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關於愛國電影《十月圍城》的觀後感精選三篇

觀後感 閱讀(3.26W)
《十月圍城》是一部值得灑家去反覆觀看的一部愛國電影,影片講述了一羣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保護孫中山的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愛國電影《十月圍城》的觀後感精選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關於愛國電影《十月圍城》的觀後感精選三篇

關於愛國電影《十月圍城》的觀後感

今天觀看了《十月圍城》,電影講述了1920xx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一羣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伕、學生、賭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拼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電影看,本人其實亦是電影俗人,一般情況下,先選擇由羣星大腕加盟的影片,於是,我無意遇到十月圍城這部由衆內陸、港臺明星加盟演出的佳作,看後,感慨頗多,特向黨組織彙報。

談電影,首先要從劇情上着手,本劇前七十分鐘都是文戲,其中大部分時間,用在刻畫他們參與保衛孫中山的動機上:有的嗜賭成性,只要有錢什麼都肯做;有的耽於兒女私情,淪爲鴉片煙鬼;其餘幾位雖無惡癖,然而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升斗小民,並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而由於各自的原因,他們均心甘情願的加入了這場“二十四小時八壯士對抗五百殺手”的慘烈戰爭。而從全劇來看,它的高潮無疑是在它六十分鐘的武戲部分。片中的奇人異士個個身懷絕技,每一場打鬥都設計得各有特色。孫文初登岸的那一場最有奇趣,影片安排以一人墜樓爲先聲,清廷刺客動用弓弩、洋槍和炸藥狙擊孫文,而義士們則將人力車改裝成“裝甲車”,以米包掩護,以西瓜、花盆等武器還擊,巴特爾用大摜籃的手法拔掉沿街二樓的一個個崗哨。可謂設計新穎,別出心裁。而當一個個義士因寡不敵衆而相繼拋頭顱灑熱血之時,更是撼動人心。

然而,真正令我感動的卻不僅僅是它的感人劇情,更在於此部影片透射出的一絲不苟打造精品的誠意。首先在我們觀看電影時,當八位烈士相繼死去之時,屏幕上均會顯示此角色的真實背景資料,這在衆多華語影片中實爲不多見。其次,我通過上網瞭解到,此影片在美工、服裝以及道具等細節方面都有上佳表現。此外,據說,佔地五個足球場之大的舊香港街區全是實景搭成,導演陳德森從各地蒐羅了1000多張舊照片,才復原了上個世紀初的香港市容,其中的一桌一椅,攤販店鋪都真實可信,加上電腦特技做出的全景,爲全片營造出了一個幾可亂真的歷史氛圍。

總之,這部“二十四小時八壯士對抗五百殺手”的影片無論從劇情還是拍攝細節都可謂一流,讓我在激烈澎湃的愛國情海中暢遊的同時,又讓我深切的感受到中國電影事業在不斷前進不斷突破不斷創新。

關於愛國電影《十月圍城》的觀後感

看了《十月圍城》這部電影我感覺我自己就是被深深的感染(比較血腥)到了。全篇並沒有直接把孫先生講述出來,也就是說孫先生這樣的大人物看似是主角虛擬化,而把大部分的鏡頭轉給了一羣來之社會各界的小人物身上。講述了他們是如何捲入革命,該片用飽含生情的鏡頭語言描繪了那個時代的英雄人物,他們以自己的強大的人格魅力喚醒了羣衆沉睡的意識-----商人、學生、腳伕、苦力、賭徒、甚至乞丐,這些人蔘與營救孫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種多樣-----爲了營救老闆、爲了兄弟、爲了愛情、爲了救贖,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麼做是爲了誰。這些小人物各自懷着那些安靜的靈魂依然靜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人仰望和銘記。

十月圍城這部電影表面上在探討底層羣衆在保衛孫先生這個悲壯的故事,更加深層次的在探討,小人物與大人的關係。我的觀點是,有些底層人士壓根就不知道“我”今天要保護的是誰,就是迷迷糊糊的被拉去保護一個人。而知道這個人是孫中山的恐怕只有清政府那些對孫中山的恨之入骨的當朝者,還有就是宣傳愛國主義思想的新青年了,這說明了這場革命存在着一個巨大的而且非常致命隱患--------革命者缺乏羣衆基礎。我記得影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就是李重光與那些遊行示威的學生在大街上游行示威的場景。我就在想,你在宣傳民主共和,推翻滿清政府的先進思想。那些底層羣衆聽得懂嗎?而你們這些學生經歷過國外的思想教育,那些羣衆沒有呀?所以,那些小老百姓會覺得,這些學生都瘋了,不知道學習,天天要鬧革命,鬧革命是要掉腦袋的,得,我還是退而遠之吧。所以說這也就是解釋了,影片中呈現的那些來之社會各界的小人物爲何捲入這場革命的原因,大多數不是爲了真正的建立在民主共和的國家,他們不懂那些,而是有的爲了保護老闆、爲了兄弟情義爲了愛情、爲了救贖,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麼做是爲了誰。

還有保衛孫先生的這次任務基本上的主力軍不是學生,不是那些愛國志士,包括該影片的一個重要主線商人李玉堂,他爲什麼走向革命,我覺得其中一方面是民主覺醒,另一方面包含了他對社長陳少白的情感在裏面。陳少白失蹤後給他留下一封信件,託付他繼續完成保護孫先生的這次任務。還有一個就是該片的超級大反派清廷派遣的將軍閻孝國。這個名字就是很有意思的,孝國,報效國家的意思。精忠報國是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但是,在本片中這個孝國卻完全成爲清廷的奴隸。就是影片結尾,閻孝國、走下臺階他披頭散髮殺掉李重光假扮的孫先生,即便是陳少白大喊他不是孫文,他不是孫文,閻孝國依舊一步步走向那個黃包車,導演想極力表現閻孝國這個人物內心兇狠,愚昧至極,一心爲朝廷當走狗的形象。孝國這個人物是值的深挖因爲他與那些底層大字兒不識一個的人不同,他是進行過西方知識教育過的人,他是有接觸過民主思想的,還叫少白老師。然而,卻說皇權乃天賜。這說明即使經受過西式教育也有可能不會改變思想。舊思想在當是的中國依舊根深蒂固,再不民主覺醒,國之將亡。

我們再把時間拉回到現在,同樣一個國家的指導思想對於國家是否能發展好,至關重要。你有沒有被西方那些主流文化洗腦。那天我和老師探討的意識形態的問題是很引起我的深思的,就是關於柴靜的蒼穹之下,是關於中國霧霾的事件。當時播放時就被封殺了,我還找特地找了資源看的。我那時就是有這種感覺,中國政府怎麼這樣啊,不是規定羣衆有自由言論權利的嗎?在老師的講解下我才知道原來那些調查的經費是有美國的一個組織機構提供的,還有那些經費也是有美國提供的。那爲什麼這麼做呢?美國就是想通過你中國人自己的手來殺自己人,挑起你們自己的恐慌,窩裏鬥。這種方法就是文化滲透殺人於無形,你看你們中國毛病這麼多,你看我們國家沒有吧。

我再舉一個例子就是我去西安的一次經歷,我從導遊那聽來的,他說有一個唐代的文物,是整塊的馬的石雕,原來有7塊,在一戰的時候毀掉了兩塊,然後二戰的前,外國鬼子(這裏特指美國鬼子)想把這些文物偷走,但是這些石雕太沉了,有好幾噸重,鬼子就把這些石雕切成幾塊,偷運到美國,眼看要過幾天運上船了,正巧這時二戰爆發,於是這些文物纔沒被偷走。有些文物被偷到海外了,一開始的時候,中國想要回來,但是呢,美鬼跟聯合國說中國沒有保護文物的能力,就說中國人是世界上少數國家在參觀文物的時候,遊客摸文物的國家,(你一摸是爽了,但是你殘留在文物上的汗液會腐蝕掉文物的)所以聯合國就規定,中國無論在一戰還是二戰丟失於海外的文物一律不得歸還。所以,我們要不回來,只有買回來還要看人家願不願意賣給你。日本規定本國人不得摸本國的文物,但是可以摸他國的文物。美國還慫恿日本人冒充華人,毀壞文物。然後美國人就向聯合國打小報告了。

真的,我就是覺得我們華夏兒女要好好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識,不要被外國的思想帶跑遍了。多認同認同我們自身的文化,雖然錢少學的英語專業,但是我思想會堅定不動搖的。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爲思想理論武器。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關於愛國電影《十月圍城》的觀後感

昨晚百度了一部電影看《十月圍城》。

影片講述的是:一羣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伕、學生、賭徒、戲班主等在香港浴血拼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

影片的人物不多,對白也不是很多,但影片藉助了各個階層的人物代表,用了大量的飽含深情的鏡頭語言,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中國風貌:政府孱弱,外強入侵,民不聊生。一些愛國人士不顧個人安危以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喚醒了民衆沉睡的意識——商人、學生、腳伕、苦力、賭徒甚至乞丐,這些人蔘與營救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種多樣——爲了老闆、爲了哥們兒、爲了愛情、爲了救贖,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麼做事爲了誰。這些小人物各自懷着夫妻情、父子情、兄弟情和兒女情加入到這次保護救援行動中,當塵埃落定之後,那些安靜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人仰望和銘記。

平時這樣題材電影很少看,尤其是和抗日有關的,不是不愛國,主要是看過之後會很生氣,是真生氣,會連飯都吃不下,憎恨外強的侵略,痛恨政府的無能,可憐那些被塗炭欺辱的生靈。 這部電影每個小人物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商販老闆李玉堂,一個守舊但愛國的商人,最初只是出錢不出力,反對獨子參與革命,最後危難關頭強烈的民族使命感,使他義不容辭的參與這場生死革命。 賭徒沈重陽,嗜賭如命,爲了賭資,無所不作,妻子離他而去。李玉堂的車伕阿四,一個淳樸可愛的小夥子,忠誠主人,對未來有着美好的憧憬,那就是等這次保護救援任務完成後,和心愛的姑娘結婚。外表粗糙,內心細膩的小販大個子王復明;乞丐劉鬱,因愛上父親的女人,氣死父親,戀人自殺,整天渾渾噩噩,墮落成乞兒。外表文弱,內心無比堅定的革命黨人陳少白等等。 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李玉堂的獨生子李重生。一個十七歲的孩子,稚嫩天真,血氣方剛,對革命有着堅定的信念,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毅然參加革命,這次活動中他的任務是假扮孫中山,轉移清政府的視線,孫先生是這次清政府刺殺的目標,也就意味着這次任務是死亡之旅,影片沒有給這個人物多少豪言壯語,更多地運用了人物的內心語言,面目表情和眼神:有一些恐懼,有一些緊張,有一些擔心,但更多的是對革命成功的堅定信念。一個十七歲的孩子,讓我留下了眼淚。 與以上人物形成巨大反差的人物刺客閻孝國,印象也很深。這是一個愚忠、頑固又有些病態的人物,師從陳少白,受過西方文化教育,但思想偏激,效忠於朝廷,認爲任何有悖於朝廷的事都是忤逆不道的,必誅之。這次血腥的刺殺活動就是他策劃的,最後被恩師陳少白槍殺。死前對老師陳少白說的一句話讓我很堵:“學生..以報國恩……”恩師的教誨他沒忘,可恩師參加的革命活動和授知與他的教育相矛盾,他不能理解。所以纔有了上面那句話,寫到這心裏依然很堵:我真希望我們現在的公僕們,也熱愛一下我們的國家吧,別再挖自己母親的根基,少一些貪污腐敗吧,畢竟這個政府是英明的,健康的,強大的,如果都像閻孝國這樣的忠於祖國,效力於政府,服務與人民,何愁我們的國家不強大!

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每一個後來者都在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熱血澆灌出的希望和繁榮,珍惜現在的生活吧,儘管還不完美,但會讓你衣食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