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自在獨行》讀後感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7.41K)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書可以讓我們高談闊論,讀書可以讓我們增長才幹,讀書可以加強我們的判斷能力和遇事冷靜的能力,你會寫關於這個話題的讀後感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自在獨行》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自在獨行》讀後感範文三篇

《自在獨行》讀後感1

近幾日,一直在看賈先生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獨行》,我也曾看過一些關於孤獨的書,百年孤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孤獨的領導力。

一致認爲孤獨是一種心境而非外在表現,是一種心無所依的狀態,孤獨不是孤單,也不是寂寞。它與孤單不同,一個孤單的人未必就孤獨。它也許應該就像賈先生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獨行》一樣,給人一種內心的寧靜自在。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裏,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了——賈先生《自在獨行》。

散文集《自在獨行》是賈先生40多年來創作的散文精粹。書中,他研磨孤獨,收穫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賈先生先生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是行走於萬水千山,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他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他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

全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作家以一個獨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現了個人與世界相處之妙,從孤獨、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角度,給內心孤獨焦躁者以心靈的安慰。全書文字通俗質樸,作者筆下的每一座山都擁有特立獨行的靈魂,每一朵花都是不同樣的婀娜,每一株草都是別樣的蒼翠欲滴。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大抵如是。

生活的美。在於用一顆平常心去體驗和感受他的真實,真實的無華、率真、自然,真實的得到與失去,真實的喜悅與悲苦。一處風景,一場夢,一件作品,一餐美食,一個孩子的笑臉……,美存在着;錯過一班車,朋友間的誤會,走路摔了一跤,被潑婦狠罵一頓,……美也存在着。換個角度,換種體驗方式。美,需要尋找和發現。

世上的事,認真不對,不認真更不對,執着不對,一切視作空也不對,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用平常心,過自自然然的生活,這是賈先生先生以及許多先生要告訴我們的。

看完全書,給人一種悠然見南山的舒適感,莫名的使人內心變得波瀾不驚。唯一有些遺憾的是書中的新作極少。雖然篇篇是好文,讀起來韻味十足,但心裏仍期待更多新作。每個年齡段對人生的感悟自是不同,希望能聽到賈先生先生更多的心聲,引着自己少一分執念,多一些豁達,自在前行。

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全書最後的四句話:

從容是真,寬釋是福?

有敬無畏,樂而忘憂?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自在獨行》讀後感2

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看完了《自在獨行》——寫給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

很久沒有看完一本書了,懵懵懂懂看完也覺得沒啥收穫,本來不打算寫讀後感,但是喜歡寫讀後感強迫症的我突然意識到,沒有收穫也是收穫,於是又開始叨嘮兩句。

沒有收穫,那是因爲你可能沒有認真去看,仔細去讀,身心不在書本,體會從何而來。確實,我都是挑着看的,有些寫的很幽默,有韻味我邊看邊笑,忍不住念出來;有的文鄒鄒,一個石頭寫的多寶貝,感覺太矯情,就直接跳過。我想這不也是看書的一種方法嗎,不要糾結於收穫,更不要糾結完完整整看完,享受過了便是。也許某一日,你又會忍不住重新讀起,又有不一樣的體會。

讀書真正的收穫不是當下看完的時候,而是在未來某一日,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變成了你特有的容顏,散發出你獨有的味道。

回過頭仔細想想,整本書作者分爲五個板塊,分別闡述生命地睿智,人生的悲心,大地的魂靈,萬物的情懷以及天空的禪意。從講述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到後來成爲作家經常獨處的生活日常,在作者眼裏,一塊石頭,一片樹葉,一個書桌,一把琴都是有生命的,與之對話,一起生活。能夠寫的如此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作者肯定是用心觀察過,研究過,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會努力去發現生活的美。每一個在我們看來如此普遍,如此不值一提的事物,在作者眼裏都是生命的象徵,都是有使命的。所以一個人的時候,作者不覺得孤獨,因爲陪伴他的已經太多。我們之所以覺得作者矯情,只不過境界不同罷了。

我們也許應該向作者學習,學習如何獨處,如何善待生命,如何熱愛生活。

《自在獨行》讀後感3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於閒情時光中再拜讀賈先生的《自在獨行》,文字仍是那般,細膩、真切,不知在歲月中勾勒出了多少人的意願。

初遇此書,是在一家簡淨的書館裏。無意間看見了封皮上的此句,霎時心緒繁雜。再翻開細細讀來,又是別番感觸:明知多是可望而不可卻的文字,明知自在獨行實是不易,卻抑制不住內心澎湃的共鳴之情。

讀賈先生先生的書,總能從中品出一些清涼的生活底蘊來。隨我心意的,除那篇多日來回品味的《生活一種》外,前篇的《好讀書》也甚是入意。曾經一友人言覺通篇是文人的酸勁,無法入心,我卻不甚覺得。賈先生先生對讀書的理解,恰恰是說到了所有能及之處。好讀書,其之於壞處,自是有的,但論其好處,講究的卻是一個精神上的昇華。正應了書中那段話,“能好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爲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於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這何謂是讀書人的酸勁?這不正是同他肆意自在的生活一般,真真切切地是對三千世界紛紛擾擾的坦然麼?

現如今多少莘莘學子忙於功課之中,卻默然忘記不時地歇上一歇,捧一本好書,給自己一場洗盡鉛華的心靈洗禮?這樣枯燥乏然的日子,又怎能算是尋常如簡的內心安寧?我雖無法做到同賈先生先生般的灑脫,但得以坦然,得以使自己繁雜的功課中,多上些看着歡喜的清涼色彩;那便讀書罷。我們如今尚且無法自在獨行,但好歹能從文字中,找尋到自己所向往的安寧生活,找尋到自己所缺失的那份從容與瀟灑。

讀罷,再合上書,封頁上又赫然顯着一句話,“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可不是麼?想得獨行、灑脫,談何容易?想得內心安寧,必要看淡塵世浮華,靜修心境,然靜養於書中,卻更深切悟得此番道理,自在不易,那便更要珍惜借來的、所得的一生時光,品書而靜心,且行事做人莫要留有遺憾,正所謂“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裏,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