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最新關於抗日電影《八佰》精選觀後感優秀範文合集

觀後感 閱讀(9.07K)

《八佰》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一場慘烈的戰役,你看過這部紅色電影嗎?千萬不要忘記寫一篇觀後感哦,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關於抗日電影《八佰》精選觀後感優秀範文合集,快來看看吧。

最新關於抗日電影《八佰》精選觀後感優秀範文合集
《八佰》觀後感

在假期和我最好的朋友去我們那兒的電影院看了新上映的電影《八佰》。總體來說非常的震撼。讓我們的內心激動萬分。

戰爭讓我們的民族國家陷入了炮火之中,儘管這樣也並不會讓中國人退縮,反而是奮勇前進。國民黨80,80剛開始的800人,爲了抵抗日軍,他們把炸藥捆綁造捆綁到了自己的身上。跳樓去炸日本兵,用自己的身體去換來安寧,他們一個接一個,站在窗戶高處喊着他們自己的名字,那是他們唯一可以讓自己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

相反,在河的兩岸租界內,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繁華的街角,動人的音樂。一片祥和,而在河的這頭炮火連天,槍聲震震,活命的時刻,就像天上的恩賜一樣,他們對河這邊的渴望全部轉化爲了愛國奮鬥的意志。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剛進入戰場中的人們的軟弱,恐慌以及想要逃離。這些再真實不過了。人不是完人,每一個人都會有困難的一面,都有不爲人知的一面。可我更看到了他們最後的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爲了國家捨棄了自己的生命。不是苟且存活,是明知道把旗子升上去,就會招來炮轟,也要升起的決絕,他們守護的單單是一面旗子嗎?不是,是信仰,是希望。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隔岸鄉故判,願再無喧鬧。

《八佰》觀後感

最近最火的電影就是《八佰》了,這部之前因技術原因而推遲一年上映的電影,終於在今年夏天得以觀看。不得不說現在電影的硬件技術、特效技術、布場技術等等,都非常厲害了,但是,作爲歷史戰爭電影題材,內味兒還是缺了。

最近科普淞滬會戰的文章也比較多,上一篇也有所介紹,這裏就不介紹影片背景了,直接聊電影本身。至於不符合史實、沒有國旗特寫、美化國軍這些,都不討論,因爲拿史實來框限電影,不合適。

最讓人受不了的地方,就是本片在渲染和煽情方面,過了。變成了爲了煽情而煽情,爲了渲染氛圍而渲染氛圍。煽情的目的是什麼?是讓觀衆感動。爲此,片方花了大量篇幅渲染了部隊爲了保護國旗而犧牲、趙子龍白馬唱戲、部隊撤退過橋時候的慘烈等等。

但是片方沒有搞清楚,什麼樣的東西是最讓人感動的?絕對不是煽情,煽情只會讓人起雞皮疙瘩。部隊爲了保護國旗安排將士護旗,這段也是扯到爆炸,上面飛機的航炮轟擊,下面肉身當靶子,這是缺心眼的命令,這種行爲來個兩三輪,一個營的士兵就能全交代了。如此不符合常理的情節,影片花了大篇幅渲染,只是爲了感動,估計是製片人自己感動了自己,沒法感動別人,因爲又扯又假。

不用拿爲了烘托氛圍來解釋,理由很簡單:若是由長官下此命令,那麼這個長官就是不在乎自己士兵性命的混蛋;若是士兵自己熱血上頭自發衝上去保護,那麼就是這些士兵不服從軍令,部隊不服從軍令,不是小事,那也是說明長官指揮不力。當時日軍確實對中華民國國旗發動空襲,但由於防空炮火密集,同時顧忌誤傷公共租界,日軍飛機沒能摧毀中國國旗就撤退了,並無人員傷亡,說明這個情節的設置就是在犯二,況且謝晉元一向治軍嚴格,所以片方表達這些情節,是爲了損謝晉元犯二嗎?

第二個點是趙子龍騎白馬這一段,這是全片最尬的地方,也是非常讓我覺得這是全片最割裂的地方。也許片方是爲了表達趙子龍七進七出,單挑曹軍之勇猛,但是表達勇猛的方式多如牛毛,哪怕多借用日軍兇猛難纏來烘托國軍,也比穿插了京劇趙子龍效果好太多了,這一點,既尬又齣戲,又一段爲了渲染而渲染的情節。

最後吐槽的地方就是國軍最後撤退、過橋進租界的場景。影片中,士兵冒着背後和側面被瘋狂射擊的槍林彈雨,大批衝過橋樑。這麼大,八百壯士過個橋就得全軍覆沒了。這不是英勇過橋,這是腦抽夢遊,最後還來升格慢放烘托,鐵絲網的租界居民,你們不怕被對面的機槍掃中嗎?

不怕!因爲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在迎接中國軍隊!

好了,咔吧,這是一段超級無語的情節,因爲放眼全世界也沒有這麼打仗的。這情節之所以感覺扯淡,是因爲完全不符合戰爭的基礎常理,這段講述的事情,除了中國軍隊確實通過此橋撤退之外,別的都是假的,什麼慘烈過橋被瘋狂掃射,沒有,屬於原創虛構。

電影當然能創作、能虛構,但是請不要侮辱人的智商,眼看着所有機槍火力掃射橋面,還帶隊衝向橋面,什麼指揮官纔會這麼二?要是這樣找死,不如在四行倉庫戰至最後一人。請問片方,您和謝晉元有多大仇,這麼不遺餘力地黑他。

那麼什麼是讓人感動的東西?那是真實,讓人感覺真實的故事,纔是最有力量、最讓人感動的。全片最讓我感動的地方、也是我認爲全片表現力最好的地方,就是日軍準備爆破大樓的時候,88師將士陳樹生身綁手榴彈,留下給母親預留的家書之後,縱深一躍,和爆破日軍同歸於盡。這個事情在歷史上是記載於老兵回憶錄,拋開史實真僞不談,單論該情節爲什麼讓人覺得真實?因爲抗戰期間因爲此種作戰方法犧牲的中國軍人,不可勝數,所以即使是影片藝術加工而做一個移植,那也是毫無違和感的。

陳樹生犧牲片段

電影中讓觀衆所看到的真實,是應該基於真實事例的基礎上來進行藝術演繹的,而不是純虛構創造,純虛構創造的煽情,只有雞皮疙瘩。

《八佰》觀後感

還記得半年前你看的什麼影片嘛?記得大銀幕開啓的音樂聲嗎?記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淚嗎?180天后久別重逢,最難的時刻總會過去,大幕開啓,疫情後的第一電影約嘛?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爲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借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這些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便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後人稱其爲“四行孤軍”——爲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這支隊伍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要面對瘋狂涌上的日軍,大家心裏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影片最後,“八佰壯士”冒着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衝橋撤入公共租界時,我已泣不成聲,結束出來的觀衆大多帶着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捨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鬥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歷史都不應被忘記,英雄更不應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