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班級組心得體會優質6篇

心得體會 閱讀(1.41W)

“ 心得體會 ”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心得體會是我們用於記錄自己想法的一種書面文體,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班級組心得體會優質6篇,感謝您的參閱。

班級組心得體會優質6篇

班級組心得體會篇1

今天,感謝學校領導及各位老師、同學到我們六年級四班做客,一起幫助我、幫助我們班成長。

這堂課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感動就在我身邊。有的孩子們六點多就來到學校,爲的是能夠早早的完成好自己的任務再去幫助其他同學,我深知主人翁意識已經深深扎入孩子們的內心,這怎能不讓我感動;小班委已經學會了許多管理辦法和技巧,付諸於實踐,把班級管理的井然有序,爲的是老師能夠多休息一會兒,這怎能不令我感動;學生李霞那動聽、悅耳的感恩的歌聲,那真情的、溫馨的擁抱,這怎能不令我感動。任課老師對孩子的肯定和樸實、真切的期望,這怎能不讓我感動。百忙之中的領導爲了我們班,專門抽出時間來到我們班指導,溫暖的祝福,這怎能不讓我感動。各位參會的.老師,給予我們的幫助,至今還在我的腦海中迴盪,這怎能不讓我感動···

今天的感動太多,太深刻。那淚水是成長,那淚水是甜蜜,那淚水是難忘···

感動的同時,我還有一些遺憾。由於自己的緊張,使剛開始的課堂氛圍沒有充分調動起來,用詞太過簡單,沒有過多的言語表達心中的情感。我想:要想改變、提高自己只有多讀書,在書的世界找到真實的自我,能夠做到暢所欲言,並帶領我自己、帶領我的學生有深層次的提高。

班級組心得體會篇2

今年我和一年級的孩子組成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短短的三個月,看到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爲習慣正逐漸養成,看到孩子們取得的點點滴滴的進步,我由衷的感到高興與幸福。

開學初,看着這些剛剛從幼兒園走出來的小不點,我感到了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他們天真無邪,無拘無束,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嘗試探索,同時淘氣愛撒嬌,又容易有挫敗感。針對孩子們的這些特點,我決定充分利用好他們從幼兒園到國小過渡這一關鍵時期,抓好各種行爲習慣培養,總結起來,我的具體做法是:

1、低要求。

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口頭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差,對他們進行教育最恰當的就是循序漸進,所設定的目標要求起點要低,只有掌握實際情況,耐心地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的承受力,採取多種教育方法,低要求,多鼓勵,才能樹立起養成良好習慣的自信心。如剛入學時,學生還不懂得怎麼做作業,爲了克服學生做作業的畏難情緒,爲以後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打下基礎,我佈置了較少的作業,在課堂上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在向學生講完作業要求後,我總是再做一個範例並只提兩個小要求:做作業時一不講話,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認真做作業的好孩子。這樣要求低了學生很容易就獲得了滿足感、成就感。這個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就這樣爲學習設置臺階,使其不斷進步。

2、巧訓練。

提出了一些細小的要求,如果不進行紮實有效的訓練,等於是空話一句。由於孩子們年齡小,所以對他們的訓練,方法要多樣。音樂老師說過:“優美的音樂,能在潛移默化中,將孩子的心靈導向寧靜優雅。有時在預備鈴響後學生們仍然大吵大鬧,我就會播放一小段輕音樂,慢慢的教室靜了下來,連最鬧的孩子也能乖乖的坐好了。上了課,爲了促使學生們能專心聽講,我就常常用接兒歌的形式提高他們的注意力,我說前半句,他們接後半句,大眼睛往前看,小耳朵豎起來,小手指伸出來等等都是我們一年級老師常用的兒歌。當然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嚴格的訓練,爲了強化學生們的路隊紀律,我要求學生做到不說話、不推人、不拉人,人站正、隊排直。如果有一位學生沒做到,我就重新排,不管重排幾次直到符合要求爲止。雖然剛開始時花得時間多,但經過這樣幾次三番的強化教育,行爲要求已深入學生心田,並化爲自覺行爲,良好習慣也就慢慢養成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3、勤檢查。

孩子們持久性差,自制力薄弱,容易出現循環往復的現象。因此,勤檢查是督促學生長久做好一件事情的良方。平時我對提出的要求總會勤於檢查。良好習慣的培養涉及的內容很多,有學習習慣的培養、有行爲習慣的培養,有生活習慣的培養,還有文明習慣和衛生習慣的培養等等,如果這麼多的內容都由我來檢查的話是不現實的,爲此,平時我大膽任用小幹部,採取輪流值班制並明確分工職責,每位小幹部負責檢查一個項目,如衛生委員負責檢查教室環境衛生,課間監督員負責檢查課間安全,執勤班長負責檢查聽到鈴聲響到正式上課前的紀律,學習委員負責檢查課前準備等。檢查結果做好記錄,及時通報,便於適時評價和前後對比。這樣採用教師查和小幹部查相結合,既鍛鍊了小幹部,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4、多鼓勵。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必須是小心翼翼的去觸及那幼小的心靈。給學生一個讚揚,給他們一個被別人認可的機會,使其賞識自我,這便會在其幼小的心靈中,點燃追求進步的火把。七八歲的兒童更是愛聽表揚,爲了給學生們更多的鼓勵,我像拿了放大鏡似的,尋找班上學生的優點。我班的鄧涵譯同學很調皮,在上課時他特別喜歡接老師的話,還總愛與同學竊竊私語,我把他調到哪裏,哪裏就不安靜。面對這樣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我決心好好引導他改正這個壞毛病,經過觀察,我發現鄧涵譯在下課的時候很熱心,不時的提醒這個同學不要跑,那個同學撿起廢紙。上課後,我就藉機表揚了他一番,讓小朋友們向他學習,還將他的名字寫在了表揚欄裏面。令我驚喜的是整整一節課鄧涵譯都坐的直直的,沒亂說過一句話。後來我又找他談了幾次話提出了我的希望,慢慢的鄧涵譯不再那麼調皮了,他變得越來越又責任心,現在還當上了小組長呢!

5、常示範。

一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對國小生活充滿好奇,但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有時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因此教育學生最直接最有效地方法就是示範。葉聖陶先生說:身教最爲貴,知行不可分。我在要求學生不亂扔廢紙時,就首先做到不亂扔廢紙,要求小朋友們講普通話,我就率先講普通話,再如有些同學讀書姿勢不正確,我就請做得好的同學上臺來當小老師做示範,其他同學向他學習。學生們對故事情有獨鍾,童話中的小動物,典型的英雄人物,神話人物等他們都有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格,爲了便於學習,激發興趣,我常給學生講一些生動幽默的故事,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習慣受到良好的薰陶。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靈動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差異,這不僅需要每一位老師的耐心指導,還離不開家長的監督教育。我們學校的很多老師都非常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如孩子身體狀況、飲食狀況,哪方面又進步了等等都會及時與家長交流。看着他們每件事都親身力行的認真模樣,我深知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我還應該多向他們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們作爲老師,要有耐心、愛心、恆心,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以上是我對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粗淺見解,有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班級組心得體會篇3

班級作爲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是一個小集體,管理工作當然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魏書生說:“管理是集體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事情纔會有頭有緒,集體纔會像一架健康的機器有序地運轉。而班級的管理主要靠的是班主任。

班主任雖然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卻特別多、特別細。大至教育教學工作,小至掃把、粉筆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樣樣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班主任作爲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德國詩人海涅曾這樣寫道:“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隨他而生,隨他而來的。”作爲班主任,管理着全班幾十個學生,所面對的已經不是一個“世界”或者幾個“世界了”,這就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關注學生的心理、生理、學習等各方面的情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需要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講究管理藝術,纔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級。下面淺談幾種管理藝術:

一、平衡藝術。

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班主任作爲班級的管理者,要做到一視同仁,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做到真正愛學生,如同母親不會因爲孩子的美醜而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這就需要運用平衡的藝術。

首先,要平衡好與班級學生的關係。在班級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特別處理好與三類學生的關係。一是班幹部,二是優秀生,三是待進生。班主任要熱愛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因爲他的工作出色或學習成績好而特別親之愛之,也不因爲他的成績差,行爲不端而惡之厭之,而應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對班幹部要求要嚴格,要他們在搞好學習的同時積極爲班級同學服務,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做得好表揚,有違紀照樣批評,決不姑息遷就。而對優秀生應更加嚴格要求,在肯定優秀生優點的同時要及時發現他們的缺點,給予嚴格而有效的教育,否則他們便容易自認爲是“天之驕子”,以致萌發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甚至發展到瞧不起同學,直至無視老師的教育。待進生往往由於學習成績差,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顯出悲觀、苦悶、憂鬱等消極情緒,所以對待待進生特別要注意尊重、理解他們,千萬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應肯定他們的長處,指明他們的努力方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克服自身的缺點。班主任正確處理好與班級學生的關係,就是一視同仁的對待他們的錯誤和缺點,只有一碗水端平了,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學生才能感到老師是公正的,沒有袒護誰,班級才能產生向心力。班主任與學生關係融洽了,班級管理才能步入正軌。

其次,要平衡好班級學生與其他科任老師的關係。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應該重視班級學生與任課老師間的團結,創建良好的師生關係。各科任老師的方法措施、性格修養各有千秋;而學生也是有個性的。師生之間產生矛盾衝突是難免的,班主任應諧調好這種緊張的師生關係。班主任要教育學生尊重各任課老師的不同教學風格,他們有的幽默,有的嚴謹,有的嚴厲,有的溫和。班主任要告誡學生不可以自我所謂的“興趣愛好”觀來看待科任老師,忌諱出現如“我討厭某學科某老師”之類不利師生團結的話。同時應自覺維護任課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應主動經常地與任課老師溝通,瞭解班級學生的情況,儘量邀請任課老師參加班級的一些活動如主題班會、文藝晚會等,取得他們的配合和指導,從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創建好良好的師生關係。

二、語言藝術。

班主任的語言藝術是指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獲得的信息,融注自己的思想、道德、意志、情感,準確無誤地通過簡練、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願意接受並達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做學生工作時,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抽象和形象、明示和暗示、無形和有形,形成珠聯璧合之勢,可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有一次,一名學生做課堂練習時,趴在桌子上遲遲不動筆,旁邊有名女孩子實在看不下去,便站起來說:“老師,他趴在桌上什麼也沒做。”老師說:“做作業前是要認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想問題,相信他想好後會做作業的。”說完後,那學生慢慢擡起頭來,報以感激的目光,然後拿起筆,在本子上寫起來。還有一次,一天清晨,我剛走進教室,一眼就看見拐角處堆滿廢紙屑,當時,我“滿腔怒火”,真想運用班主任的權威拿今天的值日生開刀,來個“殺雞給猴看”。但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嗎?顯然不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求學生不怕髒,難道老師不是集體中的一員嗎?想到這裏,我對同學說:“老師和你們一樣都是集體中的一員,我要求大家不怕髒,首先從老師做起,今天垃圾我來倒倒吧。”從那以後,班裏的紙簍天天都有學生倒了。

從以上兩個小事例中可以看出,正確嫺熟地運用語言藝術和教育機智,就能取得今人滿意的教育效果。班主任運用語言藝術進行教育還必須根據不同的對象,因時、因境採用靈活的方式。如對自尊心強、有逆反心理、脾氣暴躁、感情易衝動的學生,宜採用平等商討的語言;對善於獨立思考、自我意識強、感受力較強的學生,宜採用暗示、旁敲側擊或警句格言的點撥式語言;對惰性心理和試探性心理突出的學生宜採用措辭尖銳、語調激烈的觸動式語言;對自我防衛心理強烈、不肯輕易認錯的學生要採用突擊式語言;對性格內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則要用有層次、有步驟、逐漸深入學生心靈的漸進式語言等等。班主任也可以根據需要運用借古喻今說理、列舉數字論證、名言警句鋪陳、正反事例對比等語言藝術來教育學生。

三、批評藝術。

批評是思想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正確地運用這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並改正錯誤。班主任所面對的是天真活潑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學生,要使批評達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們心理相融、感情相通。這就必須分析和研究被批評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特點,掌握批評的藝術,將各種消極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中,轉化爲積極因素,規範學生的言行,淨化學生的心靈,塑造民族的未來。

批評首先要掌握事實。有個偉人曾經說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所以,一切的批評都必須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實的基礎之上,使批評不會讓學生覺得是空穴來風。有的學生爲了避免老師對他的“懲罰”,往往會不承認自己的錯。如果老師沒有事實根據,空講幾句批評的話就達不到矯正的效果。反而讓其覺得可以瞞天過海,反覆犯錯,甚至是變本加厲。只有掌握了事實發展的前因後果,批評纔會有針對性,其效果纔會更好,學生也會心服口服。

其次,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現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也有部分學生更是在單親家庭裏成長,爲此,其強烈的自尊心比以前的學生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後進生的自尊心更是強於其他學生,而實際上,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有上進要求,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幫助。著名的教育家馬卡蓮柯曾說過:“得不到別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因此,在批評學生的時候既要講原則,不遷就其錯誤的思想行爲,又要講感情,尊重他們的自尊心。這樣,被批評的學生就不會感到自己是在捱罵,而是在接受教育,他們會從心裏地感激你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話語他們就會聽進腦子,並努力地去做好。這樣,我們的批評效果也就達到了。

總之,批評有法,但無定法。有一點是我們教育者必須格守的,這就是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儘管我們的批評未必會有切膚之痛的深刻,但能從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出發,學生最終會領悟老師的用意。善用批評這一教育方式會與表揚有異曲同工之效。

總而言之,班主任在工作中只有不斷摸索,講究班主任管理藝術,纔有效地管理好班。

班級組心得體會篇4

有一位班主任,這樣問他的學生:你同樣的錯誤犯了一次又一次,老師都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你爲什麼改不掉?你說,老師究竟要怎麼做,你才能不再犯這樣的錯誤?學生回答:只要你不做我們班的班主任!

我想這位班主任聽到學生這樣回答他大概要昏倒了!我不能說這位班主任的工作一定是失敗的,但是,至少在對這名學生的教育上,他是不成功的。到了這樣的地步,即使讓我出主意,我也是沒有辦法的,由於前面的教育方法已經很錯誤,後面再怎麼努力,其結果只能是大敗和慘敗的分別了。

善於打仗的人,先立於不敗的地位。這是孫子兵法第四篇《形篇》的重要思想。原文是這樣說的: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首先不被敵人擊敗,然後不放過擊敗敵人的機會。

首先立於不敗之地,這個想法太重要了!可惜我們很多教師可不太明白這個道理。比如說在做後進生的工作時,急功近利,缺乏耐心與寬容心的例子比比皆是,恨不得這些學生一夜之間老母雞變成鴨,一個個都實現質的飛躍。學生進步不大,或出現反覆就唉聲嘆氣,喪失信心,結果是這些後進學生經過我們教師的教育,不是變好了,而是更差了!說到後進生,他生來就是後進生嗎?我們可以回想我們的學生,當他們國小一年級第一天揹着書包歡歡喜喜地進學校時,哪個不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憧憬,哪個不是積極向上準備充當好學生?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一批一批的後進生形成了,最終,有些學生積重難返,甚至不可救藥,個別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一生前途毀於一旦。對於後進生的形成和發展,我們的教師有沒有責任?該不該反思?或許有教師說這些學生的失敗有很多原因,家庭的,社會的,不是教師所能左右的,此言不虛。但是我們的學校教育有沒有責任呢?學生以一種失敗者的心態從學校畢業,我們的教育有沒有在其中起了壞的作用呢?

我想,對於後進學生的教育,教師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最重要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情況不是變得更糟就是勝利。抱着這樣一種思想,我們的工作纔會立於不敗之地,我們纔有可能一點一點地轉化學生,纔不會犯事與願違的錯誤。

有一些教師,總是心太急,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學生犯一點點小錯都不肯原諒,都要批評。學生進步不大,就要嚴辭訓斥。於是,作業佈置很多,題海戰術,卷子一張接着一張;上課恨不得一分鐘掰成兩分鐘來用,還要經常拖堂;學生的進步總覺得不夠大,要是退步了更是不能容忍,一頓臭罵是至少的。對於這樣的教師,學生怎麼可能不反感呢?可是,教師卻不這麼認爲,他覺得自己是對的,自己是爲學生好,學生不服氣,有情緒他也很痛苦,但是沒有去反思自己的錯誤和責任。如果我們冷靜下來仔細的分析情況,就會知道,這位教師違反了首先立於不敗之地的原則,他很想做出成績,弄得學生都很討厭他,結果適得其反。我對這些教師的一個描述,叫做:立功心切,結果反而用力過猛。

本文開頭講的這位班主任,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用力過猛,敗相已露。事到如此,他已經沒有什麼取勝的機會了。他和學生的關係已經弄僵了,在師生關係中已經被動了,就好像下棋一樣,一着受制,步步受制,一着被動,步步被動。一開始不謹慎,後面無論如何補救,都來不及了。所以我們在做出決定之前,一定要反覆考慮,這樣做有沒有副作用,這樣做會不會有不良後果產生,沒有把握的教育,就暫時放一放,沒有深思熟慮,就不要說過頭的話。通常來說,多一些鼓勵讚揚是沒有錯的,儘量不要盲目地批評學生,因爲不當的批評是很容易使教師陷入被動的。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這是深刻的耐人尋味的道理。勝利的軍隊總是先造成勝利的條件才同敵人作戰,失敗的軍隊總是先同敵人打起來然後僥倖求勝。其實我們很多教師就是這樣的。對付不同的學生,採用同樣的辦法,不瞭解學生的實際,就進行教育,就算是成功了也是僥倖的。真正高明的教師必須把情況調查清楚了,胸有成竹了再出手。當然這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可是要把工作做好我們就必須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而不能兩眼一抹黑,碰運氣。教到好的學生便是運氣好,教到不好的學生便認爲自己比較倒黴。經驗是可以積累的,方法也是可以學的。錯誤可以犯,但是相同的錯誤不能重複,時間長了,我們總能摸索到教育的一些正確途徑。

決定教育成敗的因素是很多的。而學生的發展也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不以教師的意志爲轉移。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位教師的教育工作可能成功還是可能失敗,是有規律可循的。而且,就像成功的戰爭一樣,成功的教育是可以預見到的,但不是通過蠻幹取得的。一所學校一個班級的教育是否能夠成功,我們通常可以觀察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這個學校或班級的規章制度的情況執行得怎麼樣?鄧小平說,好的制度,壞人也可以做好事,不好的制度,好人也能做壞事。可見制度是很重要的。學校、班級是不是有法可依,是不是有法必依,教師是不是賞罰分明,學生是不是有榜樣,正氣是不是壓倒邪氣?這些都是對學生髮展影響很大的因素。好的規章制度應該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徵的,應該是能夠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的。一個有戰鬥力的集體,一個凝聚力強的集體,紀律一定是嚴明的,制度一定是合理健全的。經濟學家張五常在一次演講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1979年他來廣州看他的姐姐,那時候廣州晚上全是黑的,街上沒有燈;市場上連一隻雞蛋都買不到,到外面吃飯很難找到一家好的餐館,有時候叫了菜也沒有白米飯,因爲那時候白米是要配給的。22年之後的一個農曆新年,他又到廣州來,到佛山一家酒家吃午飯。那酒家裏有一條食街,你可以隨意選購東西讓他們煮,有湯水部,有海鮮部,有小炒部,有燒臘部……光是海鮮部裏就有六種蝦,任君選擇,琳琅滿目,多得不得了。那酒家全坐滿了人。22年時間,同樣的地方,同樣的人,產權制度改了,生活就可以有這麼大的變化。如果中國還是70年代那種制度,那就連一隻雞蛋都買不到。所以說制度很重要,我們現在進行基礎教育改革,反思應試教育的危害,搞課程改革,考試改革,就是爲了創造一種更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制度。

第二,學生的成長環境如何?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得已經很明瞭了。學生不是個體的人,是社會的人,受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受他的朋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青少年學生自控力弱,由於不慎交了不良的朋友,軋了壞道,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好的教師一定是注重校風、班風的建設。好的環境和風氣對學生的影響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有些家長願意出很多錢把孩子送到一個好一點的學校讀書,就是看中那裏的氛圍了。一些名校,由於歷史悠久,積澱很厚,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這種氛圍是幾代人共同創造的,是金錢所不能換來的,是彌足珍貴的。我們看一個人的成長,可以先分析他所處的環境,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一生的。有一個這樣的實驗:將兩輛外形完全相同的車子停放在類似的環境中,其中一輛車的引擎蓋和車窗都是打開的,另一輛則保持不動。打開的車輛在三天之內就被人破壞無遺,而另一輛車則完好無損。但是當實驗人員將這車子的窗戶打破一個之後,一天之內,車上所有的窗戶都被人打破了,內部的東西也偷得一空。這項實驗就是著名的“破窗戶理論”。所以在不良的環境中,人的本性中不好的一面完全暴露出來,而且因不良環境而放大,使環境更糟,形成惡性循環。對於這一點,教師不可不察。

第三,教師是不是有人格魅力?學生長大之後仍然記憶如新,不能忘懷的教師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學生時代是很容易崇拜一個人的,如果教師能有幸成爲學生的崇拜者,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榮譽,對學生來說又何嘗不是一件益事呢?尤其是學生所崇拜的教師又是一位優秀的教師。好的教師不但會使學生提高自己的起點,更能夠讓學生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一個人一旦有了目標,他的成功的機會就很大了。蘇格拉底有一天外出散步,在一條狹窄的小徑上遇到一個年輕人迎面而來,蘇格拉底首先問他在哪裏可以買到這樣的東西;在哪裏可以買到那樣的東西?年輕人一一回答蘇格拉底的詢問。然後蘇格拉底問道:“那你可知道在什麼地方可以找到製造良善和美德的人?”年輕人回答:“不知道。”蘇格拉底說:“那麼就跟我來學吧!”俗語說,經師易找,人師難尋。遇到蘇格拉底這樣的良師,是每一位學生的幸運。教師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更重要的是要修身養性,讓你的學生無時無刻都感覺得到你的人性光輝。

第四,學生的潛能是不是受到激發?要知道人的潛能是無窮的。這個觀點已爲許多心理學的實驗所證實。美國一個心理研究組織曾做過一項實驗:安排幾個志願人員,先測量每個人的握力平均是一〇一磅,然後將這些人催眠,並暗示他們現在是軟弱無力,渾身沒勁。經過這種催眠暗示之後,在重新測量他們的握力,結果發現,他們的平均握力居然只有六十磅左右了。但是,在同樣被催眠的情況下,如果給予他們一種完全相反的暗示,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是大力士,強壯無比。如此一來,其平均握力竟可達到一百四十磅。換句話說,他們的平均握力在瞬間增加了百分之四十。教師應當懂得心理學,應當善於激發學生的向上的願望。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象保護幼苗一樣保護學生的上進心,所謂氣可鼓而不可泄,也正是這個道理。學生在他原有的基礎上是不是能獲得更大的發展,他是受壓抑還是蓬勃發展的,他是不是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是學校教育要着重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教師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我怎麼來評判一所學校一個班級的教育是否成功?就看以上四點。如果以上四點都做得很好,我可以這樣說,它的教育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即使有個別小的地方不盡如人意,但是已經無礙大局了。學生在這樣的教育下成長,他不可能學壞!如果我是學生的家長,我會很放心地把小孩送到這樣的學校去讀書。

孫子說,勝利者作戰,就像掘開八百丈高山溪谷中的積水那樣奔流直下,具有雷霆萬鈞之力,不可阻擋。善於做教育工作的教師也是這樣,成功只是時間問題,爲大勢所趨,這是因爲他關鍵的因素都抓住了,都做得很好。爲什麼我們許多教師覺得自己對教育事業已經很投入了,付出也很多了,但是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感到很鬱悶,究其原因,其中一點就是力氣沒有花在刀刃上,他所做的事情大多是沒有效率的。決定教育成敗的主要因素沒有抓住,花再大的力氣也是收效甚微。這樣的教師,只能屢戰屢敗。

班級組心得體會篇5

最近認真翻看了《班級管理》這本書,但我認爲有三點尤爲重要:

一、多學習,多反思

“學習是一門學問,要多學習,多反思。”,只有學會學習、反思,纔能有所提高,否則永遠不會進步,只能是井底之蛙。是呀,在聽講座時,每次聽到他們張嘴就可以說出著名教育家的名言名句,自己就在想,自己讀過幾本教育專著呢?能說出幾句教育名家的名句?不學習,怎麼能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管理理念,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呢?

談到反思,我想到了“每日三省吾身”這句話,但是自己又真正做到了幾次呢? 這幾位老師談到了自己以前發現孩子犯了錯誤愛繃着臉批評,但是經過反思,覺得這種方法不好,孩子雖然紀律好了,但是師生之間的距離遠了,心遠了,應該變換一種教育方式,於是當她們第一次見孩子的時候,總是面帶微笑給孩子打招呼;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先表揚,再批評。時間久了,孩子和老師的關係越來越親密。這不就說明了反思的重要性嗎?因爲否定昨天的錯纔可以進步!在今後的班級管理中,我也要向這幾位老師學習,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從而改進自己的管理方法,讓孩子喜歡自己,真正成爲孩子的知心朋友。

二、關愛每一個孩子。

人們常說,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幾位老師也都不約而同談到了對孩子的愛。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去愛每一個孩子,無論是聰明的還是遲鈍的,是漂亮的還是難看的,是聽話的還是淘氣的,也無論他來自什麼樣的家庭。愛那些聰明的、漂亮的、聽話的孩子很容易,但那些遲鈍的、難看的、調皮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的愛。教師的愛是孩子的希望,因而我們的教師要多對孩子笑一笑,老師的微笑是陽光,孩子就是小花,花兒的生長離不開陽光的哺育。作爲班主任,我們要慎言,一些如“你真笨”、“傻子”傷害孩子的話千萬不要出自我們之口,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孩子會在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中找到自信,對學習充滿樂趣。

愛孩子,誇獎孩子,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笑着面對孩子,面對孩子的錯誤,笑着面對每一天,讓孩子從你的言語、表情中感覺到你對他的愛,這纔是一名合格的教師、班主任。

三、從細節處入手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重而瑣碎的,每天發生的事情都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可是細節決定成敗,所以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就要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從細節處入手。我覺得鄭丹娜老師把班級常規融入到童謠中的做法就非常不錯,因爲低年級孩子喜歡讀童謠,他會在誦讀的過程中牢牢記住這些要求的。另外我還覺得鄭丹娜老師的“心情晴雨表”也很值得我們班主任參考學習。小小的一張表,馬上就可以發現孩子的心情變化,然後再對症下藥,效果極好。再有“悄悄話”讓孩子用我手寫我心,表我情,不知不絕中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我相信,只要做到了善於思考、勤於學習;善於反思,勇於創造;敢於探索,肯於總結,我們就永遠不會感到教育的枯竭!

班級組心得體會篇6

班主任是極難當的。

對於許多新做教師的人來說,班主任工作是他們的一個很大難題。看着許多有經驗的老班主任做起工作來得心應手,遊刃有餘,而輪到自己時卻是處處受制,舉步維艱,還不明白問題出在什麼地方。真是學又學不像,做又做不來。再碰到學生不懂事的反目,領導不客氣的批評,也只能“自己的心情自己感受”了。

我們從新教師最關心的一個問題說起。如何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新教師往往把握不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的尺度。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教師,思想常常很活躍,與學生有更多的共同點,容易受到學生歡迎,也更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但是,與學生距離近了之後,卻發現學生會不尊重你,班級紀律成問題,學生們並不自重,理想中的民主成了現實中的散漫。於是新老師開始觀察老班主任如何帶班的,看來看去,看出一個字,那就是“兇”。兇的教師對學生冷若冰霜,學生在他面前噤若寒蟬。和學生嚴格保持距離,班級紀律自然是很好,各項常規評比也是遙遙領先。新教師很是納悶不解,雖然心又不甘,然而最終還是會選擇走這條道路。因爲這條路走下去,至少能立馬見到陽光。而民主的辦法,往往會品嚐到現實的苦果。

但是用兇的辦法對付以前的學生可以,現在也慢慢不行了。以前的學生犯了錯誤,你罰他,他會嚇得發抖,乖乖聽從處罰。而現在的學生就不一樣了。你對他發火,他很可能會跟你頂牛,萬一他跑出去不回來,你還得去找他,那個時候,你就被動了。要是碰到不太講道理的家長到學校裏來鬧,你的日子還真不會太好過。

要是不想多事,就對學生的錯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聽之任之,只要保證在你任上別出什麼大事就行。那麼,你就是那個“彌勒佛”老師,這樣的老師在現在的學校裏也是很常見的。學生其實很歡迎這樣的老師,碰到期中期末考試學校安排這樣的老師監考,學生們甚至會額首相慶。心底裏,學生們其實不大在意甚至是不太看得起這樣的老師。當然,這樣的教師只要心態好,大可將煩惱置之度外,完全可以活得很瀟灑。

以上兩種情況,一種是太剛,一種則太柔。如果你是一名有志向的教師,想做有成就的班主任,那麼便不可太剛,也不可過柔,而應做到有剛有柔,剛柔並濟。

剛是一種威儀,一種自信,一種力量,一種不可侵犯的氣概。剛是一個人的骨頭,是人的精神內核。人不可無剛。曾國藩一生剛強,堅而不摧,以爲古來豪傑以“難禁風浪”爲四字爲大忌。他曾自述道:“吾家祖父教人,也以‘懦弱無剛’四字爲大恥。”又說:“至於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謂‘至剛’,孔子所謂‘貞固’,皆從‘倔強’二字做出。”自古以來,哪一個帝王將相不是自立自強闖出來的呢?哪一個成功的人不是在磨難面前不屈服,不退縮,最終有志者事竟成的呢?因此,剛非常重要,剛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基礎。

柔是一種收斂,一種風度,一種魅力,一種婉轉綽約的姿態。柔是一個人的皮肉,是一種處世方法。人不可無柔。中國諺語曰:“推己及人”。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說,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我們要領會這種人情世態。我們與人交往,要謹記“謙虛禮讓、柔以待人”八字。“善以不伐爲大,賢以自矜爲損”,舜因有謙讓之德,而能名揚四海,湯禮賢下士,其聖敬之德乃日益精進。人生活在世間,總是有七情六慾,總是需要別人的幫助,因此,人際關係中,以“柔”爲貴。

人不可無剛,無剛則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則不能自強,不能自強也就不能成功;人也不可無柔,無柔則不親和,不親和就會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閉,而拒人於千里之外。然而,剛柔也有有分寸,剛太過了,產生暴虐,便會折斷;柔太過了,顯得卑弱,便會靡軟。

有兩句話,是講剛與柔的關係的。一句話叫做“外柔內剛”,有人以此來描述人立身處事的原則。第二句話叫做“柔能勝剛”,古人曾經以舌頭和牙齒來說明柔能制勝的道理。牙齒不可謂不剛硬,舌頭不可謂不柔軟,然而一個老年人,活了七八十年,牙齒都脫落光了,舌頭卻依舊靈活。這便是柔能勝剛的最好例證。

一名班主任如果很好地理解剛與柔的道理,並把它貫徹到日常對學生的工作中去,許多棘手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初接一個新班,班主任可以先以柔弱示人,不必輕舉妄動,而是要先細心觀察。學生自會來試探老師,讓他試探,不必理睬,不要讓他感覺到你的剛強。可以衝他笑一笑,一笑置之。學生很可能會欺你軟弱,而無所忌憚,以至得意忘形。你只需冷眼旁觀,待到所有情況瞭然於胸,胸有成竹之際,令旗一揮,露出剛強本色,三把大火熊熊燃燒起來。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你的剛強自然收到實效,而你行事公正,學生自然對你心生敬意。有了背後的剛強作基礎,你再對學生柔和,學生既感受到你的親和力,但同時也會對你尊重有加了。

三國時劉備其實胸懷大志,但是機會不成熟時,便示以柔弱,到處投奔,甚至一度終日種菜,忙於田圃之間。及至機會來到,便緊緊把握,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孫權打敗強大的曹操,到最後西進西川滅了劉璋,並在白帝城稱帝,終於成就了一番霸業。而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中,用柔弱掩飾剛強的例子不勝枚舉,《孫子兵法》中便有“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的名句,這一方法也爲後來廣大軍事將領頻繁使用。

班主任建立威信之後,在班級工作中當以柔爲主,以慈悲爲懷。要善於容學生之短,宥學生之錯。學生所犯的錯誤,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教師以柔軟的方式處理爲佳。因爲學生的很多錯誤都是成長中的錯誤,是階段性的產物,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也會逐漸意識到以往的幼稚可笑之處,以前不懂事時所犯的錯誤,教師若能以發展的眼光寬以待之,他們必會對教師心存感激,而有所回報的。

春秋時楚王大宴羣臣,席間歡歌笑語之時,突然一陣怪風,吹熄所有蠟燭。漆黑之際,楚王愛妃許姬悄悄告訴楚王,剛纔有人乘機摸了她的玉手,而她也扯斷了此人的帽帶。不料楚王聽了之後,大聲命令不要點燭,還對衆人說:“寡人今晚務要與諸位同醉,來,大家都把帽子摘下來痛飲。”蠟燭重新點燃之後,大家都不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這便是有名的“絕纓會”。後來楚王伐鄭,有一健將獨率數百人,爲三軍開路,斬將過關,直逼鄭的首都,使楚王聲威大震。這位將軍便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個人。能做到“明知故昧”,這種涵養,同那種“睚眥必報”的人比起來,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古人有“罵如不聞,看如不見”的“柔弱”功夫,既能避免是非,又更利於成功。

學生犯了嚴重的錯誤,觸犯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必須予以處罰之時。教師要恪守外柔內剛之道。對於學生的原則性的錯誤,比如說考試作弊,偷東西,撒謊,恃強凌弱等行爲,要堅決地予以處罰。但是這種堅決,要以柔和的方式體現出來。比如說,教師與學生談話時,態度不必非常強硬,而要循循善誘,在告訴學生處罰決定時,要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解釋,讓學生理解。若學生哀求不要處罰時,教師不可喪失原則,要告訴他自己既然有勇氣做那些事情就應當有勇氣承擔後果,把這次的處罰轉變成自己的動力等等。並且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失望和期望。有些班主任,自己班級的學生犯了大錯時,往往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該處罰的不處罰,結果讓學生生出僥倖心理,不吸取教訓,及至將來犯了更大的錯誤。這是太柔的表現。還有些班主任,在學生犯錯之時,火冒三丈,惡語相加,並不惜用最嚴厲的手段處罰之,導致與學生情緒對立,結果學生索性一錯再錯。這又是太剛了。

三國時馬謖是諸葛亮好友馬良的胞弟,史稱其“才器過人,好論軍計”,因而深受諸葛亮的賞識,讓他擔任參軍之職。“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馬謖開始時也的確不負諸葛亮的倚重,在軍事上多有建樹,如爲諸葛亮“七擒孟獲”提出“攻心爲上”的建議等。但是,他畢竟缺乏實際作戰經驗,又不聽諸葛亮指揮,終於導致街亭慘敗。失利之後,對於馬謖這樣一位頗有才能又私交極深的將領如何處置,一度令諸葛亮十分頭疼。當時蔣琬等人曾規諫諸葛亮寬恕馬謖的過錯,饒其一命:“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諸葛亮當然心若刀絞,但是他還是清醒地意識到“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這一要害問題,最終揮淚下令將馬謖斬首示衆,嚴肅軍紀,以儆效尤。諸葛亮的“揮淚”與“斬”的兩種行爲,爲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剛柔如何相濟的詮釋。

班主任的學生工作也常常會體現出外剛內柔的方式。我們看到一些教師,對學生其實是很嚴厲的,但學生不但不忌恨他,反而很喜歡他。這是因爲,這位教師的內心是柔弱的。教師對學生的愛心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內在的柔,而這種柔又通過教師的嚴格的管理體現出來。學生雖然感受到教師的嚴厲,但是知道教師是在爲他們好,因此不會有怨言,多年以後,他們有成就之時,還會對教師心存感激呢。

漢朝大將衛青,史稱“爲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作戰常奮勇爭先,將士皆願爲其效力”。有一天晚上,衛青到各營寨巡查,忽然發現一個士兵沒有入睡,而在小聲呻吟。一問方知,士兵腿傷未愈,膿水淤積於內,疼痛難忍。衛青見狀,竟親自伏下身去,用自己的嘴巴替士兵吸膿。衛青並沒有著書列說,但是僅此一例,便可窺名將風采。衛青軍紀極爲嚴格,處罰士兵也不在少數,而所帶兵士在戰場上能忠心耿耿,驍勇殺敵,數次打敗匈奴,以至讓匈奴聞風喪膽,箇中原因,是值得我們細細琢磨的。

孔子提倡仁道,但在齊魯之會時,奮然於兩君之間,擊退齊國挑釁,保持魯君尊嚴,這是以剛濟柔之勇舉;藺相如奉命使秦,完璧歸趙,威武不能屈,然其讓車於廉頗,顧全大局,道義相尚,這是以柔濟剛之義舉。因此只有剛柔相濟,做事情纔能有理有利有節。每一位教師可以研究一下自己的性格,分析一下自己是偏重於剛還是偏重於柔的。如果太過剛強,要學會處理事情更柔順一些,如果太過柔順,則要努力使自己剛強一些。要儘量使自己的性格更和諧,剛柔二者互爲補充,不可或缺。如果只是單純地以其中一種方式來處理問題,也許會暫時地僥倖取得成功,但是從長遠來看,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