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實習總結>

農場實習總結

實習總結 閱讀(6.12K)

到現在我才提筆寫自己一年的實習總結報告,真是有點太慢了。這報告本因該在上月就得寫出來。由於在七月下旬,我去參加外地的學習和訪問,直到這個月初纔回來,就耽擱了。本想在外地寫這份報告的,但沒完成。不過大腦裏想了許久,我就把自己想的寫了下來。

農場實習總結

我是從去年四月中旬就來了,直到今年八月底結束,加起來是一年多的,真的感謝我的接待機構——國仁城鄉(北京)科技發展中心的支持。沒有同伴的幫助和支持,我也許做不了一年就走了。在這一年裏。我真的學到了很多很多。

回想這一年多的實習生活,一幅幅場景真是歷歷在目。我能來國仁實習真是很幸運,且有一定的淵源。記得我於零四年參加社區夥伴的健康農業考察活動,就去了國仁的前身,在河北定縣的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零五年夏天時,參加了社區夥伴在學院舉行的健康農業培訓活動。零七年冬季時,又參加了社區夥伴和學院在密雲做的健康農業培訓。所以我和國仁這個機構是很有緣分的。

零七年的培訓讓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其間國仁的工作人員介紹了他們這幾年來在健康農業上實踐的經歷及得出來的經驗,且提出了有關健康農業理論的思考,真是讓我感到非常的欣喜。特別一幫比我還要小的小夥子在做,我也算是年輕人嘛,那時才27歲,而他們只有23歲左右。很讓我佩服這幫人,因爲現代的年輕人很少要去務農。

零七年的培訓也有很多我認識的老朋友都來了,他們都介紹各自的情況,成都華德福學校的農耕老師,偉和和遠斌的介紹也給我留下了很多記憶。當時我就萌動了要當健康農業實習生的念頭。因爲我從零二年就開始看健康農業方面的資料,並在家鄉自己的小菜園做了一些簡單的嘗試,也有一些感性的經驗。還在PCD的幫助下,又參加了一些專門做健康農業的培訓,還翻閱了一些有關的書籍,對健康農業也有了初步瞭解。本想在自己的家鄉實踐,可總覺得有許多的困難和阻礙。不是經濟上的約束就是家人的不支持,或是自己缺乏實踐的勇氣。家鄉的實踐就這樣不了了之。於是我就想出來看看,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做,正好也有這樣的平臺讓我去實踐。

時光來到了零八年春末,我安排好家務之後,便想到出來做實習生。剛開始想去四川的華德福學校,可是遠斌告訴我他們要在七月份纔開始實習生項目,讓我等等。我想等到了七月份,已過了春耕生產的時節,去的話就沒有多少可做之事。於是我就給國仁主管農業的郝冠輝寫了一封我要當實習生的信,,正好小郝告訴我,他們那兒可以提前招募實習生,讓我先過去吧。就這樣我上了去北京的火車。

我來的當天,小郝出來接我,由於我沒聽清楚公車司機師傅報的站名,坐過了公交車站。讓小郝跑了一段冤枉路,真是抱歉。

當天,由於國仁要去談農場的合作事宜,大夥兒和我只打了個照面,就走了。只剩下了兩個女孩子在辦公室,她們是陳晨和王嫺迪。陳晨當時是辦公室主任,給我講解了辦公室的基本情況和生活區域的各種常識,安排了我的住宿。王嫺迪也很熱情的和我交流。給我留下了初步的美好印象。

這是大家在一起吃住和辦公的地方,輪流值日,真的有點像共產主義生活似的。還有做廚餘堆肥,陽臺種植。雖然我去的時候陽臺上還沒有種什麼,只見一大桶一大桶廚餘做得堆肥。當年在河北定縣堅持下來的東西,還在城市裏繼續去實現,真是不容易啊!因爲這些堆肥到了夏天,會發出異味的,該怎麼辦啊?在農村可以就地去菜園掩埋,而城裏到處都是花草樹木,沒有空地,如何掩埋呢?後來有一位住在一樓的大叔,他有一小塊可以自己種植的空地。我們就把堆肥送給了他,而且這位大叔在秋天收穫時還送給我們一些南瓜。這些情況讓我後來爲設計實習生小額項目時提供了思路。後來辦公室搬到了一樓,也有一小塊空地,就不怕沒地方做廚餘堆肥了。

四月中旬到月末,因爲學院主要進行農場合作事宜的談判,我們都沒有去農場,而是在回龍觀辦公室呆着。這期間我看了一些香港、臺灣出版的有機農業生產的資料,還與大家一起參觀北京東郊一處佔地3000畝的有機農業生產基地——蟹島。這段時間是我來到這兒的適應階段,過得有點拘束。而且我是一直在農村裏生活,有些習慣和城裏的不一樣。加上我比較囉嗦,在別人做事時,說一些不適當的話,也讓大家有些反感。不過後來大家相互溝通就理解了。

不記得是四月二十八還是二十九日,我們終於來到了後沙澗農場。由於到了春末夏初,好多作物都過了播種時間。我們就搶種一些作物,不過從後來收穫的情況來看,我們種的作物還行,還是收穫了不少。不知是誰說的,大自然是慷慨的,只要付出了就有收穫。着實這樣。這月的生活是非常充實和自在的。我是非常懷戀這段日子。每天勞動,看書,下雨天去地裏採蘑菇,早晨起來看朝霧,傍晚欣賞晚霞,有時吃完晚飯會高歌一曲。好似陶淵明手下的田園生活。後來我想到這樣的生活是基於項目支持,如果沒有了項目支持,又是怎樣看待這樣的日子。

五月份是一直的非常忙,我在想這麼忙是爲了什。故而想起自己初來之目的,是爲了學習健康農業的技術,生態農業和農場的設計、健康農業的思想。而現實的農業生產當中,並沒有體現這些。還只是我們老家的傳統耕作模式而已。這讓我感到有些一些失望。於是在發生一次生活小事上的爭吵後,我很情緒化的想離開這兒。後來和小黃、小郝溝通以後,他們講我們這兒是提供一個給年輕人實踐健康農業的平臺,具體如何操作沒有定數,只有自己慢慢得去探尋。想來也是,學院的健康農業之路才只有三年時間,哪有許多現存的東西。而國外的生態農場一般都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歷程了,當然有許多現存的可參考的經驗。而我們卻是剛剛起步,只有不斷的去實踐纔能有自己的經驗積累,才能和別人分享。這也是農業生產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中華五千年的農耕之路。許多的生產耕作經驗都是通過口耳相傳流傳到現在,雖然古代的農業是多的不得了,古代又有幾位農民是認識字的呢?不過中國自古以來是重視農業的國度,歷朝歷代都有勸農的官方部門,官方也會直接派遣官員到地方農村查詢、過問和指導生產,但也只是少數而已,大多數的經驗是要老百姓自己的積累和再留傳。只不過現今之中國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現代化之路,農業也要實現現代化。爲了所謂的高產量,就大量投入農藥、化肥、除草劑和雜交種乃至開發轉基因作物,用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來維護住高產量。特別近三十年來,這種惡性循環越來越嚴重,以至於近年來出現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危機,讓人觸目驚心!想象古人吃的是多麼的健康,雖然他們是多麼的“落後”。

寫到這兒,我就不想一一去回顧了,就簡單的談談我感受。來到北京實習,感觸最深的是知道了一些真正的情況。理解了所謂的“現代化”是什麼,現代化的食物生產加工是怎麼一回事;知道這個世界上,不僅有美國的現代農業,還了有印度、巴西等國人民爲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正在做的健康農業;經歷了一個非政府機構過渡到社會企業的過程;知道了做健康農業的工作不僅要生產安全的食物,還要讓吃這些食物的人瞭解食物的來歷;簡單地瞭解到我們中華傳統農耕思想淵源,與我們今天提出的健康或生態農業的想法是多麼的相似(我要在報告後面附上有關論述我們中國傳統農學思想及對現代農業思考的的文章);參與了韓國自然農業裏講的生態豬舍的建設。

瞭解以上那麼多的東西,我將如何去做呢?這是我當下正在考慮的,是光嘴上說說,講給一些人聽,還是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農業工作,或是邊做邊介紹健康農業。我想還是後一種想法比較好。有一句俗語:光說不練嘴把式,光練不說手把式,又說又練真把式。我想今後不管走到哪裏,應當說做結合,知行合一。

在最後我引用一段話來結束我這份報告。在此要感謝我的支持機構——社區夥伴以及我的接待機構——國仁。

如果我們希望擁有健全的田園

讓收穫潛能有最大發揮

就應該以平等條件來對待大自然

不要與它對立引起衝突

這纔是根本的策略

只要我們在耕種技巧上稍微調整

就能土壤的貧瘠與荒蕪

也不至於因爲耕耘而破壞農地

讓我們確實來維護大自然

共同爲土地生命力的延續而努力
摘自《新世紀農耕》後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