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時代楷模張桂梅觀後感8篇

觀後感 閱讀(1.36W)

隨着觀後感的廣泛使用,人們一定都掌握了其寫作技巧,大家在寫觀後感的時候,需要聯繫我們的現實生活,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時代楷模張桂梅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時代楷模張桂梅觀後感8篇

時代楷模張桂梅觀後感篇1

每到假期,張桂梅帶着麪包、礦泉水,坐車去山裏家訪。12年來,張桂梅的家訪路長達12萬公里,最遠時要坐10個小時車。

第一屆學生家訪時,張桂梅走一家哭一家。有的人家裏連衣服都買不起,寒冬裏穿着一件單薄的外衣,除了物質貧窮,人的精神狀態也糟糕,男人提着一個大袋懶洋洋閒坐,女人穿得髒兮兮,目光呆滯地看着人。

有的村子一個大學生也沒出過,有女孩考到女高後,村裏開始陸續有高中生。

每次去家訪,張桂梅盡力幫助解決問題。誰家種的水果賣不出去,她發動老師一起購買;

看到很窮的人家,她把自己穿的外套、隨身帶的錢留下;

有個人家只有兩個姑娘,被人欺負,土地被侵佔,張桂梅幫她們打官司,“吃虧我纔不幹呢。”

有個女孩全市統考中數學只考6分,張桂梅去女孩家家訪,希望女孩的父母讓她轉學或讀職高。到那一看,整個山頭僅剩女孩一家板房,女孩的爸爸殘疾,獨自一人操勞的媽媽將搬離大山的心願寄託在女兒身上。

家訪結束,張桂梅給這家人辦了貸款。她把女孩叫到跟前,“家庭這樣,你說咱們怎麼辦?”最後女孩考上了大學。

對家庭關係不和的,張桂梅會想辦法調解。有個女孩四五年沒有跟父親說話,一次唱歌大合唱,張桂梅把父親從山裏接出來,讓女孩站在父親身後唱《我的`老父親》,父親聽着聽着哭了起來,父女關係改善不少。對不懂事的女孩,張桂梅會直接讓女孩對着母親跪下。

張桂梅像一個大家長。宿舍樓2層以上的門長年開着,張桂梅隨時進屋查找學生是否帶手機,看到學生日記也翻。有一次,張桂梅翻到一個女孩給一個男生寫的情書,她把女孩叫到面前,讓她停止談戀愛。女孩很生氣,說她翻日記違法。

“這是我的地方。”張桂梅說。

去年,張桂梅翻到一個學生寫給自己的一封信,一看內容,女孩要自殺。信裏說,父母常年酗酒,活着沒有意義。張桂梅害怕了,她去女孩家裏訪問,發現女孩父母醉得不省人事,等了3小時,父母清醒了,張桂梅將信的內容念給他們聽,讓他們寫下再也不喝酒的保證書。不過保證書是寫了,可這個父親不喝白酒,改喝啤酒了。

張桂梅的眼睛像鷹一樣盯着女孩們。她看到有個學生3年穿一件外套,給她生活費,讓班主任格外關照。爲了省錢給哥哥看病,一個學生經常不吃晚飯,獨自留在教室唱歌。張桂梅發現後很心疼,告訴她好好吃飯纔能有力氣學習,考出去才能改變自己的家庭。

那時,周雲麗喜歡和一個家境稍好的女生來往,週日休息時間也會約着出去玩。張桂梅看到後,把她叫到辦公室,說家裏沒錢沒勢,應該投入更多時間學習。周雲麗不服氣頂了一句,張桂梅氣得用手裏的諾基亞手機砸她,罵人聲整層樓都能聽見。兩個班主任聞聲過來勸,周雲麗的姐姐也來了。張桂梅看出來姐姐心疼妹妹,“如果我真把她打着了,姐姐肯定上來捶我。”

多年後,周雲麗才懂得校長當時的一番苦心。讀大一時,她回校看望張桂梅,抱着校長開玩笑,“你再打我一頓。”從雲南師範大學畢業後,周雲麗回到華坪女高,成爲一名數學教師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懷着心繫羣衆、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發揚銳意改革、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時代楷模張桂梅觀後感篇2

電影《白晝流星》裏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在遇到扶貧幹部李叔的時候,人生開始發生變化。兄弟倆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着陸的歷史瞬間,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

“要是有一天,人們能在白晝裏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時候,這片窮土纔會被改”,其實對於兄弟倆的人生,李叔纔是那顆改變命運的白晝流星,他在祖國北方邊疆點燃了希望之光,讓兄弟倆的人生髮生了改變。

在祖國西南的美麗古城麗江,我們也同樣看到了白晝流星的閃亮。她叫張桂梅,一個從祖國東北來到西南的普通教師,她憑一己之力撐起了一所學校,也撐起了無數失學女孩的希望。人們說:“有她,就有光。”

是啊,她就是白晝流星,她的光芒照亮白晝與黑夜,她已然成爲傳奇。

因爲被照亮,所以選擇照亮人

張桂梅老師的人生充滿坎坷,從小家庭子女多、生活並不富裕,在人生最幸福的時刻痛失相濡以沫的丈夫,後來張老師又不幸得了癌症。命運彷彿一直在捉弄着她,讓她遭受如此多的不公,但是“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張老師患病後,她不願給學校增加負擔就忍痛瞞着。但是她被病痛折磨得痛苦至極,走路艱難甚至難以起身,最後只能告訴學校。學生知道張老師生病後,爲她上山採摘野核桃,家長們也採摘靈芝磨成粉爲她補身體。這些小小的善意舉動,全部銘記在她的心中。

雲南華坪縣婦聯也發動全縣爲她捐款,那些零零散散的毛毛錢也許就是農家攢了許久的收入,也許是進城來回的路費,也許是孩子的新衣,也許是全家一個月的口糧。正是這一點一滴的善心,救活了張桂梅,也讓她決心燃盡此生,照亮前方的道路。

張桂梅說,“我對自己說,活着吧,好好活下去,這座小城對我有恩,活着還可以還還人情債。”所以她以近乎瘋狂的方式,透支着自己孱弱的生命,把往後餘生奉獻給教育事業,只爲給那些被忽視的生命提供更多的機會。

白晝裏的流星,不被定義的人生

這個世界對女孩充滿了所謂定義,譬如“女怕嫁錯郎”,譬如“女孩是潑出去的水”,譬如“女孩就是賠錢貨”。當女孩的人生被定義,選擇就成了錯誤的事情。女孩難道就該隨便嫁個人嗎,女孩就只該哺育後代嗎,女孩就不配受教育了嗎?

當一個女孩十三四歲就嫁了人,那她的人生也就困在大山之中;當一個女孩上完國中就輟學,那她就只能圍着自己的丈夫和小小的竈臺。這大多是悲劇的開始與重複,很多女孩因爲過早失學,只能從事最繁重的體力勞動,甚至對同性充滿歧視,等自己有了女寶寶,有的還會遺棄。

在張桂梅的心中,女孩的人生不該是這樣的,女孩應當和男孩一樣,能夠走出大山去見識世界,去了解生命的可能性。她們也可以和男孩一樣,擁有同樣的機會,從事喜歡的職業,享受生育的權利。這也是她辦免費女子高中的初心,讓每一個女孩能成爲主宰自己命運的白晝流星。

所謂貧困,更多時候並非物質資源的匱乏,而是知識的缺少和理性不足。背後的根本還是缺少了教育。當女孩失去教育的機會,那麼貧困就會一代代陷入惡性循環,而張桂梅憑着百折不回的信念打破了循環,她讓一個個渴望知識的眼睛放出光亮,讓她們成爲大山開出的最美花朵。

奇蹟恰如白晝裏的流星,而她正是那顆劃破蒼穹的閃耀明星。

後來遇見她,陪我春秋冬夏

遇到張桂梅的孩子們無疑是幸運的,她是136個孤兒的“事實媽媽”,她把1600多名山區貧困女生免費送入了大學。是她陪伴孩子們,走過一個個春秋冬夏,讓這個世界充滿色彩與美好。

如果讓這些孩子寫一個和張老師的故事,那無疑這些故事會長到沒有盡頭,這些故事充滿了坎坷與磨難,但也有無數的幸福與榮耀,而對於孩子們自身的影響與改變卻是無窮無盡的。

在她們的故事裏,她是不顧自身健康、四處奔波的媽媽。她時常顫顫巍巍、時常氣喘吁吁,她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她依然堅持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將自己工資、所獲獎金和社會捐助診療費等100多萬元,全都給了學校、給了福利院,給了無數貧困的女孩子。她自己卻只穿着破洞的牛仔褲,坐着最廉價的摩的,她只願讓孩子們更好。

在她們的故事裏,她是剝奪她們玩耍時間的“周扒皮”,從5點30分起牀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中午只有40分鐘的午休時間,吃飯、洗碗的時間限定在15分鐘。即便在大學聯考大省河南,這都是嚴苛至極的時間。而她想的是學生基礎差、學校條件差,那隻能用時間來拼。所以哪怕學生和社會多有怨言,但是她仍然堅持,因爲她知道最終的成績是會說話的。

在她們的故事裏,她是永遠向前、從不滿意的老師。今年華坪女高有159人蔘加大學聯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線以上70人。理科最高651分,文科最高619分。這樣的成績連某些省會城市的高中都愧嘆不如,但她卻不滿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她想讓自己的孩子們去到更遠的地方、考上更好的大學。她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

這部故事書很長很厚,張桂梅還在用生命書寫,她也願陪着更多的孩子走過春秋冬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爲治本之計,確保貧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具備就業創業能力,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張桂梅正是沿着教育扶貧這條路,播撒着希望的種子,讓這些希望的種子落地發芽,開出最美的花朵。感謝這朵劃破蒼穹的白晝流星,讓我們一次次見證着紅土地上的奇蹟!

時代楷模張桂梅觀後感篇3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之後,我爲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爲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上而敬佩。

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於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

作爲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爲學、爲人、爲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爲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爲人師表,爲教書育人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治學嚴謹,爲追求學術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她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爲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積極樂觀的精神。

時代楷模張桂梅觀後感篇4

那是大約20年前的一天。山路邊坐着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手裏拿着鐮刀,身邊放着一個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頭。張桂梅看見了,走過去問她:“你怎麼了?”女孩回答:“我想讀書,但是家裏沒錢,給我訂婚了,收了彩禮要讓我嫁人。”張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試着勸返,說:“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管了。”可即使這樣,女孩的母親仍堅決不同意孩子回校讀書,甚至以死相逼。張桂梅無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來。

怎麼樣才能救救這樣的女孩子呢?這個難題久久縈繞在張桂梅心頭。

當時的張桂梅,已經是華坪縣出了名的“好老師”,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是數十名孤兒的“媽媽”。

當老師,張桂梅發現“女學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她們不讀書的理由多種多樣:爲了給弟弟交學費,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學回家幹農活或外出打工;因爲收了彩禮,十幾歲的小姑娘也要準備嫁人了。當“媽媽”後,張桂梅又瞭解到兒童之家孩子們的身世,他們的母親有的因殺死家暴的丈夫而獲刑,有的因落後錯誤的分娩觀念而死亡,留下孤苦無助的孩子。

“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裏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爲孤兒。”一個現在看來依然有些“瘋狂”的想法在張桂梅心中越來越清晰:“我想爲這些大山裏的女孩建一所免費的高中!”

爲了這個“瘋狂”的夢想,她開始四處奔走籌款,風吹雨淋,被冷落,被唾罵,卻只籌得一兩萬元。直到20xx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參會期間,一篇題爲《“我有一個夢想”》的採訪報道讓更多人理解了張桂梅的女高夢。

20xx年,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生100人。她們大都來自山區,多數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還有一些孤兒殘疾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父母殘疾的學生和下崗職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華坪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三年後,她們中有96人堅持到最後參加大學聯考,全部考上了大學。自20xx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學校綜合排名連續10年位列麗江市一區四縣榜首。

時代楷模張桂梅觀後感篇5

不久前,雲南省委宣傳部舉行“雲嶺楷模”專場發佈會,授予張桂梅同志“雲嶺楷模”稱號,號召廣大幹部羣衆特別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學習。這讓紮根麗江市華坪縣的63歲女校長、黨員張桂梅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這位人民教師讓1645名山區姑娘走進大學,引領她們改變人生的命運,用信仰與奮鬥,書寫了“初心”深山“耀”,“雲嶺”紅梅“開”的感人事蹟。

“雲嶺”開“紅梅”,她把理想信念作爲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雲嶺楷模”張桂梅憑着共產黨人的信念與忠誠,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走進大學。更令人感動的是,她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敬業奉獻,長期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在與時間賽跑和病魔的抗爭中,以實際行動兌現“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尤其爲解決貧困山區女孩教育問題,克服種種困難,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爲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爲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踐行了共產黨人的擔當與奉獻。

以奮鬥踐信仰,她把奉獻譜寫爲“初心”的讚歌,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在貧困山區,託舉起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艱苦的條件,簡陋的學校讓很多教師打起了退堂鼓,17名教師中就有9名提出辭職,只剩下8個老師。學校教學工作近乎癱瘓,原本心灰意冷的張桂梅忽然發現剩下的8個人裏有6名黨員。這讓張桂梅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堅信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陣地,於是她帶領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以信仰之力凝聚起奮鬥的動力,以黨員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踐行至誠報國的崇高信念,通過以德施教、無私奉獻,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最終展現了奮鬥的最美姿態。

雲嶺梅香依舊,她爲黨育人、爲國育才,更讓共產黨人的精神代代相傳。“育才造士,爲國之本。”培養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這是一個根本性原則問題。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憑着共產黨人的信念和忠誠,張桂梅用堅定的信仰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使命,用深沉的愛詮釋了一位人民教師的本色,用無私的奉獻詮釋了一位追夢人的擔當。我們要學習張桂梅同志精神,就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揚奮鬥精神,強化使命擔當,讓共產黨人的精神代代相傳,同時要以只爭朝夕,銳意進取,保持好奮鬥者的姿態,從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好自己的力量。

時代楷模張桂梅觀後感篇6

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作爲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爲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羣衆,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爲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爲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爲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爲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爲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爲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媽”、“張媽媽”。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時代楷模張桂梅觀後感篇7

張桂梅同志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當地羣衆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爲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張桂梅同志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是教育脫貧攻堅中涌現出的先進教師典型;是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使命,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的先進典型代表。我們要學習張桂梅同志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學習她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學習她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要大力弘揚她矢志不渝跟黨走、癡心執着爲教育、無私無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

學校要以黨建引領,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和教育教學緊密結合,與身邊愛崗敬業的先進典型、全國優秀模範教師代表、教師節表彰的先進教師代表相結合,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把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讓自己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教育有方。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爲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時代楷模張桂梅觀後感篇8

“我從心底敬佩您這樣的人……您爲這些女孩子們在荊棘重重的道路上開出了一片天,督促她們走向了更高、更遠的地方。您選擇將自己的愛給了山區的女孩們,讓她們看到了更爲廣闊、美麗的風景。”12月5日,南航乘務員朱靜怡給飛機上偶遇的一位乘客寫了封信。

這位乘客正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

陳法羽一輩子也忘不了在華坪女子高中入學時那張貼在牀邊、寫着自己名字的小紙條。她是女高的第二屆畢業生,如今是麗江市永勝縣一名民警。

20xx年,陳法羽國中畢業,會考沒達到高中錄取線。父親對她說:“自費讀高中咱家供不起,要不你回家,過幾年找個好人家嫁了。”

那一年,陳法羽16歲,心有不甘。此時有人告訴她,華坪建了所免費女子高中,專門招收貧困山區國中畢業的女孩,想讀高中可以去試試。這對陳法羽來說,無疑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開學報到,宿舍的牀已經鋪好了。被褥嶄新整齊,牀位上貼着名字。陳法羽輕撫寫着自己名字的字條,忍不住哭了:“這張小牀讓我感到安全和溫暖,這張紙條爲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幾乎每個從華坪女高畢業的學生,都有和陳法羽相似的感動,她們對張桂梅的敬重無以言表——有什麼比改變命運更重要?

張老師對學生的愛真摯熱烈,又一以貫之。拖着病體,她堅持爲畢業班的孩子上課;節衣縮食,她把省下來的錢捐給學生……有人曾說,張老師快枯竭了,人的愛是有限的。張桂梅聽後說:“不會的,因爲有源源不斷的愛奔向我、鼓勵我!”

如今女高畢業生遍佈全國,她們把艱苦樸素、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感恩回報的精神帶出了大山,又帶回到山裏。

周雲麗是女高第一屆畢業生,20xx年大學畢業後考取寧蒗縣一中數學教師崗位。正當她準備上崗時,聽說母校數學老師緊缺,她毫不猶豫放棄“正式編制”,回到女高任代課教師。陳法羽將第一個月的工資全部寄給學校,之後每月拿出500元錢資助在校貧困學妹,“女高改變了山裏女孩的人生,我們也要把張老師的精神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