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農場生產實習心得範文大全

心得體會 閱讀(6.79K)

  

在學習中做事。任何細節都有它的專業規律,任何人都有其獨特比較優勢;養成個性謙虛才能不斷進步,踏實肯幹才能表現專業。一起和本站來看看農場生產實習心得,歡迎查閱!

農場生產實習心得範文大全

農場生產實習心得精選

農業農村的經濟要新的提升點,增長點,除應對好入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外,應把着力點放在“五化”上。

一、經營產業化。產業化經營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工業化的要害環節。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着力發展一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關聯度高的具有較強產業拉動和輻射帶動作用。經過近幾年實踐,我們探索出四種產業化經營模式:一是龍頭牽動型。二是市場拉動型。三是主導產業帶動型。

二、農民組織化。農業的現代化,首先應是農民的組織化。發展各類民間專業協會,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是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相對接的必由途徑。

三、農業市場化。傳統的舊有的治理方式已成爲影響和制約農業經濟發展。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是目前發展各類經濟的基本原則和特徵之一。爲此,我們進一步創新機制,改革傳統的治理方式,用市場化的理念和方法來發展農業。一是發展股份農業。二是“四荒”開發推向市場,推進規模經營。三是多形式改制水利設施。

四、生產科技化。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及其向現實生產力的迅速轉化,已成爲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的決定性因素。

五、產品品牌化。品牌是農產品進入市場的“准入證”,名牌是農產品打入市場的“綠卡”。發展特色產業必須走品牌化之路。我們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以標準育品牌,以質量創品牌,以品牌爭市場。

科學發展觀對農業的指導意義:

一是促進理念的轉變,突破傳統農業的思維,用工業的理念來抓農業,把現代科技、現代管理、現代設備註入到農業生產過程,實現農產品的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

二是指導實踐,在農村經營制度的完善的實踐中,要讓農民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最大限度地獲得土地提供給農民的收入;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要讓農民依託區域資源,發展最有保障和支撐作用的優勢產業;在新型農民構建的實踐中,要多渠道、多層次地培訓農民,既要培訓農業技術,讓農民當好農民,又要培訓非農業技術,轉移輸出農民,讓農民不當農民。

三是規範行動,要以科學發展觀來規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優勢產業佈局、農技推廣應用、新型農民培訓、科技進村入戶、產品加工增值等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都要貫穿科學發展觀。四是創新機制,重點是要創新農業的投入機制,整合農業項目,圍繞產業實施項目,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吸引農業龍頭企業入住發展現代農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農村建設的……

農場生產實習心得精選

一、20__年農業農村工作回顧

20__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圍繞統籌城鄉發展,突出“強基礎、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工作重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農業農村工作目標,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呈現出農業穩步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更加完備,今年完成水利工程建設1萬處,四年來累計投入20.98億元,完成各類水利工程39220處,新增灌溉面積6.2萬畝,保護耕地2.8萬畝,解決了41.35萬人飲水困難和安全飲水問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四年來共組織實施53個項目,完成投資2.85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13.2萬畝,復墾耕地1050畝,25.61萬羣衆收益。農村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7758公里,實現了100%鄉鎮、87.13%村通水泥路,通水泥路村數達到1434個。農村電網和沼氣建設進一步加快,今年投入資金1.36億元,完成了60個村的農電網改造,四年來累計投入5.86億元,完成了512個村電網改造和253個村提質升級,農網改造面由51.3%提升到今年的82%。農村沼氣池建設今年可完成5000口,沼氣入戶率達到27.6%。

二是農業生產效率明顯提高。在穩定糧油生產的基礎上,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四個農業”發展,農業生產效率得到明顯提高。糧油實現連續增產。在穩定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通過大力推廣優質糧油作物的播種面積,提高糧油的單產和品質,糧油產量連年增長,今年糧食產量達到68萬噸,增產3.86萬噸,實現了連續9年糧食產量增產豐收。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發展。水果產業佈局不斷優化,時鮮水果面積逐步擴大,優質水果面積今年新增3.5萬畝,發展到16.5萬畝,水果總面積發展到44萬畝,較20__年增加了近9萬畝。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48.5萬畝,累計新增8萬餘畝,其中商品蔬菜面積達到23.55萬畝。養殖產業呈現規模發展趨勢,今年新增了20個規模養殖場,全市5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戶達到300家,生豬自給率超過50%,比20__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大鯢產業發展迅速,今年大鯢存池40.5萬尾,較去年增長了62%。特色山地菸葉產業不斷壯大,今年實現收購烤煙28.8萬擔,增加了6萬擔。此外,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到1萬畝,較去年增加了1500畝,油茶、五倍子等林業產業快速發展,全年新發展油茶3.5萬畝,改造五倍子林面積4.2萬畝。全市休閒農業企業和農家樂發展到620家,新增20家,完成營業收入2.4億元,較去年增長21.5%。農業生產效率明顯提高。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3億元,增長4.1%,四年來保持年均4.5%的增幅。農民收入快速增長,今年可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550元,增長11.5%,繼續保持年均11%以上的增速。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機化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今年達到38% 。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農產品加工企業逐年增加,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80家,740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完成銷售收入46億元。規模經營不斷擴大,建立了標準化生產基地200萬畝。產業品牌不斷涌現,先後有91個農產品獲得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有12家企業6個產品獲得“湖南名牌產品”、11個商標獲得“湖南省著名商標”稱號。

三是農業安全不斷加強。預警預報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應急預案和指揮體系逐步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進一步健全。四年來共治理病險水庫143座次,興修防洪大堤20.58公里,成功應對了多次重大洪澇災害和嚴重旱情,使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森林防火措施有力,森林火災得到有效控制。重大動物防控體系更加完善,實現了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的目標。採取最嚴格的防控措施,松材線蟲、紅火蟻等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有害生物防控取得重大勝利。農產品質量安全不斷加強,積極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不斷完善檢測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保持在全省先進行列。

四是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通過四年努力,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全面鋪開,鄉鎮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了公益性與經營性相分離的農業服務體系,公益性服務體系得到有效保障。農民專合組織得到快速發展,近兩年來,農民專合組織保持年均100家的增長速度,農民專合組織發展到421家,較“__”初增加了近3倍,發展合作社成員6.6萬個。土地經營權加快流轉,今年新增流轉土地面積2.2萬畝,總規模達到24萬畝,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激發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五是農村民本民生得到明顯改善。農村教育事業有效推進,今年投資3273.5萬元,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22所,四年累計建設了84所。農村衛生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人數達到120.55萬人,參合率爲95.5%,籌資總額達3.51億元,全面啓動了參合農民鄉鎮(社區)住院全報銷制度,779個村衛生室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農村社會保障更加堅實,農村低保標準從每年650元提高到1500元,月保障對象從2.2萬人增加到7.98萬人,五保戶分散供養標準由650元提高到2400元,農村敬老院達到97所,集中供養率從13%提高到32%,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4550戶,項目數從20__年的1000戶提高到今年的16950戶。農村文化生活日趨豐富,全市96個鄉鎮實現了都有文化站,建成農家書屋1646家,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有線電視鄉鎮聯網62個,全市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6.5%。農民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持續加強,積極組織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農民培訓工程,今年共開展農民教育培訓12.5萬人次,新增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2萬人,累計達到3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1億元。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持續加強,開展了對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收費和農機購置補貼專項清理工作,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和計劃生育工作常抓不懈,確保了農村和諧穩定,爲農民增收創造了良好條件和環境。

六是農村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造林綠化持續開展,今年完成人工造林8.03萬畝,四年來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9.15萬畝。嚴格執行林木採伐管理,保護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達到69.62%,繼續居全省首位。水利部門積極實施水土保持工程和小流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7.7平方公里,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確保了城鄉居民用水安全。加大了河道採砂整治力度,有效規範了河道採砂管理。農村垃圾和麪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投入資金1600萬元,新建、改建各類衛生廁所33.34萬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9.33%,創建省級衛生村16個,市級衛生村37個,促進了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

面對重重困難,成績來之不易。這主要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發展,明確了“三農”工作發展思路。得益於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狠抓落實,制定了促進發展的具體措施。得益於廣大幹羣奮發進取,積極探索,開創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二、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分析

當前,我市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較差,服務體系依然較弱,傳統農業的比重依然很重,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依然很低,農民持續增收的壓力依然很大等問題,都將是需要長期面對,積極尋求_之策,通過加快發展逐步解決的。農業作爲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關係重大。從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市多年發展情形看,我市“三農”工作既面臨新的挑戰又將迎來新的機遇。

一是國際形勢給“三農”工作發起了新挑戰。國際經濟持續低迷對農產品出口影響仍然很大,制約在不斷加強,發達國家將最大限度地利用經濟強大的地位和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千方百計阻止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農產品的進入,同時也將千方百計將他們的農產品打入中國市場。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不會自行拆除,強詞奪理的保護性爭端將愈演愈烈。我們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依靠人口紅利和廉價勞動力所產生的價格優勢正逐漸消減。我們只能面對現實,爭取一切有利時機,加速發展自己,積極應對新的挑戰。

二是國內形勢給“三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國經濟運行下行趨勢已基本見底,不再保持兩位數增長速度,基本穩定在7%左右的增幅。實踐證明,農業的產業比重將隨着經濟的發展而下降,經濟發展速度越快,農業的產業比重下降速度也就越快,追求GDP增速已不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實現在一定速度支撐下所生產產品的質量和效益,成爲當前國內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農業生產資源將持續緊縮,農產品質量要求將不斷提高,農業發展資源要素配置將重新組合,農業與社會各業關聯將更加緊密等新情況,都要求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也是對我們農業農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是黨的爲“三農”工作明確了新任務。農村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業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黨的明確提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作爲一個有機統一整體,充分發揮工業和城市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這就需要落實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方略,需要解決好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與農民增收的矛盾,解決好分散的家庭經營與多變的大市場的矛盾,解決好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與農村富餘勞動力過多的矛盾,解決好農民持續增收與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更需要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加快農村改革步伐,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目標。

四是我市“三農”工作迎來新機遇。國民經濟處於新一輪的經濟擴張期,國家將採取一系列經濟擴張措施促進經濟發展,今後的投資重點依然在“三農”領域,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還將進一步加強,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必將進一步加大。張家界市作爲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將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必將增強旅遊業對農業的輻射帶動能力。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具體政策將全面出臺,更多的項目和資金將有利於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另外,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市綜合實力顯著提高,城市和工業吸納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都爲我們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新的機遇。綜上所述,農業加快發展是大趨勢,只要堅持正確路線不折騰,齊心協力謀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必將迎來二次飛躍。

三、20__年農業農村工作思路及安排

20__年我市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會議精神,按照“五化五建”工作要求,以新農村建設和扶貧攻堅爲抓手,以農民增收爲核心,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爲重點,突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農村各項改革,大力發展“四個農業”,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不斷改善農村民本民生,“再幹新五年、再創新輝煌”,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主要目標任務是: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00萬畝左右,糧食產量穩定在60萬噸以上,實現農業增加值增長4%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以上,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萬人以上,減少農村貧困人口3萬人。

圍繞上述目標和要求,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20__年度全面完成投入資金6.75億元,開工建設1萬處,完成治理病險水庫4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76平方公里,興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23處,解決16.17萬人安全飲水問題。繼續按照“整縣推進、單元實施”的思路開展現代菸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力爭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3萬畝,補充耕地2.2萬畝。繼續加強農村交通建設,五年內投入7.5億元,建設農村公路2500公里,農村客運站20個,農村客運招呼站200個。繼續實施農電網改造工程,完成150個未改村的農網改造,力爭全市農網改造面達到91%以上。抓好農村沼氣池建設,完成農村沼氣池3000口建設任務。抓好農產品流通網絡建設,繼續實施“新網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擴大流通網絡覆蓋面。

(二)着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穩定糧食生產。加大良種推廣力度,抓好糧油作物高產示範片創建,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00萬畝以上,總產達到60萬噸以上。大力發展四個農業,壯大優勢特色產業。鞏固發展蔬菜產業,加快反季節、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提高商品蔬菜種植比例。持續做強水果產業,抓好柑桔大果實蠅防控,改造提高柑桔產業,積極發展名特優水果,鞏固發展優質水果基地。做大做強茶葉產業,集中發展連片茶葉基地,培育茶葉專業市場,打造“張家界茶”品牌。穩步發展健康養殖業,大力發展草食牲畜和特色養殖業,大力發展大鯢養殖業,實現年內大鯢存池60萬尾。加快發展林業產業,將新造林與油茶、茶葉、花卉苗木、五倍子產業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林業經濟效益。着力打造優質菸葉品牌,確保完成28萬擔菸葉生產收購任務。大力推進休閒農業,着力打造各類特色農業觀光園,加快推進交通幹線特色農業觀光帶的發展。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繼續扶持壯大省市級龍頭企業,鼓勵企業與農戶、專合組織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接機制,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推動農機服務市場化和產業化,不斷拓寬農機作業領域,提高農機服務水平。強力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加快制定發佈農業地方標準,推進標準化基地建設,整合品牌資源,打造“張家界”品牌,抓好“三品一標”認定、認證和監管,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三)突出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抓好農民土地合法權益維護,做好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發證工作,加快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步伐,全面完成土地二輪延包權證發放到戶工作,積極探索徵地補償安置新模式,加快新的補償標準的實施。全面推進水資源管理體制、水利投融資體制、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和水價五項改革。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年內新增農民專合組織100家,新增會員5000戶。積極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年內新增土地流轉面積4萬畝。加快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發展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

(四)突出改善農村民本民生,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加大農民培訓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力度,完善勞動力市場服務體系,提高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不斷增加農民勞務收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擴大低保實施範圍,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繼續實施“農村安居工程”,加大對困難戶建設住房的扶持力度。加強鄉鎮敬老院改擴建工程建設,抓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完善農村社會公益事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推動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受益面。積極發展農村文體事業,豐富農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

(五)抓好新農村建設和扶貧攻堅,促進全面平衡發展。加大4個“百城千鎮萬村”新農村示範片的創建力度,認真落實各項建設發展規劃,創新工作推進的體制機制,積極推進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加快示範片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不斷改善村容村貌,完善農村社會公益事業,推進鎮村同治和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我市《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__-20__)的若干意見》文件和《張家界市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的全面實施。繼續推進“整村推進”建設扶貧工作,完善“部門包村”和全社會共同參與扶貧攻堅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快貧困村面貌改變。

(六)着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打造綠色張家界。開展植樹造林和城市綠化,完成營造林15.04萬畝,抓好城區主幹道、濱河路、張家界大道等6大城市綠化景觀項目建設。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管理與執法監督,加強規模化養殖場污染治理,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防止農業面源污染。加強水資源管理,完善水功能區管理制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應機制。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生態影響評估和論證,做好水利風景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加強河道管理,嚴厲打擊亂採亂挖等違法行爲。

(七)抓好農業安全生產,構建農業安全保障體系。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水文監測預報與調度,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加快推進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站點和農村氣象災害預警發佈手段建設,提高農業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全力抓好森林防火,明確森林防火工作責任,嚴格林區火源管理,嚴厲查處森林火災案件,努力控制森林火災。抓好動植物防疫免疫,加快推進官方獸醫、鄉村獸醫和村級動物防疫員建設,做好春秋兩季集中強制免疫工作。嚴格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完善動物標識和疫病可追溯體系。建立健全重大生物災害應急預案體系及運作機制,確保病蟲害綜合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加強松材線蟲和外來入侵生物防治與監控,控制外來入侵生物的擴散蔓延。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投入品監管,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嚴格執行行政問責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全面推進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進一步拓寬實施品種和範圍。加快農業保險工作步伐,引導保險業大範圍進入農業,解決農民後顧之憂。

(八)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發展動力。加強農村以領導班子建設爲重點、健全黨組織爲保證、三級聯創活動爲載體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科學發展觀教育,認證學習貫徹黨的會議精神,深化創先爭優活動,不斷提升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維護農村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農場生產實習心得精選

20__年,在鎮黨委、政府重視和正確領導下,我鎮農業農村工作在20__年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又有了跨越性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躍上新臺階,高效農業亮點頻現、精彩紛呈,設施農業面積位居全區之首,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前所未有,農業後勁明顯增強,農民居住、農村環境明顯改善,農業基礎地位明顯加強,“三農”工作邁上了新的發展平臺。

一、以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爲目標,以農業開發、基礎設施投入爲途徑,大力推進全鎮農田水利建設與土地開發整理工作。

今年我們充分抓住機遇,爭取上級項目傾斜,以農田水利建設爲重點,大規模實施土地整理開發、中低產田改造和農村橋涵路道配套改造步伐,爲我鎮農業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繼20__年全長13、54千米的仰化乾渠防滲渠工程順利建成後,今年5月份乾渠下游及保祥、建新支渠防滲渠又建成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全鎮農業生產、農業增效的用水瓶頸,爲我鎮農業持續的穩產、增產帶給了堅強的物質保證。

國土開發整理工作,投入與推進力度前所未有。20__年7月啓動建設的省投土地整理(保祥、澗河)項目,到20__年底工程基本結束。項目不僅僅徹底解決北半邊四個村的用水問題,它還同時解決了二十多個村民小組的羣衆出行問題,目前每個自然村村村通上水泥路,使兩村近6000多口人受益,極大地改善和方便了兩村人民羣衆的生產生活,爲兩村羣衆的增收致富、經濟發展帶給了有力支撐。

土地整理增減掛鉤工作同樣成績突出。由於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獎懲分明,嚴加督辦,鎮村兩級聯合組織人力、機械對土地整理及掛鉤項目加大推進力度,全年共完成土地整理入庫項目2個,項目新增耕地50畝;增減掛鉤項目入庫項目48個,拆遷農戶217戶,新增耕地272畝,全面超額完成了區委、區政府下達我鎮的國土管理目標任務。20__年被區委區政府表彰爲“土地增減掛鉤工作先進鄉鎮”。

二、以穩產、增產爲目標,以農業機械化作業推廣爲手段,糧食生產工作穩步推進。

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糧食生產工作放在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一方面穩定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作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潛力。20__年在去年推廣機插秧面積超萬畝的基礎上,機插面積到達1、98萬畝,佔水稻插秧總面積的85%,與此同時,秋小麥機播面積推廣比例超90%,基本上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由收到種的全程機械化作業。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得到了省、市、區各級領導的高度肯定與讚揚。順利完成了夏秋兩季秸稈禁燒與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糧食高產建立工作獲得上級好評,實驗單產達700公斤以上。農機工作繼去年被省市表彰爲“先進工作單位”之後,20__年,依託鎮農機站成立的農機合作社又被國家表彰爲示範合作社。

三、以打造高效農業第一強鎮爲目標,以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爲抓手,大力發展大棚蔬菜、規模_、生豬生產工作。

發展高效農業,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是建設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鎮是農業大鎮,近年來,我鎮大力推動土地流轉工作,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截止目前流轉土地約8600餘畝,其中:設施蔬菜流轉4000畝,高效養殖流轉約2500畝,優質稻麥種植約2100畝。以土地流轉爲前提,一方面緊緊依靠科技優化品種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一方面透過農業招商,發展設施農業和規模化養殖,高效農業發展精彩紛呈,成爲富民強鎮的一大抓手。

1、設施蔬菜連片開發:20__年根據我鎮區位及特色優勢,黨委、政府傾全鎮之力重抓農業招商,高效農業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構成了反季節蔬菜、規模_養殖、無公害生豬生產等特色鮮明的五大產業集羣。隨着沭陽胡道之老闆於今年九月投資2600萬元佔地1015畝蘇躍蔬菜科技園項目的建成投產。我鎮日光溫室大棚蔬菜面積已達3900餘畝,加上其他蔬菜種植方式,全鎮累計蔬菜總鋪地面積達8000畝以上,真正成爲全區名副其實的蔬菜之鄉。

2、規模肉禽養殖,總量迅速擴張:20__年,我們用心響應區委、區政府號召,透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大力發展肉禽產業。全年共引進和建設規模肉禽類養殖項目10個。其中投產8個,分別是佔地84畝、雞舍1、6萬平米的宿遷市志峯_養殖合作社;佔地45畝、禽舍1、2萬平米的宿遷市紅紅養雞場;佔地50畝、禽舍面積8000平米的宿遷市新橋肉鴨養殖有限公司;以及陽光_、康盛_、弘河_、永信_、軒隆_;協議項目2個,分別坐落在新橋和同意村內。禽舍總建築面積達98000平方米,協議投資總額2、15億元,超額完成區政府下達我鎮的肉禽養殖目標任務。

3、推進生豬養殖鏈條化,產業模式全區獨樹一幟。以佔地56畝、建築面積1__平方米的宿遷市環山良種豬繁育基地落戶仰化並投產爲標誌,經過本人與農業條線全體人員兩年的不懈努力,以宿遷市華忠種豬場帶給種豬、環山良種豬繁育基地帶給苗豬爲產業龍頭,以淮陰正大(仰化)生豬養殖有限公司帶給技術爲產業支撐,一個由種豬-苗豬-肥豬繁育養殖,技術服務-飼料配送-訂單收購,渾然一體的產業鏈模式在仰化正式構成。全鎮生豬養殖一路攀升,構成了以鎮西豬場、鎮東豬場、念成豬場等大型生豬養殖場爲產業主力軍的獨具特色的仰化生豬產業鏈,帶動了全鎮360多戶專業養豬。預計年出欄生豬可到達12萬頭,生豬存欄在35000頭左右。

4、肉牛養殖異軍崛起,品牌效應顯山露水。今年5月,透過南上北下,鎮村幹部的共同努力,成功的引進了投資3000萬元的宿遷市劉老澗畜牧養殖有限公司和投資__多萬元的肉牛宰割、鮮肉銷售_的宿遷市富利來食品有限公司,10月初,該公司已從東三省購進了1000頭肉牛進場,正式投產。爲實現規模擴張,打造品牌效應,11月宿遷市金牛肉牛養殖有限公司又成功落戶我鎮,該項目佔地地40畝,是一個新的集肉牛養殖、屠宰、肉品銷售綜合型養殖企業。宿豫肉牛第一養殖大鎮和肉牛宰殺銷售基地初現雛形。

以上高效農業項目的落戶建設與投產,貼合國家扶持政策,適應了農業規模化、設施化、技術化發展的要求,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的產出率,壯大了農業發展的實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拉動帶動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也爲我鎮高效農業上檔次、上品位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20__年繼11年被區表彰爲“高效農業”“農業招商”“土地流轉”工作先進鄉鎮之後,又被市政府表彰爲“市高效農業先進鄉鎮”“市十大特色農業基地鄉鎮”榮譽稱號。

四、以改善民生、打造生態仰化爲目標,認真抓好各項惠民政策與惠民工程的實施,新農村建設工作紮實推進。

1、順利完成植樹造林任務,打造仰化十里生態綠色長廊。20__年,我鎮結合世行貸款建設防滲渠的契機,在仰化乾渠上種植了500萬棵杭白菊,並根據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原則,見縫插綠、做到應栽盡栽。栽植女貞、垂槐、紫薇、紅葉李、大葉黃楊、黃槐等花灌木及綠籬等各種景觀樹近8萬餘株。打造了仰化十里生態綠色長廊,這一舉措一方面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仰化鎮的農業品味和對外形象。

2、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改善羣衆生活條件,加快改水、改廁、改圈步伐。今年配合區能源辦在建新、孟灣、大同、同意、卜圩等村實施新能源建設(沼氣池)工程,計劃建造沼氣池330門,現已全部建成。

3、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開展“春雷行動”、“夏季風暴”;順利完成“三夏”“雙秋”工作,強力推行秸杆集中堆放、還田利用工作,嚴禁露天焚燒,農村衛生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人居環境得以大幅度提升。

4、配合省新農村五件實事的實施,進一步做好農村道路及橋涵配套建設工作。新增水泥路里程21、3km,新建六塘河三叉河大橋、郭圩大橋兩座,其他農橋涵洞35座。

五、以共同富裕爲奮鬥目標,以項目幫帶、結對幫扶、扶貧貸款爲途徑,多措並舉、確保了脫貧目標的完成

抓好扶貧工作,實現全鎮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央和各級政府的要求,也是鄉鎮黨委政府的主要職責,因而做好扶貧工作職責重大,好處深遠。20__年扶貧工作,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項目幫帶、結對幫扶、扶貧貸款。

項目幫帶,即貧困戶入股分紅。去年落戶我鎮的隆潤蔬菜項目總投資2個多億。農戶(含貧困戶在內)以地入股,財政獎補資金貧困戶入股分紅169萬元。同時該項目還帶動約450餘戶貧困戶就業,直接和間接帶動解決貧困人口約1700餘人。類似的高效農業項目帶動的貧困戶約有680餘戶。

結對幫扶,建立扶貧工作的長效保證機制。全鎮所有的鎮村幹部和中國小教師“手牽手”一對一每人幫扶一名貧困戶。透過結對子,全鎮共有293名貧困人口得到長期有效幫忙或救助。

扶貧貸款,着眼培育低收入羣體自身的“造血”功能。選取貧困戶中有勞動潛力、致富願望、遵紀守法、信用觀念好、收入處於中等以下水平的貧困農戶,發放小額扶貧貸款。20__年區下達我鎮300萬元小額扶貧貸款指標,目前已全部發放完畢,預計可帶動89戶、近400人口脫貧。

脫貧攻堅工作連續兩年獲得市區表彰。

回首20__年農業農村工件,概括地說,糧食及農產品產量穩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空前發展,農村基礎設施、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大力推進,農業發展後勁及農業生產支撐潛力得到明顯加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以上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鎮廣大幹羣共同努力的結果,是農業條線團結奮進、奮力拼搏的結果。

展望新的一年,我們必須要更加緊密的團結起來,拓寬思路、務實苦幹、奮力趕超,以打造“宿豫高效農業第一強鎮”爲奮鬥目標,以更加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爲加速“強鎮富民”的宏偉目標早日實現而努力奮鬥。