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三篇

觀後感 閱讀(5.64K)

當我們在工作學習中感受到壓力時,看電影就是一種很好的解壓方式,那關於電影辛亥革命的觀後感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三篇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1

辛亥革命,不只是一部影片,而是我們偉大的祖國第一次歷史性的鉅變——一舉推翻清朝政府、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辛亥革命的整個過程。孫中山先生甘冒隨時會被殺頭危險,創建了興中會。

孫中山先生向人們描述革命的終極目的是推翻封建專制政體,創建共和民國!“革命的目的是爲衆生謀幸福!”這句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裏,革命的目的與此,人民的希望於此,這就是革命的真正意義所在!

辛亥革命前期,列強主義者紛紛開始了瓜分中國狂潮!“東亞病夫”的兒女同母親一起忍受着千災百難!然而,無能的清政府幹着對外投降賣國,對內殘酷鎮壓人民革命的腐敗,禍國殃民!

在這黑暗時刻,“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的口號喊出來了!一撥又一撥的呼聲響徹大江南北!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終於開始了!

武昌,武漢,南京......各地紛紛積極響應,一槍又一槍的“反君主專制”打響了!各地人紛紛加入革命,參加戰鬥!逼得清政府退位,“東亞病夫”站起來了!

辛亥革命,世界人所知,世界人驚歎,世界的東方,屹立起了東方的雄獅——中華人民共和國!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2

是懷着沉重的心情看完《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的。觀後我百感交集,熱血沸騰,我想大聲吶喊……

我要大聲吶喊:吶喊一個朝代的無能,吶喊一個沉睡的巨人!

一個落沒的王朝總是平覆一個輝煌的王朝。在清朝歷史的足跡中,我找到了屬於康乾盛世的那一個,盛世滋丁,安居樂業。但畢竟康乾盛世畢竟只是曇花一現!更何況其經濟水平、軍事實力遠遠比西方的歐美國家落後呢。到了晚清,一時的盛世瞬間便成空中樓閣——1840年,英國第一次向古老封建的中國開炮,外國商人攝盡所能,大量鴉片浩浩蕩蕩破門而進。鴉片氾濫,氾濫了中國人們的心;鴉片蠱惑,蠱惑着麻木不仁的沉默者。它的一聲炮響打破了沉醉於“天國”的美夢。這只是一個王朝淪陷的開始罷,翻翻沉重的歷史吧——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甲午戰爭,八國聯軍……血寫的事實刺痛了雙眼。今天的我們不能僅僅爲外來的侵略者的無理而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而感到憤慨,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們透過歷史看清了所謂的文明人的嘴臉,當他們擦亮自己的鞋趾高氣揚時,還不知道腳底下踩碎了多少他們的“文明道理”。他們一次又一次在古弱國土上進行着一次又一次的野蠻的分贓。回觀歷史,那些歲月已過去,我們更應該撥開一切來看清自身的問題:閉關鎖國,思想落後,這都是一個民族致命的弱點。當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軍捕獲槍斃時,看看吶,圍觀的竟是一羣中國人啊!麻木的心有誰能喚?麻木的人有誰能喚!

這時,辛亥革命就在民族存亡那一刻,爆發了……

我要大聲吶喊,爲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你們是我們民族的希望!

觀看歷史,我們看到:在檀香山上,在興中會中,烈火待燃,炮火待發。各國志士,華人華僑決心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建立共和國。當武昌起義的炮火打響,黃花崗烈士林覺民正在給他的妻子寫《與妻書》……他的眼淚潛然而下,滴落化成了墨,寫不盡的纏綿悱惻,捨不得擱筆,一閣,就是永別。他沒有悲悲切切,而是大義凜然表現出一個男子漢愛國氣節。再看秋瑾被捕後,英勇不屈。1907年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六)凌晨,秋瑾被押到紹興軒亭口刑場,她目別祖國藍天,慷慨就義,年僅31歲。她以一腔熱血,終於喚醒了中華民族;還有許多許多這樣的仁人志士,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爲了探索新中國,揮灑自己的滿腔熱忱……

辛亥革命的炮火,響遍武昌城頭。連綿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終成歷史。悲哉!秋之爲氣;壯矣!瑾其可懷。寂寞黃花,碧血永悲:風雲變色,埋恨千古。青山有幸埋忠骨,有多少爲革命而付出了鮮活的生命,而他們的功績是永遠也不會被歷史的風沙所沖刷,永遠不會……我要大聲吶喊,吶喊今天這個用無數生命會換來的世界!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3

國難當頭,捨我其誰?這是我觀看大型電影記錄片《辛亥革命》最大的感觸。我們中華民族也正因爲有了這種精神,才得以不斷地走向繁榮富強!

影片從秋瑾就義開始,廣州起義的準備、過程與失敗,孫中山在美國的募捐演講,試圖回答這麼一個問題:爲什麼要革命?爲什麼一個女人、母親寧可犧牲生命要去革命?爲什麼參加廣州起義的20多歲的小夥子們要犧牲生命去革命?爲什麼海外的華僑要捐款甚至賣掉祖宅贊助革命?

因爲滿清政府已經不可能給中國人生活的尊嚴,中國要擺脫被世界歧視的命運,只有革命這一條路!——孫中山先生如是說。爲什麼?

翻開中國近代史,觸目驚心!由於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紮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佔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人民當然不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面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也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動。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理想。但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鉅的困難:擺脫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脫貧困,使中國作爲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鉅的一步。歷史上,許多人爲這一目標曾經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着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觀看辛亥革命這一斷歷史,儘管我們知道:__年的革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的侷限,但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此後發生過兩次帝制復辟的活動,但都不能成功,說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爲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這是名垂千古的功績啊!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很難想像,如果__年前,沒有那些國難當頭,捨我其誰勇士們爲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着的追尋新的希望,那麼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

從秋瑾、廣州起義烈士(實際可考人名爲89人)、武昌首義將士,以及舊體制內的同情者,清朝駐英大使的女兒唐曼柔,爲孫中山遊說西方財團停止對清廷貸款勇敢地站在舊體制及父親的對立面,最後隨父親一起自殺的女性。還有:林覺民的《與妻書》代表了年輕的革命黨人,爲什麼拋妻棄子、放棄富裕的家庭、個人的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爲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勝利,也要爲革命奉獻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國近現代歷史最感人之處,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舊體制家庭的年輕人,甘願拋棄優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獻給革命,這些人是先知先覺者,是中華民族新生的不滅的源泉,是魯迅所說的捨生取義的仁人志士!

同學們,今天,不應忘記這些民族的脊樑。也不應容許那些將自己的家庭、個人幸福奉爲最高人生標準的人對革命者進行肆意及陰險的誹謗。我們的國家也不夠強大,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我們國內、國外不斷地製造事端,挑起民族危機、國家危機,我們又怎能掉以輕心?

古人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裏的人們,怎能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裏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

天下興亡,捨我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