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優秀作文>

鄉村振興心得作文

優秀作文 閱讀(8.98K)

  鄉村振興心得作文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鄉村振興戰心得作文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閱讀。

 

鄉村振興心得作文


 

作文一

在百色幹部學院學習期間,聆聽了凌經球教授所作的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講座後,感觸很深,作爲從傳統古村落高田鎮朗梓村走出來的農村孩子,每當回到家鄉,總是在想,若古村落傳統文化的得到開發,一是傳統文化會得到保護和傳承;二是村民能在旅遊產業的發展中享受到紅利。鄉村振興就會變成實實在在的讓老百姓能感受得到的滿滿幸福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結合傳統古村落的振興,就要在產業的發展中,找到適合的產業發展之路,因地制宜,找準路子,明確發展的方向,從而激活鄉村振興發展中鄉土文化;的活力。

一、推動傳統古村落的鄉村振興,以文化爲載體,建設生態宜居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挖掘鄉土文化,對於具有三百多年明清古建築的朗梓村而言,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更是豐富和提升傳統古村落農耕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鄉土文化的振興,實質上是在推進融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要素於一體的系統工程。

        鄉土文化是該村幾百年發展歷史的沉澱,是農村人與物兩大載體的外在體現,厚重而深沉正是朗梓村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所立足的靈魂所在。因此,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把傳統文化轉變爲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紅利,就應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引進外面的資本,克服動不動就喊“狼來了”的狹隘思想,只有先進的理念和雄厚的資金運作,才能讓朗梓古民居這深藏的閨秀展現在世人面前,形成一個有特色的傳統旅遊產業文化村落,並以此提升文化軟實力,

二、推動傳統古村落的鄉村振興,以農村居民爲主體,促進生態宜居鄉村的良性發展。

       傳統古村落的鄉村振興,從原來的生產發展提升到產業興旺,實現了從產業單一性到產業體系化的跨越,在產業的形成和發展中,廣大的農村居民成爲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鄉村振興成效的受益主體和價值主體,爲此,應提高農村居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知水平,培養農村居民的責任意識、參與意識。人民羣衆始終是創造和發展地域文化的主體,無論是農耕文明的保護,以及民族地域民俗、民風、民居等文化要素的保護,都是人民羣衆智慧的結晶,並在繼承中發揚光大。然而,推動鄉村振興,把發展壯大農村旅遊產業打造成爲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支柱產業,有利於助推古村落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形成開發中保護與保護中開發的良性循環,構建集旅遊、生態、文化、休閒一體化的新農村經濟發展新模式。

主要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讓羣衆明白鄉村振興的主體是全體村民,政府及職能部門做好引導村民思想,向外推介和宣傳各村的旅遊文化資源,從而吸引外資。

二是鄉村振興的內容要有系統性,傳統古村落的開發建設本身就是生活、生態、生產、規劃、文化等多位一體的系統工程,首先要站位高,品味高,眼光遠,謀全局,通過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與建築等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做到相得益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傳統古村落的人文、社會和自然資源本身就是最好的生態環境資源,開發和利用好這一資源,是因地制宜推動鄉村振興,增加村民收入的福祉。

作文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爲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爲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羣衆發展致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兩次提到“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它列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我鎮是農業大鎮,通過反覆學習、深刻領會,作爲一名基層黨員,使我憧憬無限,非常振奮,倍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統攬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十九大精神的豐富內涵,特別是深刻理解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思想,準確把握“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科學論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深化農村改革的目標任務、建設現代農業的工作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認真踐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打通渠道,讓廣大農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紅利。十九大報告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這有利於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給農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作文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羣衆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爲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着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爲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污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爲了鄉村振興的掣肘。

       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爲重點工作,立足羣衆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污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衆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衆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爲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纔有底氣。習總書記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山區縣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縣域旅遊發展前景廣闊。隨着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爲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說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政府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

國家出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