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實習心得>

百村調研實踐見聞和心得體會

實習心得 閱讀(1.54W)

百村調研實踐見聞和心得體會

百村調研實踐見聞和心得體會

韋雲福


在辦公室領導的關心下,我有幸參加了中央國家機關團工委組織的百村調研實踐活動,雖然只有短短六天時間(從 6月8日——13日),但通過在內蒙古太僕寺旗訪談、參觀等活動,期間所見所聞所感,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回憶。

赴太僕寺旗的是百村調研第15團,全團20人、分爲4組,其中:兩組人員奔赴牧區,另外兩組人員則扎入農區。我分在第一組,到了條件比較艱苦的農區——太僕寺旗紅旗鎮紅旗村。調研的組織協調工作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團委負責。

太僕寺旗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轄下的一個旗,背靠錫林郭勒大草原,面對經濟發達京津張地區,是個經濟上以農牧業爲主,人口分佈爲漢蒙融合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是國家級重點扶貧開發旗縣之一。

在太僕寺旗期間的感受,可以說是沿着期待——愉快——沉重——希望——理性思考的心路,在馳去的車上,可以盡情欣賞着草原的美景,碧草藍天,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但抵達目的地後親歷了種種感動和震撼,我的心情也不斷在困惑和希望中沉浮。

一、困惑——農村的未來在哪裏?

這些年農村一直在發展,我們也耳聞目睹了許許多多脫貧致富的例子,但與此同時,親歷了農村的許多衰敗的現象,特別是農村“三化”——農莊空心化、農業副業化和村民老齡化,讓我深切體會到中國農村全面發展的複雜程度,心情沉重之餘,也不斷激發我們更多的思考:中國農村的未來在那裏?

(一)人口萎縮加劇

進入村裏,最先映入眼簾的是農村的一幅蕭條景象,令人震驚的是農村嚴重萎縮——幾乎是全方面的。村子不大,有1500多人,低矮的平房就撒落在南北走向1公里長的公路兩旁。走上大街,舉目之下也看不到幾個人,青壯年人更是難覓蹤影。據瞭解,45歲以下、具有較強勞動力的青壯年都跑到周邊的城市打工了,只剩下走不動的老人、沒有能力帶走的小孩,人口流失90%左右,並且返鄉創業者寥寥無幾,人口結構和戰爭年代相似,老齡化、空巢化非常嚴重,這種現象在當地極爲普遍。我們一位調研團員住在一個三口之家,但這個“三口之家”卻是隔代家庭——小女孩的父母外出務工,留下爺爺奶奶照顧生活。有天早上到地裏一看,兩個老人在廣袤的草原上彎腰耕作,那一幕給人以夕陽西下的悲涼感。

★實錄1——“一切都在萎縮,人們不願多生孩子,青壯年出去打工,再過20年,現在會種地的都老了,村裏就沒有勞動力了。”太僕寺旗紅旗鎮紅旗村王支書說。

★實錄2——“村裏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裏缺乏一個年輕的帶頭人,勞動力也不夠。”太僕寺旗紅旗鎮紅旗村養雞專業戶張大哥說。

(二)產業空洞化嚴重

與人口萎縮伴生的問題是農村產業空洞化,基礎設施匱乏。勞動力不足直接導致農業邊緣化,一些農民企業家也不斷反映,在農村僱不到壯勞力,連老年勞力也不易僱到。經濟產業萎縮又影響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紅旗村基礎設施條件在太僕寺旗已算較好,公路比較平坦。但由於人口外流嚴重,鎮上沒有集市,街道兩邊少數的商店也是門可羅雀。鎮裏唯一算得上工業的是一家加工馬鈴薯產品的作坊,那是糧站關閉後已經轉讓給一個返鄉青年創業使用。公共服務部門也在萎縮,公共服務產品嚴重不足。當地郵局因爲業務減少已經虧損撤走,僅有的兩家電信營業廳也都已經關門,只有信用社還開着門。交通發展的滯後在經濟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更顯得不可思議,雖然路況還算不錯,但公路上來往的車輛少得可憐,這和一些南方農村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當初國家支持發展交通所配套建設的新車站,投入20多萬元後,由於官商勾結,車站路權已轉包私人,村民出行旗裏只能依靠壟斷的早晚兩趟班車,在交通發展迅速的今天反而陷入寸步難行的境地。

★實錄3——“很喜歡看報紙,但現在郵電所撤走了,只能等20多天才能看到報紙,如果有快遞還得到旗裏取。”紅旗村村支書說。

(三)持續發展能力欠缺

歷史上,太僕寺旗曾是個水草豐美的地方,但由於在市場經濟改革的大潮中始終處於價值鏈低端,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還比較落後,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比較多。近幾年,國家政策向農村傾斜力度加大,旗裏農村經濟發展比過去提高了很多,但仍處於國內較低水平。而且,環境惡化、人口流失等新問題的出現,加劇了這種惡性循環,逐步失去了持續發展的能力。

目前,太僕寺旗仍以農牧業爲主,但農業基礎薄弱,資源稟賦不高,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又缺乏拉動規模經濟的工業,缺少對人口和投資的吸引力,因此自身經濟造血功能嚴重不足,近半財政收入來自於中央和自治區劃撥,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差。

村裏普遍每戶都擁有土地四、五十畝以上,但農業基礎建設嚴重滯後,大約只有20%具備灌溉條件,其他完全靠天吃飯,近幾年遇上乾旱,種地更是血本無歸,即使擁有灌溉條件,由於地下井水越抽越深,成本越來越高,村民郭大哥說,盼望下雨就像盼望過年一樣,但連年乾旱,今年至今基本沒下什麼雨,主要依靠着種植玉米養豬的他很着急:“下一場雨能讓我節約1千元,兩場雨2千元,三場雨就是幾千、上萬元了。”由於種地難以改善生活,導致勞力大量外流,脫貧致富極爲緩慢。

我們被安排住在村裏相對較好、有一定接待能力的農戶家裏,但我所客居的那家戶主郭大哥,是村裏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加入了養豬合作社,還當上了沼氣服務站站長。經過多年打拼,現在通過種地釀酒養豬,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改善,年純收入2、3萬元,相比多數村民要高很多,但生活仍然清苦單調,終日早出晚歸、辛苦勞作,飲食上也大多是極其簡單的麪食,蔬菜極少,並且幾乎沒有任何文化娛樂生活,像他這樣返鄉並堅守來的青壯勞動力鳳毛麟角。

★實錄4——“(國家)政策好了,老天不幫忙了。”紅旗村村民最擔憂的是持續幾年的乾旱。

★實錄5——“這邊連旱了三年,每年都打不下多少糧食,我們吃的都是從外面買來的。”躍進村村民談到糧食產量時說。

(四)教育發展困境

主要還是貧困的直接影響。到達太僕寺旗的第一天,借捐贈電腦的機會,我在保昌三中和一個學生進行了一次成長對話。“長大了想當醫生”,說到這,七年級的小女孩崔穎臉上這纔有了憧憬的笑容,此前突然面對我們這些來自北京的叔叔阿姨,說話一直怯生生地。“爲什麼呢?”“因爲爸爸得了癌症晚期,沒有錢醫治。”這個因爲貧困而有點自閉的小女孩由於營養不良,個子明顯比同齡孩子矮小很多。學校的伙食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遠遠不夠,主食只有饅頭,每週二、五纔有一點肉吃,回家對於她來說過於奢侈——在正藍旗的家距離學校1個多小時、要花60多元的路費,而她每個月生活費只有100元。她希望將來能考上一所好點的大學,但那畢竟對於這個過早經歷家庭、生活的辛酸與無奈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些遙遠,她將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不知道稚嫩的肩膀和受傷的童心能否讓她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裏順利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其次是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太僕寺旗留守兒童比較嚴重,這是“三化”派生的龐大羣體,他們正當成長期,本應有一個天真燦爛的童年,卻被很多灰色甚至血色籠罩,對心靈造成傷害,成爲我國一個重大社會問題。

由於長期得不到關愛,管教缺失,很多留守兒童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有的甚至走入犯罪道路,寶昌鎮一位中學老師說:“學校裏留守兒童很多(佔全部學生40%—50%),我們也採取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但因爲父母常年在外,這些學生受到的關心比較少,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去上網來排遣他們的孤獨感,而孩子的篩選能力往往是很弱的。因此僅靠學校教育遠遠不夠,希望能夠有機會把孩子帶到北京等大城市、大環境鍛鍊,加強心靈溝通,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大量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也讓當地共青團組織、老師開展青少年工作面臨挑戰,旗團委每年工作經費只有1萬元、鄉鎮團委沒有辦公場所,“我們不缺工作能力,也不缺工作熱情,但是真的很困難,就是想去尋求幫助。”一位團幹部說。

葛老師是紅旗村國小少先隊輔導員,給我們提供了大量有關留守兒童問題的資料。臨走那天清晨,我們特意到學校去轉了轉,眼前一幕令人心酸。不需要着落很多筆墨,等到他們吃早餐的時候就去看看,其情景非常具有衝擊力。看着那些遠離父母(遠的距家60裏)寄宿學校、天真幼稚的國小生,手捧盛着缺乏營養的飯菜的飯盆四散開來吃飯,心靈上受到的震撼是我們這些在大城市裏過着舒適的現代生活、在機關食堂裏享受着豐盛午餐的人所難以想象的。

此外,人口萎縮也給教育資源整合帶來的新問題也令人擔憂。紅旗鎮原來還有一所國中,但去年由於生源減少已經撤銷,學生只能遠離父母來到生活成本更高的縣城寶昌鎮就讀。而紅旗國小則遷入原紅旗中學校舍,但前景仍然讓人不敢樂觀,“最遲熬不過明年,國小也將要取消(併入縣城)”,村支書說。而且,由於孩子太小,到縣城裏生活和學習難以自理,有條件的家長到城裏打工陪讀,沒有條件的,孩子最終的命運恐怕還是輟學。

★實錄6——“沒人的時候,我總是自己哭,不是傷心,是感激感動的眼淚,爲了一個養大了三個兒子又養孫女的老母親。”寶昌三中一個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聲,父母外出務工多年,奶奶撫養她長大。

★實錄7——“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家人的陪伴。”紅旗村國小生文敏這樣回答我的問題,我想到她外出打工的父母,突然覺得這個問題有點殘忍。

(五)基層幹部執政能力缺陷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此行我深深體會到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對於“三農”發展太重要了,可謂任重而道遠。落實國家政策、規劃農村發展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基層幹部的素質和能力。“人民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調研走訪中看到,羣衆對那些充滿熱情、幹出實事的幹部口碑極佳,但也對貪腐乾部深惡痛決,認爲是制約農村發展、影響農民幸福感的痼疾,最突出的是貪污腐敗和政策執行力低下。

一方面是部分村幹部不願放棄既得利益,國家的好政策到了村幹部家裏就出不來。臨到選舉就使用賄選影響民主選舉,甚至勾結黑惡勢力打擊報復,讓老百姓“有怒不敢言,有言不敢怒”,有時被逼無奈通過賄賂才辦妥事情。另一方面羣衆深受其害卻投訴無門。比較典型的是有些村子不大,但青壯勞力都流失了,只剩下老弱病殘幼,而村幹部家裏兄弟十人,勢力龐大,即使村民直接選舉也難阻其控制村委會。因此有的村民希望村幹部選舉也搞任前公示,投訴有門,但又顧慮“天下烏鴉一般黑”,一些基層幹部能力素質可見一斑。現在,村幹部待遇有旗財政保障,更缺乏謀大局、幹實事來推動農村發展的意願和動力。

★實錄8——“村幹部都開上高檔轎車了,老百姓有苦沒處說”,

“政策好,但可憐來可憐去,只是苦了老百姓。”

“政策是好的,但老百姓不敢去接受,不是因爲(政策)不好,而是對具體操作過程和效果沒有信心。”

——紅旗村村民對惠民政策落實不到位申訴無門。

★實錄9—— “中國農村的民主改革搞好了,村幹部是個犧牲品。”紅旗村支書有點反對村民直接民主選舉。

★實錄10——“腐敗也有推動力。”費了很大勁才爭取到自己的項目,紅旗村一個青年致富帶頭人有點高興,但透出更多無奈。

這幾年,國家政策鼓勵大學生村官到基層鍛鍊,爲“三農”發展服務,確實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出現的問題也不少。

★實錄11——“我希望能住到村裏來,這樣才能增強村民對我的認可,有利於開展工作。也希望能真正參與到村委會的具體事務中去。希望我們四年合同期滿後,能給轉成正式的工作。”一位大學生村官談到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希望時說。

★實錄12——“看待遇唄!”紅旗村支書看待如何留住大學生村官時說,一些村官平時都在鎮上或旗裏,根本沒有深入農村。

二、希望——前進的映像

存在那麼多問題,難道農村就沒有希望了嗎?調研期間,我們同樣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感動:農民嚮往美好生活的樂觀,對黨政策發自內心的擁護,還有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很多基層幹部的堅守……更有中央實施農村改革、支農惠農政策的決心,20XX—20XX年,我們黨頒佈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連續8年聚焦農村,加快加強對農村的扶持力度,要從根本上轉變“三農”發展的落後狀態,讓我們對中國農村未來發展的充滿希望和信心。

如果問道:中國共產黨最堅定的支持在哪裏?我一定會說,不是在城市,而是在農村;不是享受着現代生活的城市中產階級,而是依然掙扎在貧苦邊緣的農民。革命時期,正是依靠農村根據地,中國共產黨才得以發展壯大,奪取革命勝利;社會主義建設中,也是“三農”默默地無私奉獻,中國的工業纔有了長足發展;直到今天,農民還忍受着許多人的歧視,爲城市的現代化作出巨大犧牲。但在與農民的訪談中發現,雖然他們生活還很清貧,雖然很多政策還沒有落實到位,但只要提起我們黨和黨的政策,發自內心的擁護溢於言表,中國農民真是太淳樸、太善良、太懂得知足了!20XX年,溫--總理到湖南雪災區慰問時說:“我常聽到羣衆自發地說出對政府的感謝,但我認爲真正應該感謝的,是人民。”從另外一個角度說,8億農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票倉,沒有理由不去反哺農民,讓他們不用背井離鄉,就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實錄13——“在99年,有個孩子特別優秀,成績數一數二,但沒趕上國家‘兩免一補’的好政策,還是輟學了,在地裏還捧着書本看,特別可惜。”紅旗村農民郭大哥感嘆現在的政策好多了。

★實錄14——“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政策出臺,使農民的日子早日富起來,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紅旗村農民郭大哥說出自己的心願。

但農村沒有一味等待和索取,紅旗鎮黨委任書記向我們介紹當地發展規劃時,雄心勃勃地說,紅旗鎮要在“十二五”結束時,經濟水平要比目前翻一番。在我客居的那位戶主郭大哥,僅有初中文化,17歲就外出打工,挖過9年煤礦,擺過蔬菜水果攤,做過玉米花和糖葫蘆小生意,都以失敗而告終,但始終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願望,又經歷了種地釀酒養豬的多次挫折,終於練就一手技術,成爲村裏青年致富帶頭人,雖然事業剛剛起步,但不忘記貸到款事業發展壯大了要向村民傳授自己的技術,將來有一天帶領村裏共同致富……像這樣感動的事例很多。

★實錄15——“國家政策扶你,你得願意站起來,要不白搭。”紅旗村住戶劉大嫂評扶貧。

★實錄16——“其實每天干活我全身都麻木了,也只是靠着信念在支撐,因爲我知道,只要好好幹,總能幹好。” 紅旗村住戶郭大哥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令人感動。

農民的質樸真誠永遠都那麼令人感動,也是中國社會幸福和諧的希望所在。紅旗村治安狀況很好,郭大哥家裏養着很多豬,院落裏停放着拖拉機、雖然也拴着狗看護,但大門都是敞開的,人際間信任和坦誠要比城裏好得多,我們住上幾天,對人戒備之心也少了許多。農民已經爲中國維護穩定大局做出了最大的貢獻,將來中國社會的要更加和諧,很大程度要依靠農民和我們黨的魚水之情。

★實錄17——“我作爲一個返鄉創業青年,很感謝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關心。我一定再接再厲,幹好家鄉創業,能帶動更多的農民走上富裕之路,做出自己的貢獻。” 紅旗村住戶郭大哥自身艱苦創業,卻不忘黨的恩情。

★實錄18——“你們今天就要走了,我心裏特別複雜,(凌晨)四點鐘就睡不着了。” 紅旗村住戶郭大哥對我們依依不捨。

三、推動“三農”繁榮穩定發展的幾點思考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這些年來,太僕寺旗的農村面貌有了顯著變化,但似乎仍然面臨着諸多難題,特別是糧食、人口、生態問題還很突出。人口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尤其是連年乾旱,地下水位劇減),糧食難以自給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最終結果是農民生活仍很貧困,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所以必須把培育人口控制機制、完善農田基礎設施、開展生態建設和調整重點扶持政策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相互之間協調發展和良性循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實行大農業規模生產戰略

這次目睹的農村衰敗景象有點超出我的想象,特別是在中國經濟崛起、大力實施農村改革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這種景象極不符合發展趨勢。“三農”舉步維艱,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三化”中的農業副業化,直接影響糧食生產,低收入無法維持生活,又直接導致大量主要勞動力外出務工掙錢。類似太僕寺旗農區這樣的地區,無法像江南魚米之鄉那樣,坐擁自然資源稟賦,僅靠小農生產經營即可衣食無憂。北方平原和牧場土地遼闊,但自然資源條件、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較差,“靠天吃飯”的困境更爲突出,自我保障能力較差,一旦連續收成不好,農民返貧、人口流失、土地荒漠化、農業副業化立即浮出水面。

因此,有必要實施大農業規模生產戰略,採取集體農莊產業化經營的方式,就像現代企業制度一樣,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權益的前提下,建立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利益聯合體,統一規劃、合作生產、集中管理,實行種養加、供產銷、農工商一體化經營,發揮生產技術、設施建設的規模優勢,比如農民土地集中管理後,可以統籌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更快地走向集約化、自動化,提升生產效率、保障能力、市場話語權等農業產業鏈價值,把農村從“原始材料生產基地”轉化爲全面開發、深化加工,成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

(二)大力推行開發建設式扶貧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村發展多種多樣的合作社,多建一些種養合作社,多成立一些綠色環保節約的沼氣站,幫助農民通過努力獲得自身發展,要比直接撥款救濟要有效得多。中國農村基本上是小農經濟狀況,農業起步低、規模小,依靠原始積累來脫貧致富存在風險大、效率低、見效慢的先天性弱點。一大批農村青年特別是返鄉創業青年,是農村人才中的精英,有志氣、有思路、有技術,但苦於缺乏信貸支持,無法啓動創業計劃或擴大再生產。在太僕寺旗調研期間,那些青年致富帶頭人有的希望擴大生產,還有的希望創立合作社帶領羣衆致富,但普遍面臨的最大困擾是缺乏信貸支撐,大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少,農村信用社貸款則條件苛刻。如果中國多幾個像孟加拉鄉村銀行和尤努斯這樣的金融機構和銀行家,多提供一些小額貸款,那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民脫貧致富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福音。大批農村精英去創業,農民企業家成長起來,這是農村的希望。

(三)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從黨的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以來,“三農”工作一直是全黨和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已連續發佈8個涉農一號文件,農村發展加快,農民收入也有恢復性增長。但城鄉二元結構形成的兩種制度安排和政策產生的矛盾日益凸現,城鄉居民收入差別繼續擴大。以目前國家經濟水平,完全有能力加大反哺“三農”力度,將更多更好政策向“三農”傾斜,可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農村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分解了城市發展壓力,確保社會穩定發展。

(四)改革農村民主制度促進農村全面發展

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出現一些濫權、腐敗現象,支持農村健康發展,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必須要有廣泛的民主監督和公正嚴明的黨紀國法。特別是與過去相比,農村發展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遠不是很多人心中往日的舊農村概念了,比如農村“三化”已經成爲中國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對農村民主造成很大影響,遠遠超出“三農”範圍,成爲中國一個重大社會問題。我深感迫切的是,新形勢下應切合實際,針對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中的新問題早日進行研究解決。

四、難忘的經驗和體會

“很苦、很累,但很充實。”這次調研實踐讓我感悟很多。雖然時間很短,但對於我們這些久居城市、常坐機關的青年來說,得到了很好的歷練,錘鍊了爲人處事作風,提高了思想認識境界,收穫了終身受益的財富,是一次終生難忘的人生經歷,希望將來這種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一、瞻前顧後,提高了組織協調能力

調研團安排我爲第一組組長,開始就面臨這很大的壓力。一是人員少,完成調研任務主要依靠4個組員,在調研團中,我們是人數最少的一個組。二是組員頻繁變動給組織協調工作帶來困難,短短几天就變動了五次,直到出發當天仍在調整。出發前,我抓緊時間根據組員年齡、性格、特長等確定分工,詳細做好調研期間工作計劃;調研期間,帶領組員有步驟、有計劃地落實調研任務,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及時調整工作;回京後,爲圓滿完成調研任務,第二天即強化責任,制訂了詳細的後續工作安排。組織工作得到了調研團長的充分肯定,很好地發揮了帶頭作用,很多做法成爲調研團的榜樣。調研結束時,陪同調研的太僕寺旗委李村民副書記這樣評價:“準備工作認真細緻,方式方法靈活,調研真實深入。”

二、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多做貢獻

毛主席說:“不僅要讀‘有字之書’,而且要讀‘無字之書’”。長期在城市生活,習慣了“眼睛向上”的工作思路,讓我們脫離實際、缺乏對社會尤其農村發展變化的認識。這次深入三農,真正體會到了“實踐出真知”的精髓,切身感受到基層是充滿羣衆智慧的肥田沃土。六天時間雖短,但我們瞭解到更多民情社情,瞭解到更多農民的心聲、訴求和困惑,體會到了農民歡迎什麼、反對什麼、期盼什麼;挖掘到更深的問題本質,看清農村發展存在哪些真問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讀懂了很多農民對美好生活的真摯期待和質樸理解,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大啓發,爲將來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帶領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更多作用。

三、聚積情感,幹出實事

“樹高千尺不忘根,飲水思源不忘本。”我來自農村,卻又“脫離”農村,這次帶着感情沉下去,是一次心靈迴歸之旅。六天下來,在中央國家機關青年面前強化了工委意識,結下深厚的友誼。更在農民兄弟中展現了的國家機關幹部的優良作風和良好形象,我的住戶戶主郭佔軍大哥對我說:“你們不抽菸、不喝酒,好招待!”

到“三農”中去,和農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收拾行李離村返回太僕寺旗時,我們和住戶家人依依不捨,相約回首再到村裏“走親戚”,郭大哥在給我寫的信《百村調研·國家機關幹部到我家》中說:“他們的到來,受到了周邊百姓熱情的接待……農民兄弟都希望,像這樣的活動多搞一些,把農民的心聲帶到中央……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政策出臺,使農民的日子早日富起來,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他們的殷切期待,更讓我萌發了與基層建立長期聯繫支持幫扶的念頭。臨行前,我們共同用一首《走向復興》的歌聲,表達了對農村的關注和農民的真摯感情,還有對草原青年盛情歡迎的誠摯感謝。太僕寺旗之行的一幕幕已徐徐消失在身後,但腦海中服務“三農”的想法越來越明亮清晰……

6月15日,《新聞聯播》節目播出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和目標,國家惠民惠農政策一定會越來越多,我衷心希望太僕寺旗乃至中國“三農”能夠抓住機遇,未來的生活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