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電影《燭光裏的微笑》觀後感5篇

觀後感 閱讀(2.41W)

《燭光裏的微笑》是一部扣人心絃的好作品,有着深刻的教育意義,它給我們刻畫了一個真實而又平凡的生活畫面。這裏本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電影《燭光裏的微笑》觀後感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燭光裏的微笑》觀後感5篇

觀後感1

《燭光裏的微笑》拍攝於1991年,算來劇中的國小生跟我們這一代也算是同齡人。但他們是幸運的,因爲他們擁有一位令人尊敬的好老師。

片中的主人公——“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國小教師王雙玲,雖然身患嚴重的心臟病卻毅然接了一個亂班。她一次次對學生的關懷、慈愛,感動了孩子們的心,使問題少年從道德的“懸崖”走向“思想”的平原,使那些學習上後進的學生找到了學習的動力,而她自己卻因積勞成疾倒下。

王雙玲老師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怎樣才能成爲一名好老師。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的老師。這種老師是學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學生一下子難以做到的,從不強求學生。教學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總是實事求是,循序漸進。計劃性很強,階段性很強,大計劃往往由小計劃組成而逐步實現。教育的針對性很強,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從不好高騖遠或簡單粗暴。要有愛心,有責任感,有內涵,有幽默感,能真誠對待學生。同時,也要理解他們,有些時候要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學生是很感性的,很單純的,只要每一位教師都以一顆摯誠的心去對待學生,學生就會喜歡的。沒有板着面孔地說教,沒有高高在上的死板嚴厲,而是將學生視爲自己真心的朋友,相互尊重、理解和真誠地關心,學生和老師之間是平等的,是敞開心扉彼此信任的。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王老師用她那最純潔、最真實、最炙熱的愛溫暖了每一位同學的心。每一個孩子都是渴望成功的,渴望老師的表揚,而且每一個孩子的可塑性都是很強的,我們應該以全面的、聯繫的、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孩子,這就不存在什麼差生。老師對待學生就應該一視同仁,另外應該積極轉變觀念,熱愛並尊重後進生,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觀後感2

近期,我們學校組織觀看了《燭光裏的微笑》,當我作爲一名教師再重溫這部影片時,才更深地認識了王雙玲老師,真實地感受到王雙玲老師身上的偉大精神,這對於我來說,有很大的觸動。

影片講述的是上海一位普通教師的感人事蹟,王雙玲老師和藹可親,人人都尊敬她。有一天,王老師接了一個差班,不僅成績不好,連課堂紀律都是倒數第一。早上,別的班都在讀書,而他們班卻是歡歌笑語、自由自在。王老師知道後,不但沒有責罰他們,還跟他們講道理。大家都放學了,王老師爲了解學生的情況,一做完工作就去學生家裏家訪。王老師有心臟病,醫生說必須要在家裏休息兩個月,但王老師爲了同學們還是堅持去學校上課和家訪。有一天,一個學生的父母因非法盜賣黃碟被公安機關抓了,王老師把那個學生帶到自己家裏,像母親般關懷,使那個學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母親的`溫暖。後來她終於由於過度勞累而悄然無聲的走了。孩子們滿懷悲痛,自發地在班裏舉行了追悼會。在王老師生前最喜歡的燭光裏,孩子們彷彿再一次看到了老師那親切的微笑。

對比王老師,我陷入了沉思:當我們面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時,我們是否有她那樣的耐心?當學生面臨困難時,我們會不會像她那樣無私奉獻?對比王老師,我們是否真正熱愛自己的崗位?我們能不能做到忠於職守而盡職盡責?我們能不能像她那樣把愛心撒向人間,像清泉一樣去滋潤人的心田?

王老師很平凡,沒有豪言壯語,但英雄正是來自平凡,崇高的師德體現在平時點點滴滴平凡的教育工作中。她深愛着自己的講壇和學生。在她眼裏,沒有工作的苦和累,只有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沒有孩子的頑皮、搗蛋,只有孩子的可愛和活力。這正是當老師的所最應具有的精神啊!感動之餘,我深深認識到,學習王教師,更重要的是在我們平凡的教師崗位上,在無數個普普通通的日子裏,把我們的關愛、敬業、責任無私地撒向我們的孩子,用最實在的行動來完滿地詮釋“師愛”的真諦。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中,我們要以王老師爲榜樣,重塑教師——人類靈魂工程師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爲了學生,願意奉獻一切;把對事業、對學生的真愛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真正做到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在自身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用自己的行爲感染人,做一名稱職的光榮的人民教師。做到“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看過影片,我們感受到王雙鈴老師那對學生滿腔的愛與高度的責任感。我認爲正是這兩點令她全心地爲學生付出而無怨無悔。雖然她沒有自己的親生子女,但卻有幾十個孩子發自肺腑深情地叫她“媽媽”;儘管她僅是一位收入不高、地位也不太高的國小老師,但她卻以其高度負責、滿腔熱忱的工作態度讓人肅然起敬,征服了所有的人;也許很多人不理解她,但她無疑是幸福的、滿足的。

同樣身爲人師,透過王雙鈴老師形象令我們不禁反思我們自身的工作:對待學生是否能再多點愛;對後進生是否能再耐心些;對工作是否能再多投入一些、忘我一些……

觀後感3

都說《燭光裏的微笑》這部電影挺感人的,還未與它見面的我打開了電腦,靜靜地觀賞起來,當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淚水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此時此刻,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國小女教師,她體弱多病,卻挑起全校最差的“亂班”這一重擔,用自己的愛心去澆灌每一位同學的心。

她不就像影片中多次出現的紅蠟燭那樣,燃盡自己而照亮別人,影片中的小朋因家中無人照管,成了遊蕩子。這時,王雙玲老師卻向小朋伸出了關愛之手,把他領進自己的家門,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無論是生活上還是思想上,王老師用她那春風細雨般的愛心無微不至地滋潤撫慰着孩子。小朋終於認識到自己的的錯,並由後進轉變爲先進,王老師看到這些,會心的笑了……

影片看完了,可是王老師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是啊,多麼好的老師呀,在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像王雙玲這樣的好老師,他們教我們知識,讓我們學會做人,爲了我們的健康成長耗費多少心血。

老師,您是多麼的崇高啊!

“燃盡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這不正是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嗎?

“一日爲師,終日爲父”看完了此影片,我下決心一定要改掉那顆貪玩的心,好好學習,用最好的成績來報答您所給予的愛。

觀後感4

今天中午,觀看了一部九十年代的經典老電影---《燭光裏的微笑》。整部影片我是懷着一顆無比感動的心看完的,特別是看到影片最後,一羣原本頑劣的孩子自發地在教室裏爲她的老師開追悼會時,我已經是泣不成聲,以至於家人問我“你怎麼啦”,這部影片太感人了,使我的內心受到無比強烈的震撼。

影片講述的是上海市一位普通教師王雙鈴的感人事蹟。王老師是一位和藹可親、人人都敬仰的老師。她患有心臟病,醫生說她必須要在家裏靜養三個月,但爲了自己心愛的教育事業,她不顧一切、瞞着他人去學校上課,如果不是她的學生給她送藥,所有人都不會知道她患心臟病。看病後進校門的第一天,學校的差班----四(二)班的班主任甩手不幹了,正值學校無可奈何之際,王老師主動請纓再次接了這個差班(她以往教的都是差班)。當王老師接這個班的時候,班裏已經亂作一團,很難接手。早上,別的班都在晨讀,而四(2)班卻是歡聲笑語、自由自在。就在王老師第一次進教室時,就捱了一“槍”,可是她不但沒有責罰孩子們,反而還若無其事的看着孩子們,靜心等待孩子們安靜下來,等班裏稍微安靜之後,她用自己獨有的方式拉近與調皮學生的距離,‘李小鵬,你的爸爸叫李富根,20__年前他就是在這張桌子上磕破了下巴,是王老師揹他去醫院的;周小剛,你的小姨也是我的學生……。’面對班裏公認的“老遲到”周麗萍的再次遲到,王老師爲她巧妙的爲她解了圍;爲了瞭解孩子們的心聲,她讓班裏每個孩子說一句話,對老師提出要求,從孩子的言談話語中明確自己今後的努力方向。

放學後,爲了清楚地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她不辭辛勞、忘卻病痛折磨前去家訪,每天回家後都癱軟在牀上,他的老公心疼地說她‘在外面是一條龍,回到家像一條蟲’,描述的非常形象。一天,學生李小鵬的父母因非法盜賣黃色錄像帶被公安機關抓了,王老師小鵬帶到自己家裏,像母親一樣關懷他、愛護他,使得李小鵬從老師那裏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後來她終於因過度勞累而悄然無聲地走了,孩子們滿懷悲痛,自發地在班裏爲她舉行了追悼會。在王老師生前最喜歡的燭光裏,孩子們彷彿再一次看到了老師那親切的微笑。

看完這部電影,我對“師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一、作爲一名老師,我們要像王老師那樣有足夠的愛心。說話的語氣要平和、溫柔,讓孩子們聽了如沐春風、如淋細雨;看學生的眼神要帶着母親一樣慈愛的光;對待孩子地每一次撫摸,能讓孩子感受到那是愛的撫觸。總之,作爲一名老師,對待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從老師那裏得到了母親一樣的關愛。

二、作爲一名老師,我們要向王老師那樣有足夠的寬容心。一個再優秀的班級總會有幾個問題學生,對待問題學生要有一個寬容的心。面對在自己家裏吃住的李小鵬“偷錢”,他不急不躁,耐心詢問孩子拿錢做什麼了。學生陸明在校園裏被車撞傷了腿之後,陸明的媽媽不問青紅皁白到王老師的家裏無理取鬧,讓王老師賠他孩子一條腿,面對失去理智的陸明媽媽,王老師不作任何解釋,還跑到學校看望陸明。這讓我想到了教育家劉可欽面對問題學生時的情景,面對遲到的學生會她會說:“你可來了,我們正爲你擔心呢?”;面對無故不到的學生,第二天她說:“嘿!你昨天怎麼了,我們都想你呢?”同樣是一句話,拉近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懷着這樣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學生,並用這樣的親切話語貼着學生的心靈走,學生怎能不爲之動容,改正錯誤。

三、作爲一名老師,要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這在王老師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爲了校園裏學生的安全,她不顧個人得失向校長提出建議,不讓在學校停車。學生李小鵬的父母被公安機關逮捕後,她主動承擔撫養李小鵬的義務,讓小鵬在自己家裏吃、住;並且帶小鵬看望自己服刑的父母;爲小鵬過11歲生日、點歌;學生周麗萍被母親打罵出走後,她深夜冒雨找孩子;學生周麗萍進步後,她利用自己微博的工資收入給孩子買了一個新書包和一個文具盒……,這樣的事不勝枚舉,處處透着這位普通的人民教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奉獻之心。

四、作爲一名教師,要有一顆真摯的心。大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話張貼在王老師家裏的牆上,成了王老師的座右銘。正因爲王老師的真心天天滋潤學生,換回了學生的真心。就在王老師去世後,班裏幾十個孩子自發的在班裏爲王老師開追悼會,李小鵬哭訴着深情地稱老師爲“媽媽”,周麗萍哭着說,王老師你不但教育了我,也教育了我媽媽,你是我的老師也是我媽媽的老師;學生陸明說:王老師我們都是你的孩子……雖然王老師沒有自己的親生子女,但卻有幾十個孩子發自肺腑地叫她“媽媽”。孩子的心是純潔、無暇的,能讓孩子真情流露的只有對她真情付出的人。

我想,這部電影之所以用《燭光裏的微笑》命名,是有它的特別用意的,自古以來,燭光都代表奉獻,是給別人送去溫暖、幸福的代稱。這部電影裏的燭光正是對王老師工作精神的寫照,燭光裏的微笑,是王老師對學生無私奉獻的時候總是滿臉笑容的,是慈祥的。對比王老師,我自愧不如,以後要以王老師爲榜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無數個普普通通的日子裏,把自己的關愛、敬業、責任無私地獻給我們的孩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圓滿地詮釋“師愛”的真諦。但是心裏也對才四十歲的王老師去世感到痛惜。在我們的教育戰線上的確需要一大批像王老師一樣對學生無私奉獻的老師,但也提醒老師們在忘我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更持久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爲教育事業發出更多的光和熱!

觀後感5

昨天,我噙着淚水看完了《燭光裏的微笑》這部影片,心情無比激動,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影片中的主人公——王雙玲老師,是個普通而平凡的國小女教師。她體弱多病,卻挑起全校最差的班級這一重擔,用自己的愛心去澆灌每一位同學的心田。

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小朋的父母因賭博被公安局逮捕了。小朋無人照管,漸漸成了不良少年。這時,王老師沒有歧視和嫌棄他,而是向小朋伸出了溫暖的手,熱情地把他領進了自己的家門。王老師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生活上照料他,思想上開導他,用她那春風細雨般的愛心去滋潤撫慰着小朋受傷的心靈。經過王老師細心地照料和耐心地開導,小苗返青了,開始茁壯成長了,小朋也由後進轉爲先進。可是,默默付出了許多的王老師卻病倒了。

影片看完了,可是,王老師的高大形象不時在我的腦海裏閃現。王老師多像影片中多次出現的紅蠟燭那樣,燃盡自己照亮別人。

其實,在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像王雙玲這樣的好老師。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有一個多星期都不能到學校上課,我們全家都爲我的學習成績擔心。可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等我病好到學校上課的時候,幾位老師都熱情地利用下班時間,幫我補習落下的功課。結果,在期末考試中,我的成績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還提高了不少。我當時內心非常感動,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

老師是多麼的崇高,多麼的無私啊!他們爲了我們能健康茁壯地成長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啊!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