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精選版培根隨筆心得體會四篇

心得體會 閱讀(1.39W)

在這個不斷髮展的新時代,讀書就成了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你有爲你喜歡的書籍寫過心得體會嗎?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版培根隨筆心得體會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精選版培根隨筆心得體會四篇

精選版培根隨筆心得體會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散文家、哲學家,其代表作《培根隨筆》也散發着智慧、理性與藝術的光輝。品讀其文字,有如與一位跨越時空的睿智老人促膝相談,優美華麗的文筆中無不蘊含深刻的哲學道理。

雖說是隨筆散文,但全書中每一篇作品都具備嚴禁的邏輯性,作者針對時勢,對美德、哲學、政治、宗教、人情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崇尚理性,但不一概否定,他認同宗教,但不盲目迷信,他以虔誠的態度、全面的眼光評古論今,他的每一篇精小的文章都蘊含着豐富的哲理。

在《談真理》中,他鄙視謊言與虛僞,將其喻爲“籲請上帝審判人類的最後鐘聲”,然而盲目地追求真理,則是作繭自縛,是對其的一種褻瀆。真理並不是絕對,有些人甚至利用“真理”迫害他人,因爲這樣能掩飾他們那過去的愚昧,博得虛假的歡悅。真理只不過是人們在認知上與道德達成的一致,只是一種心靈的依託罷了。

“幸運的好處令人嚮往,厄運的好處叫人驚奇。”在《談厄運》一文中,培根與歷代哲學家一樣,賦予“厄運”光明。他認爲厄運孕育奇蹟,厄運造就堅忍,厄運是一代偉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厄運中的安慰與希望,如同陰暗的底子上繡上明快的圖案,更加鮮明刺目,惹人喜愛。“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因爲幸運最能揭露惡性,而厄運則最能發現美德。”正是因爲厄運的存在,人們的覺悟才得以被激發,才能在逆境中秉持信念。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類總有進步,這其中也有一部分得益於厄運。

不僅是哲理,培根在藝術方面也頗有研究,對造物之美也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談園林》與《談建房》中,他作爲設計師的才能可見一斑。只是他的這些文字是寫給王公貴族,文中的設計方案也頗費資力。培根也屬於新貴族,也喜愛園林這種散心場所,但他並不提倡過去的觀點。園林是上帝賦予人類的藝術,而不是用來顯示身份的標誌。那個時代已被功名利祿污染,許多貴族儘管擁有萬貫家產,卻還是鬱鬱寡歡或者整天算盡心機。園林、宅邸,他們所有的這一切,有多少是本着最純樸的初衷而建,有多少人能夠體會其真正的樂趣?正因如此,這才被稱爲“藝術”,也是藝術家註定孤獨的原因之一。

雖是跨越世紀,卻字字警人。

精選版培根隨筆心得體會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知識就是力量”這句經典名言吧。沒錯,這句話就是出自被馬克思稱爲“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英國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之口。這個暑假,我仔細閱讀了《培根隨筆》這本書,受益匪淺。

弗蘭西斯·培根1561年1月出生於一個官僚家庭,從此大半生幾乎都獻給了仕途和政治。但在1621年,身爲大法官、事業如日中天之時的培根,卻因受賄而下野(這也是我對他的唯一不滿),居家著書,於1626年4月去世。

讀完培根的隨筆後,我感想頗多,但最令我難以忘懷、對我人生最有啓迪的便是我知道了如何評價一個偉人及他的著作。看了這一本書,我敢於對大思想家提出質疑,我認爲這是難能可貴的,也是正確的態度。正如孟子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書沒白讀。談到正確的、嚴謹的思想,有幾句我喜歡的名言,想與大家分享一下:“伴隨死亡而來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幸運讓惡更加明顯,而厄運使善更加出衆”;“過分看重愛情的人都會放棄財富與智慧”;“讀史令人明智,讀詩令人聰慧,數學令人精細,物理學令人深沉,倫理學令人莊重,邏輯修辭則令人善辯”等等。我之所以喜愛這些名言,不僅僅是因爲它們正確之極,我找不出理由反駁,還因爲他們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有深遠的影響,使我的思想更加成熟、穩重,對我將來的發展和爲人處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就該說說我提出質疑的話了。請聽這句話:“最有益於公衆的豐功偉業歷來都是由沒有妻室或沒有子女的人始創的。”我始終認爲這個觀點太絕對、太極端了。那有沒有這樣的偉人呢?有,當然有。如周總理,如培根。周總理是因爲妻子鄧穎超身體有狀況,所以沒有兒女。我認爲培根是受他的這種極端思想所致(雖然這隻我的猜測),所以他只有妻子沒有子女。但是難道說有了子嗣就不能建立“最有益的豐功偉業”了嗎?有子嗣的偉人數不勝數。培根在文中說:“妻室兒女是成就大業的妨礙”,還說沒有兒女的人“在感情上已娶了大衆”、‘努力實現其精神的再現“。我認爲這些都太絕對。有的人確實爲了妻室兒女拋棄大業,但那些人不能代表全部,深明大義的人是不會爲了兒女而拋棄大衆,大多數偉人都會把妻室兒女和大衆放在正確的位置,他們始終都有一顆清醒的頭腦。這種偉人的例子不勝枚舉。還有這麼一句話:”守口如瓶既是一種策略又是一種品行。“我認爲應視情況而定。如果你守的是不善的事,是幫助惡人守惡事,那豈不就是助紂爲虐?所以這句話不全面,太片面,考慮不周全。

其實我在書中還標註出了許多我不同意的地方。我只是想說,一定要對書中所言提出質疑,但正確的一定要學,要利用,要服務於社會。用一句話來概括這種態度便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這便是我的感想與收穫。

精選版培根隨筆心得體會

《培根隨筆》爲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爲《論美》、《論善與性善》、《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由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纔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精選版培根隨筆心得體會

《培根隨筆》是英國作家培根所寫的一篇隨筆集,共分爲58篇,雖然語言簡潔,但可以令人受益匪淺,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培根在《論真理》中寫道:與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於真理中。是啊,真理和智慧往往是相互依存的。

在這58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談讀書》中這樣一句話: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書本是無言的老師,它用一個個神奇的方塊字教我們知識,豐富我們的文化領域,讓我們去了解更多。

《論友誼》: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在高興時,和朋友分享;在傷心時,朋友會激勵你。人生離不開友誼,離不開朋友。

《論求知》: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移栽。對於求知學習,只要做到三點就好:一無所畏懼,二無所畏懼,三還是無所畏懼。

讀了《培根隨筆》後,使我明白了很多,真理,真理是和智慧並存的;修養,修養是由智慧養成的習慣;道德,道德是順境的節制,逆境的堅忍;思想,思想是依據意向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