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優秀作文>

祭奠父親七七的哀思三篇作文

優秀作文 閱讀(6.98K)

祭奠父親七七的哀思三篇


祭奠父親七七的哀思三篇作文

 

下面本站的小編就給大家分享的關於祭奠父親七七的哀思,歡迎閱讀!

祭奠父親“七七”篇一

今天,是父親離開我們的“七七”之日。謹以此文悼念病逝的父親大人,寄託哀思。

人們常說,時間會消磨一切。本以爲父親的離去帶給我們的悲傷和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淡漠,然而快五十天了,可我們對父親的懷念卻絲毫沒有減輕。近五十天來,父親的音容笑貌幾乎伴隨我們度過生活的每一天。近五十天來,父親臨終前拼盡全力說出的“我不想走,我捨不得全家人……”的沙啞之語和他對美好人生的無限留戀的眼神,不時地迴盪在我的耳邊,浮現在我的眼前,叫我難以忘懷。每當夜深人靜時,自己的意識中總是有一種企盼,盼着父親能給自己託夢,再和自己像過去那樣聊天說話,可每次醒來,面對的只能是不可更改的殘酷事實,父親永遠也不會再回來了……。

父親患的是肝癌,2019年4月底在做糖尿病篩查時才發現的肝腫瘤。5月4日入住贛州市人民醫院,5月14日做的肝腫瘤切除手術。7月初,又做了一次介入治療。期間,父親一直很頑強,與肝癌病魔抗爭了整整7個月,終於還是敗給了病魔,未能控制癌細胞的擴散,於2019年12月14日(農曆11月19日)上午10:50在家溘然離世,享年74歲。父親帶着對生的渴望,懷着對家人的眷戀和沒有看到孫輩成家立業、考上如意大學等諸多遺憾,離開了人世,永遠地離開了與他相濡以沫近50年的老母親,永遠地離開了尊敬他、愛戴他的兒女們、孫輩們。父親在心臟停止了跳動後,始終都不願合上他的雙眼以及閉合他的嘴脣,他是帶着無窮的牽掛與不捨告別這個人世的!以現在的醫療水平及生活水準來衡量,父親並不長壽。也正因爲此,父親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每想及此我們做兒女的便痛心不已。未能在父親跟前最後送終,未能在活着時、清醒時與他話別,說我敬愛您,未能讓他帶着我的“囑託”和“祈禱”上路,成了我終生的遺憾。一直積壓在心底的沉重的情感負擔和對父親的深深懷念,時常壓得我透不過氣來。

如今,父親化爲一座孤冢在老家的山頭。可每每夜深人靜,人得閒下來時,父親倔強、耿直、持家的形象時刻會在我的腦海裏鮮活起來。父親4歲喪父,自幼在奶奶、舅爺、大姑、大伯等拉扯下才長大成人。雖然學習成績優秀,但由於家境貧寒,在會考前夕硬是被家人活活攔下,不讓參加考試,錯過了一次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倔強的他不思茶飯,連睡幾天。最終還是執拗不過命運的安排,只好聽從家裏的安排跟隨木匠師傅學徒。之後在上世紀60年代末,工廠招工,進入了贛南建築公司,當了一名建築工人,成了“公家人”,端上了“鐵飯碗”,也算是通過技術工種改變了命運。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後以勞務輸出的形式在中東的伊拉克、科威特待了6年,來之不易的外匯收入讓家境有所好轉,生活條件有所改善。然而好景不長,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下崗風潮波及了全中國上千萬的家庭,我家也不例外。父親在1995年左右正式下崗,不到50歲的他開始了像其他年輕務工人員一樣南下廣東求生存、獲發展,養家餬口的“打工生涯”,與大哥一起先後輾轉在廣東南雄、南海、佛山等地勞務多年,直到年滿60從下崗單位辦理正式退休爲止。然而,父親“退”而不“休”,自退休直到去世前一直與老母親居住在江西贛州老家的農村,一方面是因爲他習慣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小農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因爲割捨不了那片養育了他及兒孫輩,以及浸透了他無數汗水的莊稼地。

我有幸成爲他老人家三個孩子當中最小的那一個。天下父母愛小兒,我從一出生就開始享受着比兩個哥哥多得多的關愛和呵護,也是他三個孩子中惟一一位念過大學,像他一樣端上“鐵飯碗”,成爲“公家人”,是他一生的驕傲與自豪,逢人就津津樂道談及他那有“出息”的小兒子。在我剛記事時起,父親就幾乎不在家,但每逢週末定會騎着他那“永久”牌載重自行車風塵僕僕從單位趕回家。雖然父親不常回家,但每次回家都會給我們帶來驚喜,有時是一袋糖果,有時是一包餅乾或新鮮水果,在那生活匱乏的年代,這是一種怎樣的奢侈啊!也是從兒時起,包括我在內以及他的孫輩們慢慢就養成了只要他從外面歸來就有繞着他自行車後座翻騰他工具挎包東西的習慣,因爲每次他都像變魔術一般從工具挎包裏掏出數不盡的我們喜歡吃的東西。現在想來,父親當時是怎樣的省吃儉用,才換來這些寶貴禮物的。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幾乎沒有打罵過我,唯一的一次“訓斥”是我第一年大學聯考落榜時,“訓斥”我大學聯考失利也不能自暴自棄、迷失人生方向。我家是典型的慈父嚴母,小時候我很頑皮,經常惹禍生事,也經常被母親“胖揍”。可每次捱揍時,嘴裏喊的全都是“爸爸”,因爲只要他在家,捱揍的我就會立即被父親“救駕”出去,他用那又長又粗的雙臂把我攏在懷裏,阻擋老媽揮舞的巴掌或竹藤……有時被他高高舉起坐在他肩膀上,或趴在他後背,帶我遠離捱揍現場,抽泣的我立馬停止,開始享受在父親肩膀上、後背上那種飛起來的感覺,那種捱揍的委屈立馬換成了頓時充滿心田的無比的快樂……每逢過年走親訪友,趕集購物,父親總是推出他那笨重的“永久”牌自行車,然後把我抱上自行車的前面橫樑,帶着我走街串巷,兜風遊玩……現在想來,這些都是父親給我留下的既酸楚又美好的兒時記憶,這一段經歷也是我思念父親時回憶最多的難忘情景之一。真是父愛如山哪!

隨後,自己考上了贛南師範學院(現爲贛南師範大學),雖是一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地方院校,但父親爲我“鯉魚跳龍門”倍感欣慰。不幸的是,我上大學時剛好遇上父親從單位“下崗”。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我的大學生活就是依靠着父親下崗單位每月微薄的生活津貼(60多元)以及師範生每月的55.5元補貼撐過來的。爲了心中的那份理想,2004-2010年又遠離家鄉、遠離父母親在省外繼續攻讀了碩士、博士學位。隨後在外地成家立業、安營紮寨,離家是越來越遠,工作也越來越忙了,也不可能像過去一樣至少每年一次踏上探望父母親的回家之路了,與父親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但我不管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還是堅持定期給他老人家打電話問候。那時每當我聽到電話那頭父親洪亮的聲音及爽朗的應答,我就能判斷父親不僅心情愉快而且身體硬朗。每次通完電話後我對父親掛念的釋懷、和我的孝心與關愛能及時傳導給父親後的自我滿足感,是非親歷者所無法體驗的。每每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無助的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給我關愛和力量的老父親,向他傾訴,雖然父親不善表達,不善講大道理,但一通電話後心情還是很舒暢。

父親的一生是儉樸的一生、苦難的一生、勤勞的一生、艱辛的一生、善良的一生、倔強的一生、耿直的一生。父親患的是肝癌,但平時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但爲何又會患上了如此絕症呢?在我的眼裏,父親是一位極其倔強的人,是一位倔強起來誰也“治”不了的犟老頭。有氣不順時,憋着悶着,矇頭大睡,哪管外頭“天昏地暗”;有病不治病,有飯不好好吃飯。爲此,老母親沒少操心,沒少受委屈,這也許就是父親患癌症的病根吧。雖然倔強,但人很堅強,一生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給別人添麻煩,即便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也沒有例外。在我的眼裏,父親又是一位極其勤儉持家的人,父親一生辛勞,省吃儉用、勤儉持家,每年靠微薄的退休金及辛勤種地掙得的收入撐起了一個13口人的大家庭的日常開銷。在他有生之年,親手蓋起了三棟樓房(其中兩棟是協助兩位哥哥而建)。在我的眼裏,父親還是一位鐵骨錚錚、頂天立地的硬漢,性格耿直,說話直來直去,眼睛裏夾不得沙子。無論何時,只要親人與朋友有需要,他都會出現在他們的身邊,沒有多餘的話語,只有默默的行動!同時他又是一位認死理的人,只要他認定的事,據理力爭,寸步不讓,讓人又敬又畏。父親生性孤傲倔強,但時時與人爲善,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乞求他人,不僅給我們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且也爲我等兒孫輩樹立了做人的榜樣,以純真的父愛情感,樸實的爲人境界,平凡之中彰顯出人格的偉大和質樸的情操,使我等兒孫輩爲之驕傲,父親的執著、堅韌、勤勞、耿直、淳樸的優良品德,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失去父母的一天,我們自己也遲早要面對死亡。然而,坦然和堅強地面對、接受失去父親的現實,像父親那樣本分地做人、像父親那樣不知疲倦地做事、像父親那樣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困難,始終以微笑和樂觀的心情去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天,走好、走穩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做好每一件像過去那樣能讓父親引以爲榮的事情,這應該纔是父親所期望的……。

七十四年的春夏秋冬,七十四年的日月乾坤;一個鮮活的生命離我們遠去,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懷念和無限的哀思。千言萬語,凝結成一句,我們悲痛地呼喚:父親,您安息吧!

父親七七祭念篇二

子欲養而親不待

再過兩天就是四月九日,我要回家給父親過三七。當我窩在書房久久陷入哀思的時候,目光不知怎地停留在了書櫃的一個位置上,那是擺放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地方。那裏,《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仍然端坐,只是在《水滸傳》與《紅樓夢》之間,因抽出一本書留下的空隙格外顯眼,就像一位長者離席後留下的空缺。離去的顯然是《三國演義》。這套四大名著,是精裝的,大16開本。《三國演義》是去年冬天我回家時拿走的。我拿給了父親。我說,這本《三國演義》字體大,看着舒服。父親摩挲一下光滑的封面,嘿嘿了幾聲,放在了一邊。後來的幾次回家,《三國演義》原封不動還在那裏放着,從上面的一層灰塵我斷定,父親幾乎沒怎麼看。現在回想起來,這半年多裏,父親被病魔折磨得是何等痛苦啊!嚴重的風溼病,發作起來心煩意亂,情緒惡劣;肺臟的纖維化,導致咳嗽不止,呼吸困難;還有心率不穩、心衰加劇……這些可恨的病症一齊晝夜不停肆無忌憚地襲擊父親,父親還怎麼能看得下去《三國演義》啊!

可我分明知道,坐在暖陽下,緩緩地品讀三國,這是父親藏在心裏的嚮往啊!那是文革時候的事了,父親正在盛年,前途無量,只因母親長年患病,久治不愈,便病急亂投醫,讓農村的封建迷信驅邪治病。後有人告發,父親受牽連,在礦上被審查,影響了前程。回家後,父親一度消沉,在一次與發小摯友對酌中,竟哭泣起來,說出了心裏話。我聽得清清楚楚,父親說:我現在啥也不想了,就只想着拿着書到山坡放牛,牛吃草,我坐在山坡上看書。父親說看書,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三國演義》,因爲當時家裏有一本《三國演義》,是很老的版本,磚頭那麼厚,書頁發黃,封面脫落。那可能是父親最喜歡的一本書。待我大了些,喜歡上文學之後,我把這本書拿走,放進了我的藏書中。那時父親已經“解放”,又可以下井,又可以在養家餬口的辛勞中奔波忙碌了。我想,父親哪有時間看這《三國演義》啊,還是我先保管起來吧。我根本沒經父親同意,就把發黃破爛的《三國演義》拿走了。之後,父親也從來沒問過,大概,溫飽的掙扎使父親放棄了一切精神嚮往。

其實,父親沒怎麼上過學,充其量也只是舊時的高小,相當於現在的準國中吧,但父親絕對是有文化的。父親有許多名言,都寫在自制的扇子上,比如“看閒書掉淚,替古人擔憂”“能在人下作人,莫在樹下栽樹”“在家怕鬼,出門怕水” “人挪活,樹挪死”“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父親還有許多教育子女的道理,比如“受了苦大碗捂”比如“前二十年看父敬子,後二十年看子敬父”比如“當面訓子,背後教妻”比如“一招鮮吃遍天”我從父親這些有意無意的名言警句中,受到很多啓示,有些,竟有啓蒙意義,甚至影響了我的人生走向。父親的字也寫得富有力道,家裏的方桌、板凳下面,還有分糧食的布袋上,父親都題上自己的諱名,名字後加一個“記”字。過年,家裏的大小對聯,包括水缸、梯子、樹上的諸如“清水滿缸”“步步高昇”“枝繁葉茂”等等,都是父親所寫。街坊鄰居,凡找來的,父親也一律幫人寫好。

也許有了文化的墊底,父親的舉止做派也頗有文氣,特別是走路,一米八幾的個子,昂首挺胸、器宇軒昂。年輕時就梳背頭,且天閣飽滿,地頦方圓,大眼濃眉,滿臉福祥,從礦上回家的路上,手裏好握一卷成筒的薄書、文件或報紙,就像毛澤東去安源手裏的油傘那樣,中山服的上衣口袋,還彆着鋼筆。遠遠的走來,不止一個人說像極了毛主席。

父親在礦上最大官銜當到隊長,可能還進不了國企幹部的序列,但絕對是幹部的素質和水平。我沒能看到過父親在井下帶頭勞作的場面,但退休後在村裏的表現卻有口皆碑。凡有紅白喜事,父親沒有不靠前的。特別是一些白事,特別是白事上的一些忌諱的事,父親往往做在最前。入殮,要零距離接觸死者的,父親常常現場指揮,親力親爲;送魂,都是在後半夜,把死者的魂魄送到村外,那是令膽小者毛髮倒立的事情,但父親從不退避。爲此,母親沒少和父親生氣。母親是嫌父親幫了人家的忙之後,後半夜回到家裏不吉利。但生氣歸生氣,父親該怎樣還怎樣。父親在事兒上,不僅僅是幫忙,更多的是管事。父親懂很多規矩、很多道理。一些弟兄分家、婆媳糾紛、妯娌吵架,甚至夫妻生氣,都要找父親主持、斷理、調解,父親爲此熄滅了多少訟端、和睦了多少家庭已不在少數。

凡受惠的街坊們都心服口服,都說父親最公道。這隻能說明父親具備這樣的熱心和能力,但驅使父親樂此不疲的真正動因我最清楚。現在看來,父親最大的成功是把我們弟兄撫養成人又百計千方地把我們弄出去,脫離了農村,參加了工作。自我們弟兄們走出農村後,就按着各自的軌跡一路向前。如此一來,便不能天天回家,村裏的事情也幫不上忙了。可村裏的風俗還在,村人的口舌還在,村人的眼睛都是火眼金睛,大事小情上,誰家沒來人,村人們心裏清清楚楚,賬本都在心裏記着呢。小的時候,父親就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誰誰家在村裏蠻橫無理、無惡不作,街坊鄰居家有了事,他總是袖手旁觀,從來不幫忙,終有一天,他爹死了,全村的人沒一個靠前,他只得挨家挨戶磕頭央求,磕頭央求也沒人去,他只好揹着他爹到墳上埋了。父親講這個故事的意思,是想告訴我們,不可不把街坊家的事當回事,不可絕了自己的後路。可我們在外面都有自己的工作、事業,顧不過來村子裏的事,父親就把退休後的安逸丟在一邊,以一當六地替我們向父老鄉親奉獻着義務。父親這是爲我們分憂,好讓我們毫無顧慮地在外打拼奮鬥;父親這是替我們積德,使得我們回到我們的出生之地顯得那麼尊貴。至此,我們可以告慰父親的是,爹啊,你放心吧,你走的時候,那麼多人來咱家幫忙,守靈的那幾天,我們在屋裏,外面卻整夜整夜有人在院子裏值守。你走時,可風光了,都說是咱村最風光的一次喜喪。爹啊!我還要告訴你,入殮時,我把那本你沒能看的精裝本《三國演義》放在了你身邊。爲了這個家,爲了我們我們兄弟姐妹,你勞累了一輩子,即便是退休了,你也沒能如你所願坐在山坡上慢慢看三國,這回,你徹底解脫了,在那邊就慢慢看吧。對了,隨着《三國演義》,我還放進去一個你一直捨不得用的筆記本,還有兩隻筆,你願意寫點讀書筆記啥的就寫吧。

永遠的父親 篇三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2013年“龍擡頭”的第二天,即舊曆二月九年級早晨八時許,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八十歲。

父親遠去,留給我的是無比的哀思、無盡的回憶和無窮的追問。

父親這一輩子不容易。生於戰亂,顛沛流離,終無寧日。後爲家庭奔波,吃盡苦頭,受盡累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體力勞動者。父親一生瓦匠、木匠、白鐵匠都幹過,業餘愛好打漁,還織網、鑄交子,是一個準匠人。

1959年父親就在北京建築隊蓋樓房,且技術上乘。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於家境貧寒,回家務農。七十年代,曾到內蒙一部隊搞建築多年。改革開放後,帶頭在村裏建立了建築包工隊,村子周邊三裏五鄉是最好的技術,邀請者絡繹不絕。期間,父親還兼做過木匠,木工的一套傢什一應俱全,家裏的三屜桌、立櫃、門窗、椅子、凳子等,都是父親親力親爲。基於此,七十年代家裏先後蓋起的6間石板房,從前臉、山牆、房頂、頂棚到柃木、椽子、磚雕,都是父親親自設計,且是參與蓋房、監工的主力。

1995年,父親62歲,由於年紀等原因,父親一改搞建築的老本行,幹起了打白鐵的行當。這行當俗稱“白鐵匠”學名“鈑金工”,一干就是十多年。老家對門是金家,早年金家曾在天津衛學徒打白鐵,父親年輕時經常過去串門,對打白鐵很感興趣,日久便學會了做各種白鐵活計。父親曾說:“一等人看看就會,二等人學學就會,三等人打死也不會。”按智商,父親應該是“一等人”。父親說過,“七七事變”那年,他還不到三週歲,跟在大人後面“跑返”,一路上大人們呵哧喘粗氣,他也跟着學,記得非常清楚。

打白鐵這活計確有許多難度,尤其是異形器型,沒學過立體幾何的父親便摸索着搞出各種“樣子”,以後再遇“攔路虎”就能夠從容應對了。漸漸地,父親打白鐵還上了癮,在自家小院裏叮叮噹噹忙活,農用的和非農用的產品擺了一大片。父親進貨一般都是租乘機動三輪車到縣城東市場挑選,只要看上眼,新的舊的都行。那時,我曾多次陪父親轉,臨走時還塞給他一些錢以貼補他、鼓勵他,儘管他總是推辭。

父親賣產品一般都是騎着三輪車趕大王店集或釜山集,大王店集就在本村東街路程不遠,釜山離老家10多裏,蹬三輪去就稍顯費勁。由於父親的活計精美且結實耐用,所以不愁銷路,有時甚至還找到家裏。後來還有遂城鎮城北莊村一張姓年輕人來家或攤位上求教問計,父親毫無保留,一一傳授,久而久之,就收了這個淳樸厚道的小徒弟。師徒倆親密無間,儼然父子,多年來這種交往始終堅持。

但父親也有發愁的時候,曾有幾次,父親集市上在找錢時收取了假幣,50元、100元的都有。每每回到家,見父親、母親唉聲嘆氣的樣子,我便掏出真錢換取假幣,並不以爲然地說:“給我吧,我有辦法報銷!”其實,天曉得假幣能到哪裏報銷,只好於揹人處撕碎了之,免得再叫假幣坑人。不知這善意的欺騙算不算一種孝心?

2007年正月,父親突發腦血栓,到縣醫院進行多種檢查後,身體無大礙,父親堅持回家輸液。幾個療程後,身體有了明顯的康復效果,只是感覺左手還有些麻,便時常戴着棉手套。天氣暖和了,便到院子裏溜達溜達、曬曬太陽,有時還騎上三輪車到村西轉轉,看看京昆高速橋以及高速公路上來往的車輛,既散心又鍛鍊身體,可謂一舉兩得。

父親晚年患有老年癡呆症,大腦小腦萎縮,行動艱難,語言怪異,而近一兩年竟很少說話,平日愛看戲曲頻道的他視若無物,沒有了絲毫的興趣。“人老腿先老。”父親搞建築多年,曾在工地失足摔下過三次,加之乾重體力活多年,到老年更感到兩腿吃力,行動不便。

去年夏日的一天,父親再一次在家栽倒,幸虧只是軟組織挫傷。之後,便在炕上用藥靜養。不料,這一躺,身體每況愈下。去冬今春,這個寒冷的天氣太過漫長,父親始終沒能走出屋子。正月底,便不能進食,沒料到輸了三天營養液後,便溘然長逝。

祈禱天堂的父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