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700字6篇

觀後感 閱讀(7.35K)

我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只是敘述故事,我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需要聯繫我們的現實生活,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電影觀後感700字6篇,供大家參考。

電影觀後感700字6篇

電影觀後感700字篇1

拉齊尼·巴依卡,男,黨員,塔吉克族,1979年出生,生前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村委會委員、護邊員。他2001年入伍,2003年從部隊復員後,接過祖父、父親接力棒,成爲紅其拉甫邊防部隊的義務巡邏嚮導,守衛神聖國土、捍衛祖國尊嚴,多次冒着生命危險救助巡邏戰士,10餘年來足跡踏遍帕米爾高原邊防一線,一家三代人70年守衛邊境的愛國奉獻壯舉,傳遍新疆內外,感動無數軍民,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愛國擁軍模範”等榮譽稱號。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他忠實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努力推動民族地區發展進步。2021年1月4日,爲解救落入冰窟的兒童,不幸英勇犧牲,年僅41歲。

拉齊尼·巴依卡同志是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於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的忠誠踐行者,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堅定推動者,是愛國戍邊的“帕米爾雄鷹”。

他愛國護邊的執着堅守、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的紮實工作、捨己救人的英雄壯舉,生動踐行了新時代員的初心使命,充分彰顯了全國人大代表忠誠履職的責任擔當,鮮明體現了退役軍人忠誠奉獻的真摯情懷。爲宣傳褒揚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中央宣傳部決定,追授拉齊尼·巴依卡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號召全社會特別是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廣大黨員幹部羣衆,以英雄模範爲榜樣,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爲核心的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努力拼搏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成立100週年。

電影觀後感700字篇2

這兩天看完了夢工廠的《馴龍記》,徹底迷上night fury這條可愛的小龍了。其實這部3d動畫電影的上映時間是20xx年,到現在已經有整整兩個年頭了。當初聽到這個名字的一開始覺得這部電影似乎是千篇一律的題材,再加之後來預告片讓我覺得跟哈利波特有很多情節似乎類似,所以一下子就失去了興趣,沒有再去關注它。

但是前幾天因爲看了個同人視頻,其中正好使用到了這部作品的情節和背景音樂,整體效果很棒,而且情節也挺有趣的,最最重要的……嘿嘿……就是night fury在我看來是在太可愛了!還有就是它與hiccup之間讓人羨慕、感動的情感。這已經是超越了種族之間的友情了。兩者從互不相識到相互畏懼,從表示善意到最後的生死與共……他們的情誼實在太過美好。試問,從兩個死對頭到最後的和平共處,幸福美好的生活,這樣的結局是人們最希望的大一團一圓。確實,這樣的題材似乎有點太老一套了,但是人們就是這樣,越是俗套的結局就越是讓我們潸然淚下。對於我來說,能夠讓我爲之震撼、流淚的感情一直都是一樣的,不管遇到過多少次,還是會讓我忍不住淚水,就算年歲在逐漸增加,可是內心的那處柔軟之地,依然停留在原處。

對於那些我們不熟知的生物、事件,與其說我們內心是好奇的,或許更應該說是畏懼吧……因爲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其實這裏的維京人和龍族也是一樣的,我不知道爲什麼兩個族羣會互相傷害獵殺,但是肯定是有一方先對未知的一方有所傷害纔會一直惡一性一循環下去。而hiccup和night fury的試着接受對方卻打破了這樣一個情況,最後造就了美好的結局。

龍的禮物——就是night fury對hiccup的感情,這是任何物質上的禮物都比不上的,這份禮物將被hiccup永久珍藏,也將伴隨他們直到永遠……

電影觀後感700字篇3

所有最普通的中國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而在許多人的心裏,他更是一種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國的脊樑人物中,袁隆平是極具標誌性的存在,是中國數十億人深情愛戴的“國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

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勞在雜交水稻科學研究一線,只爲14億中國人有飯吃。在普通中國人的認識中,“袁隆平”三個字是一個充滿意義和情感的象徵,象徵着一個國家的人民從飢餓走向溫飽,從貧窮走向富強,從趕上時代走向引領時代。從“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到今天“天問一號”跨越行星際,共和國的科學家們向真理之路不斷探尋,靠着自力更生、頑強執着和大膽設想、認真求證,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纔會更遠。”這是袁隆平的話。袁老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一生都在追夢,在大地上追夢。袁老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測,還有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於人類福祉的使命追求。雜交稻研究是具有開創性的,是對真理的渴望和嚮往,是對中國人民的負責。袁老用雙腳丈量寫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實驗室”就是國民經濟主戰場,他的科研目標很純粹,就是解決吃飯問題。

袁老是共和國最不平凡的農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個曾經歷過舊中國貧窮落後年代的人,內心烈的願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變中國的種子。這位老人也是最偉大的農民,他留給青年人的話是: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並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他躬身力行,在農田裏做實驗,90歲高齡的時候還在堅持做科研,實現“高產更高產”。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是他心頭的重中之重,他要解決的不只是當代人的吃飯問題,他想永遠解決中國人的飯碗問題。

今天的中國,一項項代表着人類科技前沿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我們深知,沒有科技自立自強,在國際競爭中腰桿子就不硬,正如“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讓中國人民的腰桿子挺起來。今天一位科學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還在,還在深深濡染着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們必將其代代傳承。

電影觀後感700字篇4

袁隆平一生紮根在稻田之間,實現了千百年來人民心中最樸素的願望,攻克了曾經絆倒半個地球的難題,讓上億人口擺脫飢餓。袁老如同夜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照亮了後來者繼續前行的路,他給世人留下的不僅是豐富的食糧,還有無盡的精神財富。

我們紀念袁隆平,是緬懷他仰望星空的精神。袁老的兩個夢想耳熟能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夢想試驗田的水稻像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保障國家和世界的糧食安全。

耄耋之年,袁隆平又提出研發“海水稻”的宏大構想。袁老說,“海水稻”研發成功以後,在我國內陸和鹹水湖周邊進行產業化推廣潛力巨大,如果可以推廣兩億畝,畝產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兩億人!

我們紀念袁隆平,是緬懷他腳踏實地的品格。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長期奮戰在農業第一線,把自己在一生浸潤在稻田裏。他堅信:“電腦里長不出水稻,書本里也長不出水稻,要種出好水稻必須得下田。”他立下收徒“土味門規”——“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帶!”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纔會更遠。袁隆平曾說:“我會鼓起勇氣繼續幹下去,從‘90後’一直搞到‘百零後’”。隱沒於鄉間水田的袁老,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在爲“禾下乘涼夢”和“覆蓋全球夢”奔忙,還在努力帶給中國和世界驚喜。多一些腳踏實地的科學家,多一些鍥而不捨的追夢者,中國的廣袤大地上,就會孕育出更多希望。

我們紀念袁隆平,是對英雄的呼喚和尊重。國士無雙,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國民英雄,在他的心裏,國家利益重,科學事業重,名利卻最輕。“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特等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世人也給了袁隆平的榮譽和禮讚。

電影觀後感700字篇5

袁隆平爺爺在5月22日13:07在長沙市因器官功能衰竭而去世,長沙市所有市民都爲他送行哀悼。

袁隆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因當時日軍侵略中國,所以從小和家人逃亡,九歲時抗戰結束,從此定居在小城鎮。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恢復大學聯考之後,袁隆平考上了大學。他考的是農業大學,並沒有報考爸爸讓他考的政治大學。因爲之前,他看到過很多餓殍在路邊中國人,所以立志學農。他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在大學期間還曾去報考空軍,雖然體檢、政審都合格,但因理想未去當空軍。

大學畢業後,23歲的袁隆平去一所大學任教,在教書期間,他經常和學生們去田地裏考察,一天他在田地裏發現了一株特殊的水稻,經過細密的研究之後,他說,這是一株天然的雜交水稻。自此以後,他就開始了培育雜交水稻的工作,這個過程是相當的不容易啊!他們要在14000株水稻中尋找那一株天然的雜交水稻,但是結果卻令他很失望。但他堅持,最終還是有了發現。人工雜交水稻的工作進展得很不容易且艱辛,更可惡的是有一些人反對袁爺爺的雜交水稻,將700多株試驗苗全拔了,但袁爺爺和同事沒放棄,在學校裏到處找,最終在廢井裏發現了五株水稻苗,繼續堅持試驗。

雖然試驗過程艱難,袁隆平備受打擊,但他立志要用農業科技打敗飢餓威脅,所以一直堅持着水稻的種植試驗。現在的雜交水稻已經發展到畝產量1000多公斤,真正的做到了高產,我們中國人的飯碗,真正的端在了自己的手中。袁隆平爺爺爲我們,爲我們中國人,爲全世界人民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袁隆平爺爺除了是農業的專家,他還特別喜歡小提琴,他覺得小提琴能演奏出世界上最真摯感情的音樂,他在禾苗前拉小提琴,爲禾苗唱歌。

正是因爲有了袁隆平爺爺,纔有了我們每天餐桌上的香噴噴的米飯,我們向袁爺爺致敬!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向他致敬,節約糧食!也要像他說的那樣,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電影觀後感700字篇6

當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一切都是那麼的突然,我心中是那麼的慌張與無助。教科書上的人物不幸隕落,舉國悲痛欲絕。我的心沉到了谷底,久久不能平靜。

這幾天我接連看到,許多關於袁隆平院士的報導和懷念,複雜的心情涌上心頭,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從回憶裏挖掘,我似乎並沒有確切的記憶有關於第一次認識袁隆平院士,好像他就刻到了我骨子裏似的,好像我生來就應該知道似的,他就在我的記憶中,在我的腦海裏。我心裏始終認爲像他這樣健壯的身材能夠支撐他完成一個又一個奇蹟,他能活過一百歲,真的!到那時候舉國歡慶,他也完成了人生中又一個壯舉。

袁隆平院士的豐功偉業是一種言語敘述不出來的事物,他離我們很近,在我們的一粥一飯之間,他離我們又似乎很遠,我只是在書中遇見過他。他一生樸實無華,沒有享受過什麼“榮華富貴”,我很遺憾沒有能夠更早的接觸他,認識他,瞭解他……他把一輩子獻給了水稻,他扎到水稻叢中,希望着幼苗生根發芽,就像他的精神紮根到人民羣衆當中,期待它開花結果。

在衆多熱搜與新聞的衝撞之中,讓我不能忘記的是袁老在2010年寫給母親的一封信。信中曾提到過:“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穀子在陽光中嗶啵作響,水田在夕曬下泛出橙黃的顏色。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啊。”袁隆平院士的母親給予了他一生的支持與希望。她的英語啓蒙,她的執着鼓勵,她的精神傳承……她給袁隆平院士幼年時期種下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飢餓的種子。“我們無法抵禦浪潮,但永遠不會忘記燈塔。”在農業種植的路上永遠又一個閃爍的名字,他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進的方向。他閃爍着零星火光,卻足以燎原。

太多的話想對袁老傾訴,卻一時語塞。這個奇蹟的故事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我始終相信會有更多像袁老一樣堅守在崗位上,將青春甚至生命奉獻在農業的人才。他們經歷他人所不能承受的壓力與挫折,終在來年頂峯相會,與祖國共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