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辛亥革命》觀後感範文五篇

觀後感 閱讀(2.76W)
辛亥革命衝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籠。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文化,君臣關係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那《辛亥革命》的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觀後感範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辛亥革命》觀後感範文五篇

《辛亥革命》觀後感1
  
  隨着時光的流逝,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讓我們把思緒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們耳邊彷彿又響起那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聲,一副英雄的面孔彷彿又出現在我們的腦海裏,是他們爲真理與民主自由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行動,纔有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們是革命的先驅,我們應該永遠緬懷他們。
  
  百年前的神州大地正處於清王朝的統治晚期,在風雨飄搖的封建統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進的文化與思想的青年,爲了中華民族的自由與民主,悄然成立了一個個革命的團體。這些團體成爲了革命的火種,成了日後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0世紀初,武漢地區民族資本主義有了較快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由於各種近代學堂的設立,湖北出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羣,他們成爲革命的骨幹。其次,武漢是帝國主義侵略較早的地區,帝國主義的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壓榨,使這裏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斷高漲,爲武昌起義奠定了羣衆基礎。第三,革命黨人在武漢地區進行了較長期的起義準備。文學社、共進會深入湖北新軍,做了大量宣傳與組織工作。這樣,武漢成了辛亥革命的搖籃。
  
  雖然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但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先烈們的革命事蹟。是他們爲革命獻身,纔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
  
《辛亥革命》觀後感2
  
  梭於鏡頭之間,願用拙筆一支,記錄豪情滿懷的慷慨赴死,記錄大義凜然的奮不顧身,記錄用生命譜寫下的絢爛……當無邊的黑暗蠶食着中原大地,當腐敗的統治奴役着華夏兒女,當列強的陰謀瀰漫在談笑之間,當疾苦的人民沉睡在麻木之中,有一羣人,截然相反,他們高舉革命的大旗,手擎希望的火把,投身革命,奮不顧身,以自身綻放絢麗,亦是甘之如飴。
  
  秋 瑾:淡然赴死,高潔如白蓮
  
  青石板上伴隨着鐵鏈劃過刺耳的咣噹聲,一位婦人手銬木枷,腳綁鐵鏈,卻毫無懼色,就如同出於淤泥之上的白蓮一般,一路平靜,一路淡然……"我此番赴死,是爲革命,中國婦女還沒爲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秋瑾始……"明明是壯志凌雲的話語,明明是慷慨激昂的蔑視,但她,只是平靜的敘說,淡然到讓人心疼。是啊,即使是沉重的木枷依舊困不住自由的靈魂,哪怕是堅固的腳鐐依然鎖不住革新的腳步。
  
  心裏,許是放不下天真可愛的孩子,心裏,許是放不下眷意濃濃的親情……面對滿官的指責,她置個人情思於度外,系國家未來於心中:"我的死是爲所有的孩子!"寧靜溫和而令衆人無言以駁。
  
  秋瑾身處麻木的社會,遭衆人不解,但她依舊堅持自我,起義失敗了,但革命的精神,鼓舞了民族的奮鬥不息。青石板上高潔淡雅如白蓮一般的人消亡了,但她的倩影,永駐在所有人的心中……林覺民:白衣飄袂,傲然如白梅他,僅僅一襲白衣就足以構成殘酷戰爭中最美的一道風景,臉上革命的驕傲足以讓末路之人看不到生還的退路,甚至望而生畏。俠肝義膽,鐵骨錚錚,利落的裝槍上膛,迅捷的瞄準射擊,一舉一動,凌厲中飽含詩意,白衣上點點血色漫延而開,踉蹌的身影凝聚了毫不屈服的意志……這不是翩翩公子的白衣,這不是文人墨客的白衣,這是獨屬於林覺民的白衣,白衣之下,隱藏的是堅韌不拔的革命之志;白衣之下,跳動的是義薄雲天的赤血丹心;白衣之下,燃燒的是奔流不息的民族血脈。
  
  面冠似玉,肝膽如鐵,心地赤誠如朝陽。即使沉屍於水下,嘴角依舊有淺淺的笑意,此情此景,悽美如畫,可不難讀出其中的深韻。也正是這個人,讓我心疼,卻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革命,看到了他所作的努力,相信了他所相信的一切。
  
  一個俠骨柔情的男人,用年輕而熱血的生命換取了畢生的信仰,卻留下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自古情義難兩全!
  
  他們,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綻放出革命的芳華……他們用身軀支撐起黎明前的曙光,他們用生命鋪築出推翻清廷的大道,他們用熱血喚醒了麻木不仁的人民,他們用信念維護了泱泱大國的不屈。他們的生命之花,開得無比悽美,無比震撼。
  
  我深信,革命的先驅,那年輕的生命,那不屈的靈魂,便是《辛亥革命》中最動人的鏡頭。
  
《辛亥革命》觀後感3
  
  觀看完辛亥革命後,給我感觸很深,這部電影完美的展現了名族偉大的革命精神,那種不畏犧牲,永不言棄,鍥而不捨的精神,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電影開頭,秋瑾在犧牲前說:“我此番赴死是爲革命”這番話,立刻感動了大家。在看到廣州起義的激烈戰爭場面時,同學們個個聚精會神,但最終起義失敗了,七十二烈士希爾安黃花崗,同學們也都很神情凝重。
  
  起義失敗了,林覺民和其他的愛國人士被捕了。他們藏着沉重的枷鎖,最後一個個的都被拋到了海中永遠的沉睡了。他們的死,死得悲壯,死得無憾,死的悽美。
  
  電影中還有一句臺詞讓我記憶深刻:你給我的這隻懷錶,能擋住子彈,卻擋不住炮彈啊!這表明了中國人民團結的心和抗戰的意志。
  
  在革命成功中有一位相當重量級的人物------孫中山。經過談判,孫中山被推選爲首任大總統。孫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凱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讓位,由逼退請讓位的人,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最終,孫中山如約退位。
  
  辛亥革命最終成功了,這是多少熱血男兒用青春和生命換來的。是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開創了亞洲第一個共和體制,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觀後感4
  
  今天,我們五年級觀看了電影《辛亥革命》,我看了後心裏久久難以釋懷。
  
  我們中國有着五千年的歷史,回顧百年前爲我們現在幸福生活而奮鬥的人,他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鬥與勇敢的犧牲。
  
  開頭處,秋琺瑾就義前說:“我此赴死,是爲了革命。”這一番話,爲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礎。
  
  廣州起義,戰鬥激烈,起義失敗。七十二位烈士血染黃花崗。我的心緊張極了。這時,在海外的孫文遊說募捐,讓海外華僑同胞們爲起義的成功而募捐。
  
  武昌隨即起義,在這場戰鬥中,戰士們個個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勝利,但陣亡了四千多人······
  
  孫文在海外阻撓了清王朝向四國銀行借款計劃,使清王朝更無能。孫文是從一位默默無聞爲人民服務的醫生,到迅速成長爲革命領袖,因爲他的無私,對人的守信。所以有着許多人寧願追隨他,也不願受清王朝的賄賂。
  
  當孫文當上臨時大總統時,卻表示誰能推翻清王朝,他就讓位。看出他的無私,不光爲自己着想。最後讓位於袁世凱,看出他的守信,但這不能使中國富強。
  
  辛亥革命雖然沒有改變我們國家,但是,有了辛亥革命,就等於掃除了兩千年的封建制度,爲我們後面的革命打下了基礎,爲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辛亥革命有着一定的意義,是它推翻了清王朝,是它翻開了我們中國嶄新的一頁!
  
《辛亥革命》觀後感5
  
  辛亥革命__年之際,這部電影《辛亥革命》終於以影像史記替觀衆梳理清晰了關於辛亥革命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即1911年到1912年舊曆辛亥年間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黨人先與清廷、後與北洋袁世凱完整的鬥爭經過。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影片的第一段落有壯烈的出場,他留下的那篇着名的《與妻書》__年來一直被廣爲傳誦,我曾有幸見過這位福建青年的手書,筆跡神采飛揚之至。然而內容確實讓人不禁潸然淚下,與妻"吾至愛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矛盾複雜的感情,對妻子的深情、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祖國的責任忍受着悲傷,忍受着無限的不捨,與愛妻永別,獻身於爲天下人謀永福的革命事業。其愛情之偉大,其革命情操之高尚,可歌可泣!如此優美的散文家書,情韻濃厚,富澤,怎能令人不愴然涕下!
  
  正如孫中山所說,參加黃花崗起義的盡是才華橫溢的中國少年英雄;電影至最後也落在林覺民夫人陳意映和孩子身上,父輩們流血犧牲只爲換得下一代人能夠過上自由陽光的新生活,這是電影作品裏少有的能將大時代、大事件歸一爲小家庭、小悲歡的一部,也是意圖用百年前的這宗大事件感化當代人的一種努力。
  
  爲了一切的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爲了孩子。
  
  整部電影的起首,鑑湖女俠秋瑾毅然赴死的過程已經彰顯創作者的意圖,即想用樸實的生活道理概括那個紛繁複雜瞬息萬變的革命歷程。
  
  "這兩個孩子就要失去母親!"
  
  "我的死是爲所有的孩子。"
  
  她昂起頭,堅決地拒絕官吏的最後通牒,毅然決然走向刑場。沉重的枷鎖根本無力使她低頭,握緊的雙手決不會再向惡勢力鬆拳,黑壓壓的腳鏈拖在泥濘的石板路上,步伐含恨,卻是義無返顧的。囚鏈一環扣一環,扣得越緊,封建社會的愚昧愈發顯得深不可測。
  
  兩邊站着的老百姓表情個個太過木訥,正如魯迅那篇《藥》裏夏瑜形象的一般。
  
  "革命是爲給天下人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溫和寧靜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爲何物。"捧着與兩個兒子的合照,流下兩行清淚不染灰塵。張口深深嘆息,這是母親對你們最後的鐘愛。死,並非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在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
  
  風,吹入你的夢;你,夜裏追着風。這目光熟悉又陌生,無懼、無畏,亦無悔。
  
  欣喜的是,放眼如今,百姓不再如此木訥!中國人民正團結一心,腳踏實地的走在復興的征途上。世界看得見我們的努力!
  
  我,是幸福的當代學子,不愁吃穿用度,不愁沒書念,不愁沒有發展的前途。每當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地迎風飄揚。我知道,革命前輩們,正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平靜祥和的藍天上愛撫的凝望着我們。我們,必將不辜負戰士們的流血犧牲,不辜負父母用勞動汗水的養育,不辜負共產黨正確的領導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