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蝸居觀後感

觀後感 閱讀(9.11K)


蝸居觀後感

《蝸居》是我的朋友向我推薦的,所以我也就趕着熱鬧看了幾集。《蝸居》當然不是特別深刻的作品,說的無非是小民瑣碎的煩惱生活,又不能昇華到本質或者深入到骨髓的高度,充其量不過是嘟囔和抱怨,連揭露都談不上。不過這正是一般平民的高度和角度,平凡而親切,註定能引發普通人最大的共鳴。

它講述的是一對外地留滬的姐妹的一段生活經歷。故事的起因是因爲房子——已婚的姐姐要買房,但經濟實力不濟,爲錢弄得一身的煩惱,還差點和姐夫離婚。未婚的妹妹挺身而出,去向某官借錢,於是與這位貪官發生了種種感情糾葛。

故事既然叫蝸居,當然應該是圍繞着小民買房的種種事蹟展開,但其實買房只是個引子,情節走向到了貪官和妹妹這裏一直到結尾,儼然講述了一段生死戀。故事的情節偏移了。

貪官是市長祕書,姓宋,在這個巨大的城市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權重,且無不良嗜好,多年以來只有一個結髮夫妻——看上去也沒有越過軌,但是偏偏遇上了此女——大概也是命中劫數——卻銷魂了。書裏描述,妹妹就一普通人小女生,沒前沒後,就皮膚白點,但宋祕書就是喜歡她那種調調兒。後來書裏也稍微給了點解釋,她長得象他大學裏早逝的一個夢中情人。這個也不要深究了,總之,一個一貫嚴謹的有權勢老男人愛上了一個小女生,可以有一萬種理由,也的確分分鐘發生在我們周邊的現實生活中的,不算離譜。

看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普通人該如何面對人生給出的選擇題。我們每個人都會不停做出選擇,我們常常選擇當然也會常常出錯,並且爲此承擔隨之而來的後果。而劇中那個妹妹面臨的題目類似是這樣的:一個事業成功、可以幫你解決所有人生艱難的老男人,與一個深愛自己的一無所有的小男生比,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可能很多人都會唾棄選擇前者的女人,當然事實上,做這件事的人遠比想象中的多。妹妹在人生遇到重大難題的時候,被迫向宋祕書求助,而她得到了遠遠超出自己想象的禮物。她不是不震動,不是不動心,所以她失身了(按照她的說法,人情債肉償)。但同時她頭腦很清楚,自己與這個老男人不過是臨時的關係,他不過是她人生的一段插曲,所以她一方面沉溺於老男人的肉慾快樂,一方面小心維繫自己與多年男友之間的感情。

這個選擇題,她做的是多選題,她奢侈地希望同時保佑他們兩個,一個短期,一個永久,兩面的好處都要佔。

那麼換一下假設,“一個事業成功、可以幫你解決所有人生艱難並且深愛自己老男人,與一個深愛自己的一無所有的小男生比,到底應該怎麼選擇?”這個題目,僅僅是添加了“愛”,情況就有了很大的不同。

他怎麼是不愛她的?他愛她,纔會將委屈的她從陪客戶的交際場將她帶離;在她決絕離開時心如刀絞;纔會在分手之後,依然用了天大的人情幫助她姐夫逃脫牢獄之災而不求她知曉;纔會在自己敗局已定、大難臨頭之時,依然交付她後半輩子的安家費;甚至在自己死後,還安排了她赴美的後路,給了她新生的可能。

同時他也是自私的。他明明知道她有男友,還有意無意讓事情穿幫,斷了妹妹的後路;他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娶她,卻要她爲他生一個孩子。

是愛嗎?當然是。只有愛才會驅使人做這麼多,變得自私、無理性和充滿佔有慾。

雖然開始可能不那麼純粹,充滿好奇、帶着誘惑、貪圖年輕、不過是肉慾,卻身不由己、不知不覺、一步步地貼近、直到淪陷……最後還是變成了愛。

妹妹試圖兩全的想法當然被現實擊得粉碎。她已經回不到男友的身邊——背叛的創傷無法撫平,所以,她只能和過去告別,真正選擇了前者。

她的選擇,到底是對還是錯?是清醒還是糊塗?是解脫還是沉淪?我想這依然是無法輕易評判的。

但是人生總是不給你這麼容易的選擇題,在前面的假設上,通常都要加上種種補充——老男人有老婆孩子,老男人不能離婚不能給你婚姻,老男人甚至不能給你正常的生活——當衆牽手、一起逛商場、朝夕相處、共同養育孩子、讓自己的父母放心——他通常不能給你的是一個名分。尤其對於一個良心未泯的老男人,基本都做不出拋棄糟糠的事情,所以,作爲一個後來者,你要忍受的東西遠遠超於你的想象,那麼,如果再做一次選擇,你會怎樣做?

劇中的妹妹終於成了宋祕書的情婦,成了他的二奶,用着他的錢,住着他的房子,肚子裏還有他的孩子。他是寵她,呵護她,保護她,給了她經濟上的保障,但他那麼忙——權勢有時候必須是用時間和精力去交換的;他另外還有一個家,他必須盡到爲人父爲人夫的責任,他根本無法給予她全部的滿足。空虛、寂寞、懷疑、動搖、沮喪等負面情緒,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她的幸福和手裏握着看似滿滿的一切,其實不過用一根細細的線懸着,那頭連着的,只有一個宋。而這根線,是他的癡心和愛,而這又是世界上最容易變化的東西之一。

她不能有安全感。失去了他,她一無所有。失去了這根線,她一無所有。

特別到了後期,宋因經濟問題被調查,爲了不連累她,他剪斷了與她的聯繫,她的痛苦也達到頂點。她預感到自己將要失去一切了。

一天,妹妹在路上看到了前男友了。那個本應該屬於自己的位置,已經站了另外一個小女生,眉眼很像當年的自己。她終於明白了——“我把自己幸福,弄丟了”。

錯了,還是錯了。

她本來就不是一個複雜的人。她僅僅是個胸無大志的小女人。看着LV櫃檯垂涎、鼓足勇氣才能買一個哈根達斯、爲柴米油鹽煩惱、和平凡人攜手到老的生活,充滿小煩惱也充滿小樂趣,纔是屬於她的幸福。

困難輕易被解決,任何東西都唾手可得,人人都點頭哈腰和逢迎……她既然不追求,得到也不會有太多的喜悅。

她要的不過是一個愛她的男人,僅此而已。本來她已經得到了一個,卻弄丟了。於是她得到了另外一個。但這個男人,卻要分一半給別人。而她沒辦法去搶——畢竟,她纔是侵害別人利益的人。她不能這麼不要臉。

於是,她守着這個一半的男人和漂浮不定的幸福,生活在不確定和惶惑之中。這難道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凡事不能做到盡。如果當初,在宋步步靠近自己的時候,堅決地拒絕了,或許還會留一個美好的回憶?又或者後來不要爲了買房子求助於宋,事情就不會發生了?如果能夠預想到今天,是不是就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我想妹妹在午夜夢迴,她一定也無數次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答案是怎樣的,只能讓當事人自己去回答了。

故事的結尾,是宋在即將被捕之前,得知自己的妻子去找過妹妹,妹妹流產了。他不顧一切開車奔向醫院,引發警車的追捕。此時他接到朋友的電話,得知妹妹的孩子已經流產了,連子宮都要被摘除。他的孩子連同希望都煙消雲散。再加上自知面臨無法避免的牢獄之災,在這一瞬間,他終於萬念俱灰,在應該躲避迎面而來的卡車的時候,鬆開了掌握方向盤的手……

什麼都破碎了。

宋死了,死在看望愛人的途中,死在通往慾望的道路上。書裏說他死之前,還在輕聲呼喚妹妹的名字,表現得很像個情聖。

很多女讀者不禁嘆氣,要是我也有這麼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她們都忘了宋這個貪官的身份了。這也可以理解,畢竟,貪污只是一個虛擬的概念,中國貪官也太多了,而在本劇中,她們看到的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死戀。

一個有着優點的壞人,往往比高大全的好人(僞人)來得可親可愛。這也是一個規律。

縱然他有千般不是,但他沉穩、大氣、睿智、幽默、淵博、深謀遠慮還加點童心未泯,情商智商都相當之高,和他在一起永遠不會枯燥厭煩、無話可說。至於個人品德方面,他手掌大權,投懷送抱的事情應該不少,但他在遇到情人之前,對家庭忠誠,不近女色。遇到自己情人後,對自己的情人一往情深、至死不渝。除了官商勾結撈點外中飽私囊給國家造成點損失外,個人形象可以說是完美無缺。難怪妹妹不由自主地跟着他跑,把屬於自己的大好青年、未來夫婿也丟下不管了。

於是觀衆們尤其是女觀衆同情了,感慨了,落淚了。

我有點懷疑了——世界上會有這麼完美的男人嗎?尤其像宋祕書這樣混跡官場多年、深諳人性劣根性並嫺熟利用、苦心經營20年織就關係網、手能通天權傾朝野的男人……一旦談上戀愛,忽然就成了18歲的少年?那麼純情又認真,那麼善解人意又體貼入微,第一次與情人做愛後居然還會害羞——暴露了並不年輕的身體;居然還會心存內疚——他內心獨白是,喜歡一個人何必一定要佔有她……當然之後他還是情不自禁設下迷局,一步步引無知少女掉入他的溫柔陷阱。引別人跳入陷阱也沒關係。壞人一般都是站在井欄邊上看熱鬧的,宋祕書是自己也跳進去了,所以在感情上,他算不得壞人。

從故事的編排上看得出,六六是想拿妹妹和姐姐的不同人生選擇做個對比,畢竟像姐姐這樣踏踏實實走絕大多數人走的道路的人是常態,也是值得鼓勵的。但是,當姐姐遇到人生巨大的艱難的時候,卻束手無策,還是依靠宋祕書出面輕易給解決的。身受大恩,連姐姐後來都沒什麼話好說,中氣不足,只能對宋說一句“善待海藻”,即是默認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將妹妹的終生幸福託付給宋了。

形勢比人強,有人幫當然比沒人幫好,有靠山總比沒靠山好。升斗小民,在上海生活不易啊!金錢和權勢用愛情做包裝,更讓人無法抵抗。所以,妹妹的選擇,除了出於愛,也更有現實意義了。

一個人必須要掌握起碼的謀生能力。經濟上越獨立,越不容易被物質和權勢所誘惑。也越有能力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必依賴他人。須知,任何交換都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

一個人必須要有對社會和人心有起碼的瞭解,要知道自己行爲帶來的後果和代價,這樣就可以評估值不值得去做,該不該去做。不會輕易被人牽着鼻子走。

對自己要有真正的瞭解。如果連自己的內心都看不清楚,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就算手裏已經擁有的幸福,也會失去——這就像一直追趕兔子的獵犬,看到竄出來的狐狸就去追狐狸了。最後的結果和可能是兔子沒了,狐狸也沒追着。

如果要做一件與社會主流道德相悖的事情,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能夠承受壓力?如果事先把困難想得多一點,日後面對困難就會容易一點,也不會動輒後悔。因爲你不是小孩子了,沒有人會原諒你。

物質和精神不是對立的。萬一對立的時候,想想選擇後十年的情形,以供參考。

做選擇的時候,必須要想清楚。做了,就不要後悔。

如果你是個有良心的人,永遠不要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情,寧願讓別人對不起你。

不要爲了愛放棄一切。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值得讓你放棄自己的尊嚴、親情、社會關係、正常生活、獨立自主的能力——即使爲了愛,也不可以。因爲你必須要考慮到,如果失去這份愛,你必須要活下去。

於是我知道了,對於妹妹這樣的女孩子來說,以上諸條都沒辦法做到,所以她選擇宋祕書簡直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我能總結下來的,僅僅是這麼一句話。

  蝸居觀後感

海萍與蘇淳雙雙畢業於上海的名牌大學。在這座城市立業成家,而他們千挑萬選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是一個租來的10平方米的石庫門房子,攢夠首付,變身房奴是海萍最大的夢想;海萍的妹妹海藻與男友小貝租住在三居室的一間,只等攢夠首付就談婚論嫁。

一對貧賤夫妻、一對“白手”情侶,倒也其樂融融。似乎一切改變都是從海萍四處籌首付款開始,四個人被生活推向無法掌控的軌道,又似乎都因第五個人的出現而逆轉。這個人叫宋思明,市長祕書,在一次飯局上與海藻結識,她夢遊般的神情,令他魂回大學時代。

海萍失業,間接通過宋的介紹做外教兼職,意外打開了事業局面,蘇淳也因宋的出面而免受牢獄之災,海藻明白自己再也無法挽回與小貝的單純戀情後,轉而成爲宋的“職業二奶”„„最終,當海萍一家自力更生入住新房,生活漸有起色時,海藻卻懷着宋的兒子孤身守候,她不知道,宋在官場上的“大奸似忠”因一樁命案露出破綻,在看望海藻的路上被公安跟蹤,意外車禍身亡。

海萍:“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連串數字蹦出:房貸六千,吃穿用兩千五,人情往來六百,

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費三百四,手機電話費二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二百……也就是說,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至少!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曾經有一位哲人做過一個實驗:他問兩個男人,“如果有人出100元買你們的愛妻,你們是否願意?”兩人都搖頭。他又問道:“如果出100萬呢?”其中一個點點頭。他繼續問道,“100億呢?”結果另一個人也點了頭……100元的價格上,兩個男人都是道德的,100萬時一個男人走向了不道德,100億時另一個也下了水。

羅素說過,“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爲受的誘惑太少。”每個人心裏都有惡的一面。社會規範往往是憑藉道德建立的,但是道德在強大的慾望面前又顯得不堪一擊。面對金錢,愛情是偉大的,面對鉅額金錢,愛情是可以交換的。現如今的狀況是,在情感的忠誠度上面,再三貞九烈的女人,也抵不過一個花花公子的誘惑。比如海藻,雖然她單純善良對愛情對生活都有自己的執着,但終究,還是敗在了一個成熟男人的中年魅力上面。這不偶然,也不意外,這是男人女人逃不開的“誘惑”怪圈!

患難見真情。夫妻本是一條繩上的蚱蜢,相互體貼和關愛,彼此信任和理解,爲了營造一個幸福的家而共同打拼,這原本就是愛的真諦。別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就是有丈夫或妻子一方支援,對方也有了強大的精神支柱。經得起風霜雪雨的愛才是真愛,愛會在相互扶持心心相印中吐露芬芳持久嬌豔。

愛,讓人幸福甜蜜,也讓人痛苦不堪。尤其是情感的背叛,足以粉碎一個男人和女人的心。誰能容忍自己深愛的人跟了別人?愛是唯一的,自私的,排他的,忠貞是維繫愛的紐帶之一。身處凡塵俗世,要抵制多少誘惑才能冰清玉潔,要忍受多少寂寞才能一塵不染?愛,就是出污泥而不染,就是常在河邊走也能不溼鞋,就是心小得裝不下第三者,就是所有的門只爲一個人開。這似乎很難,就算身體不背叛,精神上的遊離也難以抗拒。問世間,有多少人做得到這一點?100%的愛也許不可能,我們要做的只是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度,以使愛的花朵不凋零,使愛的人不傷心。

  蝸居觀後感

有人說《蝸居》是一套房子引發的悲劇。《蝸居》之所以引來如許多觀衆的共鳴,是因爲它拍出了房奴的辛酸、艱辛和奮鬥,才讓這麼多房奴觀衆心有慼慼焉。它不是故事,而是數以萬計的房奴的真實生活,現實殘酷直擊心靈深處。

《蝸居》的主線是用一套房子把故事中的人物串聯一起,主要講了一羣生活在上海的青年男女因爲房子、感情、職場等而糾纏不清的一系列故事。透過房子,我們看明白現實裏城市生活,明白了當今的現實社會,沒有對與錯,沒有是與非。只有對人物、對社會的真實深刻的刻畫。

個人認爲,《蝸居》其實反應的是社會三個階層的不同生活。

最低階層的李奶奶一家人,雖然這個老太婆着實可惡,說話陰陽怪氣,綿裏藏針,但是她堅持自己觀點、一心爲了這個家,這個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兒孫沒有出息,那有什麼辦法呢?只能靠自己有限的能力爲他們謀取福利了。反映的其實是大多數中國底層老人的心態。最後以自己的死,爲後代換來了一套房子,暗示了作者其實還是在心底裏是比較同情和支持這一家子的,雖然有點悲涼。

第二個階層是海萍和蘇淳,代表了大多數普通人的日子,他們沒有任何背景,也基本沒靠父母什麼,完全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在上海打出來了自己的一篇天地。就情感層次來說,反映了性格互補的夫妻往往是真正幸福的。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就是隱射日資企業嚴重的剝削。

海萍,她很真實,也很計較,正因爲這種計較才變得真實,生活中很多像她這種女人。

蘇淳,是一個典型的好男人,他像一座山一樣,穩穩地忠誠於這個家,無論老婆怎樣撒潑發脾氣,他都會容忍。他那麼的忠厚老實,那麼的任勞任怨,儘管這樣的好男人越來越少了,但我承認還是存在的。作爲同類,我對這樣的男人只有兩個字——尊敬。是的,尊敬,因爲我做不到像他那樣好,或者說我做得不如他那麼好。可遺憾的是,這個世界很多女人都不喜歡他,他那樣的男人已經落伍了,世人皆喜歡宋思明,有權有勢有型,而蘇淳則成了迂腐、窩囊的代名詞。可女人們,我還是想勸你們,嫁人還是要嫁蘇淳,男人無論財富有多少,關鍵是他一定要靠得住、對你好。

第三種生活就是海藻和宋思明的生活。平心而論,在官場上,宋思明是個大貪官,但是在情感上,他絕對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他輸就輸在自己過於自信,以爲兩邊都能擺平,結果還是出了岔子。在官場上也太自信,風險意識不夠高。

海藻這麼聽話的二奶也實在是太少了,現實生活中也是不多的。溫柔體貼聽話,還不和宋思明鬧,對生活也沒什麼野心,就只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海藻她是我喜歡的一類女孩子,清純美麗,有一種讓你不忍褻瀆的感覺。我曾經無數次夢想着和這樣一個女孩子一起手挽手奔跑在大草原上,她就是我的公主,而我就是她的王子。我想宋思明肯定和我一樣,海藻就是他心中最完美的愛情。我理解宋思明,每一個成功的男人在攫取名利的同時,也不會忘記了自己的愛情,宋思明是一個有感情的人,他知道自己這輩子是爲了什麼而活着。他在步入不惑之年的時候儼然已經明白,海藻也是她實現人生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再說下小貝,小貝其實代表的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生活。一心一意對一個姑娘好,結果她卻跟其他人跑了。於是傷心欲絕,但是呢,很快就能忘記,投入到新生活中去。最後也過得比較圓滿。這也算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在劇中所佔份額不多,只是一帶而過。主要劇情還是爲了體現他的悲劇。小貝這人其實我是不大喜歡的。總體感覺有點自私、心胸狹隘,雖然他說的比較好聽。當海藻知道一直撫養自己、比媽媽還重要的親姐姐海萍缺少6萬塊錢的時候,小貝雖然話說的好聽,但最後還是沒借,這一行爲決定了他和海藻今後的關係走向。我問過周圍很多人,大家在這點上的看法分歧很嚴重,有的支持有的反對。換做是我,我會毫不猶豫的借給海萍,因爲海萍不是普通的姐姐,其實是海藻的實際照顧者,還有6萬塊錢是高利貸,情況比較緊急的,再者,不就6萬嘛,離房子還遠呢,不如借了。我只是說下自己的觀點,不強迫大家接受。

後來小貝發現海藻的JQ,海藻悔恨萬分,回到小貝身邊。說明這樣的女人其實內心是不壞的,很善良的。她還是珍惜自己的真愛,宋那邊主要還是爲了報恩。但是小貝放不下男人的自尊,對海藻不溫不火。過了好久才恢復到以前的那樣恩愛。但是後來竟然去偷看海藻的手機短信。最終導致分道揚鑣。當然海藻也不好,自己也說捨不得刪宋的短信,但是我總覺得小貝不能這麼狹隘,男人應該大度點,況且你自己能力的確是比別人差,那你就放低姿態,用寬容和真心去挽回你的女人吧。不過後來分了也好,後來他自己也找到了幸福,所以,強扭的瓜不甜,生活出現了裂痕,再怎麼彌補,總歸是有創傷的,千萬別湊活着過。宋和他原配也是這樣,應該決絕。

俗話說人生中三件大事:安身、立業、成家,其中房子排到了第一位。看完之後讓我感到知足,起碼我還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雖然面積不大,也不夠豪華,但那產權證上寫着我的名字,住着踏實。房子對於每一個來上海尋找夢想的青年男女來說是壓力最大的一項。因此,從畢業的那天起,我們就爲房子在努力奮鬥,有些時候甚至壓得喘不過氣來,許多人因此而怨聲載道,有些甚至用不合理的手段去尋求幫助,像故事主人公海萍爲了買一套房子,逼得丈夫借高利貸,還把妹妹結婚用到前挪用,當得知妹妹傍上大款後也不阻撓而是任其發展,住着妹妹傍的大款家的房子,工作也是這位大款介紹的,當她最後取得成功後她妹妹卻落得失去男朋友、情人的下場。我看到網上很多人評論說姐姐海萍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而妹妹卻自甘墮落。沒有妹妹海藻的幫助,姐姐會成功嗎,會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嗎,會獲得很好的工作以及收入嗎,是妹妹對姐姐太過無私的愛導致了這場悲劇,如果姐姐海萍能頂住生活的壓力,在精神以及經濟上對妹妹的需求只是適當的支持而不是全部的支持,可能姐姐海萍的房子晚買幾年,事業沒有現在的成功,但最起碼是妹妹和小貝有幸福的愛情、全家人健健康康。其實妹妹海藻應該在保證自己和男朋友小貝感情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幫助姐姐海萍,但當她在用身體和尊嚴換來金錢以滿足姐姐的經濟需求和自己的物質慾望時,她已經無法在回到以前簡單而單純快樂的日子了。但事情只有發生了,我們才知道去後悔,就像故事中第三者,宋祕書—妹妹海藻的情人,爲了金錢、情人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甚至丟掉性命的下場。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所以如何正確處理愛情、友情、親情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在外人眼裏,它就像一個萬花筒,裏面精彩萬分,但當我們置身於其中卻往往很容易迷失自己。我認爲人生重要的事情不是安身一套房子而已,而是如何保持一顆永遠清純、不斷向上、充滿愛心的心,還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當我們的心清純了,就會出淤泥而不染,能抵禦得了身邊任何的誘惑,當我們擁有一顆不斷上進的心,我們的素質、專業技能、事業就會蒸蒸日上,到那時,房子就在你的眼前自動出現,當我們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我們就會獲得的朋友的尊重,領導的認可,當然還有可以俘獲你的另一半的心哦。還有我們對父母最大、最好的愛就是保證每天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因爲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

說一說《蝸居》這部電視劇給我的幾點啓示:

一、不要抱怨這個社會,也不要抱怨房價太高,無論到了任何朝代,無論經濟多麼發達,都會永遠存在競爭,與其抱怨,不如趁早豐富和充實自己,刻苦努力,投身於經濟的大潮中,拼得屬於自己的一份空間。另外,有競爭纔會有發展,永遠都不要奢望人類社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消滅階級和貧富差距,

二、中國社會的價值觀必須重構,道德標準必須重建,以往我們活得太虛僞,太主旋律,而《蝸居》告訴我們,婚外情、性觀念已經跟以前大不一樣了,而這一切不是我們的錯,也不是道德淪喪的表現,而是社會發展的結果。與其迴避,不如面對。

三、儘管生活很殘酷,鈔票很重要,但是做人的原則不能丟。人間正道是滄桑,我們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還是要儘量走正道。人生一世,健康、平安、快樂最重要,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丟了自己的良心,更不能活在忐忑不安裏。

四、親情永遠都是最重要的。愛情可能遭到背叛,但是親情不會。所以,要善待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兄弟姐妹,他們是你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蝸居觀後感

2009年的一部《蝸居》,紅遍了大江南北,在我們學生羣體中也掀起了一股熱潮。觀完全劇,卻是感觸頗深。

整個電視劇,可以這麼說,給人最深刻印象的有這麼幾個人:海萍,海藻,小貝,宋思明。

一、海萍——房子難買,親情更難買

海萍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帶起了整個故事的進程,她是整個故事的推動者,她簡介的導師了後面劇情的到來。

作爲一名大學生,一名生於90後卻與80一代一起成長的大學生,從海萍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現實:房價太高,房子難買,親情在金錢面前漸漸貶值了。

海萍,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擁有者中國絕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女性的夢想—買房。可以這麼說,她的買房夢是整個悲劇的開端。她的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依然不肯放棄浮華奢侈的買房夢,可是連首付都付不起的她,只能在生活中變得憤世嫉俗,憤怒於房小錢薄,憤怒於柴米油鹽,憤怒於街坊鄰里,憤怒於老公無能。她只能無奈的將女兒寄養在父母家中。

可是在知道宋思明與自己妹妹的關係並且明白宋思明可以給自己帶來的好處的時候,她不但沒有組織妹妹給宋思明當二奶,反而是積極地去支持她、鼓勵她。親情在金錢面前變得一文不值,黯然褪色。

二、海藻——愛情與親情的抉擇,愛情一敗塗地,後悔已莫及

作爲全劇的女主角,海藻給我們可謂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現在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很相似,她喜歡奢華喧囂的鬧市,喜歡名牌的包包,喜歡哈根達斯,可是,囊中羞澀的她,面對自己心儀的東西,卻是不得不放棄腦海中的一切幻想。這個安身立命的小女子在工作中每次都會因爲不堪重負而主動離職,但卻在與男友的甜蜜感情裏保持穩定絲毫沒有異心。因緣際會的相識,金錢債務的壓力,海藻最初因爲姐姐的房款而陷入和宋思明的曖昧關係之中,不知不覺的依賴起奢侈生活的腐蝕和激情四射的誘惑,直到水深火熱無法自拔,直到拋棄舊愛背棄承諾,直到木已成舟無法挽救。愛情與金錢的抉擇,愛情輸了。

最後一幕,海藻海萍在街上看着男友小貝與另外一名女孩子並排走在街上,甜蜜的情景一如海藻以前與小貝在一起的時候,給人一種深深的震撼。曾經小貝的身旁,站着的不是別人,而是海藻。可是,後悔爲時已晚。

三、宋思明——老謀深算,百密一疏

40多歲的中年男人,市長祕書在江州算得上呼風喚雨,是很多男人奮鬥的目標。宋思明爲人睿智多謀,做事謹慎低調,城府頗深,是一名典型的“成功人士”。他手握有令許多人頂禮膜拜誠惶誠恐的權力,並具有佔據物質女性身心的陰暗慾望和能力,自以爲能隨心所欲的牢牢控制住一些他所感興趣的女人的心;他事業成功,他擁有權力和金錢,他慾望強盛,他謹言慎行,他機敏過人,他明智果敢,他老謀深算,他運籌帷幄,可是,他過高估計了自己的運氣和才智。因此,他個人的小小悲劇就註定會發生了。

最後一集中,他的行徑敗露,海藻在醫院除了情況,他匆匆駕車趕往醫院,但是在路上遇上危機時他放棄了逃生的希望,可以說,這個結局是比較仁慈的了。

四、小貝——一切爲了女友,雖有背叛但卻無遺憾,小男人有偉大靈魂

最後,不得不說一說小貝。文章飾演的小貝延續了他一如既往的小男人風格,這個角色也贏得了廣大觀衆的一致好評與同情。他爲了海藻,可謂是漸漸地放棄了自我。爲海藻買相對自己的收入顯得相當昂貴奢侈的哈根達斯,爲了海藻姐姐的買房計劃拿出了全部的存款並且笑臉奉上。他不願意自己的女友擔心哪怕一點點,甚至在知道了小貝的背叛時也是誤傷嘴偷偷落淚哭泣,因爲他怕海藻爲難。小男人,卻有偉大的靈魂。

小貝,是所有青澀、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溫柔、體貼、諒解、包容。所以,在海藻背叛了他的時候,大多數觀衆都會同情他。

人,做事的準則就是無憾,付出過、努力過、拼搏過,不論結局怎樣,就可以無憾了。所以,在我眼中,小貝是無憾的、坦蕩蕩的。

一部電視劇,蘊含了太多的人生哲理,揭露了許多的世事無奈。但是面對着殘酷的現實,我們要像小貝一樣,努力、全力、一心一意麪對身邊的人和事,親情愛情看的重一些,權、錢看的淡一些,那樣的人生纔會是無憾的。

  蝸居觀後感

  看完電視劇《蝸居》,感觸頗多。

這部電視劇談不上多好,也談不上多壞。前半部寫實生活,後半部寫意感情,就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姐姐海萍的買房夢是當今社會飲食男女的一個共同夢想。因爲買房海萍所經歷的艱難和困惑,很有現實感。現實是赤裸裸的鮮血淋漓,當困難重重的時候總是束手無策,進而怨天尤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而掘墓的工具大多數是貧窮。海萍和蘇淳是相愛的,可因爲買房產生的一系列的困難、壓力、阻力,而使他們無限止地爭吵和相互埋怨。海萍後悔嫁了個不進取沒有能力掙大錢的男人,蘇淳後悔娶了一個惟我獨尊的女人。

愛情的存在,是存在於彼此相戀的一剎那的時光裏。如果要說婚姻裏還有愛情的話,那隻能定義婚前是精神愛情,婚後是物質愛情。當海萍的精神愛情過渡到物質愛情的時候,產生了重重的阻力和困難。於是就有了爭吵,有了抱怨,有了後悔,然後在這樣的情緒裏鮮血淋漓地磨合。磨合的齒輪萬一沒有對準,終是一拍兩散。小心磨合好了的,也早已把愛情碾成了親情。而劇中海藻和小貝的愛情,是徘徊在婚姻大門外的精神愛情。他們情感過渡的時候碰到了爲了買房而問他們借錢的海萍,而小貝的拒絕無疑是把海藻推向宋思明的無形之手。

劇情前半部的生活寫實,就像是浩渺的海水,讓處在其中的人想拽根稻草救命的機會都是那麼的不容易。爲了蝸牛有個殼,做上了百萬負翁,勒緊了褲腰帶,縱使每天都吃掛麪,也是省不出一個平米。劇中經典的臺詞,赤裸的現實,很能產生共鳴,甚至都認爲是在重演自己的故事。

妹妹海藻,純淨得像一汪安靜的泉水,她不像姐姐海萍現實得那麼面目猙獰,她還在夢想着她的風花雪月。當姐姐海萍遇到困難,海藻唯一能求助的小貝竟是冷漠地拒絕。心疼姐姐的海藻就一步一步地走進了能呼風喚雨的宋的身邊。

劇情後半部就是火焰,一堆婚外情的火焰。這部電視劇最大膽的地方就是把婚外情扔在案板上細微地解剖細緻地勾畫,黃的語言還有露骨的牀戲。

海藻和宋思明的感情拋開道德的底線來講,不知是不是愛情。一個有着耀眼光環的成功男士,成熟,穩重,睿智,還能呼風喚雨,於他的愛情不存在物質的過渡。他捨得大把大把的銀子討海藻的歡心,爲的是享受着一段年輕的感情。宋思明的這點正是許多有錢人的反襯。上了年紀的有錢人,左手炫耀着他的荷包多麼多麼的鼓,在享受着一個年輕女人的身體和感情的時候,右手又把鼓鼓的荷包拽得死死的一毛不拔。宋如果是可悲的,而那樣的有錢人是可恥的。而宋可恥和可敬的地方就是他背叛後生死不肯離婚而又無私無悔挑起妻的一家。

宋思明和海藻的感情,猶如霧裏看花水中望月。海藻愛宋嗎?如若不是宋的光環,如若不是宋呼風喚雨的無所不能。海藻還會那麼嬌滴滴如玫瑰般地呈現在宋的面前嗎?宋思明在得知孩子沒了,海藻在手術的情況下,他選擇了死亡。他撒手放開了方向盤,直直地衝向一輛貨車,彌留的時候還在喊着海藻的名字。

這樣的一刻很動情,也很煽情,至少是看得我淚流滿面。但如果不是宋的處女情結,他一直認爲自己擁有了海藻的第一次,所以一直要負責任地對海藻無微不至地好。如果他知道他的處女情結只是他的一廂情願,還會有後面情切切意綿綿的故事嗎?他應該不會去選擇死亡,更不會有彌留一刻的呼喚。

這樣的感情不過是一把火,燒得熱烈,燒得頹靡,最終火熄了。一個死了,一個活着的意義也相當於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