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烈火英雄》觀後感5篇8

觀後感 閱讀(2.85W)


《烈火英雄》觀後感5篇8

《烈火英雄》觀後感

本來是衝着熱血的題材去的,看完半點熱血沒有隻有滿滿槽點。一、劇情強行煽情,拿消防員來賣慘。本來是很好的題材,現實地敘述其實才是最好,最動人的,但是劇情的各種bug,煽情還沒起來就被槽點撲了。(劇情的bug很多人都有寫到,我就不重複了)現實生活中消防員不這樣,真的!!!二、畫面運鏡恍恍蕩蕩,觀感極其不好。知道導演是想表現出場面混亂,緊張又不安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不是靠你晃鏡頭來表現的好嗎???氣氛渲染不到位全程只有無序感。三、演員問題。說實話演員的表現給我一種用力過猛的感覺。表情總是略帶猙獰,痛苦真的不止這一種表現形式。還有最震驚的是一個下級消防員,對着自己的上級全程一臉恨鐵不成鋼???現實中這樣的人就叫沒有組織紀律。四、導演問題,回來的時候實在是好奇導演是個什麼樣的人能把好好的熱血題材拍成這樣?看到他導演幾個作品,哦,明白了,原來這煽情手法還是有一貫套路的。希望下次種主旋律的電影能交給經驗豐富的導演拍。

最後我在微博刷看影評的時候一片祥和,我還以爲真的是好電影。現在看來這水分真的多,只能說這電影實在是到不了6.7這麼高的分。

《烈火英雄》觀後感二

寫在前面:哪怕你不喜歡這部影片,也一定要聽一下這部影片的主題曲《逆行者》。這首主題曲絕對能夠打五星,放在國小音樂課本里,左上角一定會寫【飽含深情地】。反正聽歌也不花錢,三分鐘也絕不會吃虧絕不會上當,我已經單曲循環了好幾天了。

——————————

週末回了趟家,陪爸媽去看了《烈火英雄》。

我父母都是軍人,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小時候出門經過門崗警衛的時候,總覺得他們特別威嚴肅穆,據說還會喊【叔叔好】;後來長大了要去市裏讀國中讀高中,再經過的時候,我媽總會說【他們也就跟你一樣大】;再後來上了大學畢了業開始工作了,竟然也到了看到他們腦子裏面想的是【他們也還是個孩子】的年紀。

我長大了,他們卻沒變,迷彩服作戰靴底下藏着的,永遠都是那個年輕無畏的靈魂。

就像電影裏的周浩、鄭志、徐小斌,還有特勤中隊那些我沒有記住名字的年輕人。如果沒有成爲消防員,他們都是享受青春的年紀,他們也有牽掛,他們也有恐懼,但在災難面前,他們都選擇了責任和擔當。

周浩真的是非常真實、非常可愛的年輕人。

(以下有劇透)

我猜周浩選擇加入消防部隊時,大概是懷着一顆英雄夢的心,沒想到一天天卻在雞毛蒜皮裏度過。

出場時在泥地裏抓豬,面對他人的冷嘲熱諷控制不住脾氣,隊長息事寧人的態度他雖然不能完全認同,但也努力剋制。

警鈴響起時候他在餵雞,扔下盆就衝了出去。上了車還在整理頭盔,雙手把着前排座位,眼睛裏有隱隱約約的興奮,把一個心懷英雄夢、渴望證明自己的年輕人刻畫得栩栩如生。

他始終把光榮放在第一位,這樣的心態使得進了火場後,他和隊長的矛盾達到最高點。隊長怕再發生戰友犧牲的憾事,下命令時畏首畏尾,但周浩認爲英勇的犧牲好過窩囊的活着。

帳篷裏這場戲是隊長和周浩這一對人物關係的轉折點。前半程的隊長是消沉的,在周浩這個年輕人的身上,他汲取着無畏的勇氣和力量,而後半程的隊長則是周浩這個年輕人的引路人。

隨着劇情的推進,隊長承擔了徒手關閥門的任務,我想周浩平時應該訓練刻苦各項考覈都優秀,才能讓隊長放心帶着他承擔這樣危險的任務,他選擇周浩作爲同伴,相信也是對周浩的一種認同吧。

烈火炎炎的罐區可以說是人間地獄,在這裏周浩終於見識了什麼是真實的火場。這是單憑勇氣無法克服的:沉重的防護服和呼吸機,能夠燒穿防護手套的高溫,還有混雜着原油、乾粉、泡沫等等的煙氣,任意一種都可以在幾分鐘之內擊垮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在堅持了幾個小時不間斷地轉動閥門之後,他忍不住在欄杆邊嘔吐,除了生理因素之外,或許也會有一點點的恐懼吧,畢竟他的人生纔剛剛開始。

隊長決定送這個年輕人離開最危險的地方,周浩還惦記着沒有完全關上的閥門,他連哄帶騙,把周浩送到了相對安全的地方。當週浩發現“被騙”的時候,他哭得涕淚橫流,短短的幾個小時的時間裏,他懂得了責任的重量,隊長的堅韌與擔當給他上了最後一課,而消防員的精神也在這一刻得到了傳遞,儘管它的代價是這麼的慘烈。我想,在今後的日子裏,周浩一定會成長爲一個最優秀最有擔當的消防員,並且把這份從他的隊長身上繼承的精神,傳遞給他的後輩,守護着一方人的安寧。

《烈火英雄》觀後感三

上到中國小,下到幼兒園。

警察,始終是小夥伴們趨之若鶩的熱門職業。

再說具體點,緝毒幹警,重案組警員,甚至是交通警。

影視作品裏英勇帥氣、懲惡鋤奸的警察叔叔,一定滿足了無數中二少年的追星需求。

雖說武警消防部已經在去年退出現役,但之前那些徵兵入伍的熱血青年們,或許從來沒想過。

自己未來會從事一項更爲危險,也更需要奉獻精神的職業——

消防員。

有關消防員的題材能被拍出來,殺姐是萬分感動的。

4個月前,我還在爲30名年輕英雄在涼山遇難的消息,心痛得眼淚直流。

但刷完《烈火英雄》,我卻感覺自己的認知,遭受了全方位的侮辱。

原因有三。

01強行鋪墊,個人英雄主義硬套

江立偉(黃教主 飾)因爲一次救火事故,被從特勤支隊調到郊區任職。

因爲害死隊友,他患上了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偶爾出勤,只能幫村頭老王去玉米地裏抓抓豬。

最近工作量下來了,江隊有時間去參加兒子的運動會,還免不了被人拿行動失敗的事,戳戳後脊樑骨。

後來港口碼頭髮生重大事故,江立偉終於有機會再赴火場。

這次他走出了陰影,甚至單槍匹馬完成了最終任務。

從江立偉的成長路徑上看,劇情編排的起承轉合那是相當完整。

可正片呈現出來,江立偉從遭遇事故,到陷入低谷,再到自我救贖。

一系列的掙扎與抉擇,始終被情節火燒屁股地趕着走。

電影還沒演幾分鐘,江立偉就身赴火海,發光發熱了。

想塑造個人英雄,江立偉和託尼·史塔克之間,至少還隔着十個冷鋒。

在人物鋪墊這塊,還有兩個角色設計的特別蹊蹺。

馬衛國(杜江 飾)因爲升職不夠快,就被父親一直瞧不起。

鄭志(張哲瀚 飾)是個老兵,卻連一些基礎訓練都完不成。

一些看似有套路,但卻看着讓人腦闊疼的鋪墊,讓片中的人物違和感橫生。

02情緒先行,救火情節漏洞百出

《烈火英雄》人物缺乏合理性,鋪墊不足,但它最不缺少的,就是情緒。

無休止的背景音樂和慢鏡頭,讓充沛的煽情意圖溢出屏幕。

災情發生時,消防員們迅速反應,全員出動。

指揮官吳晨光(侯勇 飾)還煞有介事的將救火任務,劃分爲東南西北四個戰區。

但災難進程中真正幹活的,好像只有特勤中隊一個。

瞭解到影片改編自大連新港大火事件,殺姐還特地去網上看了行動實錄的短片。

《烈火英雄》隱去了消防員給油罐降溫的關鍵步驟,將沙子水泥換成磚頭抵禦流淌火,刪掉船隻海上撲火的方案。

這些都能原諒,畢竟情緒那麼多,消防員那麼偉光正,哪有時間解釋專業內容啊。

那前線隊伍在大火面前蹲坐、匍匐,靠水和泡沫幫助降溫的細節,你都沒有功夫展示麼?

長時間的扛着水槍,在大火中不停作業的英雄們,爲啥一直都步履平穩,體力無限?

影片中的特勤中隊成員,似乎感受不到痛和熱,像是能靠大火充能的機器人。

最要命的是,救火指揮官下了幾條命令就直接下線了。

我們只能接受,這場大災難在一支小隊和江立偉的帶領下,就被順利解決了。

影片主線的情緒異常充沛,反倒是相對剋制的小夫妻支線,更能打動我。(就是楊紫和歐豪的那段)

03故作災難,亡命羣衆直接棄城

殺姐認爲,這是主創最不負責任的一點。

在災難發生後,無數民衆搶砸商店,擁堵道路,抱頭鼠竄,把地鐵站弄得像恐襲現場。

江立偉在開頭救援時,飯店老闆不告知實情,女兒被救出立即消失;養殖戶受到消防員的幫助,卻在一旁冷嘲熱諷;石油工程師向指揮部謊報火情,是擔心消防員不敢搏命。

如果影片拍出了民衆對消防官兵,從不信任到理解,最後衆志成城,也就算了。

片尾只象徵性的在路邊放了幾個人,拉兩條橫幅,連臺詞都沒有,這就完了?

難道主創們忘了,在涼山大火的事件爆出後,有多少人自發祭奠英雄,爲他們淚灑當場?

即使普通人再無知,再容易恐慌,他們也是能被感化的啊。

搞得像生化危機一樣直接棄城,這是什麼騷操作?

據我瞭解,大連新港大火中有許多社會力量,鼎力相助。

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普通老百姓也都在家裏祈禱,保佑自己生活的城市能渡過難關。

影片中沒有棄城而逃的,除了醫生病患,只有一對老夫婦。

但很可惜,他們之所以留下,其實跟消防員的背水一戰毫不相干。

《救火英雄》是片面而又反智的,它既沒有立得住的英雄,也沒呈現出真實的災難。

它所具備的,只有長篇累牘的說教,和想讓觀衆看哭的投機意圖。

而年輕消防員身上,那些本能的恐懼,真正的痛楚,以及內心深處的掙扎和抉擇,它一個都沒有。

真正的烈火英雄,並不需要《烈火英雄》。 真正的烈火英雄,不需要《烈火英雄》

《烈火英雄》觀後感四

可以說是主旋律電影,也值得看一看,專業細節問題不多說了,個人感覺破綻百出,好在整體氛圍營造良好,挺讓人熱血沸騰的,旁邊好多人都哭了,但我是隻有很興奮的感覺,我是把它當成災難片看的,個人感覺,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不夠震撼,而且有點宣揚個人英雄主義的味道。結尾好硬,滿滿主旋律的味道,這裏YY一下,我要是導演,結局應該是,救火犧牲的那就是烈士,旁白也好,表彰大會也好,說出來,人員職位得到晉升,犧牲的追封,找到全屍的帶回去,得以寬慰眷屬,遺孀遺屬得到撫卹,令亡者瞑目。本來5分的,黃曉明楊紫等尷尬演技-0.5,開頭一部分尷尬俗套劇情-0.5,結尾不近人意再-0.5,可惜沒有3.5分可以選,4分吧。

《烈火英雄》觀後感五

看完了這部電影,除了對煤氣罐和爆炸有恐懼症之外,我還對英雄得了恐懼症。

是,出了火災得有人上,但決不能是“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這裏的一切代價就是拿人命去填。

這說是一部向消防員致敬的電影,但是我看到的不合理太多了,油罐和化工品的距離就差面貼面了,這樣夷平一個市威力的火情之前居然沒有任何控制措施,全靠現場臨時安排對策嗎?

看完電影之後我的朋友都憤憤地說都是外國人不守制度導致的災難,真是如此嗎?看大連716的事故責任方到底是誰,爲什麼要在電影裏甩鍋?

江立偉被撤職我就覺得挺不能理解的了,後面他阻止東山戰隊的隊友從雲梯上到A01油罐救了他們一命,換來的是隊友瘋狂的指責“因爲你我們不是英雄了!”所以消防指揮員的使命不是以最小的代價滅火,而是讓隊員衝上去以最壯烈的姿勢犧牲?

全劇中釀成悲劇的都是負責人隱瞞火場中最重要的情報導致驚險萬分,就爲了着重凸顯消防員不是這樣畏懼生死的人!爲什麼要把消防員推上這樣的“神壇”?爲什麼要設計給技術員20萬去高危環境下關閥門的橋段?20萬買命?

還有,這種重大火情肯定不是一個人爲的失誤就能引發的,背後是無數制度的漏洞和缺陷,全片沒有看到一絲這樣對根源性問題的探討,永遠都是爆炸,淚水,奮鬥,犧牲。消防員真的從來不思考這些問題嗎?消防員家屬不會憤怒和質疑嗎?

這是一個拿消防員血肉去填補制度問題和人禍的悲劇,然後再用“英雄”和“榮譽”充當市民和家屬的精神麻醉劑。我替他們不值。

最後,大連716事件之後的9年間仍然爆炸頻頻,管理有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