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心得體會7篇

心得體會 閱讀(2.17W)

心得體會是當下較爲常見的文本,記錄的是個人感受,寫心得體會必須是自感才發、自感必發、自感盡發,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心得體會7篇

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心得體會篇1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全國迅速掀起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熱潮。紮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必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深刻認識到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

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代表團的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紮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地處黃河之畔、黃海之濱、泰山腳下,山東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爲農業大省、經濟大省、資源大省,山東在全國發展大局具有重要地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既是山東開創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的關鍵支撐,也是帶動全國”三農”發展和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一篇需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的大文章,應時時按照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的立體標準來對照我們的工作,讓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地生根。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揮毫運筆、佈局謀篇,關鍵在於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關鍵在於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

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構築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固支點。以習近平新時代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充分發揮這些戰鬥堡壘的作用,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篇大文章必能贏得人民羣衆的好口碑,展現出新時代的風貌與氣魄。

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心得體會篇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重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大學生在農村和鄉村振興浪潮中必然會有發展。無論是發展原始種植型農業,還是發展新型創新型農業,農村的人才嚴重缺失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農村政府應創造條件,讓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回到農村,爲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對其落戶農村、發展農村給予政策支持、資金扶持;農村大學生回到農村發展比城市人才到農村發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們知道農村最需要什麼,也知道農村的真正問題,與村民溝通起來也更有親近感,更容易揚長避短,在鄉村振興中做出貢獻。

爲了農村和鄉村振興,重在真心實意地把有志於農村發展的大學生推到更有發展前途的崗位上,不能因爲他們年輕,因爲他們只能到農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熱一陣冷一陣,或者有小家子氣,害怕大學生走在自己前頭,影響了自己的仕途。

善於從農村能人中發現和挖掘人才。農村大學生生於、長於農村,並在農村摸滾打爬了多年,對農村情況和農村需求瞭如指掌。加強對這些人進行定向培訓,並根據他們的發展及所作出的貢獻,爲他們提供晉升、發展的更優通道,必然有助於鄉村振興加速提質,有助於他們在鄉村振興中不斷成長。

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心得體會篇3

爲響應我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近日,由_學院組織的“鄉村振興路,青年逐夢旅”志願活動在焦作市李萬鄉北睢村正式拉開序幕。我們對所在鄉村開展暑期支教活動,助力鄉村振興,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兩個100年”的奮鬥目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爲志願者團隊的一員,此次暑期實踐活動也讓我收穫頗豐。

我們仍記得第一次踏進教室裏的情景,到達目的地後,一羣五年級的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一張張稚嫩的臉上帶着驚喜與好奇。看着孩子們純真而清澈的眼睛,我們也迫切地期待着和他們相處。在課上,我們認真地爲孩子們講解的知識,爲了避免孩子上課走神,我們也會時不時穿插一些相聯繫的趣事和益智遊戲來增強我們與學生的互動,培養孩子們的興趣,這樣才能寓教於樂,寓學於趣,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課下,小朋友們時常圍在我們身邊纏着我們講大學校園裏的故事,小孩子的心裏總是有着無限的好奇和憧憬,一個小男孩特別堅定的說:“老師,我一定會好好學習,長大了要去北京上最好的大學!”是啊,少年強則國強,播下種子才能收穫果實,看着這些朝氣蓬勃的孩子,一種綿長的幸福感在我心中流淌。在新的時代背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都與教育息息相關,各領域和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重在教育。作爲大學生,我深知實現鄉村振興不是一朝一夕之間,而是需要一代代有能力和有知識的青年爲鄉村注入新鮮的血液,爲鄉村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而我願意爲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雖然滿腔熱情,但由於經驗不足,在支教過程中,我們也曾遇到過困難。我們備課不夠充分,教學計劃不完善,使得教學效果未達預期。幸運的是,退休的老教師們都耐心的爲我們提供經驗,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在我們快結束的時候,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老教師們把我們召集在一起,告訴我們一些讓我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的話,他們說:“你們剛剛來這裏的時候,雖然經驗不足但是你們認真的態度讓我非常的感動,你們的認真負責和對待孩子們的耐心,使孩子們非常喜歡你們,有一些孩子私下裏找我們說不想讓你們離開,想讓你們一直教他們,你們這些大學生好樣的”。在李萬鄉北睢村的支教活動結束了,但是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結束,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以後的我一定更加積極的充盈我的知識,有能力幫助那些自己可以幫助的孩子們。這次支教經歷也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全新的理解,每個看似平凡的崗位背後都有着不爲人知的艱辛與不易。對教師來說,想要講好一堂課,從知識點的講解到課堂互動安排,課後的鞏固複習,每一步都需要足夠的認真與細緻。如果說學生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那麼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作爲一名師範院校的學生,我深感自己肩上責任與使命的重大。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當代青年正生逢最偉大的時代,該勇擔重任,志存高遠,積極爲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在奮鬥中釋放出具有時代價值的青春激情。作爲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努力學好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揮自己所學專業特長,帶動鄉村與時俱進,爲鄉村振興建設新農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做貢獻。

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心得體會篇4

人才是社會幹事創業的第一資源。大學生則是人才當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學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質和能力還是值得信賴的。近年來,不少地方對於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很多農村地區,長年難以擺脫貧困。關鍵還是在於人才方面出了不少問題。近日,一篇名爲《讓大學生成爲鄉村振興生力軍》的文章更是旗幟鮮明表達了大學生應該不斷爲鄉村振興助力,促進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

很多貧困地區,貧窮和落後與人才的匱乏和短缺不無關係。貧困地區,受限於諸多的客觀條件,人才,特別是大學生難以在一些貧困的農村施展才能。更爲重要的是,由於貧窮,導致對於很多鄉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沒有底氣和勇氣。對於大學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遠農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顯得人才過剩甚至飽和。這就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偏遠農村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加強人才工作,讓大學生不斷在鄉村振興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新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質量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不斷助力當地發展,經濟想要實現突飛猛進難以爲繼。因此,破解偏遠農村發展的瓶頸,就要不斷髮揮大學生的作用,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要積極打造可以讓大學生施展才能夠的事業平臺。很多農村地區,產業都比較落後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導致很多大學生即使去了很多農村也難以有所作爲。很多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甚至有種被埋沒、甚至最終被荒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解決,往往就會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才的匱乏問題必將長存。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學生來到這些地區,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農村地區人才的問題,還是要不斷髮展事業平臺,讓大學生來到農村不會覺得是“遊一遊”。

大學生,是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更是社會精英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幹事創業,需要人才的不懈奮鬥,更是需要大學生不斷在幹事創業中不斷努力。鄉村振興,這是十九大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保證廣大農村人民羣衆實現脫貧致富的關鍵。作爲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助力,爲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心得體會篇5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這是黨中央着眼於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貧富差異較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衆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衆增收,都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爲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纔有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通過培育農業品牌、增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

人才振興是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由於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大量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特別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爲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爲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生カ軍。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創業,讓農村成爲賢才能人大有作爲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增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農村產業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爲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着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說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或是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那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不僅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保護並傳承好鄉村文化,增加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供給,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及其產業。還要打通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文化服務難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紮根,不斷提高農村羣衆在文化成果上的獲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態振興是根本。“錄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只有實現生態振興才能體現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目標,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由於前些年農村環境保護相對滯後,這無疑爲農村生態振興帶來了更多的難題,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來解決。必須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改進農業生

產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持續攻堅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應的良性循探索農村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恆久生命力。

樹高千尺源於根深,大廈巍峨靠的是地基堅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祖國必須將更加堅實屹立在世界洞東方,讓我們信心倍增地擼起袖子加油幹,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牽引夏,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番農村力量。

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心得體會篇6

通過學習,我受益匪淺。作爲組織委員,怎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引發了我深入的思考。

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爲推動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進一步理清“振興什麼”“誰來振興”“怎麼振興”等關鍵問題。一是強化黨建引領振興的責任落實。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建立健全鄉、村兩級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責任落實機制;建立健全鄉鎮黨委每月研究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村黨組織書記定期交流等機制。二是突出村黨組織領導地位。強化農村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全面推行“四位一體”村級治理機制,全面清查村幹部涉黑涉惡違紀行爲,把掃黑除惡與加強農村組織建設結合起來,爲鄉村振興營造清朗環境。三是打造過硬農村帶頭人隊伍。通過拓寬選育渠道、加強教育培養、完善考覈激勵、暢通晉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舉措,推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四是發揮黨員示範帶動作用。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深化黨員冬春訓、黨員示範崗、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積分管理、民主評議等做法,通過黨員示範帶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農村鄉風文明,提升鄉村民主和諧水平。五是打造服務型黨組織。一方面,改變觀念,加強學習,提升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務羣衆,瞭解村情民意,從抓好羣衆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

堅持把人才振興作爲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人才是第一資源。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強力支撐,要充分調動農民羣衆和各類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一是廣泛引進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實施本土人才迴歸工程,完善政策激勵機制,鼓勵返鄉農民工、回鄉大學生、退休人員、退役軍人以及其他人才返鄉進村創業;另一方面,積極招錄公務員、事業人員和鄉村振興專幹,充實基層工作力量。要善於挖掘有一定技能、技術的“田秀才”“土專家”“種養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庫,發揮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爲農民頒發執業、培訓證書,同時注重提升學歷。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扶持一批農民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藝人。三是打造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打造文化陣地,加強農村文藝骨幹、民間藝人、專業人才等的扶持和培養,舉辦鄉村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等文藝活動鍛鍊人才。四是組建“兩支工作隊”下鄉駐村幫扶。選派專業對口、經驗豐富的黨員幹部,組建鄉村振興工作隊和科技人才服務隊,紮實開展駐村幫扶、科技幫扶。

堅持把產業興旺作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產業興則農村興,產業旺則農村旺。綠色引領,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新業態。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現代農業+健康養生”“現代農業+電商”“現代農業+文化”等美麗經濟。二是發展新型服務業,盤活農村資源,拓展農民創業就業新途徑。推進鄉、村、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建設,廣泛吸納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社,積極參與生態養生、休閒觀光、鄉村旅遊、美麗鄉村等新興服務業建設。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依託“互聯網+”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強化電商企業與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產銷對接,鼓勵社會力量運用互聯網發展各種親農惠農新業態、新模式。

大學生鄉村振興的心得體會篇7

在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中我收穫不少,其中我認爲以下四點在完成調查的工作中是最必不可少的:

一、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工作的機會不多,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但經過這次的調查工作後,我與人溝通的能力有所進步。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良好的溝通能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

二、在社會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工作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沒有社會工作經驗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實踐活動沒開始的時候,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的,自己的社會經驗缺乏,等種種原因使自己覺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但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的,當你克服心理的障礙,那一切都變得容易解決了。幾次的嘗試後就可以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了。如師兄師姐所說的“在社會中你要學會厚臉皮,不怕別人的態度如何的惡劣,也要輕鬆應付,大膽與人對話,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有句話說得好:“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我相信只要有勇氣,一切事情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四、工作中不斷地豐富知識。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在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中,我深深地感悟到知識猶如浩瀚的大海,而且相互交織。我們想要完成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還需要許多其他的知識。因爲一份社會實踐調查的製作需要多方面知識的應用,因此我們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學習新的知識,才能完成一份有質量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在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如強化了我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我也發現我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標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