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蝸居》最新觀後感

觀後感 閱讀(1.16W)

在抽空觀看了熱播劇《蝸居》,大家心裏是不是感受頗多呢!那麼可以寫一些觀後感了。下面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蝸居》最新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蝸居》最新觀後感

《蝸居》最新觀後感

多年以後纔看,故事很精彩,但也有一些不合常理的地方。

一開始爲他們的小生活而擔心憂慮,租房買房擱在今天擱在小城市也是個問題,更不必說在那個人擠人的繁華大都市了。讓人嘆息的是他們的愛情逐漸被家長裏短所覆蓋,原有的理想追求被生活磨滅,由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淪爲斤斤計較的小市民,他們經常手裏捧着書,行爲卻一點也不像腹有詩書的人。後來卻被宋思明和海藻的關係所吸引。他們之間的感情,隨着劇情一步步的推進,隨着對宋心理一點點的刻畫,讓人一點點被吸引。海藻柔弱單純,宋思明有成就有魅力。海藻作爲一個大學畢業生,卻很多事情都沒有主見,柔弱得快要被風吹到。宋思明身處名利場周圍充滿誘惑,卻獨獨爲一個普通姑娘癡心一片。海藻的轉變除了自己的軟弱,也有海萍的困境和、對宋的依賴和對兩人關係默許的推波助瀾。

《蝸居》最新觀後感

看過《蝸居》,再對比《北京遇上西雅圖》,就會發現,人生的出場順序真的很重要!如果文佳佳先遇到Frank,再遇到老鍾,“蝸居”便上演了;如果是先遇到老鍾,再遇到Frank,那麼就是“北京遇上西雅圖”了。蝸居告訴我們太多東西了,一個婆婆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誓死守護着要拆遷的樓房,只因希望自己的子孫以後生活能過得好點;海萍經歷種種事情後,離開了繁華的江州,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只因打拼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失去得太多了,忙碌的工作讓她很少跟父母交流,父母常感到孤寂,女兒也對自己媽媽感到陌生。

所以,在外打拼的人兒,無論壓力再怎麼大,工作再怎麼忙碌,也別忘捎個電話去問候一下父母對你那顆牽掛的心,讓他們能真切感受到你的關懷!關愛父母,憶百孝心網在行動了,你呢?趕快加入我們的孝心隊伍吧!!

《蝸居》最新觀後感

《蝸居》紅火的時候,我正含辛茹苦地對付着中國的應試教育。

老實講,這是一部很寫實的連續劇,有着一般家庭情感劇所不具備的力度。它所揭示的都市的繁華背後,理想和現實的抗爭,都是正在或即將融入社會的“80後”們,普遍遭遇的困惑。

“80後”,這是從網絡成長起來的最七年級代。膨脹的溝通速度,在加速聯絡的同時,卻也不可挽回地稀釋了彼此的感情,所以,他們常常把“寂寞”掛在嘴邊。

如今,最年輕的80後也步入了奔三的行列。用不了很久,論壇、貼吧、博客、校內,他們曾經活躍的主流陣地,都將拱手讓人。學習工作買房結婚生小孩退休死亡,這些“社會人”的義務推搡着他們不斷前行,生活不會再像之前想象的激情四射,很多時候,它們也就那樣了,至多還帶着一點莫可名狀的沉默的失望。

蝸居,蝸居——像一隻緩慢前行偶爾停歇的蝸牛,或是隨潮漲潮落而浮沉的寄居蟹——我們背上的殼到底是我們的家,還是我們沉重的拖累。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電視劇,還是遭到了2×的廣電總局的禁播。如果說《蝸居》最大的特點是真實,是80後生存現狀的真實,那麼遭封這件事反映出的當局最大的特點就是:懼怕真實。當局說:天朝的順民們,看到的必須是歌舞昇平,聽到的必須是歌功頌德。《蝸居》哪裏適合你們,看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得了吧。

若干年前,這個國家的領導們一聲令下,四萬萬同胞紛紛擯棄了羞澀、傳統的個性,解開自己的褲腰帶,開始了創造勞動力的歷史。於是,時至今日,80後必須爲他們的無知買單:爭學校、爭文憑、爭房子,幾乎所有侷促的資源都得爭。你是“80後”,所以你天生應該勤奮應該疲憊應該面對競爭擠得頭破血流,因爲你始終存在於一個“狼多肉少”的境遇中。

環境遠非如此,80後的生存境遇裏,還有“和平演變”和“馬列主義”這兩個關鍵詞,政權鞏固和顛覆之前的爭鬥,不可避免地使他們成爲了意識形態爭奪的犧牲品。相對於父輩們來講,他們面臨更嚴重的精神荒漠和信仰危機。從未有哪一代,會像中國現在或將要成爲社會中堅的一代一樣,承受着社會鉅變帶來的精神層面的劇烈波動,他們一方面根植於五千年悠久的華夏文明,中華文明已烙印進心靈的深處,另一方面,又要面向改革開放帶來的各種文化思潮和精神觀念的衝擊,在高速運轉的機體中,在兩種力量的角力撕扯中,尋求危險的平衡。

有人說,中國剛剛走過的30年是西方几百年工業文明的歷史。這句話何不如此解釋:這30年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和前輩的代溝是幾個世紀?

中國是否在精神上真正獲得了獨立?如果是,爲什麼我們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道德觀念時至今日被破壞殆盡難尋多少殘存的痕跡,而新的理想和信仰又在哪裏。

物質上的富庶是可以看到的,而精神在鉅變下不知所措的狀態卻大多時候不爲所知。所以,60、70們,看到的是蜜罐裏泡大的子女,卻始終弄不懂他們偶爾裸露的憂鬱和叛逆。

“80後”們看起來新潮前衛,個性張揚,其實是對於稍不留神落入平庸的拒絕,而他們樂此不疲地探討星座、血型、生肖……是歸屬和認同的強烈需要。

這將是很難被理解的一代。前輩離他們過於遙遠,他們擁有自己憶苦思甜的資本,可以常常用沉浸在貧乏記憶裏的苦痛來炫耀和麻痹自己;而中國可憐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力又如何支撐另一個30年,培育相同的生存經歷。

無可複製的光影歲月,註定成爲一代人身上沉默而隱綽的悲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