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21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800字

心得體會 閱讀(8.6K)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沏上一壺茶,在縷縷輕霧中捧起一本書。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800字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2021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800字

讀《安妮日記》有感1
 
  那是一段並不美好的日子,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爲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爲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爲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記裏寫道。
 
  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裏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溫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着黎明並鼓勵別人,溫暖別人。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願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着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賬”,而隨時受着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爲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裏,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爲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爲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着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裏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爲如此,纔有了《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啓迪着我和更多人。
 
  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讀《安妮日記》有感2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高爾基。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交了一個知己的朋友;讀一本好書就如同經歷一種不一樣的人生。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就是《安妮日記》,因爲讀完後給我帶了巨大的心靈震憾!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營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寫成的日記卻永遠傳下來。她的希望、她的勇氣和她的溫柔的悲傷永遠地打動着全世界青少年和父母的心,這就是《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寫的是猶太人安妮.弗蘭克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1929年安妮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開始瘋狂地迫害猶太人,弗蘭克一家移居荷蘭,1942年6月12日,當安妮十三歲生日時,收到一本日記本作爲生日禮物,遂開始寫日記。同年7月6日,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甚緊,他們家和另處四名猶太人共計八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因遭檢舉而被逮捕,八人之中除了她父親得以倖免,其餘七人均死於集中營。戰後,朋友將劫餘的《安妮日記》交付其父親,其父奧托將其進行了刪修,於1947年第一次出版。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爲《安妮日記》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生活實錄。安妮一家人避難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時,安妮十三生日後開始寫日記。日記除開頭一小部分處,都定於隱祕的密室中,是以假託寫給女友吉蒂的書信形式寫的。在漫長的二十五個月內,她用她的筆,用她要做一個作家的夢想,真實地刻錄下了頂樓內每一天發生的事和自已的成長,面對戰爭和反猶太主義,她思考着怎樣可以解救同胞。
 
  最令我感到震憾的是這一段:阿姆斯特丹的北邊遭到了轟炸,受到嚴重的破壞。很多人被埋在了瓦礫堆裏,要想立刻將他們挖出來是不可能的,聽說已經死了200多人,受傷的人更是不計其數,醫院裏已擠滿了傷者。面對槍林彈雨,面對如此慘烈的戰爭,小安妮一點兒也不害怕,仍然沉着地寫着日記。1944年6月6日英國人的“反攻”終於開始了,“救我們的人來了!”
 
  密室就像是擠滿一羣小鳥嘰嘰喳喳地叫嚷着,大家開心得歡呼着。當天晚飯後,安妮的好朋友瑪戈說:說不定九月或十月,我們就可以回到學校了!安妮早已期待着能遠離戰爭回到校園,翱翔在知識的海洋裏。雖然一枚枚導彈像雨點般打落到地面,瞬間將周圍變爲慘烈的人間煉獄,但小安妮並不害怕,因爲她的夢想,此刻她正在房間時仔細地盤算着回到學校的日子,想到這事便開心地笑了起來。在可怕的戰爭面前,小安妮依然堅定自已的夢想,依然強烈地渴望學習,這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讀到這兒,我不禁羞愧地紅了臉,和安妮相比,她身處戰火中還一直堅持要爲了自已的夢想而去上學。而我呢?生活在強大祖國母的庇護中,還經常會因爲一些小病小痛就藉機不去上學。我真的要好好學習安妮的精神,有夢想就要在任何困難任何環境下都要堅持,要去努力付出。安妮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仰和學習。
 
  安妮生前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她的願望終能得償。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啓迪一代又一代人!希望我們能從中感悟到: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不要讓戰爭在我們中華民族再現。加油,中國!
 
讀《安妮日記》有感3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戰爭境況對德國納粹來說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爲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爲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着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比這更愉快嗎?”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爲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柔軟的那個角落,有她在,人類寒冷的時候會看見篝火,有她在,人類沮喪的時候會看見星光,有她在,人類絕望的時候會看見朝陽。
 
  安妮從13歲生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4日他們的隱居地被德國黨衛軍查抄後不久。
 
  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裏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安妮日記》的內容是:恐懼、不安、奴役與飢寒交迫。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爲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爲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祕密的保存,卻轉爲世人的廣大回響。善良、正直畢竟纔是普世價值。《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報道。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爲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
 
  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爲常的美好的東西。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後,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