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穹頂之下》觀後感:關注霧霾

觀後感 閱讀(3.15W)

職業訓練和母親本能都讓柴靜覺得應該回答這些問題: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麼辦?因此,柴靜開始了這個調查。一年中,她現場調研、查閱文獻和拜訪專家,拍攝而成了紀錄片《穹頂之下》。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提供的《穹頂之下》觀後感範文,希望你喜歡。

《穹頂之下》觀後感:關注霧霾

《穹頂之下》觀後感1:

“拒絕霧霾,還我一片藍天”這應該是我們共同的心聲。昨天我看了央視記者柴靜的公益片——《穹頂之下》深有感觸。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揭開了霧霾是什麼?它是從哪來的?我們應該怎麼辦?霧霾是飄浮在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它被吸入人體的呼吸道後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來之於我國當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問題——“消耗量大”、“質量低劣”、“缺少清潔”、“排放失控”。北方的許多鋼鐵廠,大量用的劣質煤不經過清潔,以至黑色濃煙從煙囟排到半空,使我們看不到了藍天。城市裏,每天這麼多輛汽車,也會排放出許多PM2.5。但同樣日本的東京和我們的北京都汽車這麼多,但他們的城市爲什麼這麼幹淨呢?原因是我們很多車用的油品達不到國四標準,而且很多汽車的排放都達不到要求,這也關係到我們國家在體制上出現的種種問題。

而作爲我們現在能做到的是什麼呢?我們應該少開車,叫大人少抽菸,出門騎車、坐公交,還有一點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煙花,今年過年煙花爆竹聲雖然少了,但我想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霧霾,我們一定會重新看到藍天和星星的。

《穹頂之下》觀後感2:

完整的看完穹頂之下,心情複雜,甚至可以用毛骨悚然來形容。震驚於柴靜能交出這樣一份作品,不簡單。作爲普通人,我們其實是生活在一個對諮訊難辯真假的時代。平心而論,這篇報告所敘說的數據和實例,如此坦白和赤裸裸,是能讓我信服的。

世界性難題這麼多,柴靜偏偏選了這個治理污染的課題,除了受到女兒病因的啓發,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這個課題是有解決方案的,並不像醫學難題那樣需要前沿科技來突破。當每一個普通個體認識到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意識到一絲微小的力量也可以是有用的,那麼,它就有被改善被改變的可能。

儘管如此,爲何普通大衆仍不願付出這微小的力量?因爲我們覺得,這樣的努力根本就是杯水車薪。事件的核心不是這麼簡單。如果政府的改變,政策的改變可以做到更有效更務實更專業更有決心,那麼問題就能得到更高效的解決。所謂的新聞調查之所以被大衆信服,原因就是它能深入挖掘到事件的最初和核心從而理清來龍去脈。但當結果出現,我們發現這一切原來都還是政策引導下的結果,很多悲劇的發生是長期惰政甚至瀆職造成的,我們心底就會涌出無限的失望,這股失望之氣會毀掉很多正能量!看似單純的治理污染的課題,其實不可避免的牽扯到能源問題和腐敗問題。當今世界能源有多重要,想想中東戰爭,冠冕堂皇的藉口背後搶的是什麼?想想被拿下的中國貪官裏有多少是能源系出身。大家就該明白了。

看到後半部分,英國能源大臣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你知道嗎?負責整個倫敦電力分配的,是一家中國公司!這足以證明中國科技是有實力的,只是在國內受限於體制,英雄無用武之地!這又讓我聯想到衆多知名企業,賺着中國百姓的錢跑到納斯達克去上市,玩轉資本市場並讓美國人分享紅利,箇中道理異曲同工啊!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體制改革之路很難走,這塊硬骨頭不從根上一刀刀把肉剔下來,任何理想都只是幻想。

寫這些文字之前,我特地去刷了一下很久都沒刷的微信,想看看朋友們對此事的評論。結果是什麼?大家好像反而更關心柴靜本人,她爲何在美國生孩子?她孩子的先天缺陷是否與其私生活不正常有關?呵呵,有一絲失望。比知道真相更可怕的是什麼?是漠視真相!

大家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保護環境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已……

《穹頂之下》觀後感3:

柴靜,一位曾經當選中國記者風雲人物、央視十佳主持人的美女記者,一位思想銳利、口齒伶俐、目光犀利的“女漢子”,在20xx年低調辭職沉寂一年後,又風塵僕僕地站上了演講臺,向現場觀衆彙報她一年來所做的事情:調查大氣污染尤其是霧霾氾濫的真相。她也因此一夜爆紅,瞬間成爲無數網友和無數“哥”心中最耀眼的女神。

就在兩會籌備之際,柴靜將她的調研資料都提交給了全國人大,引起了有關部門和專家的高度關注。也就在20xx年初的臘八節,她站在了星光影視園的演講臺上,面向觀衆和攝像機背後的大衆,心情起伏地講述着霧霾是什麼、它從哪裏來、我們怎麼辦?不需要任何講稿,那些想要說的話,已經在她心底憋了太久。2月28日,柴靜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上線僅一天,就被播放了近億次,片中,一次次的採訪、一組組的對比、一個個的案例、一串串的數字,令聽衆們不禁陷入深思。與人們休慼相關的大事讓觀衆心有慼慼,“同呼吸,共命運”在這樣的背景下,已不是冠冕堂皇的口號,而是實在緊迫的問題。

拜訪國內外多家研究大氣污染的權威部門和學術機構,調研污染空氣的企業、事主及其背後的執法困境,柴靜用了數百個數據、幾十張圖表,爲我們撥開霧霾背後的層層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對低質、前端缺少清潔、末端排放缺乏控制,而這些問題的監管執法又很難落實。沒有嚴懲不貸的手段,就難有改進和創新,就會讓金山銀山和礦山毀掉青山綠水和藍天。爲此,她呼喊,她奔走,她在擔當曾爲新聞媒體人的社會責任。關心每個人健康,帶給每個人希望,這不是女神是什麼?

當然,個人調研畢竟並不專業,難以概全,角度和辨析也可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一些內在的關聯性還不直接,一些系統的解決方案亦有待商榷,但它至少起到了啓蒙引導的科普作用,讓人們對霧霾、空氣乃至水源清潔等諸多令人怵目驚心的環保問題倍加關注。有關注就會有監督,有呼籲便能有進步,而認識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往往能決定至少是影響解決問題的速度。我們衷心期待着互聯網的公民行動精神,能夠儘早盡多地從線上走到線下,能夠從一人一事一時一地的一言一行做出改變。

據柴靜自述,促使她展開霧霾調查的原因是她的女兒沒出世便患有腫瘤,從一出生就接受手術,因此她決定辭職,打算用相當一段時間照顧孩子,並幫助更多的孩子尋找霧霾的真相。柴靜這種因爲心底有愛惜而去做什麼的初衷的確讓人感動,不過,我們不禁思索這樣的調查報告的撰寫者爲什麼是柴靜?我們更加希望下一次這樣的報告不再是公益性質的個人調查,不再是柴靜和霧霾的私人恩怨。柴靜的聲音,打開了一個黑匣子,應該讓更多的民衆“看見”,也需要讓更多的高層聽見,正如人民網在官方微博中所言:“穹頂之下別讓柴靜太孤單”。

新的《大氣防治法》正在醞釀,環保部門和環保組織的權力將被加強,也許能就此長出“銅牙鐵齒”。然而,我們不應就此靜默等待,而應立即採取行動,因爲,每一天我們都在呼吸,每一天我們都被傷害,我們又豈能等待?作爲個體,我們能做的或許不多,但縱觀歷史,許多深刻的重大改革往往萌發於每個微乎其微的努力匯聚起來的力量。公衆監督的力量是絕對不能低估的,因爲它無處不在,特別是在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網絡覆蓋如此廣泛的今天,羣衆的眼睛更加雪亮,民意的渠道更加暢通,我們豈能懶於作爲?

從公權力部門抓起,落實各項法規,重拳懲治不作爲的部門、鑽空子的企業、無視法的個人;從身邊改起,與有污染的企業、有揚塵的工地、冒黑煙的車輛、排油煙的飯店作堅決的鬥爭;從自己做起,少燒煤爐子、少開私家車、少買排碳量大的企業產品……包括這次她拿出自己前年出書賺來的百萬稿費拍攝和製作了這部讓人震撼的紀錄片,以及由此引發人們對環境保護、綠色發展、能源體制改革話題的升級式討論,也是一個喚醒人們麻木神經的實實在在的行動。若是人人都這麼毅然決然地捍衛我們這顆藍色星球的環境,人類的健康纔有真正持久的保障。

“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諉,我要站出來做一點什麼。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柴靜的呼喚讓人怦然心動。從自傳性作品《看見》到空氣污染深度調查《穹頂之下》,我們驀然發現退隱一年的柴靜能夠再次走紅是必然的,因爲當她把關注的目光從自己身上放大到整個星球時,她就已經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