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篇

觀後感 閱讀(1.82W)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篇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科學創造的魅力

《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每年的主題都不同,今年的主題爲“創造向未來”,由此也引發了我的深思。

每當我遙望繁星點點的夜空,那茫茫夜空總使我產生一種神祕感,它那深邃、遙遠和無窮無盡讓我產生無限的遐思……

在我國古代科技還不發達的時候,就有天上人間的傳說,幻想着天上有皇宮、有玉帝、有王母娘娘、有天兵天將……《西遊記》中描述的孫悟空一個跟頭騰空而起十萬八千里,翻山越嶺不在話下,這就是人們在幻想着人能夠上天,而且能在極短的時間裏飛出很遠的距離。在當時科技還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只能憑空夢想。而隨着科技的發展,夢想變成了現實——有了飛機、人造衛星、宇宙飛船,上天的目的實現了,這就是科技帶來的今天。科技在進步、人類文明在發展,這就是科技創造的未來。

科技在社會發展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總是在崎嶇的道路上,懷抱着一些微小的希望,伴隨着無數次的失敗和希望才帶來了成功的喜悅。科技使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在車子出現以前,人們遠距離運送物資或長途跋涉,都是靠人的兩條腿和肩拉背扛的。後來出現了牛車和馬車,這樣就減少了許多人力、物力。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汽車、火車。蒸汽機的發明使火車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這以後,人們大量繁重的物資運輸已是輕而易舉的了。

隨着微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正幻想着把電腦芯片植入人的大腦中。美國布朗大學最近進行了一項實驗:首先訓練3只猴子,使它們學會利用遊戲手柄控制電腦光標的技術;然後把微小的電極接入猴子的大腦皮層。確定了猴子操縱電腦光標的“想法”與其產生的腦電波之間的對應關係。當他們拿走遊戲手柄後,猴子產生的腦電波被轉化成相應的操作命令,電腦光標隨即作出響應——大腦控制電腦的實驗取得了初步成功!

到目前爲止,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遠距離通訊、微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以及生物工程的發展,都使人類對科技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能征服、改造大自然,科技能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一次次的進步讓我們感悟科學創造的魅力和重要意義。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二

科技成就美好未來

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枝。千百年來,人類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斷擴展着對神奇大自然、對奇妙的科學以及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在永不停頓的對未知領域的探究中,人類建構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經說過:“科學進步是一種悲喜交集的福音。”這是一個富有哲理的比喻。回顧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之所以能夠在一個世紀裏創造出比歷史上其他所有時期所創造的總和還多的財富,就是因爲我們的科學研究每每傳來佳音。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就擺脫不了農業社會的貧窮與落後;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就沒有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工業革命;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就沒有我們當今的電子時代和五光十色的舒適生活。然而,事物的發展都有它的兩重性,這就是所謂的“禍兮,福之福兮,禍之所伏。”

科技的發展才推動了人類的進程,是科技的發展才使人類有着這嶄新又美好的生活。縱觀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視科技的發展?回首過去,看四大發明,獨具鰲頭;觀天文曆法,爲之驚歎;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瞻圓周率值,七位小數;眺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端青花瓷器,揚名海外。科技發展是強國之路,科技發展是中華民族進步的第一動力,沒有科學,我們哪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科技,我們哪來的舒適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享受?沒有科技的進步,我們哪能吃到雜交二號?我們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們哪能住進高樓大廈?

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趕上了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充滿高科技的時代,這不光光是我們的祖先在進化時選擇了發展,選擇了進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我們今天的日子是由多少辛勤的科學家用智慧甚至生命換來的。

生活如此舒適,生活如此愜意,生活如此美妙,我們的平均壽命比古代提高了30歲,看望親友甚至不用出家門,這不都是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嗎?

人類發展高科技的時候,相對的,也帶來了對環境、生物和地球帶來重大的影響,例如:臺灣從農業社會轉變到工業社會,地球因爲人類的工業活動,大氣中廢氣增多,溫室效應和酸雨的問題日益嚴重,造成河湖中生物的死亡、建築物腐蝕和全球暖化等生態問題;另外,器官移植雖然救活了許多人,但社會卻付出極大的醫療成本,也出現許多不好的現象,像是買賣器官、克隆技術等……而未來人類該如何在科技發展和人類福祉當中取得一個平衡點,是人類現在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總之,科學是艱鉅的、誠實的勞動,它啓迪人們的智慧,培養人們的艱苦奮鬥精神和求實精神;科學是探索未來、創造未來的,它培養人們宏偉的胸襟,寬闊的眼界,探索的勇氣和創新的膽識;科學是在同謬誤做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它培養人們不畏艱險、不怕挫折、鍥而不捨,一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和捍衛真理的大無畏勇氣;科學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它同一切投把取巧、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行徑格格不入,它陶冶人們高尚的情操,培養人們的獻身精神。

科技改變歷史,知識改變命運。我們跨入了21世紀,跨入了一個充滿高科技的時代。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學改變了我們的命運。“知識就是力量”,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爲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們的科技在不斷地發展!我們的科技在不斷地進步!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三

創造向未來

在一次鼓勵創新的報告會上,有一位學者畫了四種不同的圖形,讓人們在其中選出一種與其餘三種不同的圖形。於是人們便根據自己對此不同的認識,各抒己見。這樣,一道題得出了不同答案。這件事足以給我們這樣一個啓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沒有創新,答案就會籠統單調;沒有創新,世界就不會豐富多彩;沒有創新,社會就不會發展進步。

創新是豐富生活的手段。沒有創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盞電燈還沒有誕生,我們還要在煤油燈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輩子;第一架飛機還沒有出現,人們要經過幾個月乃至幾十年的歷經艱辛,長途跋涉才能到達目的地;沒有創新,社會便不會如此現代化,人們之間的聯繫也不會如此緊密。創新對於我們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過:“美是生活,美是創新。”這一至理名言告訴我們,應該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去裝飾我們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創造,今天的我們又哪裏能拋棄創造、拋棄創新呢?創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是社會發展的源泉。

創新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動力。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在爭相創新。不創新就會落伍,不創新就會滯後。我國的現實狀況要求我們,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們的國家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創新的腳步,要使創新落實到社會每個行業、每個角落。教育要創新,改革要創新,科技要創新。我們應當大膽實踐,勇於探索,克服前邊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和挫折,向創新這個方向邁進。

我們的生活需要創新,我們的社會需要創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需要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我們要在創新中求生存、求發展。正如一位學者出的一道題會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據的答案那樣,其實答案本是豐富多彩的,若是隻能得出一種答案,那麼我們就要從主觀方面看看我們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侷限在框框裏了。因此,創新還應破除舊觀念、老框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邁出前進道路上堅實的步伐,走向新世紀。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四

過去我總是認爲長的漂亮就是美,可是看過《開學第一課》後我不在這麼認爲了,美是要發自心靈的,外表的美麗只是一個精雕的花瓶,只是用來觀賞的,而內心的纔是有意義的。

美,在我身邊。每天清晨,當我們迎着第一縷風,感受着第一縷陽光,聽着第一聲鳥啼上學時,我們會看到清潔工人忙碌的身影,體會到了奉獻之美;當我們經過公園,看到老人與貓狗共歡,我們感受到和諧之美;當我們聽說南方暴雪成災,許多人們都無法回家團圓時,來自四面八方的羣衆紛紛自發地捐款、捐衣物、食品,當車子連夜趕到災區,我們看到了災民們帶着幸福微笑的臉,此刻,我們在欣慰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愛心之美;當“嫦娥一號”載着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飛天夢,飛往月球,並傳回第一張我們自己的月球表面照片時,那震耳欲聾的掌聲告訴我們:這是夢想之美!當我們在殘奧會上看到殘疾人運動員在自強不息、努力拼搏時,我們也悟到了進取之美。

美,一直在我身邊。祖國的錦繡河山,有着氣魄之美;廣袤無垠的大海,有着雄渾之美;星月蒼穹,有着夢幻之美;有着自然之美……當我們身處於如此美景之中,遠離世俗喧囂,心底也會油然而生一種淡然之美……

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不善於觀察,如果你信心品味,會發現就在我們自己身上也存在美,那就是自信之美。美,就在我身邊;美,無處不在。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五

于丹的《莊子》心得裏有這麼一段話:有一句諺語說:山坡上開滿了鮮花,在牛羊眼中它只是飼料。這就是牛羊的生活。有的時候,我們能夠看見鮮花,但是當一個人的心被名和利那兩條船遮蔽的時候,我們能看見的世界也差不多佈滿飼料。畢竟,飼料是可以吃的,有用的;鮮花是啓迪心智的,審美的。因此,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每天看到的飼料太多,而看到的鮮花太少。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發現身邊的美。在這一年裏,我們的身邊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最美人物。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司機吳斌、最美戰士高鐵成這些最美人物和他們的故事讓我們感動。同時,我們國家也有許多振奮人心的美好事物:神九飛天、蛟龍下海、奧運健兒奮力拼搏並取得優異成績,這些美好的事物鼓勵着我們奮發向上。

在這其中,讓我最爲動容的是鄉村教師張麗莉。在她剛畢業時,她就前往山村支教,讓五星紅旗在小山村裏升起。她把知識帶給了更多的孩子。教他們繪畫、跳舞、寫字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讓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藝術之美。現在,張麗莉老師仍願意留在那裏。她用一種美的方式傳遞着美。

生活中並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寬容之美。在一個擁擠的車廂內,一位老人不小心踩到一位孕婦的腳。孕婦並沒有生氣,而是面帶笑容地給老人讓座。

助人之美。同學在班級裏爲學習上需要幫助的同學講解題目,並細心地幫助他們訂正作業。

奉獻之美。炎炎夏日,城市環衛工人大汗淋漓無怨無悔地辛勤工作着,爲城市環境衛生帶來美好。

親情之美。每天清晨,父母會爲子女準備好美味的早餐,叮囑孩子路上注意安全;每天放學,父母會在校門口翹首企盼着,回到家已經準備好豐盛的晚餐。

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細微動作,其實都是美。美就在我們身邊。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積極地去探索美、擁抱美、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