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實習實踐>

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實習實踐 閱讀(8.82K)

應學校團委的號召,我於20XX年7月26日至8月15日在家鄉參加了爲期二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形式爲跟師學習,在四川省仁壽縣清水鎮計劃生育服務站見習。

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我的老師是計生站的站長,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豐富的臨牀經驗,中西醫皆懂。在他的建議下,我先用大約一週的時間對藥物進行了解,主要是對中藥的認識。我先是認識藥房裏每一味中藥的外貌,再是口嘗大部分藥物,對其藥性藥味進行一定的瞭解。在認識藥物的過程中總結出瞭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由於多數藥物都是炮製過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個植被都做藥用的,所以很多藥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蔘,但是在藥味上卻有不同,兩者都是甘苦之品,玄蔘苦味更重,略有鹹味,而生地則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荊芥與薄荷、前胡與柴胡等等。

第二,實際嚐出來的結果同中藥書上介紹的藥性藥味存在着差異。鹹味便不容易嚐出來,比如青黛、玄蔘等。而藿香切片後的氣味沒有它生長在土地裏的氣味強烈了。

第三,由於地方差異,在吉林學的中藥理論回來跟四川的實地藥材相比較,略有不同。在實習的藥房裏甚至有些藥材中藥課時都沒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參、蠶沙、甘鬆、金精、銀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檳榔亦有馬檳榔、花檳榔之別。有些書上講到的藥物,在藥房裏也沒有見到。畢竟中藥的種類成千上萬,還有地區差異。

第四,老師開方時常會用一些藥物的別稱。比如前仁是指車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檳榔的外殼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認識中藥之餘,我還對西藥進行了初步的瞭解。由於西藥藥理是在大三上學期纔開始學習,這次瞭解只是爲了在腦海裏有個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隨後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師身旁看老師給病人診療了,這纔是實習的重點。因爲是在計生站,所以來看病的婦科兒科居多,當然外感之類的病人也到此處。因爲老師在當地名聲很不錯,來看病的人總是很多,老師幾乎沒有單獨給我講解的時間。所以我只有自己記錄整理消化,將望聞問切的結果記在筆記本上,再看老師開的處方,不管開的是中藥還是西藥都記錄下來,利用晚上在家的時間整理消化。當然,重點在中藥方子上,西藥只做瞭解。在此也將我的看法歸納爲以下幾點。

第一,第一次臨牀見習,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將很多東西暫時寄存於心,不敢先給它下個錯誤的定義,等到以後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經驗,是壞的那它也是個教訓。就比如老師的方子,我看到的幾乎所有的方子裏都有地榆,中藥書上說地榆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熱出血,被稱爲水火燙傷的要藥。爲什麼每個方中都有少許地榆呢?後來老師跟我說,他用地榆作佐製藥,因爲用了許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後容易壞肚子,地榆具有收斂的作用,用少許在方中防止苦寒太過。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用法,不能說這不是收穫啊!每位醫生在遣方用藥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的這位老師還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在這兒就不一一舉例了。第一次體會到臨牀與理論的不同之處,相比之下臨牀還更有誘惑力,不那麼死板,便顯得更加可愛了。只是這又在我的學習路程上多加了一道關卡,要靈活運用、妥善治療還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關於病人的思考。在見習的這段時間裏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婦、甚至還有襁褓中的嬰兒。他們中有稍微有錢的老闆,還有中等水平的農民,甚至還有窮到衣衫襤褸無人撫養的孤寡老人。每個人對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總的來說,人們對疾病預防這一層面認識加深了,對自己的健康的關心程度也提高了,這是我們社會的進步。但是還有好大一部分人羣,過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萬不得已不來求醫的。因爲我在鄉鎮上見習,這樣的患者應該比城鎮裏的多見。雖然現在有醫保了,但是那樣的保障卻的確還沒有到達每一個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貧苦人民。這就不光是作爲醫生該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個“西醫文盲”的角度談的一些有關西藥的見解。在見習期間,很多患者都是因爲感冒來就診的。老師的第一句話似乎永遠都是“能吃青黴素嗎?”如果能吃,藥單的第一個藥便是阿莫西林。我知道我是個初學者,不應該對一些事情或者事物產生偏見,但是爲何我總是越看那個“阿莫西林”就越覺得厭煩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藥,是抗生素類藥物,常用或者用量較大都會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你聽西醫怎麼說“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麼好呢?”我並不是討厭西醫,該消炎的時候當然是你的阿莫西林來得快,但是心裏總是有些疑問,是否能夠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療法呢?就像我們對待大自然一樣,是否治病也該整一“可持續發展”出來呢?這些疑問就讓它留在心裏吧,我想老師也不一定會解答。

第四,是淺談對於醫生治病的問題。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談及到了這個問題,以往那樣神聖嚮往的醫生這個職業的光環突然暗淡了許多,有對社會的無可奈何,更多的是對自己的無可奈何。老伯說,比如有兩類醫生,一類只是治標,短暫的療效很好,抗生素藥品幾乎是來者必用,也不考慮患者以後的事情。一類醫生是標本兼治的,但是治標的效果卻是要慢一些,就像中醫平調人的陰陽。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卻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裏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後,會不會也轉變成前者了呢?因爲生活的壓力。好害怕,害怕變成那樣,害怕自己的意志還沒有磨鍊得足夠堅定,一旦被推進了社會這個大染缸,便變得不知所措起來。

都說做醫生辛苦,我想辛苦的並非是學習那些醫學知識,只要是自己真心熱愛的,學起來應該是種樂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內心醫德的磨練。

曾經夢想的醫生在這個現實生活中似乎變得不復存在了,曾經以爲的那些醫術很好的老中醫們的光輝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個例子黯淡了許多。那我該以什麼樣的醫生做爲我奮鬥的目標呢?突然好迷茫。

其實像那樣治標的醫生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他們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處,而且還直接了些,似乎我應該學習纔是。只是自己卻不願將目標定在那樣一個“下醫”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還是在害他們呢?

總而言之,這次實踐的收穫也是挺多的,儘管發現了許多的問題,但是誰又能說明這些不是漫漫學醫途中必須經歷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難有多麼迷茫,我相信,只要堅持自己的目標,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只要擁有自己的原則,再迷茫的路途也會有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