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導遊詞>

湘子橋的導遊詞5篇

導遊詞 閱讀(2.9W)


  篇一:湘子橋的導遊詞

各位團友:


現在我們將要參觀遊覽的是潮州市區頗負盛名的“濱江長廊”。 “濱江”是指這一風光帶地處在潮州的母親河、廣東第二大河——韓江的西岸,“長廊”則形象地點出此處景色優美、風光秀麗,猶如一座鑲嵌在韓江邊的五彩畫廊。它由修復好的宋明古城牆及其若干座門樓、防洪大堤綠化風光帶以及廣濟橋所組成,全長2。3公里,興建於1999年,總投資2。2億元,歷時三年建成。

城牆

好,下面我們首先來介紹一下承載着潮州歷史印記的宋明古城牆。潮州是一座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古城於宋代已成規模,到了明洪武三年,增築石牆,全面修建府城牆。修建後的府城牆高二丈五尺,基闊二丈二尺,周圍 1763丈。環城開上水、竹木、廣濟、下水、南、西、北七門(其中上水門城門外構築月城作爲屏障),並在城上造敵樓44座,雉堞2932個,十分雄偉壯觀。但隨着歷史的變遷,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牆均因城市建設的需要而被拆除。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僅存東面臨韓江的古城牆,它因承擔着堤防的重要作用而得以保留。

湘子橋的導遊詞5篇

  這面城牆北起金山,南至南門,全長2132米,隨着歲月的流逝,部分古城牆以殘破不堪, 1999年潮州市政府根據文物修復“修舊如舊”的原則,斥巨資在原殘存的宋明古城牆的基礎上進行修復。如今這面古城牆上,還保留有四座城門,即下水門、廣濟門、竹木門和上水門,每座城門上各建有城樓。四座城樓中以正對廣濟橋的廣濟門最爲雄偉壯觀,廣濟門城樓也是潮州內八景“東樓觀潮”的所在地。

廣濟門城樓

各位團友,這就是廣濟門城樓了,它因建於潮州城區的東門上,民間俗稱“東門樓”,是原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它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標誌,又是潮州北堤的重要關閘,潮州城裏聯結城東郊區的重要樞紐。

廣濟樓是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潮州指揮俞良輔主持建造的,距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了,歷代均有不同的程度的維修。由於廣濟門城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1989年被列爲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濟門城樓是一座宮殿式三層四檐歇山頂閣樓。外城門樓有一塊匾額,上面寫着:“東爲萬春”,這四個字是由當代著名的漢學家饒宗頤先生所書。樓內有一副對聯:“萬峯當戶立,一水接天來。”

廣濟門城樓不僅壯觀,同時它也是潮州的重要防洪設施。在每年的春末夏初,韓江水暴漲,洪水衝涌城堤,在這個時候,沿江的廣濟門城樓以及下水、竹木、上水四個城門都要關閉以防止洪水進入潮州城區。自古以來,每當這個時候,潮州人都要登臨廣濟門城樓,觀看那令人心澎湃的滔滔韓江水,因此“東樓觀潮”就成爲潮州的內八景之一。 廣濟樓對面就是我們的湘子橋,等一下大家可以上橋去參觀,我對濱江長廊的講解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篇二:湘子橋的導遊詞

各位朋友:

1993年,用於收藏和展示中華民族珍貴文物,旨在弘揚中華文物,促進中泰友好的淡浮院在泰國建成。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從全國收集珍貴文物328件贈送泰國淡浮陸院永久陳列。之後,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政協廣東省委員會也分別贈送中國著名書畫家作品18幅和23幅。臺灣友人也贈送了一大批文物。愛國愛鄉赤誠之心驅使郭老在家鄉興建又一座淡浮院,並計劃將 部分文物運回祖國,讓中華文化在家鄉發出璀璨的光芒。1995年8月10日。郭老親臨潮汕選址。郭老在走遍潮汕千山萬水之後,來到硯峯山,發現這裏的風水非常好,決定在這裏建造另一座淡浮院。在郭老的倡議下,衆多海內外潮人熱烈響應捐資,迄今爲止,共籌款一億三千萬用於潮州淡浮院的建設。1999年,淡浮院第一期工程完成後,即對外開放,同時進行第二期工程的建設,並於2005年完工。之後還有第三、四期工程繼續開展。今天我們有緣來淡浮院就是有緣來上堂淡浮人生的文化哲理課。

世紀大寶鼎

我們先來看這個世紀寶鼎,銅鑄的,重20多噸,國家的國,繁體的國字是圍牆,有“一,口,戈”“一”代表土地,“口”代表人民“戈”代表武器,代表獨立的主權,現在去掉圍牆,表示開放了,由“王”代替了人民。鼎在我國古代是用來煮食物的,同時也象徵王權,國力雄厚。

知魚橋

知魚橋故事的由來:戰國時,莊子與惠子一同在橋上看水裏的魚,莊子說:“看這些魚游來游去,多快樂啊!”惠子說:“你並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他以爲這樣一問,莊子肯定會被難住,不料莊子卻回答說:“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這就成了中國哲學史上有名的論辯故事。

太極圖

兩個腳印的中間(即這個太極圖的紅土與黑土的界線)是郭豐源先生定出淡浮院整體建築的中軸線,等到交泰殿建殿期間,發現地下的土地居然呈現兩種顏色,左爲紅土,右爲黑土,呈陰陽交泰之象,就如同於八卦中的太極圖。

石牌坊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淡浮院的正門,淡浮院的正門是一座石牌坊。牌坊高16米,寬30米,四柱三間,整個建築爲中西合璧。牌坊的下部是四根粗大的圓柱和一對石獅子,這很容易使人想起古希臘、羅馬的建築風格。上部是地道的中國式牌坊,三重檐歇山式一體兩面,結構有主有輔,高低錯落,美麗而莊嚴。 牌坊正中是香港潮籍學者、現代著名國學泰斗饒宗頤先生所題的“東粵菁華”。 “東粵”言其地域之廣,已經超出了“粵東”的區域概念。“菁華”也不完全等同於“精華”,前者指自然界中精粹部分,後者除了指“物”外,還可以指“事”。

兩個旁門分別題寫“金聲”“玉振”。這是古代孔廟或國學專用題字,說明這裏是文化場所。“金聲玉振”代表古代聖人的聲音,像金玉聲音之美妙。看到這個牌坊,就知道這裏是弘揚文化的地方。 透過牌坊往遠看,中軸線貫穿上下,兩邊對稱,整個建築構成一箇中國的“中”字形,這是儒家正統觀念在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上的體現。在中華文化道德里,主張對外講“中和”,對內講“中平”,做事 尊“中庸”,做人要“中正”。主體建築隊隨着山勢,沿臺階疊而上,須仰視才能見到大殿,使人頓生高山仰止的莊嚴,一步步向上,似有朝聖之感。這個“聖”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主體精神。

古鉎牛

現在在我們面前的這隻鉎牛,原先是在湘子橋那邊的。潮州有一首民謠說的就是這隻鉎牛: 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舟; 廿四樓臺廿四樣,兩隻鉎牛一隻溜。 牛五行屬土,土克水,所以鉎牛就是鎮水的吉祥物了。你知道嗎?這隻鉎牛在“文化大革命”的險些被熔成鐵水,幸虧被老同志彭啓安發現,及時把它藏到硯峯山上,才得以保存至今。等到淡浮院建成的時候,才把它移下來。我建議大家,去摸一下鉎牛,俗話說得好:摸摸頭,一生都不愁。摸摸尾,做事不後悔。

中國曆代書法碑林

中國曆代書法碑林是淡浮的一寶,。題額“中國曆代書法碑林”是由我國現代書法泰斗啓功先生所題,序言由原省政協主席吳南生撰文,饒宗頤先生書寫。這裏匯聚了上起商周,下迄當代的各具特色和風格的歷代書法大家的作品,書法有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小篆、簡讀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等,史上各家書派,各顯風采。可讓你在一時之間,欣賞到我國五千年的書法精品,碑林共有書法名家的作品320多幅,按時間順序排列。中國書法的載體,最早刻在龜殼和獸骨上的叫“甲骨文”商周以後鑄在金屬上的叫“鐘鼎文”,刻在竹片上的叫竹簡,以後普遍的是寫在帛書上的,宋元以後才大量用紙張重點地介紹一下:待寫

正殿

在淡浮院大殿上方有“淡浮院”三個字,這三個字是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之弟弟溥傑所題,在大殿正中的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釋迦牟尼前面的供 案上,有一件值得細看的文物,那就是長信宮燈。此燈於20世紀初在河北滿城中山王劉勝之妻竇綰墓中出土,原物是西漢文帝時的東西,長信宮燈爲黃銅製品,造型奇妙,這宮燈設計最妙的是,燈火燃燒時產生的煙和有味氣體,通過右臂袖筒的煙道,隱蔽進入宮女的身體裏,慢慢降解,這說明,我們的祖先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具有環保的意識了。

大殿的左廳。匾額“紫氣東來”,這四字乃當代書法界泰斗啓功先生所題。在大廳正面一幅畫《老子出關圖》,在畫中有一位和善的老頭,騎着青牛,悠閒地旅遊。上題“紫氣東來騎牛西去”。這位老者就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老子是中國早期道家學說的創始人,《道德經》是他寫的。東漢人張道陵等人就是根據他的學說創立了道篇三:潮州湘子橋 潮州湘子橋在古老的潮州名城,有一座古老而又神祕的橋橫跨於韓江之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子橋。我是你們本次的導遊小林。 俗話說:“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可見湘子橋的地位多麼高啊,現在,讓我們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 湘子橋,是一座歷史名橋。位於橋東與市區間,中間有十八艘船連接,建築結構十分奇特。從橋上望去,隱隱約約可以望見筆架山。 據說,韓愈到潮州後,時常登筆架山,但深感過江之苦,於是請侄孫韓湘子和廣濟和尚一起造橋。

韓湘子去鳳凰山取石,化作黑豬,正趕到半路,被一婦人識破,泄露了天機,於是黑豬再也趕不動了。

再說在桑浦山取石的廣濟和尚,把石頭化作烏羊,沿山路趕去建築工地,卻遇見一個惡霸地主。那地主說:“喲!你這窮和尚哪來的羊?正好我丟了幾隻羊,這分明就是我的!”廣濟和尚被糾纏得不耐煩,只好說:“拿去吧!看你能趕不?”地主將羊牽進籬笆裏,那些羊馬上化作幾座大山,傳說這就是浮洋烏洋山的由來。結果一建起來,橋因缺石,中間缺了幾座橋墩沒建好,於是何仙姑拋下佛珠,化作十八梭船,建成了廣濟橋。遊客朋友們,現在你們知道傳說了吧?不過傳說不是真實的哦!現在有三小時的時間遊玩,請遊客朋友們自覺遵守時間。

  篇三:湘子橋的導遊詞

各位遊客:

提起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而要提起他與我們常州有何淵源,知道的朋友也許並不多。

東坡先生一生曾11次來到常州,並終老於藤花舊館。在常州現今許多地方,還都保留有先生當年所踏足之處,今天,就請各位隨我追隨先生的足跡,走近這位大文豪。現在我們來到的景點——東坡公園始建於1954年,由艤舟亭擴建而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公園的景點平面示意圖。

東坡公園位於市區的東部,古運河東去的咽喉要地。整個景區是由一個三面環水的半島和古運河中的半月島組成,二島之間由一座明代古橋相連。東坡公園是一座凝集常州歷史文化、富有常州園林特色的公園,2009年4月28日改造完畢後免費對市民開放了,改造後的東坡公園與周邊的紅梅公園、天寧寺景區聯袂成片,共同形成延陵東路歷史文化街區。

各位遊客,現在就請各位隨我步入園內,開始我們的懷蘇之旅吧。 東坡園大門上的門環與衆不同,其形似虎,名曰狴犴,相傳是龍的第七個兒子,半亭屋脊兩端的卷尾龍頭,名叫螭吻,相傳是龍的第九個兒子。因爲“龍生九子,子子不成龍”,所以它們的地位比龍低下,只有在園林建築上能看到它們的形象。門上的狴犴能明辨是非,急公好義,有威懾力,而螭吻屬水性,能克火,裝在屋脊兩端既美觀,又能滅火消災。蘇東坡深受世人敬仰,而常州人對東坡先生則更敬愛有加, 1982年修建門庭時,特以龍子護門,日夜守護先生正氣。

進入洞門眼前這組湖石小品,名曰:“三蘇苑”。 主峯後的鬆、梅、竹爲“歲寒三友”,與前面這三座湖石相呼應,難道這“三峯、三友”不就是隱寓着“一門三父子,文章四大家”的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嗎?穿過洞門,就是懷蘇庭。我們眼前這塊湖石之上的“雪浪”二字,則爲我們引出了先生愛石的一段佳話。相傳,東坡在揚州曾得奇石一塊,其紋路皺摺如長江風浪,潔白無瑕,遂名“雪浪石”,並將其清供案頭盆內,終日觀賞,後又將其書齋改名爲“雪浪齋”,先生愛石,由此可見。我們現在來到了龍亭,此亭臨池而建,造型奇特,象亭子又象水榭,是亭榭結合的建築,不太多見。之所以稱爲龍亭有二個原因,一是乾隆皇帝曾在亭內召試地方文人,二是該亭頂上有二條龍,因此被稱爲龍亭。

水池南邊有御碑亭,亭內保存乾隆皇帝南巡時所寫的六首詩的碑刻,這些詩文表達了他對蘇東坡的崇敬和對地方官員的訓導。乾隆皇帝六次巡遊江南,四次來常,這些碑文記述了他南巡時的盛況和表達了他對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頌揚。大家請看,這塊碑文上寫道:毗陵驛口駐飛顱,城郭周巡六轡紆。老幼歡欣稱就日,江山風物已勾吳。勖哉爾牧無胥怠,弱矣斯民未盡愚。戶口實繁蓋藏少,隱憂水旱豈能無。表達了乾隆皇帝來到常州,看到這兒江山秀麗、景物優美,老百姓歡天喜地,心裏非常高興。鼓勵當地官吏要勤勉自己,愛戴老百姓。同時,也告誡當地官員要增加儲備,以防水災和旱災。

請大家繼續往前走。可見假山一座。俗話說,庭院中可以無山,但不可無石。中國人所欣賞的“石”,非一般之石,不但要怪,還要醜。掇山常用的石品湖石類居多,體態玲瓏通透,表面多彈子窩洞,形態婀娜多姿,多數爲石灰岩類。好的石峯,可用瘦、皺、漏、透來概括。而眼前的東坡洗硯池,它以白石鑿成,長1米,寬0.5米,深0.5米。只有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才需要這麼大的洗硯池。它原在顧塘橋孫氏館,地方官員和紳士們知道乾隆很敬仰蘇東坡的才學,也爲了給萬壽亭行官增添一景,以得到皇上的歡心,就將它移到此地。常州的清代著名詩人洪亮吉詩中“紫藤花開墨池漲,古色斑爛莫相抗”之句的墨池指的就是洗硯池。而今,洗硯池卻讓更多的遊客緬懷東坡先生的高風亮節。

現在我們去看看公園最主要的古蹟—艤舟亭。“艤舟”二字的意思是“系舟”或“停船”,那麼,艤舟亭究竟是爲乾隆皇帝還是爲蘇東坡在這裏停船而建呢?乾隆皇帝和東坡都曾在這裏停過船,只不過相差七百多年。蘇東坡擔任杭州通判時,出差去鎮江,路過常州市時曾在這裏系舟野宿。由於蘇東坡在此停過船,後人建亭在此,以示紀念。

在乾隆第二次來常州時,此亭重修過,乾隆還題寫了“玉局風流”的匾額。現在我們見到的亭子是 1984年重建的,此亭四角雙檐,建於此園最高處,飾有精美磚雕和木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常州最著名的亭之一。在石柱上有兩幅對聯大家不妨讀一讀。一副是二月江南好風景。故人此日共清明”另一幅是“艤舟亭畔喜迎東坡居士,洗硯池邊笑駐西蜀故人”這兩幅對聯分別由常州現代書法家錢小山和胡一飛書寫。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御碼頭,這就是乾隆皇帝當年停泊的地方。據史載,當時有圍牆將行宮團團圍住,圍牆上還有“皇恩浩蕩,萬壽無疆”八個大字。1986年拓寬京杭運河常州市區段,因艤舟亭臨河處改道,形成了一個運河環抱,形似水中月亮的“半月島”。兩座小島之間由廣濟橋相連。廣濟橋是常州最古老的明代三孔石拱橋,造型古樸優美。

走過廣濟橋,映入眼簾的這組雕塑是“情緣常州”。由中央美院的專家制作而成,取材於東坡與好友的典故。整個雕塑由東坡像和水系以及石雕碑文組成。碑刻內容是:“大江之南兮,震澤之北。吾行四方而無歸兮,逝將此焉止息。豈其土之不足食兮,將其人之難偶。

非有食無人之爲病兮,吾何適而不可。獨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大意爲常州處於長江之南太湖之北,我行走四方而沒有歸宿,誓把這兒當安息地。難道別的地方不足供養生活?只是那邊的人難以共處,如果不是僅有供食而無朋友,我何處不可安頓呢。我在這徘徊不肯離去,只是眷戀這城邦裏有很多德高望重的君子。

眼前這座高大的建築就是仰蘇閣。蘇東坡的一生,可以說是歷盡艱辛,但他始終抱着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既保持一種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達觀胸懷,又始終不放棄對人生的熱愛。千百年來,蘇東坡正是以這種豁達灑脫的精神氣度影響後人,吸引無數文人大夫的敬仰。因此在東坡的第二故鄉常州,在1994年建仰蘇閣以供後人緬懷。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仰蘇閣是在這次改造中重建的。而這座銅雕名爲“大江東去”,這組雕像取自蘇東坡《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意,整個東坡像踞坐如山、目光深邃。

各位遊客,東坡公園的遊覽到此結束,謝謝!

  篇四:湘子橋的導遊詞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爲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講到這裏也許各位來賓會提出疑問,洛陽橋應該在河南洛陽,此橋爲何取名洛陽橋呢?

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爲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現在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爲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裏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爲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接着我們繼續參觀蔡襄詞。它始建於宋代,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築爲清代修建,飼堂大廳中間是蔡襄的塑像,中亭有“萬安橋記”碑刻,此碑世稱爲“三絕”碑。文章精練,用一百五十三個字記載造橋的時間、年代、橋的長寬、花費的銀兩,參與的人物等,書法遒美,刻工精緻。此碑爲洛陽橋增輝不少。這碑文由蔡襄自撰自書。蔡襄字君漠,仙遊人,曾兩次任泉州知府。是我國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一生爲後人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除了著名的《萬安橋記》外,還有藏於河南安陽魏公飼的《晝錦堂記》;福州鼓山的《忘舊石》等碑刻。除此之外,他還有大量的紙本書法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對前人優秀書法精華的吸收。

有古書《評書》認爲“追配前人者,獨蔡君漠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爲本朝第一。由於他大量接受前人的優點,融會貫通,因此蔡襄的書法充滿了藝術魁力。蔡襄的書法作品表現了一種當時文人的氣息,他效法過王羲之,顏真卿等,取法爭上,超然脫俗,神清氣淡,達到古雅優美的境界。這種境界往往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在欣賞的同時得到提升。蔡襄的書法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作,不是重複,因此形成一種新的書法格局。學古人而泥古,繼承前人而創造,使蔡書有了新的美學價值,因此他的書法作品永留書法史冊。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裏,請各位來賓自由活動,留影紀念。

  篇五:湘子橋的導遊詞

各位遊客:

大家歡迎來到常州觀光旅遊。

常州市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記載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素來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著稱。

他位於江蘇省南部,長江金三角洲中心,枕長江連太湖,自古享有“中午要輔,江左名區”的美稱。這裏氣候溼潤四季分明,是典型的魚米之鄉。

城後的歷史是源遠流長,相傳春秋時候,吳王封季札於延陵,西漢時改爲毗陵,晉代改爲晉陵,南朝時稱蘭陵,隋文帝時定名爲常州至今。是蘇南地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之一。向有“三吳重鎮,八邑名都”之譽。

常州有個別稱叫龍城,因民間弘智和尚營救龍太子而得來,至今常州還有着五月初五劃龍船的風俗。常州歷史上出現過5爲皇帝,有2爲開國皇帝,分別是齊高帝和梁武帝。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的讚歎。常州曾出現過15名狀元,11位榜眼,16名嘆花,1947個進士。有寫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趙翼。以惲敬爲首的陽湖問派,張惠言爲代表的常州詞派也在文壇上獨樹一幟。

2001年獲得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擁有中華恐龍園、天目湖、天寧寺、茅山等7個4a級景點。“好山好水好地方,龍城龍園龍文化,古寺古塔古運河,名人名館名建築”。

常州市“中國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城市中排名第26位和“中國城市投資環境50優”城市之一,並被確定爲國家第一批可持續發展和全國環保模範試點城市,常州市被國家有關部門名爲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常州有發達的產業基礎,2006年全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8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800美元,實現了以市爲單位的全面小康。

常州的物產豐富,有亂針繡、常州梳篦、留青竹等大批特色旅遊用品,相信一定會讓你留連忘返。最後祝大家在常州旅遊愉快。

東坡公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提起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而要提起他與我們常州有何淵源,知道的朋友也許並不多。東坡先生一生曾11次來到常州,並終老於此。那麼今天,就請各位隨我追尋着先生的足跡,走近這位一代文豪。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所來到的這個景點—東坡公園,便是蘇東坡當年棄舟登岸入城之地。整個景區是由一個三面環水的半島和古運河中的半月島組成,二島間由這座明代古橋相連。好了,各位遊客,現在就請各位隨我步入東坡園,開始我們的“懷蘇”之旅吧。

東坡園大門上的門環與衆不同,常州人對東坡先生則更敬愛有加,修建門庭時,特以龍子護門,日夜守護先生正氣。 進入洞門,大家請細看,迎面白牆分隔爲抑景、洞門作框景、漏窗爲借景,並以廊相連,配以松石花木,層次有致。而眼前這組湖石小品,名曰:“三蘇苑”。主峯後的鬆、梅、竹爲“歲寒三友”,與前面這三座湖石相呼應

好了,各位遊客,請大家隨我穿過洞門,我們前去懷蘇庭。

故名思意,這庭中景色是與東坡息息相關,讓人有觸景而懷蘇之情。而我們眼前這塊湖石之上的“雪浪”二字,東坡在揚州曾得奇石一塊,其紋路皺摺如長江風浪,潔白無瑕,遂名“雪浪石”,又將其書齋改名爲“雪浪齋”他定居常州藤花舊綰後,爲答謝杭州徑山寺長老前來探望之情,落款中署名“雪浪翁蘇軾”。庭中的兩株玉蘭,其花芽似蘸滿濃墨的毛筆,支支堅挺,滿樹玉蘭,乍看之下,猶如筆林。蘇東坡詩詞書畫全面發展,一直受到中國人民的敬仰。庭中的桂花,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