擇那些能自始至終能吸引同學們觀賞的電影。也希望中國的導演多學點東西,拍出讓更多觀衆認可的佳作。再也不要拍出像《錢學森》這樣的電影:一開始還能振奮人心,可後面大部分時間讓同學們慢慢地沒了胃口,昏昏越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