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婚紗》觀後感8篇

觀後感 閱讀(1.88W)

通過觀後感的寫作,很多人都可以將自己的影片觀感表達出來,觀後感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文書,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婚紗》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婚紗》觀後感8篇

《婚紗》觀後感篇1

早晨在短片吧,看了由優酷出品的微電影《嘻哈三部曲》,導演是盧正雨,一直覺得這個名字好熟,一查,星爺鐵粉!星爺導演的《西遊。降魔篇》,盧正雨是聯合編劇,更有分走了把龍套過癮。一下子,我對《嘻哈三部曲》興趣大了起來。我其實一向就特別欣賞那些有才華的人,更不用說一個能演能編能導的人了。

?婚紗照》這部微電影一開場的神父神似憨豆,樂壞我了,但結束時候的真愛,從始至終貫穿着周星馳常見的手段。盧正雨貌似宅男的形象,一直埋怨七年來妻子對自己不痛不癢關懷不夠,直到連環殺人狂讓這夫妻互相指責,最終說服他殺掉另一個,最終的反轉則是默默付出的妻子,對丈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實際行動證明真正的愛。

短片最後的一幕定在女主掐男主,男主拖着女主頭的畫面,這是犯人讓他倆做得那兩個造型,對於愛情,勾起的每一點回憶都是一種感動。

夫妻兩人的關係更是重中之重,自貌合神離到互相仇視到生死相與,本應該是跳躍的關係被導演詮釋得非常自然流暢。簡單的情節卻不是建立在莫須有的背景下。音樂很棒,臺詞很有感覺:我告訴你了,我說完了。沒人跟你玩遊戲,你去死吧。

鏡頭簡潔卻內容豐富,比如一直拍着蔡文靜的嘴旋轉着鏡頭,聽她講述;比如在車裏蓋掉了外面的風景;比如盧正雨每回憶一段往事都使用幻想式簡潔鏡頭,絕不超出臺詞的時間;比如和犯人“玩遊戲”大部分都是臺詞,但卻不會讓人覺得無聊,鏡頭方位都很不錯。

總之,這是我看到的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有愛情,有激動,有震撼,韓國電影真得很棒啊,和韓劇一樣有意思。

《婚紗》觀後感篇2

我是流着眼淚看完《婚紗》這部韓國電影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身患絕症的單身母親帶着一個十來歲的女兒生活的故事。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或紛爭的矛盾衝突,全部都是一些生活當中平淡無奇的小細節,卻時時處處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當母親高雲知道自己活着的時間不多了,便開始想方設法與女兒曉珞多待一些時間,允許女兒逃學,甚至替女兒撒謊不去上課。電影在一種淡淡的講述中一次次地刺痛人心。有一天女兒終於爆發了。女兒有潔癖,不吃表哥弄髒了的食物,母親十分氣憤地說道:“你要一直這樣嗎?誰能容忍你這樣?誰?”

“媽媽。媽媽活久一點,容忍我這一切不就好了。單車,遊戲機這些有什麼用,全都不要了。沒有了給我買這些東西的媽媽,不要!我不要!我就只有媽媽了!現在就已經開始想媽媽了。媽媽,爲什麼老說要離開我?媽媽不要死!媽媽和我一起過。媽媽,拜託了,不要死。”

“媽媽錯了,媽媽會和曉珞一起過的,會和曉珞一起過的。對不起,我的女兒!”

看到這裏,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了。真像人們說的那樣,看電影的時候唯一要帶的道具就是紙巾。

看完電影以後,總讓我想起很多。真的,這世界上能夠容忍我們的也就只有母親了。我的母親總是在爲我辛辛苦苦地付出着,而我呢?卻一次又一次地讓母親傷心。我一閉眼,就彷彿回到了五年前:家庭的變故,我的叛逆,母親的傷心。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帶着我學舞蹈、學鋼琴,傾注了所有的心血。直到現在,國小老師的話還是會在耳畔響起:“你媽媽真的很不容易,爲你把心都操碎了,你可要好好學習,不能讓媽媽傷心啊!”

曾經的我一度認爲,母親是討厭我的,現在的我終於明白,母親只是對我要求嚴格,她只是單純地希望我可以更完美。

看着曉珞,我彷彿看見了五年前的自己,她能讓我感覺到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而又悲情,讓我感動得淚流滿面。

電影看完了,它帶給我的不僅僅只有感動,還有一個深刻的道理:血濃於水。我看到一個女孩的成長,因爲媽媽患了絕症,而一夜間長大,懂得諒解和分享。愛久見人心,經過歲月和人事變遷的磨鍊,我們終會明白母親的一片苦心。母親,是這個世界上賦予我們生命的人,更是最愛我們的人!

《婚紗》觀後感篇3

“幸福的人生大致相同,不幸的人卻有各自的不幸”——(《安娜卡·列寧娜》開場白)列夫托爾斯泰

影片《婚紗》便講述了一位不幸的單身絕症母親預留之際與女兒最後時光裏的故事,單身母親高芸忙於婚紗事業,疏於對女兒筱拉的陪伴,使筱拉養成了孤僻且有潔癖的性格,母親在得知身患絕症後,開始花全部精力照顧女兒,筱拉察覺母親的病情後裝作不知道的樣子,並想辦法滿足母親的願望。

本片以母親與孩子的親情爲主線,而故事的發展也看到了筱拉的成長,即便是賦予了悲劇性結尾,但觀衆看到的更多是希望。

影片開場以下雨爲背景,室內母親仔細的畫着婚紗圖紙,一個特寫鏡頭讓觀衆曉知了主人翁的工作——婚紗設計師。而鏡頭切換到學校門口,筱拉望着雨,躲在屋檐下避雨,徘徊着,鏡頭在母親與女兒的畫面來回切換,使用了交叉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是典型的敘事蒙太奇,它將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的情節交叉剪輯在一起,以產生多件事情同事發生相互的影響,母親結局同樣是一個下雨天,而筱拉已經失去了母親的依靠,她望了望天,所有同學都打着傘離開,只剩下筱拉在原地徘徊,就當觀衆以爲他又忘記帶傘時,筱拉笑着從身後拿出傘撐着,獨自回家,最後採用固定鏡頭,筱拉獨自一人撐着傘離開的背影由近到遠。

這樣的前後呼應,體現了筱拉的成長及她未放棄對生活的希望。故事發展到母親得知自己患上絕症,決定教女兒騎車的情節,母親一直扶着搖搖欲墜的女兒和自行車,直到母親臉色蒼白,無力跪在地上,望着女兒獨自騎自行車遠去的背影,這隱喻着母親不久將離開女兒,女兒將一個人面對生活。在女兒知曉母親的病情,逃課與母親一起睡覺,夢中母親消失在海邊,筱拉醒後試了母親的鼻息,表現筱拉超出年齡的沉靜,懂事,也暗示着母親將要離開,在晚上,母女一起睡覺的情節中,筱拉答應母親的要求後給她唱催眠曲“早上醒來,你還在我身旁,我愛你”歌詞透露的是筱拉天真的希望及對母親深深的愛意,不捨,隨後母親暈死了過去進行了搶救,這既表明母親病情的惡化又爲後文筱拉爲滿足母親願望學芭蕾做下鋪墊。母親在觀看筱拉跳舞時候,採用主觀鏡頭,模糊的視線再次說明了母親越來越惡化的病情,演出結束,悲傷的音樂響起,渲染了母親心裏對女兒強烈的不捨,悲痛,烘托了傷感的環境氣氛。

一天早上,筱拉在母親身旁醒來,此時生命儀已經沒有生命跡象顯現,筱拉笑着獨自與母親對話,並拿起了水給旁邊的植物澆水,這裏的綠色植物表示生機,活力,與母親離去形成對比,筱拉澆水這一動作,也體現出她對母親的不捨,企圖挽回母親的生命,但這一切都來不及了……

影片最後片尾結束時,是筱拉長大後穿着母親爲自己做的婚紗,這不禁讓觀衆想起母親原來穿着這件婚紗與筱拉起舞的畫面,使人再次受到觸動。該影片劇情雖偏老套,但在導演情感拍攝手法較準確的情況下顯現了很多新意。並且演員樸實純真的表演牽動了觀衆的情緒,主題上歌頌了母愛,宣揚了親情的偉大,是一部十分感觸人心的佳作。

《婚紗》觀後感篇4

看了幕電影——《婚紗》,本以爲這是部愛情片子,看了一段之後才知道我的猜測是不對的,是一部親情催淚劇。講述了一個小姑娘和她媽媽的故事,一開始小姑娘和班裏的同學關係搞得不好,也不認真學芭蕾舞,但小姑娘當知媽媽得病,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她知道她已經開始想媽媽了。小姑娘問媽媽有什麼願望,媽媽說:“我的願望就是可你看到我的寶貝有很多關係融洽的好同學,看你表演一次芭蕾舞。”小姑娘爲了滿足媽媽的願望主動找鬧過彆扭的同學道歉,努力學習芭蕾舞,實現了媽媽的願望,就在當天晚上,媽媽永遠的離開了她。小姑娘每次放學遇到雨總是有媽媽的出現,爲她遮風擋雨,媽媽也總會嫌她爲什麼出門不帶傘。但這部電影的最後一幕小姑娘帶了傘,媽媽已經遠去,永遠的離開了她,但小姑娘也學會了堅強,最後她那自信的微笑讓我明白這才叫堅強,這才叫愛。

我們總是在失去了一些東西后纔會覺得後悔當初爲什麼不好好珍惜,不知道這是不是人的宿命。一次感動,一次成長,我們的生活百般離奇,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發生一些想不到的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對待這些事情,讓我們的生活裏少留一些遺憾。在我們的生命裏總會遇見那麼幾個可歌可泣人,有時候讓我們笑的合不上嘴,有時候也讓我們哭的沒有了聲音。今天一女同學主動請我吃飯,給我買了份炒麪,做好後端到我的座位上,心裏有一些默默的感動,大學四年了,女同學請我吃過飯的我真記不起有誰,我好想好久沒有這麼受過誰的關心,在她把炒麪端在我桌面上的那一剎那,我的心是感動的,原來有那麼一個人關係你是多麼的幸福。媽媽是最疼我們的,把最好的留給我們,不論我們犯多大的錯誤,在她那裏都能被原諒,好好愛我們的媽媽。

成長的感動不在於生命的長短,在於生命的堅強與美麗。人最美和最醜的地方是心靈。

《婚紗》觀後感篇5

像已經到達飽和的海綿,只要輕輕一碰就會滿溢。這是我在看完《婚紗》後對母愛的重新認識。

在所有蒼涼的背後,總有一股暖意將你包圍;在所有委屈背後,總有一絲欣慰將你開導。母愛,就像細膩的綢緞,裹在肌膚卻不曾發覺它的存在。

母親從得知自己即將離開人世時,便開始製作人生最後一件婚紗——女兒的嫁衣。女兒是一個有潔癖的孩子,在學校中沒有朋友,沒有人喜歡跟她玩。但爲了完成媽媽的願望,她漸漸的改掉潔癖,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去醫院看媽媽,讓媽媽放心。她,學會了堅強;她,學會了與朋友交往;她,學會了忍耐;她,也學會了在雨天沒有媽媽的陪伴,獨自一人撐傘回家。因爲,媽媽一直都在,一直都在心中。

細想,有多少次,我們親手將這份愛狠狠地摔在地上,像已碎的玻璃杯,不許你的任何關懷,便會自己癒合。母親已無形中默默地爲我撐起了一片天,而我卻忽視了他犧牲的血和淚。那個在每天早晨爲我忙碌的身影;那個晚上焦急的等我回家的身影;那個爲我學習緊張着急的身影;那個每天放學爲我拿下書包的身影;那個會在冬天一進門就握着我的手噓寒問暖的身影;那個在我生病時溫柔而不知疲倦照顧問我的身影;那個每天晚上陪我學習到很晚的身影;那個……卻被我狠心地傷害着,我已無從憶起,也憶不盡,原來我已從母親那汲取了潺潺的無形的愛與溫情。

很多人都說,當你成爲母親,你將不再一個人活着。《婚紗》中的母女似乎將我與母親的心悄悄拉近了。有些電影和書籍總能帶給人以思考,不僅僅是一種感動,在淚水跳躍之餘,多的是一份啓迪。

母親的愛讓我們不斷成長,在尋找生命晨光的途中,總有一份信念使我們不會孤獨。當我們能面對母親說:“真好,還有你在”時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我想,是時候打包任性寄到遠方,是時候寄給母愛珍惜的包裹。從現在起,珍惜你的珍惜。

籠着旭日,待到方消霧散的迸發,看宇宙灑下無邊無際的悲憫之光,照亮前行的路程把一切浸得淬然……感謝讓我擁有你,在我的年華里。母愛。

《婚紗》觀後感篇6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是我們無法還清的,其中我們虧欠最多的就是我們的父母。“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的最好的禮物,可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禮物嗎?”在影片《婚紗》中,女主人公高文不禁這樣問自己。到底是嗎?

在以前就有朋友給我推薦《婚紗》這部電影,她給我說很感人,但由於她是那種“哈韓”,對於韓劇裏一點點男女主人公之間產生矛盾都會痛哭流涕的人,所以對於她提供的電影我是存在很大懷疑的。後來,應該是“影荒”了吧,我就順手下載了《婚紗》,我被“影片”中所反映的人性、親情深深地震撼到了。一部以母愛爲題材的電影,影片中有最好的母親,最好的孩子。

女主人公高文得了胃癌,在生命垂危之際爲了孩子,她選擇了保守治療,目的是爲了瞞住孩子,多陪孩子一段時間,她竭盡全力把自己能爲孩子做的都做了,爲孩子做一次飯,爲孩子買遊戲機並陪她一起玩兒,帶孩子去野餐……總之,應有盡有。而作爲孩子的少拉,這是一個敏感而又早熟的孩子,帶有嚴重的潔癖,在學校裏面一直都是孤身一人,在她的心中只要媽媽在身邊就有了一切。後來她發現了媽媽生病了,幼小的她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但是敏感的她還是意識到了母親命不久矣。在她問她的阿姨:“你告訴我她還能活多久,不要騙我,不要讓我以後恨你。”“不要告訴她我知道了。”

還是孩子的少拉,超出了同齡人的成熟。她是幸運的,她遇到了她母親,她阿姨,跆拳道老師,芭蕾舞老師……好人,可是她又是不幸的,她註定會失去那個愛她的母親,註定了後來的成長道路上沒有她的陪伴。媽媽怕錯過少拉的成長,怕少拉失去自己後沒有玩伴,少拉怕失去媽媽的守護,怕失去媽媽後自己的無力感更甚,媽媽不僅僅是媽媽,還是少拉的朋友……媽媽病了,少拉想要媽媽安心,極力的控制自己的悲傷,克服自己的潔癖症,帶了一大堆朋友到醫院去看她;少拉還去學芭蕾,想要媽媽在臨走前能夠看到她的表演……媽媽知道自己不能參與少拉的婚禮,在電影開頭,媽媽高文設計的那套婚紗,就是給女兒少拉的禮物……影片以媽媽高文的死結束,少拉也開始在下雨天帶傘了,失去媽媽的少拉更加的懂事了,只因爲她知道,媽媽在天上一直都在看着自己而只有她健康快樂的成長媽媽纔會高興。

親情就是這樣,一味付出不求回報。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上,我們每天都在享受着這些付出,卻一直都沒有真正的瞭解這些付出背後的深情。《婚紗》讓我看到了付出背後的情,看到了生活的殘缺因情而更顯圓滿。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學會後悔,所以惜取眼前人。

《婚紗》觀後感篇7

?婚紗》是一部謳歌母愛之作,母親之一顰一蹙,舉手投足,每處細節像一汪水潭,淺淺又深深漾起粼波,一圈一圈,愛的圓暈罷。當腦海再度演繹回放,我突然在一拐愛與被愛轉換處駐足,堅定此隅可開奇葩,可感可嘆,作此文以記。

母親髙芸是一位婚紗設計師,工作之忙使其無暇照顧孩子。因此內心之愛往往被孩子冷冷的三言兩語所冰凍。但當女兒發現母親離大期之不遠時,纔開始懂得主動愛母親。

一場悲劇,但卻終究因孩子的懂事而將不完整的逗號改成了句號,冥冥中啓發我們這一代子女該怎麼做。

因學習,一生中我們離開父母的時間是何等漫長,也許我們擁有幸福關懷下的童年,但不代表我們會沒了青年,成年,甚至懂得關愛他人的中年,老年;也許我們享受於愛的包圍,但不代表此種愛可伴隨到老,我們一生無慮;也許我們懂得他人,世間需要我們的關懷,懂得一句親暱的問候與感謝會帶給別人快樂,但不代表我們會如實做起,主動慷慨將愛贈予。

當愛的箏弦開始緊握在手心,我們邁開步伐,向前跑去時,風箏會飛得老高老高,深映在蔚藍的蒼穹,他們——被愛者會朝我們泯然一笑,於是微笑詮釋了愛別人是可以爲自己帶來溫暖,帶來別樣的感動的。

將愛與被愛角色相轉換,像影片中的孩子曉珞那樣漸漸懂事主動,我們的生活也會更美滿充實七彩,於是再短的時間我們也會視其爲一長長路程的愉快之旅。

當然,着眼於現實,我們可能不適合過多去愛,我們需要的多是父母之關懷,那麼珍惜罷,此愛,珍惜可帶來一生的無悔,也意味着滿足,也可帶來每刻之快樂。若我們珍惜,纔可更好領悟那些深深淺淺藏在一個愛字裏的蘊含,爲去愛添色!

《婚紗》觀後感篇8

韓國感人電影《婚紗》贏得了無數人的眼淚,不僅僅因爲劇情動人,還有小女孩的懂事,這是更能打動人的地方。小女孩得知母親生病,也似乎明白母親將會離去,她害怕母親突然間就離去,當她唱完童謠時,母親睡着了,她懂得伸手到母親的鼻孔下看母親是否還有呼吸,是否還活着,她真的明白還有呼吸就代表還活着嗎?兒童眼中的活着是怎麼樣的?想成年人想的那樣,還有呼吸,有心跳有體溫就代表還活着嗎?兒童眼裏的死亡是否和成年人存在差異,他們是否真正明白死亡的含義?

大多數父母或其他人向孩子解釋死亡時都會說那人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或者說變成了星星在天上守護着自己等各種各樣的版本,但當一個三歲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動物死去的時候,他也會很傷心,會哭泣,其實他們那時就會有一點理解死亡的含義了,至少他們懂得,植物也好,動物也好,還有人也好,死了就永遠看不見了,那麼兒童是真正理解死亡嗎?並不完全,隨着他們一天天成長,經歷的事也會越來越多,大腦發育也會更加完全,他們對死亡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清晰。但是,當父母的也要在恰當的時候向他講述死亡的含義,但是要懂得引用例子,可以從植物的死亡說起,再講到動物,最後才談及人的死亡,讓他們慢慢理解,慢慢接受,即使遇到了這樣的事,也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學着去面對。

而電影《婚紗》的小女孩,她對死亡這一方面是相對其他同齡孩子而言更爲懂得的,當母親一次次痛苦地嘔吐,一次次身體不適時,她開始擔心,她問及阿姨她母親的病是不是很嚴重,但更讓我驚訝的是她居然問起她母親還能活多久?她理解癌症那些更多的.知識嗎?或許也會在書中看過,又或者編劇把這些編得有點過了,但對於一個十歲的小女孩來說,懂得這些也不足爲奇。總之,兒童對死亡的認識是隨着年齡,自身經歷以及從別人口中或書上而慢慢得知,慢慢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